雛鴿出殼後沒幾天就死是什麼原因 不錯是懷孕要產蛋了. 要經常檢查巢盆內有無墊草,無墊草時容易使種蛋破裂而影響繁殖率。同時要注意巢盆穩定和位置固定,巢盆不穩定,容易摔壞或摔死幼鴿;巢盆不固定,還易導致種鴿誤入而發生爭斗,影響繁殖。 試驗表明,年輕種鴿、新配種鴿產的頭三窩蛋,孵出的幼鴿表質、性能都良好,因此不能拿掉所謂“頭窩蛋”。 由於種鴿對幼鴿哺育不勤,會導致幼鴿發育遲緩;給食不堅持定時定量,缺乏飲用水,也會影響幼鴿的正常發育。在飼養管理中要特別注意這些細節,發現情況及時處理。 孵化後的1周內,不能讓母鴿與雛鴿分離。要注意鴿捨和巢盤的衛生,防止寄生蟲。 在鴿子孵化時,鴿子對外面的警戒心很高,所以一般不要去摸蛋,或偷看鴿子孵蛋,不要讓外人進入鴿捨參觀,盡量保持鴿捨的安靜環境。遇到鴿子在孵蛋期間到外面活動的情形時,不必擔心,鴿子知道如何孵蛋,如何調節溫度。 調整飼料的營養,粗蛋白質含量為18%~20%,才能使鴿子獲得足夠的營養,為雛鴿的出生准備好豐富的鴿乳。 如發現鴿子每窩產1枚蛋,或產軟殼蛋和沙殼蛋,這是營養及保健砂的問題,解決的辦法是供給營養豐富的飼料和優質的保健砂。 如果無精蛋數量增多或種鴿性欲不強,可給雄鴿注射睾丸素,每次0.5毫升,連續注射4天。另外,要注意群養鴿中雄鴿與雌鴿的比例適宜與否,如果雄鴿多於雌鴿,鴿群就會出現爭偶打架現象,導致交配失敗、打斗受傷。無論公的或母的偏多,都會造成無精蛋及破蛋增多。 凡是無精蛋、死精蛋、死胚蛋,破蛋均要及時剔除,如果無用的蛋不拿出來,抱窩的時間過長,親鴿將會自行棄蛋而不顧。長此以往,會影響今後的哺育能力。 如果同時有幾窩都是產1枚蛋,可以把兩三窩合並成一窩孵化。孵化中剔除無精蛋、死胚蛋以後,剩下的單個發育正常的蛋在孵化時間接近的情況下,也可以兩三枚合在一起孵,以提高鴿群的繁殖率。 發現某對種鴿產的蛋常有無精蛋或死精蛋出現,就要重新配對或淘汰。對於不會孵蛋和育雛,或孵化中發病、死亡的種鴿,可用“保姆鴿”代替孵化。 小鴿子誕生後有該注意什麼呢? 乳鴿生長周期為25--30天。乳鴿的飼養管理要做好以下幾點: 不能驚嚇親鴿:鴿子屬晚成鳥,出殼後,體質特別差,全身癱軟,體溫極低。飼養員要特別注意,不能發出大的響聲驚嚇親鴿,受驚嚇的親鴿,有的記憶錯亂,在窩中亂串,這樣會踩死乳雛,有的對乳鴿不孵不喂。出現這種情況,必須盡快把乳雛抱走找保姆鴿哺喂。 並雛要細心:並雛是提高種鴿繁殖率的有效措施。並雛時應把那些出殼日期相近、體型大小相同的孤雛和被親鴿遺棄的乳雛相並。一般要求一對種鴿最好哺喂兩只乳雛,超過兩只的飼養要細心,要加大營養供給,否則會造成親鴿生理負擔過重、體質差停產或產無精蛋等不良現象。 及時調換乳鴿位置:在自然孵化條件下,先出殼的那只乳雛,親鴿先喂,受喂的次數多於後出殼的,生長較快,後出殼的部分乳雛個體小、體質差,生長較慢。遇到這種情況,應在出殼5-7天或乳鴿不能站立走動之前,把它們在本窩內的位置互換,使先受喂的變為後喂,從而使乳鴿的營養平衡,生長一致。如果本窩中的兩個乳鴿大小差別較大,就得把它們與別窩類似的互換。 正確掌握乳鴿的營養和親鴿哺喂的一般規律性:親鴿一般在產下第二枚種蛋時就開始孵化,從孵化的第三天開始,它的嗉囊皮層增厚,到第十四天後,親鴿的嗉囊皮層開始脫落,變成一種乳紅色的液體,我們稱它為鴿乳。親鴿在幼雛出殼1-5日內哺喂很稀的乳液;5-7日內喂稍稠的鴿乳;7-10日內喂粉碎發酵的飼料和鴿乳;10-15日內喂半顆粒狀發酵飼料和部分鴿乳;15-25日內喂全顆粒浸泡發酵飼料和微量的鴿乳;25-28日齡的乳鴿基本一半領先親鴿哺喂,一半靠自食。飼養人員在乳鴿各個日齡的飼料轉化階段,應及時給親鴿增加營養和保健砂。特別在哺喂乳鴿的飼料轉變階段,要給親鴿和乳鴿加喂助消化增營養的藥物,以防乳鴿因飼料轉變,導致消化不良。 增加產蛋盤:在乳鴿7-15日齡時,乳鴿的糞便較多,要將產蛋糞便清除、消毒,要給親鴿增加產蛋盤,讓親鴿暖窩准備產蛋。 對乳鴿要進行人工喂養:為了提高種鴿的繁殖率,乳鴿出殼5-7天可以抓離親鴿進行人工喂養。具體做法是:建立人工育雛室,育雛定要供給適宜的濕度、溫度,光線要好,要便於通風,做人工育雛床,床面不要寬,以便於操作為易;人工育雛飼料要精,營養要全。一般飼料配方是:玉米粉40%、小麥粉6%、高粱粉8%、豌豆粉12%、綠豆粉12%、骨粉18%、脫脂奶粉3%、食鹽0.3%,外加復合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以及甘草、黃芩等中草藥粉。 原因很多,有可能是大鴿子踩死的,也有可能是弱雛,再有就是大鴿子不飼喂小鴿子。如果死亡數量較大就是疾病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