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什麼是鏡尺法正文

什麼是鏡尺法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什麼是鏡尺法?怎樣操作?步驟如何?有圖嗎?
 
是為了測量微小的變化,而通過從鏡子裡反射的光線在直尺上移動的的一中測量微小形變的方法
  比如用手壓桌面,眼睛是看不出來的,但是在桌子上放一面鏡子,
然後用一個光點斜照過去,在那邊放個刻度尺,就能清楚的看到刻度尺上的光點的移動了....
 
1997年朱迪·福斯特主演的科幻片《接觸未來》給我們講述了人類對外星生命的探索:聰慧的伊莉除了喜歡問一些有關星星的問題外,還不時地使用短波收音機,希望能聽到來自宇宙的聲音。她的父親過世後,無助的伊莉開始全心投入科學,通過巨大的射電望遠鏡群,致力於接收外星訊號的研究。某天清晨,伊莉如往常般一人在沙漠中的基地聆聽天外之音,一個強大而又清晰的訊息從天而降,她發現了外星生命……這一切已不是科幻,美國行星學會近日發表一項公告,呼吁因特網上的天文愛好者參與尋找地球外文明的科學實驗。這個項目是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berkeley,ucb)有關“搜尋地球以外智能”(searchextraterres-trialintelligent簡稱seti)四個研究項目中的一項,其全稱是“在家中搜尋地球以外的智能”,縮寫為seti@home。seti@home簡單地說是一項旨在利用連入因特網的成千上萬台計算機的閒置能力“搜尋外星文明(seti)”的巨大試驗。每一個參加者可以用下載並運行seti@home屏幕保護程序的方式以自己的計算機參與檢測外星文明信號的活動。

seti@home的工作原理

seti@home的工作由數據收集——>數據傳送——>數據分析及回收——>數據後處理——>信息發布組成的。

1.數據收集是通過波多黎哥國家天文和電離層中心建立在群山森林環抱中的、直徑為305米(其面積相當於26個足球場大小)的巨型arecibo射電望遠鏡進行的。arecibo將每天觀測到的大約35gb的數據記錄在海量數字磁帶上,並通過衛星傳回ucb。整個seti@home項目的太空觀測約需要1100盒數字磁帶以記錄39tb(terabytes,1tb=1000gb)的數據。

2.seti@home把從arecibo收集到的數據,經過計算分析之後根據客戶的需要和電腦的情況,劃分為小的工作單元即數據塊。工作單元通過因特網傳送到全球成千上萬個客戶端以進行數據處理。

3.seti@home傳送數據結束後將自動切斷連接,客戶電腦便在seti@home屏幕保護運行時開始對數據進行處理;seti@home應用程序對工作單元中的數據完成快速傅立葉變換的計算,其中大約要進行1750億次運算,當一個工作單元分析完畢,閃爍的小圖標便會提示客戶回送並下載新的數據。

4.所有客戶端所獲得的有價值的信號都將送回到seti@home。絕大多數客戶端軟件所找到的信號都是來自於地球的無線電頻率干擾(rfi),seti@home使用一大批算法和已知電信頻率干擾資源的大數據庫(serendipiv數據庫)的數據來對比,從而排除所有可能的rfi。對於極少數(可能只有<0.0001%)未被排除的信號,則將通過下一次觀測太空中同一部位進行檢測,如果該信號被再次確認,seti@home將要求給定望遠鏡使用時間,並再次觀測這一最令人感興趣的信號!假如一個上述信號被觀測到多次,並確認它不是rfi和測試信號,seti@home將要求其他的天文研究組織使用不同的射電望遠鏡、接收器、電腦等再進行探測和辨識、確認。

5.一旦信號被確認,seti@home將按照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nternationalastronomicalunion,iau)的電報發表公告,這是天文學界取得重大發現時公之於眾的一種標准方式。而用其屏幕保護程序找到該信號的人(人們),並將和seti@home隊伍中的其他成員一起被賦予“合作發現者”的稱號。

joinnow!馬上參加seti@home!

你要參與這一項目,首先可到seti@home設在ucb的英文主頁:
http://setiathome.ssl.berkeley.edu
下載seti@home軟件包,其windows版大小為704kb,運行環境要求至少32mb內存和800×600顯示分辨率,在聯網時運行該軟件包即可按照安裝向導進行安裝,其間需提交簡單個人信息,以便在seti@home服務器建立一個賬戶(主要用於系統辨識和進行統計,若未聯網時安裝,也可以後在seti@home應用程序窗口的setting菜單下再提交),設定選項(可取默認值),安裝完畢將在任務欄右端出現一個天文望遠鏡綠色小圖標。

seti@home軟件包含兩個部分:“應用程序”和“屏幕保護”。應用程序完成通過因特網下載數據塊、數據處理、返回結果、取回其他數據塊等所有工作。可雙擊綠色小圖標(單擊鼠標右鍵選maximize項)打開應用程序窗口。seti@home屏幕保護程序啟動時,將以彩色畫面顯示數據處理的過程,通常情況下,應用程序只在屏幕保護程序運行時處理數據。但你也可讓應用程序不停地處理數據(這時需要占用15mb以上內存和較大的cpu資源,因而要求機器要有更大的內存和更高的主頻)。

seti@home屏幕保護程序是由五個區域組成的畫面。上方橫條是seti@home的網頁頁標和網址;往下左邊是數據分析區(dataanalysis),在程序分析你的數據塊時,隨著電腦工作而不斷更新包括快速傅立葉變換、多普勒漂移率、頻率分辨率、最強信號強度、cpu使用時間和總體完成進度等動態實時信息;右邊是數據信息和用戶信息區,前者顯示當前所處理數據在太空中的方位(用天球中赤經度ra和赤緯度dec表示)、數據采集時間和來源(射電天文台名稱)以及數據的基頻;後者則顯示用戶名,當前已完成的數據單元數及電腦用於分析數據的總時數,這兩個區域基本是不變動的;最下方的大區域是用於說明不同頻率下,快速傅立葉變換計算結果的頻率-時間-強度三維圖形實時表示。

seti@home的正式運行使普通的電腦用戶也有可能參與重要科學實驗——一次前所未有過的、通過因特網實施的、最大的並行計算技術應用的實踐;並且給每一位參與者提供了使其電腦成為偵測銀河系中其他文明過程中,機會微小但卻可能具有開創意義的工具。根據seti@home5月21日的統計,已有256475人正在參與這一項目,其中使用家中電腦的用戶為173068人,總計所用的cpu時間約為621年。

通過seti@home了解並行計算

實際上,seti@home是一次借助於因特網開展的大范圍並行計算技術應用,那麼什麼是因特網上的並行或分布式計算呢?並行計算或分布式計算技術,一般是指用由成百上千個微處理器組成的大規模並行計算機系統或者用分布式計算機網絡系統進行大任務數據處理的技術。並行和分布計算技術自60年代中期及70年代後期分別出現以來,一方面其並行處理方式已從陣列機(simd)、向量機及向量並行機、共享存儲的對稱多處理器系統(smp)、以及近年來較熱門的分布存儲的大規模並行處理系統(mpp)逐步轉向可伸縮並行機(scalableparallelcomputers)和各種類型的計算機機群系統(clusters)。另一方面,在用通信線路連接的多計算機組成的分布式計算機網絡系統中,並行和分布計算的應用也在日益增加。因特網屬於分布式計算機網絡系統之一,它是集計算機、計算機網絡、數據庫、多媒體以及分布計算模式於一體的一個網絡綜合體。因特網打破了時域和地域的局限,可以較低的費用充分調用散布於全球任何一個角落的可提供的cpu和內存資源。

在因特網上進行並行或分布式計算,一般是將任務的數據由安裝了大型數據庫的服務器使用根據特定算法編制的軟件進行分割,然後分發到參與任務的多個客戶機,客戶機用戶應用數據處理和分析軟件去進行局部的數據處理;每一個客戶機完成整個任務的一部分或多個任務中的相關部分,(這裡客戶機用戶可以不用知道數據處理或分析的原理和過程),任務完成後回送到服務器,再由服務器進行歸並和進行更進一步的計算和綜合分析以探求所需要的結果。

目前,在因特網上使用並行或分布式計算技術已經取得了明顯的成果,其中較為成功和活躍的有:“梅森素數大尋找”(gimps)、“破解密碼密鎖”(rc5-xx),“最優golomb尺問題”(ogr-xx)等。此次剛剛正式啟動的seti@home項目,則是繼前述多個項目之後,又一次充分發揮因特網在並行或分布計算方面所具有的巨大潛力和無可比擬的作用,以克服對天文數字海量計算在人力、物力和時間上的困難的又一次壯舉。

射電望遠鏡
radiotelescope

探測天體射電輻射的基本設備。可以測量天體射電的強度、頻譜及偏振等量。通常,由天線、接收機和終端設備3部分構成。天線收集天體的射電輻射,接收機將這些信號加工、轉化成可供記錄、顯示的形式,終端設備把信號記錄下來,並按特定的要求進行某些處理然後顯示出來。表征射電望遠鏡性能的基本指標是空間分辨率和靈敏度,前者反映區分兩個天球上彼此靠近的射電點源的能力,後者反映探測微弱射電源的能力。射電望遠鏡通常要求具有高空間分辨率和高靈敏度。根據天線總體結構的不同,射電望遠鏡可分為連續孔徑和非連續孔徑兩大類,前者的主要代表是采用單盤拋物面天線的經典式射電望遠鏡,後者是以干涉技術為基礎的各種組合天線系統。20世紀60年代產生了兩種新型的非連續孔徑射電望遠鏡——甚長基線干涉儀和綜合孔徑射電望遠鏡,前者具有極高的空間分辨率,後者能獲得清晰的射電圖像。世界上最大的可跟蹤型經典式射電望遠鏡其拋物面天線直徑長達100米,安裝在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射電天文研究所;世界上最大的非連續孔徑射電望遠鏡是甚大天線陣,安裝在美國國立射電天文台。




射電望遠鏡是觀測和研究來自天體的射電波的基本設備,它包括:收集射電波的定向天線,放大射電信號的高靈敏度接收機,信息記錄,處理和顯示系統等等。射電望遠鏡的基本原理和光學反射望遠鏡相信,投射來的電磁波被一精確鏡面反射後,同相到達公共焦點。用旋轉拋物面作鏡面易於實現同相聚集。因此,射電望遠鏡的天線大多是拋物面。

射電觀測是在很寬的頻率范圍內進行,檢測和信息處理的射電技術又較光學波希靈活多樣,所以,射電望遠鏡種類更多,分類方法多種多樣。例如按接收天線的形狀可分為拋物面、拋物柱面、球面、拋物面截帶、喇、螺旋、行波、天線等射電望遠鏡;按方向束形狀可分為鉛筆束、扇束、多束等射電望遠鏡;按觀測目的可分為測繪、定位、定標、偏振、頻譜、日象等射電望遠鏡;按工作類型又可分為全功率、掃頻、快速成像等類型的射電望遠鏡。
參考資料:
http://71357207.q-zone.qq.com



射電望遠鏡是接收天體射出的無線電波的望遠鏡。它由兩部分組成:一面或多面天線和一台靈敏度很高的無線電接收機。天線所起的作用相當於光學天文望遠鏡的透鏡或反射鏡。接收機的作用是把從天線傳來的無線電波放大,並轉變成能用儀器記錄的信號或對無線電波進行拍照。

http://cache.baidu.com/c?word=%ca%b2%c3%b4%3b%ca%c7%3b%c9%e4%b5%e7%3b%cd%fb%d4%b6%be%b5&url=http%3a//transtaafl%2ecom/i/document/10wan/1045%2easp&b=0&a=30&user=baidu

射電望遠鏡是探測天體射電輻射的基本設備。可以測量天體射電的強度、頻譜及偏

[1] [2] 下一页

怎樣識別木材的種類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