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牛仔褲的由來?正文

牛仔褲的由來?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工作服,即生產第一線的“藍領”階層勞作時穿的作業服,因此一直到1930年為止,牛仔裝還有一種稱呼overall,即“工裝褲”(早期的牛仔褲沒有褲袢,是用背帶吊在肩上的。到1922年才開始去掉背帶,裝上褲袢)。1950年中期,levi公司開始為她的產品做廣告,牛仔褲才在美國流行起來。


第一條牛仔褲

1873年,可以稱作第一條真正意義上的牛仔褲的誕生。有一個人功不可沒——他就是李維·斯特勞斯(levistrauss),大名鼎鼎的levi公司的創始人。人們甚至尊稱他為美國牛仔褲之父、牛仔褲的鼻祖。只要提到牛仔褲的歷史,就不能不提這個人的名字。當時他的靈機一動,居然掀起世界性的服裝熱潮,受到不同時代年青人的擁戴、成為個性和青春的象征,並且延綿了一個半世紀。雖然曾經歷過滄海桑田,但至今長盛不衰。這一點,恐怕連李維自己都沒有想到。



利維·斯特勞斯(levistrauss)被公認為是牛仔褲的發明者。


李維·斯特勞斯,1829年出生於德國巴伐利亞(buttenheim)。十八歲的時候,他懷揣著美國夢,和他的母親和兩個姐妹飄洋過海,遠赴美國紐約和他的兩個兄弟約納斯和路易斯團聚。隨後,李維加入了他們兩人的干貨生意。1848年,詹姆士·馬歇爾在美國西部加利福亞發現了金礦。無數做著發財夢的人們開始如潮水般湧向荒涼蕭條的西部,引發美國歷史上著名的“淘金熱”。曾經聽到過一個啟發創造性思維的故事,似乎就發生在這個時期。很遠的地方發現了金礦,為了得到黃金,人們蜂擁而去,卻被一條大江擋住了去路。為了過江,人們各顯神通:有的游泳過去、有的繞遠路過去……其中有一個人突發奇想:“為什麼非要去淘金?為什麼不可以買一條船搞營運,去接送那些淘金的人?這樣比淘金更能發財致富!”結果自然可想而知。

20歲出頭的小伙李維,也是這樣一個聰明的“淘金”人。他沒有直接去從沙土裡淘金,而是改從淘金者身上“淘金”。1853年,已經成為美國公民的李維出洋到三藩市開辦干貨批發生意,並且售賣成衣、床上用品和亞麻布料給加利福尼亞州和西部的小型商店,生意十分興旺。但他所采購的大批搭帳篷、馬車篷用的帆布卻無人問津。為處理積壓的帆布,李維試著把帆布裁成低腰、直腿、臀圍緊小的褲子,兜售給淘金工。由於帆布比棉布更耐磨,這種褲子大受淘金工的歡迎。於是,李維開辦了專門生產帆布工裝褲的公司,專門為淘金工、伐木工以及其他藍領工人生產廉價、樸素、耐磨和功能性強的可充當工作服的褲子。“李維的褲子”不胫而走。為了實用及美觀,他改用靛藍色粗斜紋布,並以自己的名字“levi’s”作為品牌。



早期,顧客常常反映口袋因縫線磨損而脫落。一位來自內華達州的裁縫雅克·戴維斯(jacobdavis)就發明了以金屬鉚釘來加固男裝工作褲後袋的方法。他去信李維,建議聯手申請專利,一起生產這一富有創意的新工裝。1873年,李維和雅克一起為牛仔褲上所用的“撞釘”申請了專利,並且開始在三藩市生產釘上銅鉚釘的工作褲。第一條真正意義上的牛仔褲誕生了。以工廠編號501命名的levi’s501,一時成為家喻戶曉的標牌。501縮水後依然十分合身,極受當時工人們的歡迎。因此,也有人把levi’s牛仔褲看作是有助於建設美國夢的產物。
 
世界上第一條牛仔褲-levi's

這個世界多的是讓人一擲千金的超級品牌,而levi's“平易近人”的價格,讓它成為了我們最容易擁有的一件名牌。levi's之所以有“名”,不僅僅在於它生產了“世界上第一條牛仔褲”,更在其內涵,150多年來,其產品當中融會的歷史、藝術、文化、精神以及原創。1853年猶太青年商人利維·施特勞斯levistrauss,為處理積壓的帆布,試著做了一批低腰、直統、臀圍緊小的褲子賣給舊金山的淘金工人,由於比棉布褲更結實耐磨,大受歡迎。於是,利維索性開了一家專門生產帆布工裝褲的公司,並以自己的名字“levi's”作為品牌,levi's的神話也由此展開。
levi's牛仔的靈感源泉
對於很多人來說,levi's是所有牛仔的源泉。靛藍牛仔斜紋布、腰後側的皮章、褲後袋上的弧線、撞釘、獨有的紅旗標等,這些我們今天津津樂道的牛仔褲的重要設計元素,都源於levi's的創造。
1855年利維采用從法國進口的藍斜紋棉布,取代原用的帆布,奠定了現代牛仔褲的基本色調;1873年為了讓金礦工人可以盛載金塊,特別在levi's牛仔褲的後袋加設撞釘,加強其耐用度。同年,levi's牛仔褲的後袋更縫上雙行弧形縫線,稱為arcuatedesign;1886年牛仔褲於褲後加上一個雙馬圖案的皮章,成為levi's牛仔褲經久耐穿的象征;1890年levistrauss公司首次將牛仔褲編碼,舉世聞名的501就是levi's首條牛仔褲型號;1936年為了區別其他公司的仿制品,levi's在牛仔褲後袋加上紅旗紋章,作為正宗levi's標志。
1853年當時的淘金熱吸引了levistrauss來到舊金山,他利用帆布制成第一條牛仔褲。
由於牛仔褲十分耐用、耐磨及具高強韌度,受到廣大挖金工人的歡迎。
levi's作為時裝和牛仔褲潮流的領導品牌,百年來不斷追求創新,1960年,levi's推出水洗系列牛仔褲,1967年出現喇叭形褲型、1986年開始生產預先穿洞的破爛牛仔褲、將牛仔褲褲管翻過來的“翻邊”、2003年性感新潮剪裁獨特、款式至酷的type1tm系列誕生……
可遇不可求的單r紅旗標
鑒於國際商標的相關規定,一開始紅旗標上只有r標志,後加上了levi's的字樣,保留至今。而r這一原創標志目前在全球的每1000條褲子中出現一條,以維護紅旗作為注冊商標的重要地位,所以,當你發現只有r標志的levi's褲子時,不如動動收藏的腦筋,因為這1/1000的概率,在全球的市場上都是可遇不可求的。
開拓精神的象征
世人心中,在全球銷售超過35億條的levi's牛仔褲不僅是時尚潮流的引領者,更是美國精神的一個典型服飾代表,帶有鮮明的符號象征意義:“獨立”、“自由”、“冒險”、“性感”等。
1954年占士甸在賣座電影中穿著levi's牛仔褲,levi's從此成為“個性與叛逆”的象征
19世紀的淘金潮讓美國成為冒險者的樂園,也間接造就了美國經濟的騰飛,營造出進取和率性自由的文化氛圍,這與當時講究精致與華麗的“貴族血統”的歐洲文化截然不同。而levi's為粗犷不羁的淘金工人設計的牛仔褲,恰恰成為了渴望自由、獨立、理想的新生活態度最直接的表現方式。因此,從某一個角度看,levi's牛仔褲一出現,就成了一種生活態度的象征,盡而成為美式風格和歐洲大陸文化的分水嶺。
上世紀50年代,牛仔文化伴隨著好萊塢的輝煌時代進軍全世界,占士甸身穿levi's牛仔褲在銀幕登場;馬龍·白蘭度、貓王、ck、麥當娜這些不同時代的風雲人物,都成了levi's的擁趸者。隨著時代和環境的演變,levi's被賦予了更多的精神風貌和文化藝術氣質,但levi's誖最初的野性、剛毅的叛逆與美國開拓者的精神,始終是穿著levi's的人最欣賞的一種生活態度。
 
0
 
牛仔褲的由來牛仔褲,英文名為“jeans”,最早記載於1567年,是對來自意大利港口城市那亞(genoa)祥的商船水手所穿的褲子的稱謂,捷即“或“genoese”genes”。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jeans”這個響當當的名字才被利維公司正式采用,在這之前人們把它稱之為“齊腰工裝褲”(waisthighoverall)、“褲子”(pantaloons)。
 說起牛仔褲,人們自然會想起1849年美國那次淘金潮,當時第一批踏上美國大陸的移民,他們可以說是一窮二白,他們不得不拼命的工作。強烈的勞動使得衣服極易磨損,特別是在1849年礦工們一窩蜂湧進加利福尼亞州,形成了當時著名的淘金潮。由於衣料非常容易破損,人們迫切希望有一種耐穿的衣服在這種背景下,堅實、耐用的牛仔褲應運而生。利維斯特勞斯(levistrauss)被公認為是牛仔褲的發明者。1850年,他所創立的利維公司(levi`s)生產的501牛仔褲就是世人所知的牛仔褲的鼻祖了。30年代中期,在美國中西部農業地帶幾乎人人都穿的牛仔褲第一次被帶到密西西比河以東的繁華都市,從此牛仔褲開始步入流行服裝的行列。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當局把牛仔褲指定為美軍的制服,大批的牛仔褲隨盟軍深入歐洲腹地。戰後士兵返回美國,大量積存牛仔褲在當地限量發售由於這種褲子美觀、實用、耐穿,又價格便宜,所以在當地大受歡迎。於是歐洲本地的工作服制造商紛紛爭相仿效美國的原裝貨色,從而使牛仔褲在歐洲各地普及、流行開來。美國好萊塢的影視娛樂業對帶動牛仔褲的國際流行風潮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50年代期間的著名電影如《無端的反抗》、《天倫夢覺》等,片中的主角都穿著舒適、大方的牛仔褲,在那些大牌明星引導潮流的影響下,牛仔褲在當時成為一種時尚的標志。

 在人們的印象中,經典的牛仔褲應該是這樣的:靛藍色、純棉斜紋布、臀部緊身、中低腰短裆設計、褲腿略小、拷鈕、緝明線、貼袋、釘標牌等裝飾。然而,最早的牛仔褲並不是就跟我們所想象中的那樣。牛仔褲的鼻祖--利維公司,它所推出的501牛仔褲可以說是牛仔褲的經典之作。下面我們就以它的發展過程來回溯一下牛仔褲從誕生到經典的變遷:

 1855年--最早的牛仔褲只有一個後袋,並且沒有約克。

 1872年--始創用金屬鉚釘加固牛仔褲受力部位。

 1873年--牛仔褲由灰色改為靛藍色。後袋飾以橙色的雙拱式線跡。

 1886年--把後腰標牌的圖案由小矮人改為兩匹馬。

 1890年--加上一個表袋與後約克。

 1905年--加上第二個後袋,至此牛仔褲有五個口袋的形式固定了下來。

 1922年--在褲腰增設腰帶襻。

 1937年--後袋的鉚釘被藏在裡面。

 1941年--取消了牛仔褲前開襟下部的鉚釘。二戰期間去掉了後腰蝴蝶結及表袋鉚釘,而後袋的雙拱式線跡則由印制的相似圖形來代替。一枚月桂樹葉代替了拷鈕上的標志“l.s.&co.s.f.cal.”。

 1947年--拱式線跡重新出現。

 1950年--為隨應時尚潮流,褲管裁成更瘦身的式樣。

 1955年--開始生產裝有拉鏈的501牛仔褲。

 1959年--開發出經過預縮處理的牛仔褲。

 1966年--後口袋角處以條棒形短線跡代替鉚釘固定。

 1971年--紅色標牌由祥“levi`s”改為捷“levi`s”。

 1983年--由於織機技術的改進,使得門幅增寬,紅褲邊消失。進入90年代,科技的高速發展使得制作牛仔褲的工藝大大提高,加上時間的積累令牛仔褲獲得了今天的完善結構。

13回答者:祝福天下-二級
 
李維斯這家伙給美國工人們的特別禮物,然後就牛了,流傳開了,後來又順著海水流到全世界了,夠白了吧,hoho~~~這裡
http://shop59950173.taobao.com/
可是牛仔城哦,個人覺得不錯。
 

上一页  [1] [2] [3] 

申通快遞查詢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