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幻成綠色,濕度和溫度升高變幻成深藍色,紫色。綠檀木質地緊密堅硬,侵蝕不朽。自然漂亮的木紋,手感滑潤細膩,香氣芬芳永恆,色彩絢麗多變.在綠色的檀木珠子上清晰可見極具裝飾性的天然紋路,一圈圈猶如久遠的年輪,散發著遠古的純然氣息和夢幻般的迷離光澤。綠檀木的神奇美麗,人們通常供為吉祥之物,稱為“聖檀木”。隨身佩帶,邪氣不侵。靈氣保佑平安,福報美好人生。古有傳說可避邪治病……因其特性高貴,在中國古代宮廷極為流行,大官貴族都普遍佩戴。放一尊綠檀的雕品於案頭可提神醒腦,長期接觸此物對身體有益。
基於人們回歸自然的心態和追求綠色產品,喜愛收藏珍貴豪華產品的強烈願望,令用綠檀制作的精美雕品之風在近年內盛行。其堅硬的木質和美麗高貴的紋理,手感滑潤細膩,香氣幽雅、雕刻生動逼真,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藏品。集收藏、使用、欣賞、禮遇為一體的檀木雕刻,外形美觀,做工精美,居家擺設或送禮顯得高貴得體。綠檀木在世界民間文學和信仰上有極其重要的位置,檀木者:為五木之精,亦稱仙木,有鎮宅、辟邪、納福之神功,幾千年來在民間廣為流傳。綠檀畢竟是吉祥平安的象征,因此,各種綠檀制品、綠檀飾品、綠檀工藝品在國際上具有收藏和裝飾的價值。
紅檀 紅檀幾案
英文名:paorosa,大喬木,高達20~27m,直徑0.5~0.8m。本屬100種,分布於熱帶美洲和非洲。心邊材區別明顯。心材紅褐色至紫紅褐色,常具黑褐色同心圓狀條紋。邊材淺紅白色至淺褐色。生長輪不明顯。光澤好。木材結構細,略均勻;強度較高;耐腐。干燥宜慢,略有端裂。氣干密度0.89~1.04g/cm3。
紫檀
屬於紫檀屬的木材種類繁多,但在植物學界中公認的紫檀卻只有一種,“檀香紫檀”。俗稱“小葉檀”。其余各類檀木則被歸納在草花梨木類中。亦稱青龍木,屬蝶形花科,亞熱帶常綠喬木。據史書記載:紫檀,過去中國雲南、緬甸曾有出現,現已絕跡。只有印度南部還有少量出產,極為珍稀。印度紫檀,俗稱“小葉檀”,比重越大,材質越好。一般金星多,俗稱“金星紫檀”;比重稍小,金星少,俗稱“牛毛紋紫檀”。紫檀色澤紫紅或紅褐色。
紫檀木莰八寶筆筒 紫檀為常綠亞喬木,高五、六丈,葉為復葉,花蝶形,果實有翼,木質甚堅色赤,入水即沉。據《中國樹木分類學》介紹:“紫檀屬豆科植物,約有十五種,產於我國的有兩種,一為紫檀,一為薔薇木”。按現代植物學界的認識,薔薇木實際上就是印度所產大果紫檀。它與傳統意義上的紫檀木差別甚大,人們不會把其當作紫檀木。在十五種紫檀屬的木材中,除了印度南部邁索爾邦所產的檀香紫檀(俗稱牛毛紋紫檀)外,其余全部被稱為草花梨。薔薇木只是草花梨當中的一個品種。無論哪一種草花梨,其色彩、紋理、硬度都與傳統認識的紫檀木不同,它盡管屬於紫檀屬的植物,但無法與紫檀木相提並論。
《格古要論》記載:紫檀“新者色紅,舊者色紫,有蟹爪紋,新者以水浸之,可染物。”耐腐蝕,防蟲蛀,變形收縮性小,木質堅實厚重,紋理細密,光潔度好,手感細膩,經蠟燙打磨和空氣氧化後均呈紫黑色。其紋理稠密,色澤深沉穩重,其貴重豪華的素質,任何良材都難與其媲美。紫檀的材質致密堅硬,體重,入水則沉,一立方米木材可達703公斤。色調呈紫黑色(暗犀角色),微有芳香,深沉古雅,心材呈血赭色,有光澤美麗的回紋和條紋,年輪紋路成攪絲狀,棕眼極密。無痕疤。用酒泡則紫色出,並可粘到碗上。其樹脂或木材削片和锉末入藥,可治瘡毒。紫檀木主要用作制造高級家具及其它精巧器物。
檀木 《博物要覽》和《諸番志》把紫檀劃歸檀香類,認為紫檀是檀香的一種。《博物要覽》載:“檀香有數種,有黃白紫色之奇,今人盛用之。江淮河朔所生是其類,但不香耳”。又說:“檀香出廣東、雲南及占城、真臘、爪哇、渤泥、暹羅、三佛齊、回回諸國。今嶺南等處亦皆有之。樹葉皆似荔枝,皮青色而滑澤”。“檀香皮質而色黃者為黃檀,皮潔而色白者為白檀,皮府而紫者為紫檀木。並堅重清香,而白檀尤良”。《諸蕃志》卷下說:“其樹如中國之荔枝,其葉亦然,紫者謂之紫檀”。這兩本書中所介紹的紫檀似乎不是明清家具所用紫檀。而是專指香料中的檀香而言。
在北京一些人的口語中,還有新、老紫檀的說法。認為老者色紫,新者色紅,經實際觀察,他們所指的新紫檀大體都是黑酸枝。老紫檀則指的是人們傳統認識的牛毛紋紫檀。這種牛毛紋紫檀又因生態環境不同而具不同特點,有的呈現出金星狀,有的木色呈現出雞血紅狀,因而又衍化出金星紫檀和雞血紫檀等名稱來。實際上它們同屬一個樹種。紫檀木的特性主要表現為色彩呈犀牛角色,暴露在空氣中久則變成紫黑色。紫檀木的年輪紋大多為絞絲狀的。有人藉此稱為蟹爪紋或牛毛紋。盡管也有直絲的地方,但細看總有絞絲紋。紫檀木鬃眼細密,木質堅重,制作紫檀家具時多利用其自然特點,采用光素手法,不加雕飾。紫檀木質堅硬,紋理纖細浮動,尤其是它的色調深沉,顯得既莊重又美觀。
紫檀木樹種雖多,但它們有許多共同特點,尤其是色彩,都呈紫黑色,制作紫檀家具多利用其自然特點,采用光素手法。因紫檀木色調深沉,顯得穩重大方而美觀,如果雕花過多,掩蓋了木質本身的紋理與色彩,就如同畫蛇添足了。
紫檀木手镯 紫檀生長於亞熱帶,生長極其緩慢,一棵成材的紫檀要生長八九百年,甚至上千年。在這漫長歲月,常年積水,日久年深,大部分紫檀中間都是空的,故此有了“十檀九空”之說,出材率極低。史書《玩物指南》中記載:清乾隆年間,紫檀毛料價格驚人,成本極高,從那時起紫檀就極具收藏價值。紫檀木在各種硬木中質地最堅、份量最重。它不及黃花梨那樣華美,但靜穆沉古,是任何其它木材都不能比擬的。我國自古即認為紫檀是最名貴的木材之一,多用它作為車輿、樂器、高級家具及其它精巧器物的材料。東漢就見記載。到了明代,由於皇家及王公貴族的喜愛,明代紫檀木家具,做工似粗,卻雕琢有神,神志軒昂。
明代(公元1368——1644),紫檀為皇家所重視。海上交通的發展和鄭和七次下西洋,溝通了與南洋各國的貿易和文化交流。各國在與中國定期和不定期的貿易交往中,也時常有一定數量的名貴木材,其中包括紫檀木。但是這對中國龐大的統治集團來說,遠遠滿足不了需要,於是明朝政府又派官赴南洋采辦。隨後,私商販運也應運而生。到明朝末年,南洋各地的優質木材也基本采伐殆盡。尤其是紫檀木,幾乎全被捆載而去。截止到明末清初,率當時世界所產紫檀木絕大多數盡匯集於中國。清代所用紫檀木全部為明代所采,有史料記載,清代也曾派人到南洋采過紫檀木,但大多粗不盈握,曲節不直。根本無法使用。這是因為紫檀木生長緩慢,非數百年不能成材,明代采伐殆盡,清時尚未復生,來源沽竭,這也是紫檀木為世人所珍視的一個重要原因。清代中葉以後,庫存用完,貨源一時中斷,因此,清中葉以後制作家具就以紅木代替紫檀了。
歐美等西方人士較中國更重視紫檀木,因為他們從未見過紫檀大料,認為只可作小巧器物。據傳拿破侖墓前有五寸長的紫檀木棺椁模型,參觀者無不驚慕,以為稀有。直到明末清初,西方傳教士來到中國,見到許多紫檀大器,才知道紫檀精英盡在中國。於是多方收買,運送回國。現在歐美流傳的紫檀器物,基本上都是從中國運去的。由於運輸困難,他們一般不收買整件器物,僅收買櫃門、箱面等有花紋者。運回之後裝安木框用以陳飾。
紫檀木餐具 清代中期,由於紫檀木的緊缺,皇家還不時從私商手中高價收購紫檀木。清宮造辦處活計檔中差不多每年都有收購紫檀木的記載。這時期,逐漸形成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即不論哪一級官吏,只要見到紫檀木,決不放過,悉如數買下,上交皇家或各地織造機構。清中期以後,各地私商囤積的木料也全部被收買淨盡,這些木料中,為裝飾圓明園和宮內太上皇宮殿,用去一大批;同治、光緒大婚和慈禧六十大壽過後已所剩無幾;至袁世凱時,遂將僅存的紫檀木全數用光。
與紫檀木同類的木材還有檀香木,為常綠灌木,產於我國廣東、雲南等地。木質堅重、清香,有黃、白兩種。多用作香料或制扇骨、箱匣之類小件器物,木質不如紫檀木。
黑檀
黑檀小曲尺床 柿屬植物,俗稱風車木,屬於豆科,拉丁學名dalbergiafuscavar。落葉喬木,樹高可達20米,直徑50~70厘米,樹皮厚而平滑,褐灰色至土黃色。葉為奇數羽狀復葉,總長10~13厘米,有互生的小葉9~13枚,小葉橢圓形。堅紙質至近革質。主要產於亞洲熱帶,如蘇拉威西、菲律賓、印度、印尼、泰國、緬甸等國。黑檀木心邊材區別明顯,邊材白色(帶黃褐或青灰)至淺紅褐色;心材黑色(沌黑色或略帶綠玉色)及不規則黑色心材(其深淺相間排列條紋)。木材有光澤、無特殊氣味。紋理黑白相間,直至淺交錯,結構緬而勻,耐腐、耐久性強、材質硬重、細膩,是一種十分稀少的珍貴家具及工藝品用材。 編輯本段 回目錄 檀木-鑒別防偽世界上的檀木只有沈檀,檀香,綠檀,紫檀,黑檀,紅檀幾種;綠檀密度在檀木中居中,置於水中紫檀在最下面,綠檀在水中,檀香原木在水面上浮著。在密閉的薄膜下還會在木材表面形成晶瑩剔透的絮狀結晶物,這是因為其含有豐富有機質無法揮發而成結晶物,只要將密封的薄膜打開,絮狀結晶物遇風逐漸消失。從香味上辨別,檀香木最香,綠檀次之,紫檀淡雅清香,黑檀味最少,成器後幾乎聞不到。
鑒別紫檀木還可以用酒精棉球在木頭的表面輕輕一擦,如果棉球呈紫紅色,就是紫檀;也可以從木頭上刮下一點木末,浸在酒裡,如果屑末出現一道道血紅色的絲條,便是紫檀。老紫檀浸水不掉色,打上顏色一擦就掉;新紫檀浸水後掉色,打上顏色不掉。 編輯本段 回目錄 檀木-保養要點 紅檀木單龍盤珠 新請來的檀木佛珠或其它工藝品因其原木材毛孔(植物的水管通道)還張開未閉,所以忌用水洗,否則木材中的汁液就會流失,影響佛珠的色澤。經手磨一段時間後,色澤越來越好,佛珠表面會行成紫檀自身分泌出來的包漿,色紫黑,很好看。因為是法器,所以不能隨便亂放,更不能與味道粗濁的東西放在一起,這樣不僅易使佛珠污染,失去原有的清香。如果遇到檀木色澤發暗,失去原有的光澤時,用一些保氧紅木家俱的蠟打一下,再拋光,就又黑又亮了。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