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夏季火鍋怎麼吃最不上火?正文

夏季火鍋怎麼吃最不上火?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

四招:暈素搭配,在火鍋中下生菜、紅蘿卜等。



五招:吃火鍋時,拿一個西紅柿切碎放入碗中,用火鍋中的食物蘸汁吃,也可起到緩和火性的作用。



火鍋不上火tips

周雯婷





1.火鍋中放些蔬菜或豆腐。蔬菜如菠菜、芹菜、青豆等。豆腐及其制品如老豆腐、百葉等。蔬菜中含大量維生素和葉綠素、豆腐中含有石膏成分,均有清熱瀉火除煩等功效。可以防止吃火鍋“上火”。



2.火鍋中放中藥同煎。用中藥石斛、元參、麥冬各10克,用紗布包好。放在火鍋中同煮15-20分鐘後,去紗布藥包,即可食用。有滋陰降火的作用,可防止吃火鍋誘發的“上火”現象。



3.火鍋中加些蓮子。蓮子富含多種營養素,是滋補佳品,先把蓮子水浸30分鐘,去衣,不要去心,既能滋補營養,又能清心瀉火,是防“上火”佳品。



4.火鍋中加入少許啤酒。在火鍋中加入2匙啤酒,可使火鍋湯醇香味美,因啤酒中富含多種營養素,不僅能均衡營養,而且是防止吃火鍋“上火”妙法。



5.在品嘗火鍋後,吃些水果。吃火鍋後,隔20-30分鐘,吃些涼性水果,如梨、蘋果等,可防“上火”,但不要吃帶熱的橘子。
 
在碗碟裡面加一點醋
 
川味火鍋雖然品種繁多,但歸結起來無非只有兩大類:一類是白湯火鍋,一類是紅湯火鍋。當然,最具川味特色的還要數紅湯火鍋。

紅湯火鍋的典型代表當推“毛肚火鍋”。“毛肚火鍋”起源於山城重慶,它是紅湯火鍋的鼻祖,如今許多紅湯火鍋品種都是在它的基礎上派生出來的。

正宗的重慶“毛肚火鍋”調制時重用牛油,它主要還是依靠牛油來提香,而且其傳統做法幾乎就不加別的香料花椒除外。這種火鍋的特點是,味道厚重,麻辣味特別突出,湯汁紅亮略顯濃稠。

但是,自這種“毛肚火鍋”被引入成都地區以後,為了適應當地消費者的口味,成都地區的同行便陸續對它做了一些改進,最終形成了一種成都風味的紅湯火鍋。成都地區的紅湯火鍋調制時主要用菜油,同時輔以適量的牛油,並加入了各種香料。可以說成都地區的火鍋依靠的是牛油和香料混合產生的復合味來提香。此外,成都火鍋還適當減低了傳統毛肚火鍋中的麻辣刺激味,使之麻辣適度而不燥烈,味道鮮香而不油膩,湯汁紅亮而不濃稠。本文下面介紹的就是成都地區的紅湯火鍋。

制作紅湯火鍋的關鍵在於火鍋底料的炒制。炒制火鍋底料時,不僅要掌握好各種原料的用量和比例,而且要掌握好正確的炒制方法。雖然各個火鍋店炒制火鍋底料時所選用的原料和采用的方法有一定差異,但基本原料和基本方法還是一致的。

下面,筆者就根據自己的經驗,將成都紅湯火鍋底料的炒制方法作一詳細介紹,並順便介紹火鍋湯料的調制及其一些相關問題,希望能對各地從事火鍋制作的廚師有所幫助。


 一、火鍋底料的炒制


 原料:菜油500克牛油300克郫縣豆瓣300克干辣椒350克生姜20克大蒜40克大蔥60克冰糖30克醪糟汁100克八角20克三奈10克桂皮10克小茴10克草果5紫草5克香葉2克香草2克公丁香1克

 制法:

 1、菜油先煉熟;牛油切成小塊;郫縣豆瓣剁細;干辣椒入沸水鍋中煮約2分鐘後,撈出絞成茸,即成糍粑辣椒;生姜拍破;大蒜去皮剝成瓣;大蔥挽結;冰糖敲碎;八角、三奈、桂皮掰成小塊;草果拍破。


 2、炒鍋置中火上,炙鍋後倒入菜油燒熱,放入牛油熬化,投入生姜、蒜瓣、蔥結爆香,接著下入郫縣豆瓣和糍粑辣椒,轉用小火慢慢炒約1~15小時,至豆瓣水氣炒干、香氣四溢且辣椒微微發白時,揀出鍋中蔥結不用。

 3、隨即下入八角、三奈、桂皮、小茴、草果、紫草、香葉、香草、公丁香等,繼續用小火炒約15~20分鐘,至鍋中香料色澤變深時,下入冰糖、醪糟汁,用小火慢慢熬至醪糟汁中的水分完全蒸發,這時將鍋端離火口,加蓋焐至鍋中原料冷卻,即成火鍋底料。

 二、火鍋湯料的調制


 原料:豬棒子骨300克牛棒子骨300克雞爪骨100克生姜10克大蔥30克料酒20克雞精30克味精15克。


 制法:


 1、豬棒子骨、牛棒子骨洗淨後敲破;雞爪骨洗淨;生姜拍破;大蔥挽結。


 2、先將豬棒子骨、牛棒子骨、雞爪骨入沸水鍋中焯一水,撈出放入清水鍋中,加入生姜、大蔥、料酒,用大火燒開後,轉用小火熬至湯色乳白,打去料渣不用,即得鮮湯。

 3、接著調入雞精、味精,另將干辣椒、花椒投入炒鍋內加菜油炒香,隨後分別撒入5口火鍋中每口火鍋撒干辣椒150克、花椒25克,這時就可將火鍋端上桌,待燒沸數分鐘後,即可動手涮燙各種原料了。


 三、操作時的一些相關問題


 1、在火鍋底料的炒制過程中一定要用小火,這樣一是可避免將原料炒煳,二是可使原料內部的香味和色素等充分滲出。


 2、炒制過程中還要用手勺或鍋鏟不停地翻動,以使原料受熱均勻並避免粘鍋。


 3、火鍋底料中加入的郫縣豆瓣主要用於提味,而糍粑辣椒則主要用於提色,不過兩者均要慢慢炒干水氣,這樣才能使其味道和色素充分地溶於油中。


 4、火鍋底料中加入冰糖可以起到“亮”湯汁的作用。而加入醪糟汁,則為的是促使豆瓣和辣椒中的辣味、香料中的香味充分滲出並溶入油中。此外,加入醪糟汁還可起到調和諸味並除去某些香料中苦澀味的作用。


 5、火鍋底料中加入香料無疑是為了增香其中加入的紫草是為了增加紅色,但香料的用量不可過大,否則會產生苦澀味。同時,所加香料的種類也不宜過多,以加入八角、三奈、桂皮、小茴等常用香料為主,再加入少量其它香料輔助即可。注意,通常火鍋底料中所加入的香料要比調制鹵水時所加入的香料為少。


 6、在調制火鍋湯料時,如果口味要求不是太辣,那麼其中的干辣椒便不用直接入炒鍋用油炒香,而是先入沸水鍋中焯一水後以減其辣味,再撈出撒入火鍋中。


 7、火鍋底料大批量的炒制方法和小批量的炒制方法有一定差異。小批量的炒制一般要將其中的香料打成粉末,並減少其用量,同時還要適當地縮短香料的炒制時間。

 8、火鍋底料炒制好以後,面上都浮有一層油。我們可將這層油打出一部分作為老油,以備下次炒制時作“母油”使用,因為這樣做可使火鍋底料的香味更加濃郁醇厚。
麻辣燙的口味特點正如它的名字,不過還要加上一個“鮮”字。因為多采用新鮮生料品,本味突出,當然鮮!烹饪行業說的“辣不蓋鮮”,“一燙如三鮮”,都被這位“麻辣燙後生小”集於一身了。
麻辣燙的制作方法(1)
配料:(根據自己的愛好,原料的種類、多少可增可減)
葷菜:
兔腰50克毛肚50克
鳝魚50克豬環喉50克
午餐肉50克鴨腸30克
素菜:
藕片80克莴筍80克
冬瓜50克香菌50克
豆腐干50克白菜80克
花菜50克青菜頭80克
調料:
牛油250克菜油100克
郫縣豆辦150克永川豆豉50克
冰糖10克花椒5克
胡椒2克干辣椒30克
醪糟汁20克紹酒20克
姜米10克精鹽100克
草果10克桂皮10克
排草10克白菌10克
辣椒面250克鮮湯1500克
制作程序:
1、制鹵水。炒鍋置旺火上,下菜油燒到6成熟後,下郫縣豆瓣(先剁細)煵酥,速放入姜米、花椒炒香後立即下鮮湯。再放入舂茸的豆豉、研細的冰糖、牛油、醪糟汁、料酒、精鹽、胡椒粉、干辣椒、草果等佐料。熬開後打去泡沫即成鹵水。
2、制主料。將勞菜洗淨、兔腰、鳝魚、鴨腸切成2厘米長寬的方塊;毛肚、豬環喉切成4厘米左右見方。午餐肉切成4厘米左右見方的薄片;素菜切成3厘米左右的薄片。用洗淨的竹簽,將肴穿成約三四十克一串。
3、燙制。鹵水鍋置旺火上,使之保持小沸,將各類菜用串好的竹簽燙制,根據不同菜肴的火候燙制成熟。
4、蘸食。燙制成熟的菜肴放在裝有辣椒面和炒鹽的盤內,根據自己的口味需要蘸辣椒和鹽後食用。或蘸或不蘸,或多或少由自己決定。
容易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燙制的成品不熟。麻辣燙使用的主料應是比較容易成熟的。不能采用象雞翅、雞爪、鴨掌、牛肉等不容易燙熟的原料。鳝魚、帶魚一類的菜肴,燙制的時間也應長一些,燙制這類原料時不要擺動過多、過快,掌握好火候,就不會出現不熟的問題了。

在川菜所有菜肴中,目前使用香料種類最多的還是以四川麻辣火鍋為代表其次為四川鹵菜,其香料可與麻辣火鍋香料互用,只是在品種用量上有一些差別。

據我了解,早年部分火鍋店在麻辣火鍋中喜歡用罂粟殼,認為加入後味道就特別香,故在舊時的四川麻辣火鍋中使用得相當普遍。眾所周知,鴉片就是從罂粟中提煉出來的,舊社會鴉片給中華民族帶來的災難和創痛,至今讓我們記憶猶新,而在火鍋中加入罂粟殼也是國家明令禁止的。鑒於此,後來的火鍋從業者已改用其它一些香料以取代罂粟殼的增香、止痛、止瀉作用。


對川味火鍋的各種香料作一簡單介紹,僅供讀者參考。

1甘菘在麻辣火鍋湯料或鹵菜中常用的一種毛絨絨、黑褐色的根狀香料,成都人稱之為香草,重慶人稱其為香菘,其實應該叫甘菘,又名甘菘香。甘菘氣味辛香,近似強烈的松節油氣味,具有理氣止痛、開郁醒脾的作用,是被用作治療胸腹脹痛、胃痛嘔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一味中藥。在麻辣火鍋湯料或鹵水中加入此香料,其香味濃郁。不過要注意量的把握,一次用量不宜超過5克,否則香氣“膩人”。

2丁香又叫公丁香、子丁香,為丁香的花蕾,烹調中常用的是干品,香味濃,嘗之有刺舌、麻舌感,其性味辛溫,有暖胃、止嗝逆、驅風、鎮痛的作用。在烹調中的用量應在1~2克以內,千萬不可多用。

3八角應叫八角茴香,又叫大茴香、大料、八月珠,這是人們較為熟悉的一味香料。其特點是聞之芳香,嘗之微甜。其性味辛、溫,有溫中開胃,祛寒療疝的作用。在烹調中無論是火鍋、紅燒、鹵水均可使用。由於其香味是有人喜歡有人煩,故在使用中比較靈活,以5~10克為宜。

4小茴香又叫茴香、香絲菜、懷香、野茴香。全國多數地區都有栽培,且為人們所熟悉,其鮮品莖葉在烹調中常見用於制作茴香胡豆、茴香餡餃子等。其成熟果實猶如小稻谷粒或孜然,有特異芳香氣。作為香料使用,廣泛用於紅燒、鹵水、麻辣火鍋中。在火鍋中可適當加大用量,比如10~20克或更多一些。在藥用方面,其性味辛溫,有行氣止痛、健胃、散寒的作用。

5草果一種姜科植物草果的果實,嘗之味怪,不好受。其藥性溫、味辛,有燥濕健脾、祛痰溫中、逐寒抗瘧疾的作用。烹調中可拍破或整粒使用,作為香料與牛肉同燒或同鹵,其風味尤佳。草果在麻辣火鍋和鹵水中也不得多用,放3~5個較為合適。

6砂仁又叫春砂仁、陽春砂仁,系植物陽春砂的成熟果實,嘗之澀口,聞之有香味,藥性溫,味辛。有行氣寬中,健胃消食之功,藥用於胃腹脹痛、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腸炎、痢疾、胎動不安等症。用於火鍋和鹵菜中則不可過多,以3克以內為宜。

7三奈有的地方也叫沙姜、山辣,為根狀莖。雜貨店、中藥店出售的為其干制切片,其味芳香。藥性溫、味辛,能溫中化濕、行氣止痛,主治急性腸胃炎,消化不良,腹痛洩瀉,胃寒疼痛,牙痛,風濕性關節炎,跌打損傷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我要一種可以用簡單廉價材料包成的餃子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