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丙肝的飲食保健是什麼正文

丙肝的飲食保健是什麼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1、家庭成員間不要共用牙刷、牙杯、剃須刀等衛生用具。女性經期衛生用品應該燒掉或用一般市售消毒劑浸泡2小時再扔掉,夫妻間性生活應使用安全套。如果出肌膚或某部位出血,應該用消毒劑擦干,不要污染他人用品。
2、酒是肝病患者的大忌,一定要戒酒。

3、避免有毒的化學物質,如少吃含色素和防腐劑過多的食品,不吃霉變的食物和已爛的姜。

4、生病時謹慎使用有肝髒毒性的藥物。

5、注意生活檢點,避免合並感染艾滋病病毒,乙肝病毒。

6、如果未接種甲型、乙型肝炎疫苗,要及時接種,注意勞逸結合。

7、飲食中要適當增加蛋白質和維生素。
轉自中華愛肝網,鏈接
http://www.519liver.com/uchome/link.php?url=http://www.519liver.com%2fbbs

 
丙型病毒性肝炎目錄[隱藏]

疾病名稱
疾病概述
疾病分類
疾病描述
疾病病因
病理生理
症狀體征
診斷檢查
治療方案
用藥常識
疾病預防
安全提示
病原學
流行病學
其它疾病名稱
疾病概述
疾病分類
疾病描述
疾病病因
病理生理
症狀體征
診斷檢查
治療方案用藥常識疾病預防安全提示病原學流行病學其它 



[編輯本段]疾病名稱
丙型病毒性肝炎
[編輯本段]疾病概述
丙型肝炎是由丙肝病毒(hcv)所引起,是通過輸血或血制品、血透析、單采血漿還輸血球、腎移植、靜脈注射毒品、性傳播、母嬰傳播等傳染引起的。丙肝分布較廣,更容易演變為慢性、肝硬化和肝癌。在預防丙肝的措施上,篩選獻血員是重要一環,凡血中抗-hcv陽性或hcvrna陽性均不能作為獻血員。
臨床表現:急性丙型肝炎消化道症狀輕,發生黃疸型的比例低,alt和血清膽紅素水平明顯低於急性乙型肝炎。
檢查:丙型肝炎病毒指標包括抗hcv及hcvrna。
治療:急性丙型肝炎雖然有部分患者可以自愈,但對所有的急性丙型肝炎患者應給予積極治療,因為急性期的療效好。其治療可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適當休息、降酶、保肝、抗病毒及其他對症治療,其中最主要的治療當屬抗病毒治療。
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療,目前國內外公認有效的也只有干擾素,同樣應該早期治療。臨床上傾向聯合用藥。例如,干擾素加胸腺肽或干擾素加病毒唑片。
[編輯本段]疾病分類
感染科
[編輯本段]疾病描述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種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髒損害的一組全身性傳染病。按病原學分類,目前已確定的有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戊型肝炎,通過實驗診斷排除上述類型肝炎著稱為非甲—戊型肝炎。最近發現的庚型肝炎病毒和輸血傳播病毒是否引起肝炎未有定論。甲型和戊型肝炎臨床表現相似,以疲乏、食欲減退、厭油、肝大、肝功能異常為主,部分病例出現黃疸。甲型和戊型多表現為急性感染;乙型、丙型、丁性大多呈慢性感染,少數病例可發展為肝硬化或肝細胞癌。目前對病毒性尚缺乏特效治療方法。甲型和乙型可通過疫苗預防,丙型、丁型尚無疫苗。
[編輯本段]疾病病因
傳播途徑類似乙型肝炎,但由於體液中hcv含量較少,且為rna病毒,外界抵抗力較低,其傳播方式較乙型肝炎局限,傳染力也較乙肝病毒為弱。主要通過腸道外途徑傳播。
(1)輸血及血制品傳播:曾是最主要的傳播途徑,在20世紀80年代後期至90年代中期,輸血後肝炎70%以上是丙型肝炎。隨著篩查方法的改善,此傳播方式已得到明顯控制,但抗hcv陰性的hcv攜帶供血員尚不能篩除,輸血仍有傳播丙型肝炎的可能,特別是反復輸血、血制品者。
(2)注射、針刺、器官移植、血液透析傳播:國內報道80%以上靜脈毒瘾者為抗hcv陽性。血液透析者及骨髓移植者亦是高危人群。
(3)生活密切接觸傳播:散發的hcv感染者中約40%無明顯的輸血及血制品、注射史,稱為社區獲得性,其中的大部分由生活密切接觸傳播。
(4)性傳播:精液和唾液中存在hcv,性接觸傳播不容忽視。多個性伴侶及同性戀者屬高危人群。
(5)母嬰傳播:母親為hcv感染者的嬰兒,感染hcv的幾率約10%。
[編輯本段]病理生理
一、發病機制
hcv進入體內之後,引起病毒血症。血漿中hcv濃度約為100—100000000/ml。病毒血症間斷地出現於整個病程。在第一周即可從血液或肝組織中用pcr法檢出hcvrna。第2周開始,可檢出抗hcv。少部分病例感染3個月後才檢測到抗hcv。由於缺乏適當的細胞培養體系,hcv致病機制方面的研究受到一定限制。目前研究認為hcv致肝細胞損傷有下列因素的參與,其中免疫應答起著更重要的作用。(1)hcv直接殺傷作用:hcv在肝細胞內復制干擾細胞內大分子的合成,增加溶酶體膜的通透性而引起細胞病變;另外,hcv表達產物(蛋白)對肝細胞有毒性作用,在體外表達hcv某些蛋白(如包膜蛋白)時,發現它們對宿主菌或細胞有毒性作用。(2)宿主免疫因素已證實肝組織內存在hcv特異細胞毒性淋巴細胞(cd8+t細胞),可攻擊hcv感染的肝細胞。另外,cd4+th細胞被致敏後分泌的細胞因子,在協助清除hcv的同時,也導致了免疫損傷。(3)自身免疫,hcv感染者常伴有自身免疫改變,如膽管病理損傷與自身免疫性肝炎相似;常合並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清中可檢出多種自身抗體,如抗核抗體、抗平滑肌抗體、抗單鏈dna抗體、抗線粒體抗體等,均提示自身免疫機制的參與。(4)細胞凋亡:正常人肝組織內無fas分子的表達hcv感染肝細胞內有較大量的fas表達,同時,hcv可激活ctlfasl五,fas和fasl是誘導細胞凋滅亡的膜蛋白分子,二者結合導致細胞凋亡。
hcv感染後易慢性化,超過50%的hcv感染者轉為慢性化的可能原因主要有:(1)hcv的高度變異性。hcv在復制過程中由於所依賴之rna的rna聚合酶缺乏校正功能,在hcvrna的復制過程中容易出現錯誤;同時由於機體免疫壓力使hcv不斷發生變異,甚至在同一個體出現變種毒株,病毒即以此來逃避宿主機體的免疫監視,導致慢性化;(2)hcv對肝外細胞的泛嗜性。特別是存在於外周血單核細胞(pbmc)中的hcv,成為反復感染肝細胞的來源;(3)hcv在血液中滴度低,免疫原性弱,機體對其免疫應答水平低下,甚至產生免疫耐受,造成病毒持續感染。hcv與hcc的關系也很密切。但hcv與hbv不同,它不經過與肝細胞染色體整合的過程。從hcv感染到hcc的發生通常要通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階段。現在認為,慢性炎症導致肝細胞不斷的破壞和再生是hcc發生的重要因素。
二、病理變化
1、基本病變病毒性肝炎以肝損害為主,肝外器官可有一定損害。各型肝炎的基本病理改變表現為彌漫性變形、壞死,同時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症細胞浸潤,間質增生和肝細胞再生。肝細胞變形通常表現為氣球樣變。病變早期以氣球樣變為主,表現為肝細胞腫脹,胞核濃縮,胞漿顏色變淺、透亮,狀如氣球,稱之為氣球樣變。一些肝細胞體積縮小,胞核固縮甚至消失,由於核算含量減少,胞漿嗜酸性染色增強,成伊紅色圓形小體,稱嗜酸性小體,此為嗜酸性變。肝細胞壞死根據壞死的形態、范圍可分為單細胞壞死點狀壞死(肝葉內數個肝細胞壞死)灶狀壞死(肝小葉內小群肝細胞壞死),碎屑狀壞死(pn)。肝實質與間質之間肝細胞的壞死),橋接壞死(bn)。小葉中央靜脈之間或中央靜脈與匯管區之間形成的條索狀肝細胞壞死,融合壞死(多個小葉范圍融合的壞死)。
炎症細胞浸潤是判斷炎症活動度的一個重要指標,浸潤細胞主要為淋巴細胞,以cd8+或cd4+的t細胞為主,其他尚有單核細胞,漿細胞和組織細胞。間質增生包括kupfuer細胞增生,間葉細胞核纖維母細胞增生,細胞外基質(ecm)增多和纖維化形成。肝細胞再生的機理尚有待闡明。最近有研究發現骨髓干細胞可誘導分化為肝細胞,其中間細胞可能為卵圓細胞。肝髒出現病變時有卵圓細胞被激活並增殖。骨髓干細胞—卵圓細胞—肝細胞的演進關系需要更直接的證據。再生的肝細胞體積較大,沿網狀支架生長,當網狀支架塌陷時,再生肝細胞可排列成結節狀導致肝小葉結構紊亂。
[編輯本段]症狀體征
(一)潛伏期:丙型肝炎2周—6月,平均40d。
(二)臨床經過
1、急性肝炎各型病毒均可引起。丙型肝炎超過50%轉慢性。(1)極性黃疸型肝炎:臨床經過的階段性較為明顯,可分為三期,總病程2—4個月。黃疸前期:丙型肝炎起病相對較緩,僅少數有發熱。少數患者以頭痛、發熱、四肢酸痛等症狀為主,類似感冒。此期主要症狀有全身乏力、食欲減退、惡心、嘔吐、厭油、腹脹、肝區痛、尿色加深等,肝功能改變主要為alt升高。本期持續1—21d,平均5—7d。黃疸期:自覺症狀好轉,發熱消退,尿黃加深,鞏膜和皮膚出現黃疸,1—3周內黃疸達到高峰。部分患者可有一過性糞色變淺、皮膚搔癢、心動徐緩等梗阻性黃疸表現。肝大、質軟、邊緣銳利,有壓痛及叩痛。部分病例有輕度脾大。肝功能檢查alt和膽紅素升高,尿膽紅素陽性。本期持續2—6周圍。恢復期:症狀逐漸消失,黃疸消退,肝、脾回縮,肝功能逐漸恢復正常。本期持續2周至4個月,平均1個月。(2)急性無黃疸型肝炎:除無黃疸外,其他臨床表現與黃疸型相似。相比之下,黃疸型起病較緩慢,症狀較輕,主要為全身乏力,食欲下降,惡心、腹脹,肝區痛,肝大,有輕壓痛及叩痛等。恢復較快,病程大多在3個月內。有些病例無明顯症狀,易被忽視。實際上無黃疸型發病率遠高於黃疸型。急性丙型肝炎的臨床表現一般較輕,多無明顯症狀或症狀很輕,無黃疸型占2/3之上。多數病例無發熱,血清alt呈輕中度升高即使是急性黃疸型病例,血清總膽紅素一般不超過52umol/l。
2、慢性肝炎急性肝炎病程超過半年,或原有乙型、丙型、丁型肝炎或hbsag攜帶史而因同一病原再次出現肝炎症狀、體征及肝功能異常者。發病不明確或雖無肝炎病史,但根據肝組織病理學或根據症狀、體征、化驗及b超檢查綜合分析符合慢性肝炎表現者。慢性肝炎僅見於乙、丙、丁3型肝炎。輕度:病情較輕,可反復出現乏力、頭暈、食欲有所減退、厭油、尿黃、肝區不適、睡眠不佳、肝少大有輕觸痛,可有輕度脾大。部分病例症狀、體如。肝功能指標僅1或2項輕度異常。中度:症狀、體征、實驗室檢查居於輕度和重度之間。重度:有明顯或持續的肝炎症狀,如乏力、納差、腹脹、尿黃、便溏等,伴肝病面容、肝掌、癡、脾大,alt和/或天門冬氨酸氨酶(ast)反復或持續升高,白蛋白降低或a/g比值異常、丙種球蛋白明顯升高。反a≤32g/l,bil>正常上限5倍,pat60%—40%,che<u/l,四項中有一項者,可診斷為重度慢性肝炎。
3、重型肝炎(肝衰竭)是病毒性肝炎中最嚴重的一種類型,約占全部肝炎中的0.2
 

飲食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