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香菇和豬肝可以同吃嗎正文

香菇和豬肝可以同吃嗎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自然蔭蔽不足時,搭蓋蔭棚(高2m),或種植、種瓜,以利將來遮蔭。
⑤菇場清理的最後一道工序,在地面撒上石灰,除蟲防蟻,抑制雜菌蔓延。
2、菇樹選擇及段木准備
(1)菇樹選擇
可以用來栽培香菇的樹木不少於200種,絕大多數是屬於殼斗科、桦木科和金縷梅科的闊葉樹。菇樹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①不含芳香油物質。
②樹皮厚薄適中,不易脫離,利於調溫調濕,減少雜菌侵染的機率。
③木質適當堅實,邊材多,心材少,利於香菇菌絲體充分分解利用。
(2)樹徑和樹齡
段木栽培香菇不宜選用過粗和過細的樹木,一般以胸徑12-20cm較合適,樹齡10-25年為宜。
樹皮較薄的樹,樹齡可以大些;樹皮較厚的樹,樹齡可小些。薄皮樹出菇快,但產菇菌蓋薄,菌肉松泡;厚皮樹出菇慢,但產菇質量好。幼齡木心材小,接種後出菇早,所產香菇較薄較小,且菇木易腐,持續產菇年限較短。
(3)段木准備:主要包括砍樹、原木干燥和截枝等工作。
①適時砍樹
提倡葉黃砍樹,也即是進入休眠階段。此時貯存養分最豐富,樹皮與木質部結合緊密,搬動時不易脫皮。已經砍伐的菇木稱原木。
②適當干燥
讓原木干燥,實際上是調節段木的含水量,以利於接種後菌絲體定植和生長發育。不同樹種的含水量不同,因而干燥的時間也不一致,常以干燥後沒有萌芽力為度,或者以接種打洞時樹液不滲出為宜,此時的含水量約為40-45%。
③截枝
原木經適當干燥後(當原木截面出現幾條短的裂紋時),就應及時剃枝截枝。截枝後的原木稱段木。段木長度以1.0-1.2m為宜,如有小枝丫,可在分叉處保留3-5cm切除枝丫,不可平切,以避免加大切口面積,增加感染機會。
截枝後應盡快用5%新鮮石灰乳塗刷截面,防止雜菌從傷口侵入。
3、品種選擇及人工接種
(1)品種
目前栽培的品種主要有:cr02、cr04、l26、香7、台香、武香1號、香菇867、香菇937等。
(2)人工接種
接種期:一般在氣溫為5~20℃均可接種。以月平均氣溫10℃左右的最適宜。一般情況下,長江流域宜在2月下旬至4月進行段木接種,最好在3月上旬完成;華南地區可在11月至翌年1月進行,最適接種期是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
②接種工具
接種木屑菌種或棒形木塊菌種,均可用手電鑽或4-6磅重的锺形打孔器打接種穴。
③接種方法及注意事項
一般以行距6cm左右,穴距12厘米左右為宜。近兩端的穴,至少應距離斷面5cm,以防止雜菌入侵。穴直徑1.2-1.5cm,深1.5cm左右。穴要打成梅花形,過細的段木可采用螺旋式打穴。
④接種
穴打好後,要把菌種盡快接入,以防穴壁干燥及雜菌侵入。一般要求當時打穴,隨時接種,每穴的接種量為穴深的80%為宜,一般1m3的段木,需15-20瓶750ml的菌種。
接種後,立即用蠟塗封,或用與穴口大小一致的木塊蓋上,用錘敲平,防止雨水和雜菌蟲害侵入,減少穴內水分蒸發,保護菌絲生長。
4、上堆發菌
接種後的段木應及時放到室內或室外選好的菇場上堆放,段木上堆後,應保持堆放場的溫度為10-15℃,段木的含水量為50-60%。堆放的方式:(見圖)
(1直立式:木接種到定植成活階段,約需20-30天可采用直立式,並於冬春季節進行。
(2井疊式:宜於多雨季節或場地較濕的環境。
(3)蚣式:宜於在干熱季節或偏干的情況下采用。
(4)瓦式:通風較差的多濕場地,或菇木較少而場地坡度較大時采用。
5、菇木堆放期間的管理
菇木堆放後,需要加強管理,創造一個適合香菇菌絲生長和子實體形成的良好條件,堆放期間的管理是決定香菇栽培成敗的一個重要因素,它關系到菌絲的成活率和第一批菇發生的遲早,必須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1)保濕保溫
接種後,由於菌絲被弄碎,使菌種的生活力突然下降,對環境適應力也有所減弱,為使受傷的菌絲迅速恢復生長,盡快伸入到菇木中,必須進行保溫保濕。如發現菇木樹皮開裂翹起,甚至菇木開裂,應盡快增加蔭蔽度,澆水保濕。要求空氣濕度60-70%,溫度為15-25℃。
(2)檢查菌種成活率
堆放兩周左右,已見菌絲從接種穴裂縫中長出,形成一個白色圈,表示菌絲已成活定植,如一個月內還未出現白圈,必須揭開接種蓋觀察菌絲情況,采取補充水分或加強通氣或提高溫度來促進菌絲成活,如發現死穴需補種。
(3)翻堆
由於各層菇木所受溫度、濕度不同,含水量容易發生變化,如果不翻堆,就會使菌絲生長不均勻。因此,接種後,每隔2-3周要進行翻堆一次,把上下左右裡外互相調換一次位置。在翻堆時,還要根據氣溫的變化、雨量多少及樹皮厚薄,相應改變堆放形式,以利菌絲生長。同時,干旱時應結合翻堆進行澆水保濕。
(4)遮蔭
菇木堆放好後,必須根據不同的環境條件進行遮蔭,避免陽光直射,借以保持菇木的含水量,雨水多時還需做好防濕工作,勿使菌絲淹死。
(5)防止雜菌和蟲害
在自然條件下栽培香菇,要盡量防止雜菌和害蟲的為害,需要采取相應措施,減少其發生。如結合翻堆進行菇場消毒,除去周圍的雜草,調節空氣和水分等,以保證香菇菌絲的迅速生長,而不利於雜菌的繁衍為害。
6、散堆起架,誘導子實體產生
(1)起架時間
段木接種後,菌絲的生長速度因菇木大小、樹種、堆放和管理情況不同而有差別。在溫暖地區,一般冬未春初接種的,經過春、夏、秋三季,約8-9個月,菌絲基本發育成熟;但在寒冷地區或者菇木過大,菌絲要經過兩個夏天,才能發育到出菇的程度,約在立冬前後(11月7號前後),當氣溫下降到月平均14-16℃時,菇蕾才相繼出現,這時應將菇木移到適於子實體形成的場所(應具有6-7成蔭蔽,空氣相對度以75-90%為宜),把菇木起架,讓其出菇。
架木要適時,如果架木過早,氣溫過高,濕度太低等管理不善,菇木容易干燥脫皮;架木過遲,會影響子實體產生,降低產量。
一般地用刀背或手指敲打菇木樹皮時,發生的聲音為濁音或樹皮組織松軟、粗糙不平或瘤狀突起、皮下呈黃色或黃褐色,且有香菇味者,表明菇木內菌絲發育成熟,已具有子實體產生的基礎,應及時轉入出菇場,同時將長有雜菌或長出新枝的菇木剔去。
(2)起架方法
先打好木樁,離地65cm左右放上橫木,菇場環境潮濕的可架高些,環境干燥可架低些。橫木長短隨地形而定,兩側呈人字形,交錯排列,菇木間距10cm以上,便於子實體形成和采收。
(3)出菇期間管理
菇木散放後,菇木含水量減少,冬天往往雨水少,濕度低,難以滿足出菇所需的水分。因此,在架木前,應先補足水分,然後起架,這時因為菇木集中,給水也方便,還可以減少水分流失。菇木的補水有浸水和噴水兩種方法。
前者把菇木浸在水中8-12小時即可,此法省水省時,出菇整齊,但勞動強度大,且菇木損耗大,浸水時不宜用流水浸,以避免養分損失;後者需連續補水4-6天,每天間歇性噴灑3-6小時。
注意事項:
①菇木補足水分後,如遇氣溫偏低(10℃以下),必須保溫在20℃左右,保濕在85%以上,進行催蕾,待菇蕾大量長到黃豆大小時,才散堆架木。
②補充水分時不要選在氣溫十分干燥的時候,最好是一次補足。當第一批菇采收後,不能馬上補水,讓菇木干燥一段時間(1-2個月),再補水進行第二次催蕾,這樣可使菌絲受到刺激,促進分化。
7、采菇後的菇木管理
段木栽培香菇具有一次性接種,多年出菇的特點。出菇多在春、秋兩季。當菌傘尚未完全展開,即菌蓋邊緣尚稍內卷,菌膜剛破裂時,是采收的最適期。其產量可達10-15斤/m3。
菇木經過幾個月的子實體生長發育,原來積累的營養物質大多發育成香菇。為了第二年生產高產優質的香菇,需繼續恢復生長積累物質。因此,在香菇采收期結束後,盡快地恢復菌絲長勢,積累營養物質。在菇木采收完後,將菇木移回堆放場,重復前面的過程,即堆放、補水、起架等。
8、采收及分級
(1)采收
一般待菇蓋展開70-80%時,菇蓋的邊緣仍然內卷,菌褶下的內菌膜才破裂不久就得采收,此時菇形、菇質、風味均較優。若待菌蓋90%展開才采收,由於香菇采收後的後熟較明顯,菇蓋仍會展開,影響香菇等級。如待菌蓋全展開,烘烤後菇蓋邊緣出現向上翻卷,形成薄菇,菇柄纖維增多,菇質較差。
(2)分級
菌絲一經形成子實體,即使處於較高或較低的溫度均能生長發育,但品質有所不同。如在20℃以上較高的溫度下,香菇生長雖然快,但肉薄、菌蓋易開,菌柄較長,品質差,俗稱“香信”。
溫度較低,香菇生長較慢,但肉厚,菌蓋難開,菌柄較短,品質較好,特別是在12℃以下,香菇生長緩慢,一般形成柄短肉厚的“冬菇”。
子實體形成的初期,如遇天氣干燥或霜凍的襲擊,一般不會繼續生長,甚至死亡,但子實體長到約2cm以上,再遇上上述環境條件,菌蓋表面會龜裂成花紋,這樣的香菇品質最好,稱為“花菇”。
低溫或變溫對子實體的形成起著良好的刺激作用,如在快要出菇前,遇上0℃左右的低溫(下雪更為理想),然後轉暖,或天氣忽冷忽熱,以15℃為中心,每日溫度在5-20℃之間上下變化,或日間溫度較高(20℃),夜間溫度較低(10℃),在這樣的溫度條件下,都會形成優質的花菇或冬菇。
從生產的角度來言,溫度最好在15-18℃,或日間20℃,夜間10℃,這樣的溫度生長既快,產量高,質量也好。
四、代料香菇栽培技術(以代料香菇為例)
1香菇代料栽培的意義
食用菌人工栽培的過程,實質上就是人為地創造對香菇菌絲和子實體發育有利,而對其他雜菌生長不利的環境條件的過程。香菇代料栽培即源於此理。
香菇歷來都是被局限在少數地區用段木或原木進行栽培,由於受到樹木、
 

上一页  [1] [2] 

請問美國骨感麗人減肥膠囊在哪個網站可以購買到??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