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生姜什麼時候吃最好?正文

生姜什麼時候吃最好?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來說,白天吃姜有益,晚上=不宜吃姜。

在這裡要補充的是,白天陽氣旺盛時不能賴在床上,應當在外面工作忙碌;晚卜陰氣甚,容易損傷陽氣,所以人類發明了房子、被子來規避陰氣,此時應該歸家守捨。這才是符合天道的養生規律,萬物皆同此理,反之則不利

生姜味辛性溫,含有揮發油、姜辣素、樹脂及澱粉等。姜能增強和加速血液循環,刺激胃液分泌,興奮腸胃,促進消化,還有抗菌作用。早上吃一點姜,對健康有利.但晚上吃,因為姜本來屬熱,會讓人上火,勞命傷身,所以不宜吃。生姜,它含揮發油,可加速血液循環;同時含有姜辣素,具有刺激胃液分泌、興奮腸道、促使消化的功能;生姜還含有姜酚,可減少膽結石的發生。所以它既有利亦有弊,民間也因此留下了"上床蘿卜下床姜"一說,說明姜可吃,但不可多吃。非凡是秋天,最好別吃,因為秋天氣候干燥、燥氣傷肺,加上再吃辛辣的生姜,更輕易傷害肺部,加劇人體失水、干燥。在古代醫書中也出現這樣的"警示":"一年之內,秋不食姜;一日之內,夜不食姜。"看來,秋天不食或少食生姜以及其它辛辣的食物,早已引起古人的重視,這是很有道理的
 
早上吃最好
 
漢語拼音:jiang
種拉丁名:zingiberofficinaleroscoe
種別名:生姜、干姜、姜皮
科中文名:姜科
科拉丁名:zingiberaceae
屬中文名:姜屬
屬拉丁名:zingiber
中國植物志:16(2):141
英文植物志:24:325
[編輯本段]釋名
許慎認為姜是抵御寒濕的菜,王安石認為姜能抵御一切邪穢的東西,因此叫做姜。剛長出來的嫩姜因為尖部有微微的紫色,所以叫做紫姜,有的也叫做子姜,相對應的它的根,就叫做母姜。
[編輯本段]形態特征

多年生宿根草本。根莖肉質,肥厚,扁平,有芳香和辛辣味。葉子列,披針形至條狀披針形,長15~30厘米,寬約2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狹,平滑無毛,有抱莖的葉鞘;無柄。花莖直立,被以覆瓦狀疏離的鱗片;穗狀花序卵形至橢圓形,長約5厘米,寬約2.5厘米;苞片卵形,淡綠色;花稠密,長編印2.5厘米,先端銳尖;萼短筒狀;花冠3裂,裂片披針形,黃色,唇瓣較短,長圓狀倒卵形,呈淡紫色,有黃白色斑點,下部兩面三刀側各有小裂片;雄蕊1枚,挺出,子房下位;花柱絲狀,淡紫色,柱頭放射狀。蒴果長圓形脹約2.5厘米。花期6~8月。
[編輯本段]分布

我國中部、東南部至西南部,來鳳、通山、陽新、鄂城、鹹寧、大冶各省區廣為栽培。山東萊蕪、山東平度大澤山出產的大姜尤為知名。亞洲熱帶地區亦常見栽培。
[編輯本段]種植技術
一、植物學特征
生姜根系不發達,入土淺,主要分布在30厘米左右的范圍內。莖為肉質根狀莖,腋芽不斷分生可發生一、二、三……次,次生根莖,叢生密集成塊狀,一般苗數愈多,姜塊愈大,產量愈高。地上莖是葉鞘抱合成的假莖,高70~100厘米,直立不分枝。葉披針形.具葉鞘,綠色,葉互生,排列兩行。姜在熱帶能開花,花黃綠色或紅色,很少結果,以根莖繁殖。
二、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姜喜溫暖濕潤的環境條件,不耐低溫霜凍,16℃以上開始萌芽,幼苗生長適溫20~25℃,莖葉生長適溫25~28℃,15℃以下停上生長。而泥槽、莊科、阿那黑等村委會終年氣溫基本在15℃以上,最低熱河谷區域,對生姜的生長非常適宜,產量也相對較高。
姜喜弱光,不耐強光,在強光下,葉片容易枯萎,農諺有“生姜曬了劍(新葉)等於要了命”。對日照長短要求不嚴。
姜喜肥沃疏松、富含有機質、排灌方便的微酸性土壤為好。對水分要求嚴格,既不耐旱也不耐濕,受旱則莖葉枯萎,生長不良,高溫高濕,排水不良易致病害。對三要素的要求,鉀最多,氮次之,磷最少。
三、類型及品種
根莖節多而密,姜塊數多,雙層或多層排列,代表品種有廣東密輪細肉姜,我省的玉溪黃姜,西疇細姜。此外,還根據姜的外皮色分為白姜、紫姜、綠姜(又名水姜)、黃姜等。長勢中等,分枝多,龍慶黃姜則屬密苗型黃姜。
四、栽培技術
(一)栽培制度及季節:生姜可以淨種,也可間套種,龍慶黃姜一般在清明前後,蠶桑樹地裡播種。
間套種可利用高桿搭架作物如瓜、豆架下種植,也可以在包谷行間間作,起到遮陰作用。
(二)選地,整地及施肥:姜忌連作,愚好與水稻、蔥蒜類及瓜、豆類作物輪作,並選擇土層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姜畏強光,應選適當陰蔽的地方栽種。姜生長期長,產量高,需肥量大,每畝農肥不少於3000千克,並施人硫酸鉀20千克或復合肥30千克作底肥,以充分滿足姜對營養的需求,畦面一般作成高畦。
(三)選種,播種:播種前要精選姜種,剔除霉變,腐爛,干癟的病弱姜塊。種姜要選擇50—100克有1—2個壯芽的姜塊為好,太大的姜塊也可播種但需種量大,成本高,可以用刀切或用手擗開,但傷口應用草木灰或石灰消毒後再播。播種前最好用藥劑浸種催芽,方法將種姜攤開晾曬1—2天然後用1:l:120的波爾多液浸種10分鐘,然後將種姜撈出後,用潮砂子將其層層堆碼好用薄膜覆蓋,厚度約30—40厘米,使溫度保持在20—30℃,8—10天即可出芽,報據芽子的大小、強弱分級播種。每畝用種量300—500千克。
一般排姜多用打溝條播,行距35—40厘米,株距26—30厘米,溝深10—12厘米。打塘播可按株行距33厘米,塘深7—8厘米。
溝、塘打好後,將姜種斜放,芽朝一個方向排列,排好後用充分腐熟的農家肥或土雜肥覆蓋,厚度6—8厘米,肥上再蓋少量土壤即可。
(四)田間管理:姜排好後如土壤濕潤不需澆水即可出苗,如果土壤干燥應澆一次水,但不宜過多,出苗後視土壤墒情及植株長相適時澆灌,高溫期應提倡早澆,晚澆,雨季要注意排澇。
姜在生長期中要進行多次中耕松土及迫肥培土工作,當苗高15厘米左右時結合中耕,除草進行培土,追肥以人糞尿為主,培土3厘米。隨著分蘖的增加,每出一苗再迫一次肥培一次土,培土厚度以不埋沒苗尖為度,總汁培土3—4次,使原來的種植溝變成埂。培土可以抑制過多的分蘖,使姜塊肥大。
姜怕強光,可在行間套種包谷或上架豆類,也可搭蔭棚或插樹枝、蒿桿遮陰。
(五)病蟲防治:蟲害有玉米螟,病害主要是姜腐敗病即姜瘟,主要為害葉及根莖部,以高溫期發病重,防治方法:實行輪作換茬,選用無病種姜,防治病田水流入灌溉,藥劑可用50%代森鋅800倍,7—10天一次。
[編輯本段]病蟲害防治
1.姜主要發生的病害為腐敗病,又稱姜病瘟,是一種細菌性病害,防治方法如下。
(1)實施輪作換茬,剔除病姜,並做消毒浸種。
(2)增施鉀肥,保持土壤濕潤,但不易過濕,雨季要及時排水,發現病株要及時拔除。
(3)發病初期用50%的代森铵800倍液噴灑,每7-10天1次,連續2-3次。
2.主要蟲害是6-7月間玉米螟危害,幼蟲鑽進莖內,使心葉枯黃,可用50%敵百蟲800倍液或500-1000倍液2.5%敵殺死,在苗期每隔10-15天噴灑1次,到8月份,著重噴心葉。
[編輯本段]采收留種
生姜一季栽培,全年消費,從7—8月即可陸續采收,早采產量低,但產值高,在生產實踐中,菜農根據市場需要進行分次采收。
(一)收種姜,又叫“偷娘姜”,即當植株有5—6片葉時,采收老姜(即娘姜),方法用小鋤或鏟撬開土壤,輕輕拿下種姜,取出老姜後,馬上覆土並及時追肥。種姜不蝕本,所以農諺有“姜夠本”之說。
(二)收嫩姜(子姜),立秋後可以采收新姜即子姜,新姜肥嫩,適於鮮食及加工,采收愈早,產量愈低,主要由市場價值規律決定。
(三)收老姜:霜降前後,莖葉枯黃,即可采收,此時采收產量高,辣味重,耐貯藏,可作加工,食用及留種。南部無霜地區可割去地上莖葉,上蓋稻草等覆蓋物,可根據需要隨時采收或留種,但土壤濕度不宜太大。留種用的姜,應設采種田,生長期內多施磷鉀肥,少施氮肥。選晴天采收,選擇根莖粗壯.充實,無病蟲及損傷姜塊,單獨貯存,在貯藏期經常檢查,揀出病、壞姜。
[中藥藥性]
生姜味辛性溫,長於發散風寒、化痰止咳,又能溫中止嘔、解毒,臨床上常用於治療外感風寒及胃寒嘔逆等證,前人稱之為“嘔家聖藥”。姜炙法就是取生姜的這些特性,用姜汁這一輔料對藥物進行炮制,來增強藥物祛痰止咳、降逆止嘔的作用,並降低其毒副作用。如竹茹生用長於清熱化痰,姜炙後可增強其降逆止嘔的功效;厚樸其味辛辣,對咽喉有刺激性,通過姜炙可消除其刺激咽喉的副作用,並能增強寬中和胃的功效;黃連姜炙後可緩和其過於苦寒之性,並善治胃熱嘔吐。
干姜雖與生姜同出一物,但由於鮮干質量不同其性能亦異。干姜性熱,辛烈之性較強,長於溫中回陽,兼能溫肺化飲,臨床上常用於治療中焦虛寒、陽衰欲脫與寒飲犯肺喘咳等證。因此,用干姜制備的姜汁與生姜汁的性能也不一樣。如用干姜制備的姜汁炮制藥物,必將影響藥物的炮制效果,達不到藥物炮制的目的,就不能增強具有降逆止嘔作用的藥物的功效。
按中醫理論,生姜是助陽之品,自古以來中醫素有“男子不可百日無姜”之語。宋代詩人蘇轼在《東坡雜記》中記述杭州錢塘淨慈寺80多歲的老和尚,面色童相,“自言服生姜40年,故不老雲”。傳說白娘子盜仙草救許仙,此仙草就是生姜芽。生姜還有個別名叫“還魂草”,而姜湯也叫“還魂湯”。
功效
外感風寒、鼻子不通氣、流清鼻涕、頭痛發燒或被雨淋後發冷、肚子痛等,可用切細碎的鮮姜25克加上紅糖,以開水沖泡服用。
慢性胃炎、時常胃疼、惡心嘔吐,可用鮮姜15克、桔子皮15克,用水煎服,一日3次。
老年人患慢性咳嗽,不發燒,吐白痰,可用鮮姜搗汁,半匙姜汁加1匙紅糖服用,早晚各服1次。
風寒骨病、關節痛、患部有冷感,可用鮮姜、大蔥各一半,切碎炒熱,用布包好,貼在患處。
姜對生長條件的要求
姜原產於熱帶多雨的森林地區,要求陰濕而溫暖的環境,生育期間的適宜溫度為22~28℃,不耐寒,地上部遇霜凍枯死。地下部也不能忍耐0℃的低溫。也不耐熱,如溫度過高,陽光直射,生長受阻,故在栽培上夏季應遮陰。對土壤濕度的要求嚴格,抗旱力不強,如長期干旱則莖葉枯萎,姜塊不能膨大,但若雨水過多,田間排水不良,會引起徒長和姜塊腐爛。姜對氮磷鉀肥的要求:以鉀需要最多,氮次之,磷最少。所需養分除由基肥供應外,還需要追肥,苗期以追施氮肥為主,姜塊迅速膨大期要補施有機肥或含氮、磷、鉀三要素的復合肥。姜忌連作。在腐殖質多的壤土或粘壤土栽培,產量較高,但辛辣味淡,組織較嫩,適於收嫩姜供菜用。若栽培在腐殖質少的沙壤土,產量則較低,但辛辣味較濃,適於作種姜或制姜粉用。

補充

姜適宜生長在低溫的沙土地,四月份取母姜種下,五月就會長出像嫩蘆葦的苗來,但葉子有辛辣味,是成對長的,很像竹葉,但比竹葉稍寬。秋分前後就會長出像排列的手指那樣的新芽來,這就是最宜食用的子姜。秋分以後長的就差了一些,經過霜凍後就老了,不宜食用。
[編輯本段]營養分析
營養成份:蛋白質、多種維生素、胡蘿卜素、鈣、鐵、磷等。
生姜還具有解毒殺菌的作用,日常我們在吃松花蛋或魚蟹等水產時,通常會放上一些姜末、姜汁。人體在進行正常新陳代謝生理功能時,會產生一種有害物質氧自由基,促使機體發生癌症和衰老。
生姜中的姜辣素進入體內後,能產生一種抗氧化本酶,它有很強的對付氧自由基的本領,比維生素e還要強得多。所以,吃姜能抗衰老,長期食用有美容的效果,老年人常吃生姜可除“老年斑”。
生姜的提取物能刺激胃粘膜,引起血管運動中樞及交感神經的反射性興奮,促進血液循環,振奮胃功能,達到健胃、止痛、發汗、解熱的作用。姜的揮發油能增強胃液的分泌和腸壁的蠕動,從而幫助消化;生姜中分離出來的姜烯、姜酮的混合物有明顯的止嘔吐作用。
生姜提取液具有顯著抑制皮膚真菌和殺來頭陰道滴蟲的功效,可治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烹饪的衛生油起沫怎麼回事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