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電磁爐做烏骨雞湯怎麼啊正文

電磁爐做烏骨雞湯怎麼啊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還是其他醫藥相關工業的重要原料,如雞蛋可用來制造蛋白銀、鞣酸蛋白,提取卵磷脂和制造各種生物藥品;屠宰雞後的下腳料可綜合利用,如膽汁可以提煉雞膽鹽作為生物試劑使用,卵巢可以制造卵巢粉和雌性激素。此外,雞的羽絨也是紡織工業的原料,雞糞可制作飼料和肥料循環利用。

療效
①治虛勞客熱,肌肉消瘦,四肢倦怠,五心煩熱,咽干頰赤,心怯潮熱,盜汗減食,咳嗽膿血:人參、黃芪、柴胡、前胡、黃連、黃柏、當歸、白茯苓、熟地黃、生地黃、白芍藥、五味子、知母、貝母、川芎、白術各五錢。上為粗末,用雄雞烏骨者,重二斤以上一只,須新生肥壯者,去毛、血洗淨,入前藥在肚,以線縫定,用好臘酒入鍋中,放雞在內,酒約過雞背上一寸為度,腸髒放在雞外,同煮極爛,拆開,同藥曬干,研為細末,用原汁打蒸餅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食前,米湯或沸湯送下。(《杏苑生春》烏雞丸)
②治噤口痢因澀藥太過傷胃,聞食口閉,四肢逆冷:烏骨雞一只,去毛、腸,用茴香、良姜、紅豆、陳皮、白姜、花椒、鹽,同煮熟爛。以雞令患者嗅之,使聞香氣,如欲食,令飲食汁內,使胃氣開。亦可治久痢。(《普濟方》烏雞煎)
③治脾虛滑洩:烏骨母雞一只,治淨。用豆蔻一兩,草果2枚,燒存性,摻入雞腹內,扎定煮熟。空腹食之。(《綱目》)
④治婦人虛勞血氣,赤白帶下:當歸、黃芪各六兩,生、熟地黃、香附子各四兩,
烏骨雞-烹饪與食用    
原料介紹
烏骨雞為雉科動物,因皮、肉、骨嘴均為黑色,故而得名,但人工飼養的烏骨雞有毛白骨烏,也有斑毛烏骨及向白骨烏幾中。烏骨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其蛋白質含量比鴨肉、鵝肉多;烏骨雞還含有豐富的黑色素,入藥後能起到使人體內的紅血球和血色素增生的作用。因此,烏雞自古以來,一直被認為是滋補上品。



烏骨雞營養分析
現代醫學研究,烏雞內含豐富的黑色素,蛋白質,b族維生素等18種氨基酸和18種微量元素,其中煙酸、維生素e、磷、鐵、鉀、鈉的含量均高於普通雞肉,膽固醇和脂肪含量卻很低,烏雞的血清總蛋白和球蛋白質含量均明顯高於普通雞,烏雞肉中含氨基酸高於普通雞,而且含鐵元素也比普通雞高很多,是營養價值極高的滋補品。

相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老年人、少年兒童、婦女,特別是產婦食體虛血虧、肝腎不足、脾胃不健的人宜食。

制作指導
烏雞連骨(砸碎)熬湯滋補效果最佳,可將其骨頭砸碎,與肉、雜碎一起熬炖,最好不用高壓鍋,耐用砂鍋熬炖,炖煮時宜用文火慢炖。不宜用高壓鍋,吃起來更有別具一格的美味。

食療作用
烏骨雞性平、味甘;
具有滋陰清熱、補肝益腎、健脾止瀉等作用。
食用烏雞,可提高生理機能、延緩衰老、強筋健骨、對防治骨質疏松、佝偻病、婦女缺鐵性貧血症等有明顯功效。

1.烏骨雞用於食療,多與銀耳、黑木耳、茯苓、山藥、紅棗、冬蟲夏草、蓮子、天麻、芡實、糯米或枸杞子配伍。
2.將20克天麻溫水浸泡一天後與一只烏骨雞猛火燒開,文火慢炖,可治神經衰弱症。
3.烏骨雞炖天麻可治神經衰弱;
4.用陳年老醋炖對糖尿病有改善作用。

每100克烏骨雞所含營養素如下
·熱量(111.00千卡)·蛋白質(22.30克)·脂肪(2.30克)·碳水化合物(0.30克)·硫胺素(0.02毫克)·核黃素(0.20毫克)·尼克酸(7.10毫克)·維生素e(1.77毫克)·鈣(17.00毫克)·磷(210.00毫克)·鈉(64.00毫克)·鎂(51.00毫克)·鐵(2.30毫克)·鋅(1.60毫克)·硒(7.73微克)·銅(0.26毫克)·鉀(323.00毫克)·膽固醇(106.00毫克)

烏骨雞-養殖技術    


烏骨雞一、烏骨雞的飼養方式和籠捨建造
烏骨雞的飼養方式和肉雞飼養方式基本一樣,籠養、地面散養、炕上平養或網上平養都可以,在農村炕上平養為最佳。

烏骨雞籠捨的建造必須選擇背風朝陽、地勢干燥、平緩、四周排水良好、遠離居民區、交通方便的地方。

雞捨的大小依地勢、地形而定,一般采用開放式新型雞捨,這種雞捨主要是采用雙坡式頂棚,兩壁敞開,前後兩個窗口。其主要特點是:避雨防火,夏季通風,雞捨干燥。這種雞捨在氣候溫和或較炎熱的地區比較合適。

二、育雛期的飼養和管理
育雛期為30天,育雛期的飼養管理是關系烏骨雞生產成敗的關鍵時期,其主要任務是提高雛雞成活率和前期增重。

1、消毒防鼠:育雛前,育雛室的地面和牆壁要用2000∶1的百毒殺s或abb消毒劑噴灑消毒,再把食槽沖洗干淨,晾干備用,同時育雛室要有半米高的水泥圍牆,嚴禁有鼠洞。



烏骨雞2、保溫控濕:由於雛雞絨毛稀短,不能抗寒,本身不能調溫,溫度過低會造成雛雞生長受阻,扎堆擠壓,導致白痢病爆發;如果濕度過大,會導致球蟲病的發生,所以要保證合理的育雛溫度和濕度。育雛室要備有溫度計,隨時掌握育雛室的溫度。

育雛室的溫度和濕度,一般是1周齡內的雞,育雛室的溫度為34℃至32℃,濕度為65%至60%;1至2周齡的雞,育雛室的溫度為32℃至28℃,濕度為65%至60%;2至3周齡的雞,育雛室的溫度為27℃至25℃,濕度為65%至60%;3至4周齡的雞,育雛室的溫度為25℃至23℃,濕度為60%;4周以後溫度為20℃左右,濕度為60%。

除使用溫度計外,還要學會“看雞施溫”。溫度適宜雛雞活潑好動,食欲旺盛,睡眠安靜,雞群疏散,均勻俯臥。溫度過低雛雞易拉稀感冒,互相擠壓,層層扎堆;溫度過高雛雞張嘴喘氣,遠離熱源,精神懶散,食欲不好,大量飲水。

3、飲水開食:雛雞出殼20小時後,就可進入育雛室,先飲水,後開食。開始飲水應用5%至10%的白糖水,飲半天,可提高成活率。10日齡前的雛雞要飲溫開水,水溫要與室溫相近。飲水最好采用雛雞飲水器,飲水器裡應經常保持不斷水,讓雛雞自由飲用。飲水2至4個小時後,可開食,把飼料用水浸泡一下,以一抓即散為宜,均勻地撒在塑料布上,讓雛雞自由采食。飼料可直接喂飼料廠生產的全價飼料。但不論喂哪一種飼料,開始3至5天,飼料必須加0.2%氯霉素或0.2%新諾明,或在飲水中加氧氟沙星等廣譜抗菌藥物,控制雞白痢病的發生。烏骨雞與其他雞種的不同之處就是先天性的白痢病特別嚴重,所以在育雛期藥物要相互交替使用,不得間斷,用塑料布喂3至5天後要逐漸換上小木槽或塑料槽,白天3至4小時喂一次,晚上4至5小時喂一次,總之要保持不斷水、不斷料。

三、烏骨雞的主要營養標准
烏骨雞的飼養,不論喂哪一種飼料,都必須達到營養標准,合理的營養是提高烏骨雞生產質量的重要因素。



烏骨雞一般來說,育雛期內的飼料,粗蛋白為19%,粗纖維小於6%,鈣為0.8%至1.3%,磷為0.6%,氯化鈉為0.3%水分小於14%。育成期內的飼料要求粗蛋白為17%,粗纖維小於6%,鈣為0.7%至1.2%磷為0.55%,氯化鈉為0.3%;水分小於14%。

四、烏骨雞的飼養密度
合理掌握烏骨雞生長時期的密度,可使烏骨雞避免浪費飼料,提高生長速度,提高肉料比,增加烏骨雞養殖的經濟效益。

烏骨雞生長時期的密度,一般是1至10日齡,密度為40至50只/平方米;10至20日齡,密度為30至40只/平方米;20至30日齡,密度為25至30只/平方米;30至60日齡,密度為20至25只/平方米;60至90日齡,密度為15至12只/平方米。
 

上一页  [1] [2] 

蝦仁味噌烏冬面怎麼做?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