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學生,我想了解一下優惠價,這樣我們可以更快的融入社會,謝謝! 優惠價也是在原來定價的基礎上給一個折扣通常都在7或者8折, 首先你必須了解一下商品的定價 商品的定價既是一門科學,也是對采購專業度和能力的檢驗.定價高了,可能沒人買;定價低了,可能利潤目標完成不了.因此,這個技術和分寸的把握還真是有些難.但是,有些基本原則是應該把握的. 1.市調定價原則 "市調"是一切定價的基礎,市調的對象包括"競爭對手"及"批發市場".沒有市調就定價的采購人員是不稱職的.有些采購以商品大組或小組的毛利率指標直接定價,更是大錯特錯,而且是絕對不允許的.畢竟,價格要讓買賣雙方都能接受,必須有市調做基礎.要比競爭對手更低價,但以不犧牲公司的利益為前提. 2.商品結構原則 在商品結構中,可以按"商品大組"過去30天的"商品銷售額"劃分出a、b、c、d類商品.a類商品的銷售量大,占商品大組50±2%的份額,是該大組的"必需品",顧客采購時有"目標性"或"針對性",其品項數僅占商品大組的10±3%,價格較敏感.一般零售業的毛利率都較低,毛利率宜控制在商品大組指標的50±10%(例如,大組的毛利率為10%的話,則a類商品的毛利率宜控制在10%*40%=4%及10%*60%=6%之間),而其毛利貢獻度在25±2.5%. b類及c類商品的解讀方法與a類商品相同,只是其銷售占比重、功能、性質、品項占比重、毛利率指標及毛利額貢獻度值不同而已. 以上的毛利率指標只是一種原則,一種參考,實務上還是應以"市調價格"為定價的基礎,即使是a類商品,假使我們的進價特別有優勢,我們也不應放棄應該獲得的利潤.換句話說,個別a類商品的毛利率也不一定受限於以上的原則. 3.心理效果原則 中國人素來不喜歡"4"("死"諧音),尤其是尾數,因此定價時應避免定出14元、24元、37.4元之類尾數為"4"的價格.采購人員應多定出一些尾數為"6"、"8"或"9"等的吉利數,如37.6元、38.8元、69.9元等.尾數也應避免定出"1"、"2"、"3"、"4"、"5"等,例如,35元可定為34.9元,71元可定為70.8元或69.9元."7"比較中性,問題不大. 個位數的單價,最好加上兩位小數,例如3.69元.十位數的單價,最好加上一位小數,例如79.8元.三位數以上的價格不必添上小數點,例如,579元不必定為578.9元.因為0.1元的差異僅為579元的0.02%而已,另外574還不如定為578,假設競爭對手的定價高過578的話. 4.商品生命周期原則 每一個商品都會經歷五個生命周期,即萌芽期、成長期、成熟期、飽和期和衰退期.在不同的生命周期裡,由於其制造成本、營銷費用及流通利潤均大不相同.因此,采購人員必須了解定價商品的生命周期階段,采取不同的定價原則.一般而言,萌芽期的商品定價最高,毛利率也最高,但銷售量很少;成長期價格稍低,但銷售量稍高;成熟期價格再低一點,銷售量激增;飽和期及衰退期價格最低,銷售量減少很多,甚至滯銷,幾乎無利可圖,此時采購人員應考慮將此商品淘汰出局. 其實。訂的優惠價是為了促銷而定的。 本質上是不會賠錢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