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請問一下烏丹有沒有藝術玻璃店正文

請問一下烏丹有沒有藝術玻璃店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請問一下烏丹有沒有藝術玻璃店
 
名稱:耀晶藝術玻璃精品浮雕馬蹄蓮
參考價格:530.00元/平方米
產品類型:藝術玻璃
型號/規格:/訂做
 
企業並購的財務風險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在跨國公司主導的西方第五次並購浪潮的推動下,我國的企業並購也如火如荼地在上市公司或非上市公司之間進行著。不論是通過政府出面的“拉郎配“,還是帶有行政色彩的“搭售“,最終無不落腳於企業。只要是企業的並購行為就存在著企業的財務風險。那麼,什麼是企業並購的財務風險?哪些因素導致企業並購的財務風險?本文將就這些問題作初步梳理。

一、什麼是企業並購的財務風險?
關於企業並購的財務風險,已有多種定義。趙憲武認為,企業並購財務風險是指並購融資以及資本結構改變所引起的財務危機,甚至導致破產的可能性,同時,並購導致股東收益的波動性增大也是財務風險的一種表現形式。傑弗裡.c.胡克認為,企業並購的財務風險是由於通過借債為收購融資而制約了買主為經營融資並同時償債的能力引起的,“財務風險由用以為交易融資的負債數額和將要由購買方承擔的目標企業的債務數額等因素決定“。
從風險結果來看,上述定義的確概括了企業並購財務風險的最核心部分,即“由籌資決策引起的償債風險“。但從風險來源來看,籌資決策似乎並不是引起償債風險和股東收益風險的唯一原因,因為,在企業並購活動中,與財務結果有關的決策行為還包括定價決策和支付決策。
首先,企業並購是一種投資行為,然後才是一種融資行為,投資和融資決策共同影響著並購後的企業財務狀況;第二,企業並購是一種特殊的投資行為,從策劃設計到交易完成,各種價值因素並不能馬上在短期財務指標上得到體現,而必須經過一定的整合和運營期,才能實現價值目標;第三,企業並購的價值目標下限也決不僅僅是保證沒有債務上的風險,而是要獲取一種遠遠超過債務范疇的價值預期目標,實現價值增值。因此,如果僅僅用融資風險作為衡量財務風險的標准,則在一定意義上降低了並購的價值動機。所以,從公司理財的角度看,企業並購的財務風險應該包含更寬泛的內涵,包括“由於並購而涉及的各項財務活動引起的企業財務狀況惡化或財務成果損失的不確定性“。具體來講,企業並購的財務風險應該是指由於並購定價、融資、支付等各項財務決策所引起的企業財務狀況惡化或財務成果損失的不確定性,是並購價值預期與價值實現嚴重負偏離而導致的企業財務困境和財務危機。或者說,企業並購的財務風險是一種價值風險,是各種並購風險在價值量上的綜合反映,是貫穿企業並購全過程的不確定性因素對預期價值產生的負面作用和影響。

二、哪些因素導致企業並購的財務風險?
企業並購面臨著多種多樣的風險,諸如戰略風險、政策風險、體制風險、法律風險、產業風險、反並購風險、經營風險、整合風險和償債風險等。但無論是政策法規風險還是體制風險,無論是反收購風險還是經營風險,無一例外地會通過並購成本影響到並購的財務風險。我們來看一下案例:
案例一:1996年1月,深圳前進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同長沙健民制藥廠正式簽訂了兼並協議。但因兼並協議是同被兼並企業而非主管部門簽,並且企業法人和工商執照均未及時更換,致使後來兼並方發現被兼並企業隱瞞債務、虛報資產時卻無權處理,最終導致被兼並企業破產而兼並方花了350萬元什麼也沒有買到。(《中華工商時報》1998年2月)
案例二:赤峰市雙馬集團核心企業赤峰糖廠建成以來13年盈利,累計上繳利稅1.3億元。90年代後,企業領導錯誤地認為企業要發展必須上規模,在當地政府撮合下,盲目地兼並與制糖主業不相關聯的赤峰玻璃廠、第二制酒廠、烏丹化工廠等跨行業虧損企業組建企業集團,並承擔債務4571萬元,新注入資金8954萬元。最終導致集團負債4.3億元,負債率達95%,嚴重陷入財務困境。(《中華工商時報》1998年5月)
案例三:1992年7月,t.科威爾公司(t.cowie)對汽車買賣商亨利斯(henlys)作敵意收購。開始時出價1股換2股,後改為7換10。另一個選擇方案是1股科威爾股加40便士現金換2股亨利斯股。此次收購失敗了,但在整個收購期間,科威爾的股票下降,因此降低了對亨利斯股東的收購價值。一些亨利斯股東說,如果加多些現金會有更大說服力。(《金融時報》1992年8月28日)
上述案例中,從風險形式上看,案例一的失敗在於法律原因,案例二的失敗在於戰略決策,案例三的失敗在於支付方式。但它們共同的結果表現為財務損失。反過來,我們是否可以認為法律、戰略、支付方式等都是影響並購財務風險的因素呢?從邏輯上說,企業並購的財務風險首先是一種風險,然後是一種由並購產生的風險,最後表現為財務風險。而傳統的定義認為,風險是未來結果的不確定性,是一種不確定性事件及其發生的可能性和後果,這種後果與決策者的預期目標有偏離或差異,這種偏離程度或差異通常被用作衡量風險大小或程度的指標。
毫無疑問,風險來自於未來結果的不確定性,但與過程的不確定性因素密切相關。根據奈特(1921)的觀點,風險是不能確定未來結果概率的不確定性,而不確定性則是可以確定未來不同結果的概率的事件,風險是一個比不確定性外延要小的概念。而本文傾向於將風險視為一個結果,將不確定性視為一個過程。並認為風險的結果來自於因素的不確定性和過程的信息不對稱性影響。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本文認為影響企業並購財務風險的因素可以歸結為兩個方面:不確定性和信息不對稱性。
1、不確定性
企業並購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因素很多。從宏觀上看,有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變化、經濟周期性的波動、通貨膨脹、利率匯率變動;從微觀上看,有並購方的經營環境、籌資和資金狀況的變化,也有被收購方反收購和收購價格的變化,還有收購後技術時效性、管理協調和文化整合的變化等。所有這些變化都會影響著企業並購的各種預期與結果發生偏離。同時,企業並購所涉及的領域非常寬泛,包括:(1)法律,並購企業所在國家的法律環境如商法、公司法、稅法、反壟斷法等,不同並購方式的法律條件,企業內部公司章程等;(2)財務,企業財務如資產、負債、稅項、現金流量等和並購活動本身的財務如價格、支付方式、融資方式、規模、成本等;(3)人員;(4)市場網絡;(5)專有技術、獨特的自然資源、政府支持等;(6)環境,企業所處的有關利益各方聯系起來的“關系網“如股東、債權人、關聯企業、銀行、行業工會等。所有這些領域都可能形成導致並購財務風險的不確定性原因。
不確定性因素是如何導致企業並購的預期與結果發生偏離的呢?本文認為是通過由收益決定的誘惑效應和由成本決定的約束效應機制。一方面,不確定性因素具有價值增值的特點,這就給決策人員帶來了價值誘惑力,強化了控制負偏離追求正偏離的目標和動機;另一方面,不確定性因素又客觀存在著導致成本膨脹的可能性,各種外部和內部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不能排除可能帶來的損失,這又給決策人員帶來一定的約束力。這種價值誘惑力和成本約束力的雙重作用形成了誘惑效應-約束效應機制。當誘惑效應大於約束效應時,並購的預期與結果發生正偏離,取得並購成功;當誘惑效應小於約束效應時,並購的預期與結果發生負偏離,造成財務風險。
(1)誘惑效應
誘惑效應是指風險利益作為一種外部刺激使人們萌發了某種動機,進而作出某種選擇並導致行為的發生。
(2)約束效應
約束效應是指當決策者受到風險事件可能的損失或危險信號的刺激後,所作出的為了回避或抵抗損失和危險而采取的回避行為。
2、信息不對稱性
在企業並購過程中,信息不對稱性也普遍存在。例如,當目標企業是缺乏信息披露機制的非上市公司時,並購方往往對其負債多少、財務報表是否真實、資產抵押擔保、有無訴訟紛爭等情況估計不足,以至無法准確地判斷目標企業的資產價值和盈利能力,從而導致價值風險;即使目標企業是上市公司,有時也會對其資產可利用價值、富余人員、產品市場占有率和開拓能力等情況了解不夠,導致並購後的整合難度致使整合失敗;而當收購方采取要約收購時,目標企業的高管人員為了達到私人目的則會有意隱瞞事實,讓收購方無法了解企業潛虧、巨額或有債務、技術專利等無形資產的真實價值等,或與中介機構共謀,制造虛假信息,使收購方的決策人基於錯誤的信息、錯誤的估價而做出錯誤的決策,致使並購成本增加,最終導致並購失敗。
信息經濟學認為,信息不對稱性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不對稱發生的時間;二是不對稱信息的內容。從不對稱發生的時間上看有事前不對稱和事後不對稱,事前不對稱導致逆向選擇行為,事後不對稱導致道德風險;從不對稱發生的內容上看有行動不對稱和知識不對稱,行動不對稱導致隱藏行動,知識不對稱導致隱藏知識。在企業並購過程中,信息不對稱性對財務風險的影響主要來自事前知識的不對稱性,即收購方對目標公司的知識或真實情況信息永遠少於被收購方對自身企業的知識或真實情況信息。收購方在不完全掌握信息的情況下采取冒然行動,往往只看到目標公司誘人的一面,過高估計合並後的協調效應或規模效益,而對目標公司隱含的虧損所知甚少,一旦收購實施後各種問題馬上暴露出來,造成價值損失。可見,信息不對稱性對財務風險的影響是一種決策影響,是通過並購雙方處於信息不對稱地位而導致錯誤的決策。
三、對企業並購財務風險來源的進一步分析
不確定性和信息不對稱性是導致企業並購財務風險的主要因素。那麼,不確定性和信息不對稱性在哪些環節導致了企業並購的財務風險呢?
1、從企業並購流程看財務風險來源
一項完整的企業並購活動通常包括三個基本流程:計劃決策、交易執行、運營整合。在企業並購市場成熟的國家裡,這三個流程具有較為規范的操作規程,買賣雙方具有相對透明的信息,並且並購協議包括了整個交易行為的法律框架及涉及到的交易各個方面和時間段中詳細的雙方權利義務約定,因此,通過一個完善的並購流程設計和並購合同約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降低風險的作用。
然而,從財務的角度看,無論多麼完備的合同協議都不可能完全回避財務風險。因為,一切財務風險都與決策有關,一切財務風險首先起始於並購的計劃決策階段,然後生成於並購的交易執行階段,最後延續並表現在並購的整合期。在計劃決策階段,並購戰略是公司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並購戰略又是並購實施的依據,如果並購戰略制定脫離公司的實際財力而將自身發展定位過高,或者可行性研究對目標企業估計過於樂觀,就會導致並購規模過大以至在並購實施階段無力支撐。過大的規模和錯誤的投資方向,如果在交易執行階段又對目標企業定價過高,融資和支付設計不合理,必然導致收購方債務負擔過重。過重的債務負擔必然使得經營整合階段資金流動發生困難,並最終引發財務風險。
2、從四種交易圖式看財務風險來源
企業並購類型最終表現為4種基本的交易圖式:(1)現金購買資產;(2)現金購買股票;(3)股票交換資產;(4)股票交換股票。在這4種並購交易圖式中,交易結構決定著融資、支付、稅收等基本財務結構特征:交易結構決定著支付結構和資產結構;支付結構又決定著融資結構並進而決定著資本結構,資產結構又決定著稅收結構;而資本結構和稅收結構共同決定著並購後企業的盈利狀況。企業的盈利狀況自然影響著並購後企業的財務狀況。可見,4種並購交易圖式與融資結構、支付結構和稅收結構之間表現為一種決定和被決定的關系。換一個角度看,則企業並購的財務風險來自於由4種並購交易圖式決定的融資結構、支付結構和稅收結構的影響。
3、對企業並購財務風險來源的分類
從上述企業並購財務風險來源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財務風險與財務決策有關,而直接與財務風險來源有關的財務決策包括融資決策和支付決策,而融資決策和支付決策建立在定價決策基礎上並影響著稅收決策。因此,根據財務決策類型我們可以將財務風險來源分為三類:定價風險、融資風險和支付風險。這三種風險來源彼此聯系、相互影響和制約,共同決定著財務風險的大小。
(1)定價風險
定價風險主要是指目標企業的價值風險。即由於收購方

[1] [2] 下一页

如何去除復合地板的甲醛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