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士力水是怎樣配的正文

士力水是怎樣配的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這或許有些誇大其辭,然而某些西歐學者說只有四萬人,又似乎有隱瞞之嫌;而美國學者考證意見認為,應該有十至二十萬人,之所以說只有四萬,是因為只計算了騎士的數目,而構成本次東征的主力,還是貧窮的平民,只不過他們的裝備比之前的窮人十字軍要精良不少。

這群身著十字軍服的戰士們在出發前都參加了一個宣誓儀式,誓詞定必終身效忠教皇,違者以“絕罰”(開除教籍)論處。

教皇烏爾班二世本來有打算親自出征的,但由於被遂的敵對教皇克萊門特及其殘余勢力仍時有活動,烏爾班二世不敢輕易冒險,所以只是派出四個教皇代表隨軍。

第一次東征的十字軍到達小亞細亞時,政治形勢對他們十分有利:一個由塞爾柱蘇丹領導的統一的穆斯林帝國的威脅尚未形成;魯姆蘇丹國已經獨立;一個新的王朝——達尼什曼德(danishmendites)王朝——業已控制了安納托利亞(anatolie)的西北部;統治美索不達米亞和黎凡特的埃米爾(統治者)有好幾個;巴勒斯坦則由以開羅為中心的強盛的法蒂瑪王朝的哈裡發管轄。因此,十字軍面對的是一群四分五裂、相互猜疑的敵人。這對他們來說可謂萬幸,因為如果他們面對的是一個團結一致的敵人,他們決不會取勝.

1097年5月,十字軍開始進攻魯姆蘇丹國首都尼西亞。1097年6月19日,尼西亞投降。攻下尼西亞之後,拜占庭軍隊著手清理附近地區的突厥人殘部,從歐洲來的十字軍們則向東南方開始了前往聖地耶路撒冷的長途跋涉。在這片落入突厥人手中的領地上,他們分成南北兩路行軍,北路由博希蒙德和征服者威廉的兒子、有“災星”之稱的諾曼底公爵羅伯特(rober)領軍,南路由戈弗雷統率。而魯姆國的蘇丹基利日·阿爾斯蘭一世(kilidjarslanⅰ)在尼西亞被圍攻之前就開始召集他的部隊,然而直至在尼西亞陷落之後,軍隊還是沒有集結完成。失去了首都,阿爾斯蘭極不甘心,他便與統治安納托利亞西北部的達尼什曼德結盟,組織起一支人數達十萬的大軍,在多利留姆(dorylaeum)城外的平原上與十字軍決一死戰。1097年7月1日,阿爾斯蘭一世的大軍首先與由博希蒙德率領的北路軍交上了手,由於兵力占絕對優勢,阿爾斯蘭一世很快就占了上風。但沒過多久,戈弗雷公爵的南路軍加入了戰場,戈弗雷親自率領數千重甲騎士從附近的山頭向突厥人的側翼發動了猛烈的突擊,面對這一突如其來的打擊,突厥人頓時亂了陣腳,在歐洲人的重甲騎士沖鋒戰術面前,突厥大軍以令人驚異的速度潰敗了,同時北路軍也發動了反攻,數小時之後,十萬大軍,除少數人倉皇逃走外,大部分都葬身在多利留姆的平原上。

多利留姆的失敗,在軍事上、在精神上都挫敗了突厥人,使他們再難組織起強大的兵力進攻十字軍,10月底,布洛涅的鮑德溫占領了埃澤薩及其附近地區,十字軍的主力部隊則已開到了安條克。在敘利亞北部的這座重鎮面前,十字軍遇到了當地居民的頑強抵抗。十字軍圍困安條克達7個多月之久。雖然城內軍民歷盡艱辛頑強抵抗,但由於叛徒出賣,該城終於1098年6月3日被攻陷。塔蘭托的博希蒙德被封為安條克的公爵,並奉命留守該城,其他十字軍部隊在圖盧茲的雷蒙德率領下繼續向耶路撤冷前進。

1099年7月15日,十字軍在圍攻“聖地”耶路撒冷一個月後終於將其攻陷,隨後便開始了搶劫與屠殺,以此來歡慶收復聖地。一位在場者這樣寫道:“你如當時置身現場,就會親眼看到我們的腳踝都被死者的血污染紅,但是我還要指明的是什麼呢?那就是沒有一人幸存,即使婦孺也不能幸免。而後,一應僧俗人等去往聖墓與聖廟大唱九度音程頌歌,謙敬地做著祈禱,對他們向往已久的聖地進行朝拜與捐獻。”

在劫後的土地上,建立了以西歐封建制為模式的耶路撒冷王國(1099~1187)。其他十字軍國家,如安條克公國(1098~1268)、埃德薩伯國(1098~1144)和的黎波裡伯國(1109~1289)等,名義上為耶路撒冷王國附庸,實際上是各自獨立的。西歐封建主在領地上以軍事城堡為中心,統治、剝削、奴役當地居民。一些參加聖戰的騎士回到家鄉,受到英雄凱旋般的歡迎,並帶回來大量搶掠來的財富;而更多的參加了聖戰的騎士則留在了當地,得到了分封贈與的土地。這樣,正如一個隨軍前往耶路撒冷的修道士所說:“在歐洲只擁有一個村莊的騎士,現在成了一座城市的領主;原來只有幾個同伴的,現在成了大富翁。在這裡應有盡有,誰也不願回歐洲了。”

為了維持統治,保護朝拜“聖地”活動,他們建立宗教騎士團作為常備武裝力量。如12世紀初由法國騎士組成的聖殿騎士團(神廟騎士團)和意大利人組成的醫院騎士團(約翰騎土團),12世紀末由德意志騎士組成的條頓騎士團等。騎士團是直屬教皇的宗教性軍事組織,不受地方政府管轄,任務是鎮壓巴勒斯坦和敘利亞一帶居民的反抗,與周邊穆斯林國家作戰,保護十字軍領地。而像比薩、熱那亞、威尼斯等幾個城市,因為十字軍提供海運船只和海軍,參加攻掠沿海城市。得以分享戰利品,分別在幾個城市中占有1/3的土地,享有特權。

第二次十字軍東征(1147—1149)

埃德薩伯國於1144年被摩蘇爾總督突厥人贊吉(zengi)(1127~1146在位)所滅,由此引起第二次十字軍東侵。這次十字軍有法國國王路易七世和德意志皇帝康拉德三世參加。教皇尤金三世再次向十字軍參加者發布特權書(注2)。1147年夏,兩國國王各率領7萬名封建主和騎士組成的隊伍,開始了第二次東征。此次東征的情況與50年前第一次東征時大不相同。突厥人的抵抗更加頑強、組織得更好,德法聯軍途經小亞細亞時傷亡慘重;拜占庭皇帝的熱情也大不如前。這兩個王於1148年六月在耶路撒冷的阿卡相會,並與耶路撒冷王國領袖們協商,決定放棄任何收復埃德薩的企圖,先攻打大馬士革城。這是一個災難性的決策,因為大馬士革是敘利亞諸城中防御能力最強的城市之一。7月24日,德法聯軍兵臨大馬士革城下,但5天之後,贊吉之子和繼承者努雷丁就發動全面反攻。德法聯軍敗退到加利利。在以後幾個月,由於疾病及突厥人的游擊隊,使十字軍逐漸崩潰。最終兩人只好掉頭返國。

第三次十字軍東征(1189—1192)

當時贊吉已傳位給兒子努雷丁,努雷丁的勇將撒拉丁(salahuddin)在1171年攻克了埃及,1187年於哈丁會戰大敗十字軍後又攻占了耶路撒冷。聖城再次失陷就引發第三次十字軍東征。(耶路撒冷陷落的消息傳到歐洲時,教皇烏爾班三世接受不了這一沉重的打擊,當場暴斃。)

第三次十字軍東征可以算是歷次十字軍東征中極為著名的一次。有很多歷史名人參與,其中包括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紅胡子腓特烈一世(frederickbarbarossa)、英王獅心王理查一世(richardi,thelion-hearted)和法王尊嚴王菲力普二世(philip),腓特烈一世占領科尼亞之後不幸地於渡河時溺死,德意志軍大部分回國;英、法兩國君主因領地爭執,矛盾重重,明爭暗斗。在十字軍攻陷沿海要塞阿克後,菲力普二世即率軍回國。理查一世只好獨力作戰。他分別於1191年9月14日和1192年8月兩次與撒拉丁交手,兩次都取得了勝利。但他已無力擴大戰果。1192年8月雅法會戰以後,理查試圖進攻耶路撒冷,以失敗告終。正當此時有消息從英國傳來:菲力普二世已經與留在英國的理查的弟弟約翰(失地王,一個草包)勾結,密謀不利於理查。理查遂與撒拉丁停戰,謀求妥協。

1192年9月2日,雙方決定正式停戰,締結一個為期三年的停戰條約:1.耶路撒冷仍歸穆斯林管理;2.法蘭克人保留從蒂爾到雅法的海岸走廊地帶,基督徒和穆斯林彼此可以自由地到耶路撒冷和麥加去朝聖;3.穆斯林將基督教會所有的,包括十字架在內的宗教遺物歸還基督教會。至此,耶路撒冷王國只剩彈丸之地,第三次東征和十字軍東征的黃金時代便告結束。

另:當獅心王歸國之時,半路上竟被奧地利大公理奧波德(也是基督徒)綁架,隨即又被交給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六世(紅胡子的兒子),亨利得到法王的賄賂金錢,將理查當作戰場上的俘虜長期關在監獄,直到1194年理查答應把英格蘭王國交給皇帝,在他被釋時將其作為一塊封地收回,同時理查被迫答應支付十萬英鎊的贖身金(相當於當時英國王室兩年的全部收入)。才終獲釋放。亨利六世的行為被伏爾泰斥為“不折不扣的野蠻而又卑劣”。

第四次十字軍東征(1202~1204)

隨著第二次與第三次由國王們率領的十字軍東征相繼失敗,到了公元1201年,羅馬教皇英諾森三世決定仍然像第一次十字軍東征那樣,繼續由各國的王公貴族組成騎士軍團,再派出教皇代表隨軍督戰,以期再現當年聖戰的輝煌。在英諾森三世“收復聖戰”的鼓動下,為了迅速完成這一神聖的使命,十字軍決定利用威尼斯的船只由海路直達耶路撒冷,以避開在陸路上與異教徒爭鋒。而當時威尼斯王國卻正和占領耶路撒冷的伊斯蘭教徒,貿易正密,不願發生戰爭,遂以索取巨額運費為威脅,以平分戰利品為利誘,唆使十字軍為威尼斯攻取不久前落入匈牙利國王之手的一個商業口岸薩拉城。於是十字軍改變原定進攻埃及的路線,攻陷了薩拉城。羅馬教皇英諾森三世對於十字軍進行的這一筆政治交易非常不滿,認為這不僅轉移了聖戰的大方向,而且還要去攻擊本來就是天主教教徒,並且效忠教皇的匈牙利國王,於是在十字軍攻占了薩拉城之後,就下令對十字軍進行絕罰,開除了他們的教籍,同時也不再過問這次聖戰了。1202年,拜占庭帝國因皇位的繼承權問題而發生內亂,皇位的兩個爭奪者之一艾沙克二世逃亡西方,要求援助,並承諾幫助收復聖地,以及在羅馬教皇的統領之下重新統一東西方教會,因而羅馬教皇英諾森三世決定恢復十字軍的教籍,以援助這個皇位爭奪者。從而使正處於進退兩難的十字軍脫離了困境,立即向君士坦丁堡進發。

當十字軍兵臨城下的時候,已經即位的拜占庭帝國皇帝在大為震驚之中,只好倉皇出逃,而臣民們也失去抵抗的意願,隨即打開城門出迎,十字軍所支持的那位皇位爭奪者登上了皇帝的寶座。然而,不久之後,這位拜占庭皇帝被反對天主教的人謀殺,而十字軍與當地人的沖突也越來越嚴重,於是在英諾森三世的命令下,十字軍撤出了君士坦丁堡。此時的十字軍在消耗了大量軍力之後,得到的回報卻很少,因而決定攻占君士坦丁堡,像當年攻占耶路撒冷那樣,並瓜分拜占庭帝國。隨後就包圍了君士坦丁堡,1204年4月13日,十字軍攻占了君士坦丁堡,進行了長達一周的洗劫。“把聖索菲姬大教堂鑲滿寶石的聖壇砸成碎塊彼此瓜分,把馬匹牽進教堂,搬運搶奪到手的金銀,還讓一個妓女坐在牧首座上唱淫蕩的歌曲。”除了將所有能夠拿走的金銀財寶都搶光之外,十字軍還放火燒毀了君士坦丁堡藏書十分豐富的圖書館,以消滅異端邪說。在十字軍攻占的拜占庭領土上,西歐封建主建立了拉丁帝國。威尼斯分得拜占庭領土的3/8,包括君士坦丁堡的一部分,成為地中海上的商業霸國。其余未被占領的拜占庭領土,分裂成為幾個獨立的小國。

(十字軍東征對東正教的傷害如此之深,以至今天東正教中仍然有人將梵蒂岡天主教教皇稱為“羅馬的兩頭怪物”。前年五月,教皇若望保祿二世訪問希臘時,還不得不就八百年前十字軍攻陷君士坦丁堡一事公開道歉。目前美國歐洲盟邦中,希臘民眾的反美情緒最烈,在中東沖突中也最同情巴勒斯坦。)

“孩童十字軍”(children’’scrusade)(1212)

由於當時西歐流行一種怪論,認為成年人有罪,不能解放”主的陵墓”,只有無罪的兒童才能收復耶路撒冷。於是,西歐興起了”兒童十字軍”。1212年,在德國科隆有一個名叫尼古拉斯的10歲小男孩,在萊茵蘭組織兒童十字軍,成員共有兩萬多名,多是七到九歲的孩子。他們越過阿爾卑斯山向地中海海岸進發。可是,那些孩子在進入意大利境內以後因缺乏組織,無補給而潰散。沿途大部份死於饑餓、疾病,尼古拉斯也下落不明,有一些孩子抵達了熱那亞,企圖航海去耶路撒冷,結果被騙賣到東方做了奴隸,最後一部份回到故鄉,一部份流落意大利。

與此同時,一個法國的10歲牧童斯特凡宣稱自己在夢中見到了喬裝成朝聖者的耶稣基督向他顯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哪裡可以買得到意大利tumidei的家具啊~???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