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7個月寶寶上火也會吐奶嗎正文

7個月寶寶上火也會吐奶嗎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時重視寶寶口腔衛生。患兒可用2%~5%碳酸氫鈉液、2%硼砂溶液清洗口腔,每日3次,或用西瓜霜或錫類散噴患處。
百日咳
寶寶上火咽喉干痛,呼吸道黏膜易受百日咳桿菌的入侵而發病。
【防治辦法】及時接種“白百破”疫苗。不去人群擁擠的公共場所或病兒家串門。一旦得了百日咳要及早看醫生,並進行隔離治療。

鼻出血
氣候干燥、寒冷時,寶寶上火後引起鼻黏膜干燥,會導致黏膜下小血管破裂而流鼻血。
【防治辦法】經常給寶寶剪指甲,及時給寶寶糾正摳鼻孔的壞習慣。室內可放一盆水或使用加濕器,防止室內空氣過於干燥。每天用芝麻油塗抹寶寶鼻腔前庭部位,可防止鼻腔黏膜干燥。

急性中耳炎

寶寶上火或感冒後,鼻涕增多,咽喉部有炎症時,鼻咽部的細菌或病毒容易通過咽鼓管侵犯中耳,引起急性化膿性中耳炎。
【防治辦法】洗頭或淋浴時不要讓水進入耳內,鼻涕增多時應壓住一側鼻孔輕輕擤,然後換另外一側。得了急性中耳炎,切忌給寶寶亂用滴耳藥,應到醫院請耳鼻喉科醫生治療。
急性喉炎
寶寶喉腔狹小,聲門下軟骨柔軟疏松,黏膜內血管和淋巴管豐富,一旦上火,咽喉出現炎症時易發生喉頭痙攣性水腫,進而導致喉梗阻,如不及時搶救,會因窒息而死。
【防治辦法】寶寶患感冒要及時治療,以免引發急性喉炎。發現寶寶聲音嘶啞時,切勿掉以輕心,應及早上醫院看耳鼻喉科。
 
不要隨便吃藥,暫停母乳吧。媽媽上火小孩也會上火,前幾天因為我吃涼的拉肚肚,我倒沒怎麼樣,一天才拉了2次,結果小家伙吃了奶,一天拉了5次......媽媽吃了藥也不要喂奶,要停藥3天之後再開始喂。
 
吐奶
在2個月的嬰兒中,仍有許多習慣性吐奶的孩子。他們大都是在生後半個月左右形成吐奶的毛病,尤其男孩居多。即使摸摸嬰兒身體,也不發燒,而且很健康。吐奶前面部沒有痛苦表情,突然就吐出了奶。吐完後,面部也沒有任何異常,這就是習慣性吐奶。吐出的奶量各不相同。如果吐的奶量多,肚子很快就餓了,所以有的嬰兒不到3個小時就想吃奶而哭鬧。這時,給嬰兒喂奶當然也沒有關系。用母乳喂養的嬰兒吐奶好象多些,用牛奶喂養的嬰兒也不少。用牛奶喂養時,還要考慮是不是牛奶給多了。牛奶量增加後,如果經常吐奶,可減少奶量。嬰兒不是被抱著喂奶,1個月後多半會吐奶。所以,一定要抱著嬰兒喂奶,一直到嬰兒打嗝為止。抱的時候應使嬰兒上半身立著。用母乳喂養的嬰兒,長到1個月後之所以常常吐奶,多半是由於母乳分泌旺盛。每次不吃完兩側的奶就不罷休的食量大的嬰兒,就經常吐奶。這個時期的嬰兒與上個月相比,體重增加顯著,大便的次數也大都增加。當體重每天增加40克以上時,就應控制一下母乳。不管怎樣調整母乳的哺乳方法或牛奶的用量,很多嬰兒還是會吐奶不止。只要嬰兒健康、經常發笑、大便正常,就不要管它。因為習慣性吐奶到3個月時,會自然好轉。吐出的奶有時會流到嬰兒耳朵裡,但這決不會引起中耳炎。可是,如果不用干淨的棉花或布擦淨的話,也會損傷耳朵而引起外耳炎。為了不使吐出的奶吞進氣管裡,在經常吐奶時要使嬰兒側臥。以上說的是習慣性吐奶,當從未吐過奶的嬰兒吐了奶,面部表情痛苦,或吐奶後使勁啼哭,就應請醫生診治。頻繁吐奶還常見受涼引起。

嬰兒出生後十五天後,幾乎都有吐奶現象,特別是男嬰吐奶更厲害,要等到三個月以後才會逐漸好轉。我當時沒經驗,每次看到就心裡發慌,家裡老人說是吃多了,我不信。等看過育兒書後才知這是生理性的,如果吐奶前後,寶寶都沒有痛苦和情緒不佳,就不必擔心,是正常的。

我後來到處取經學習,經實踐,也總結了一套經驗。

那就是,每次喂完奶時,我都坐起來喂,使寶寶的身成45度左右,並且讓他吃慢一點,這樣可避免吃進過多的空氣。每次喂完後,將寶寶上身直立,讓他的頭靠在我的肩上,輕輕拍背,讓他打嗝。

再用小板釘一個小斜坡,等寶寶睡覺時墊在褥子下,把寶寶的屁以上部分墊起來,到頭頂位置抬高約七~八厘米。這樣可以大大減輕吐奶的現象。
 
嬰幼兒的早期教育應該通過外部感知的官能刺激來激發出嬰幼兒的腦神經系統(neuralsystem)中與生俱來的先天性學習機能,打開自然賦予人類的學習潛能,使其在今後的自我學習和自我發展中受益終身。
kindyroo嬰幼兒培育中心課程提升感官能力(視覺/平衡,嗅覺/觸覺,感覺)和運動能力(運動和協調)綜合發展,因為這種均衡的發展可以幫助嬰幼兒最大效益地發展自然賜予的潛能。
廣州華港中心,地址:廣州市天河區中山大道東方一路華港花園華港南街18號首層110/111號,熱線電話:800-810-0052
 
嬰兒的胃比較小,而且是橫位,在吃奶的同時會吞進氣體,這些空氣會在胃內形成氣泡,令嬰兒不適;吃完奶後會打呃吐出氣體,如氣體呃出時帶出奶汁便是溢奶;另外,小兒幽門肌肉發育較好,但猶豫植物神經功能不成熟,長發生幽門緊張度升高,引起幽門痙攣,也容易發生吐奶;故應在嬰兒吃完奶後將嬰兒直立抱起來,讓寶寶的頭伏在大人的肩頭,輕輕拍他的後背,幫助他打呃,直到把胃內的氣泡吐出,可以避免食後發生溢奶。吃母乳的嬰兒每次哺乳需拍背兩次。如果寶寶一次進食奶量過多,事後也會發生吐奶,


到嬰兒6個月溢奶的情況會減少,若仍溢奶,可嘗試慢慢地哺乳,頻頻地拍背,讓嬰兒在舒適的環境下吃奶。若上述方法均無效,有可能是患病或對奶粉過敏。

用奶瓶喂奶,若奶嘴孔太小,奶汁流得太慢,嬰兒要強吞大量空氣,所以奶汁的流速要適宜,測試奶汁流速的方法,是把奶瓶倒轉,奶汁流出成聯珠(每秒鐘2~3滴),但不成直線為宜,如流出太快,需更換奶嘴,流出太慢可用鐵釘在火上燒紅後將原來的孔稍事擴大。

需注意溢奶與吐奶的區別,溢奶是奶汁從嬰兒口部點滴流出,吐奶則是嬰兒把奶噴出來。造成吐奶的原因為:吃奶過量或是生病。

溢奶:

症狀

寶寶才吃完奶,即從嘴角溢出些許奶,約一二口的奶量,又稱回奶。

發生年齡

通常以早產兒及剛出生嬰兒較易發生,約持續4-5月,便會慢慢減少。發生原因

初生嬰兒消化系統中的消化道,尚未發育完全。

吐奶:

症狀

寶寶吃完奶約一個小時後,嘔吐出大量奶,從嘴噴出幾英寸遠,便是嘔吐。發生年齡

也是以早產兒及剛出生嬰兒較易發生。

發生原因

1.先天性原因。2.可能生病感染或胃部擠壓或才吃完奶,逗弄搖晃過於激烈
 

上一页  [1] [2] 

狗早產10多天,有點問題,怎麼辦啊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