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兒童輕度肥胖如何飲食正文

兒童輕度肥胖如何飲食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兒童輕度肥胖如何飲食
 

兒童肥胖的治療與成人不太相同,由於其處在身體發育階段,任何過激的治療方法,對兒童的健康發育成長都會構成不良影響。加之小兒不象成人那樣能較好地配合醫生,給治療方案的實施帶來一定的困難。因此,家長的密切合作就顯得尤為重要。

就飲食療法來說,必須有家長的參與,並要求家長掌握一些有關方面的知識,如不讓孩子偏食、過食,不給予高糖、高脂肪等高熱量飲食。對小兒進行節食治療,讓其忍受饑餓之苦,這也是一種較難的事情。因此在進行飲食控制之前,務必將肥胖的危害,節食的道理和治療方案,耐心而詳細地告訴給孩子,以求得他們的配合,這一點對於治療的順利進行與否,有著關鍵性的作用。

對小兒進行飲食治療,先要掌握病兒的食物營養特點,以便於對各個年齡階段和各個病程階段的患兒制定節食食譜,但總的原則應限制能量攝入,同時要保證生長發育需要,使他們食物多樣化,維生素充足,不給刺激性調味品,食物宜采用蒸、煮,或涼拌的方式烹調,應減少容易消化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如蔗糖)的攝入,不吃糖果、甜糕點、餅干等甜食,盡量少食面包和土豆,少吃脂肪性食品,特別是肥肉,可適量增加蛋白質飲食,如豆制品、瘦肉等。然而,並不是一提減肥就一點糖及含糖食品都不能吃,重要的是小兒肥胖是處於發育期的肥胖,要避免極端地限制熱量,學齡兒童每年能增高5~6cm,只要體重維持在現狀的情況下,一年後其肥胖程度將得到改善。極端的飲食限制會給兒童造成心理上的壓抑,有時也會引起對治療的抵觸。總之,只要合理調整肥胖兒童的飲食,就能取得又減肥又不影響兒童生長發育的良好效果。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肥胖的孩子也越來越多。一般認為,孩子的體重超過標准體重的20%稱為輕度肥胖,超過30%稱為中度肥胖,超過50%稱為重度肥胖。標准體重的計算公式為:標准體重(公斤)=身高(厘米)-105

肥胖的孩子由於心髒和呼吸系統負擔重,稍一活動就會引起心跳加快、呼吸困難,於是懶得活動,缺乏鍛煉,容易生病。小兒時期的肥胖不僅會延續成為成人的肥胖症,還會出現各種並發症,如高血壓、動脈硬化、糖尿病等。同時,肥胖的孩子由於體形不均稱,動作不靈活,常常會遭到其他同學的嘲笑和捉弄,容易發生自卑感和精神壓抑,不願意參加集體活動,性格變得孤僻,以致嚴重地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多數肥胖兒童都是由於吃得過多、活動過少和遺傳因素造成。所以肥胖兒童的治療應以飲食控制為主,體育鍛煉、心理治療為輔,最後才考慮藥物治療。

飲食療法:肥胖的孩子宜采用低熱量、低脂肪、低糖、高蛋白的飲食原則。由於肥胖的孩子食欲好、食量大,因此應在保證營養的情況下,嚴格控制每天攝入的熱量,提供適量的維生素、微量元素和蛋白質。一般認為,7~14歲的兒童,每天可供給熱量為900~1200大卡。同時要放慢吃飯的速度,要“慢慢嚼、慢慢咽、慢慢進”。如果能在吃飯前先吃上一小碗蔬菜,飯後多吃些水果更好。蔬菜和水果供給的熱量很少,維生素和礦物質較多,對於肥胖孩子的生長發育很有益。食物的選擇對於肥胖的孩子也很重要,如大豆不僅可以降低膽固醇,預防動脈硬化,還可以降低中性脂肪,有利於減肥;大蒜、大蔥、冬瓜、木耳、竹筍等食物都有利於減肥;食醋含有氨基酸,不但可以消耗體內脂肪,還可以促進糖、蛋白質等的新陳代謝,也有利減肥。

運動療法:肥胖的孩子宜多活動、多鍛煉、多勞動,少睡覺、少看電視、少休息。如每天要早起晚睡,清晨要跑步、做操,多參加家務勞動。有助於減肥的運動有游泳、騎自行車、體操、長跑等。運動不僅可使脂肪細胞釋放大量游離脂肪酸,使脂肪細胞的體積變小,還能消耗多余的糖,使其不轉變為脂肪。必須指出,僅僅通過單一的運動方法來減肥是行不通的,因為任何一個孩子都不可能整天都在運動。如果每天堅持半小時的激烈運動(如跳繩、跑步),而在其他的時候一有空就坐在沙發上看電視,那也將毫無意義。

心理治療:對於特別喜歡吃甜食的兒童,可采用“厭惡療法”。家長要反復告訴肥胖的兒童:“吃甜食可以使你的脂肪增厚,使你更加發胖,你會變得既不靈活又難看,會被同學取笑,還容易生病。”要求孩子在一有想吃甜食欲望的時候,馬上想象自己又胖了,更難看了,又有同學取笑你了,多難受……經過反復多次實施,使肥胖的兒童建立起“一見到甜食就會厭惡”的條件反射。

藥物治療:對於特別肥胖的孩子可以使用藥物,中藥如大雁減肥茶,西藥如苯丙胺。但不論是中藥還是西藥都應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以免出現副作用。

最後,肥胖的兒童應定期到醫院作全面檢查,以便及時掌握治療效果和及早發現並發症。

怎樣控制兒童肥胖

如果你的孩子過於肥胖,家長應遵循以下原則:
(1)不要因為吃飯問題對孩子嚷嚷或嚇唬孩子;
(2)給孩子准備適量而低熱的食品;
(3)不要用食品獎勵或懲罰孩子;
(4)要克服兒童的惰性,便其生活充滿樂趣,以免總想著吃;
(5)不要關閉食品櫃或隱藏食品;
(6)不要取笑兒童的肥胖;
(7)大人飲食要適量,兒童就會模仿;
(8)不要把胖兒童與其它兒童作比較;
(9)盡量讓兒童做體力活動。
 
兒童單純肥胖症是目前世界范圍內最受矚目的營養性疾病之一,當今國內外許多營養學者認為小兒肥胖症是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的先驅症。在醫療界肥胖已不再象過去那樣,把它當作一種症狀來對待,而是把它當作一種疾病來研究。據國際肥胖大會發表公報:全世界因患肥胖症死亡的人數是因饑荒餓死的人數的2倍。在歐美發達國家中,肥胖症的發病率已高達40%左右,據我國北京兒童醫院內分泌門診的統計,肥胖者占18.1%,逐年還有上升趨勢。因此單純肥胖症不僅僅是醫學問題,而且也是很大的社會問題,它已極大危害了兒童身心的健康成長,已經成為兒童保健領域最急需重視的問題之一。

一.什麼叫兒童單純性肥胖症

兒童單純肥胖症是與生活方式密切相關,以過度營養、運動不足、行為異常為特征的全身脂肪組織過度增生的一種慢性疾病。單純肥胖所指的不是由某些先天遺傳性或代謝性疾病及神經和內分泌疾病引起的繼發性病理性肥胖,而是單純由某種生活行為因素所造成的肥胖。

二.如何來判斷孩子的體重是否正常

在幼兒園,我們一般是用槓桿秤測量幼兒的體重,然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制定的標准來判斷:體重超過同性別同身高標准體重的10%---超重兒

體重超過同性別同身高標准體重的20%---輕度肥胖

體重超過同性別同身高標准體重的30%---中度肥胖

體重超過同性別同身高標准體重的50%---重度肥胖

如果在家裡,孩子的標准體重家長可以按照公式來初步計算:1—12歲的體重(公斤)=(實足年齡×2)+7—8(公斤)

三.肥胖症有那些危害性呢

大部分肥胖兒童的家長並未真正意識到孩子患肥胖症是一種疾病,會對其身心健康構成極大的威脅,反而錯誤地認為肥胖是兒童健康的一種表現,是家庭經濟實力的象征。

其實兒童期肥胖的後果比成人更為嚴重,這是因為兒童期肥胖多為脂肪細胞增多,而脂肪細胞數量過多型肥胖較脂肪細胞體積增大型肥胖更為難治。單純肥胖症的高發年齡為1歲及5歲,約有1/3的肥胖兒會進入成年期肥胖,因而潛伏著許多疾病的危險。如有發生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冠心病、呼吸通氣不良等潛在危險。

有研究證實肥胖兒普遍由於體型變化產生自卑感,缺乏自信心,自我感覺差,自我評價低,不願意參加集體活動,這對於開闊視野,增長見識,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是不利的,久而久之,會越來越不合群,而形成心理障礙。

還有肥胖兒童由於身體反應遲鈍,對各種應激反應能力低下,易於發生各種外傷、車禍等意外,易於發生骨折及嚴重的肢體受傷。我們曾經做過統計分析,從1999年至2003年發生外傷的案例中,可以看到平均每學年正常體重幼兒(除外肥胖兒及超重兒)的外傷事故發生率為0.56%,而肥胖兒及超重兒的外傷事故發生人數占肥胖兒及超重兒總數的3.36%,由此可見,肥胖及超重兒童發生意外事故的發生率要高於非肥胖及超重兒童人群,而且一旦發生意外事故的話,肥胖及超重兒童所造成的後果要比一般兒童來得嚴重。

四.對肥胖兒童該采取那些有效地措施

肥胖兒的治療是一個綜合過程,它要求從運動、飲食、心理等多方面著手,避免藥物減肥。要想預防肥胖症的發生,首先必須讓家長和兒童了解肥胖對人體有那些害處,減肥有那些益處,同時,要讓家長和孩子知道,肥胖治療是長期、艱苦的,不能半途而廢,必須有足夠的精神准備,並為孩子建立一份切實可行的健康處方,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膳食調整:

我們曾對幼兒園的肥胖兒進行飲食情況的調查,發現存在普遍的問題:晚餐豐盛、進餐速度偏快、進食豆制品少、喝飲料較多、蔬菜吃得少,葷菜吃得多,其實這是一種對人體健康極為不利的飲食習慣。

兒童正處在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為了保證兒童正常發育的需要,足夠的營養是非常重要的,其原則是保證蛋白質(低熱能)的攝入,減少熱能的攝入和提高膳食質量,不盲目節食。教會孩子懂得吃什麼,怎樣吃才是科學的、合理的。平時應多吃些新鮮蔬果、粗糧、豆制品等;避免大吃大喝,高脂快餐、軟飲料、甜食、冷飲、巧克力等。

2.合理運動:

應選擇安全,有趣味性,價格便宜,便於長期堅持,能有效減少脂肪的運動。要讓孩子知道如

果每天堅持半小時的激烈運動,而其他的時候一有空就坐著,那是毫無意義的。最佳的運動方案應該是除了在戶外活動時完成高密度、低強度的運動量外,還要強調每天應有一定時間的體力活動(大約累計1小時)和減少久坐的時間(不應有每次超過1小時)。比如,來回幼兒園途中以步代車;上下樓梯自己爬,不要坐電梯;在家裡對孩子不要過分保護與溺愛,要鼓勵他們做些簡單的家務:掃地、鋪床、洗碗、擦桌子等。

3.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

矯正不良的飲食行為,改變不合理的進餐習慣,避免晚餐吃得過晚、過飽;改變餐間吃零食和吃夜宵的習慣;改變狼吞虎咽的習慣。在幼兒園裡我們教會中、大班幼兒記好進餐日記,以達到控制進餐速度的目的,培養細嚼慢咽的良好習慣;記好運動日記,使每個肥胖幼兒都能動起來,自覺完成每天的運動量。充分調動了孩子的主動性、能動性,效果還真得不錯。

要定期為孩子稱體重,及時掌握體重的動態變化。兒童減肥不宜減食減重,而是強調控制增重速度在正常生理范圍內,根據一般規律,身高每長1厘米會自然增加近1公斤體重,所以兒童的減肥特點之一是不強調降體重,注意兩者關系。

關心兒童的健康成長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每個家長的心願,願我們共同攜手,重視兒童生理、心理發育,堅持“兩不減”,相信我們的“小胖墩”一定會變得越來越健康、越來越結實。
 
肥胖症(obesity)是由於長期能量攝入超過消耗,導致體內脂肪積聚過多而造成的疾病。體重超過同年齡、同身高小兒正常標准的20%即可稱為肥胖。我國兒童肥胖的發生率約為3%-5%,大多屬單純性肥胖。小兒肥胖症與成人肥胖症、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有一定關聯,故應及早預防。
[飲食療法]

在保證患兒生長發育需要的基礎上進行飲食控制。一般以低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飲食為宜。可多加用蔬菜、水果以減少饑餓感。常用的蛋白類食物有瘦肉、魚、豆類及其制品。避免油膩、甜食及含食鹽較多的飲食。

[預防與調理]

改變不良的飲食和生活習慣。

寶寶處於生長發育階段,不提倡過度節食,應給予富有營養而少熱量的飲食。

制定體育鍛煉計劃,增加運動量,使機體熱量消耗增多,從

[1] [2] 下一页

冬天飲食應該注意些什麼?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