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四個月嬰兒脾氣急,不抱就哭怎麼辦呢正文

四個月嬰兒脾氣急,不抱就哭怎麼辦呢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我家寶寶現在四個月了,從生下來脾氣就急,最近總是喜歡讓人抱著,有時候是想讓人哄著她玩,哭的不急;有時候是鬧困、想睡覺了,怎麼哄也不行,抱著也不行,把她放到床上,哭一會就睡著了;有時候是吃飯顧不上她,把她放在床上就大哭不止,哭的眼淚都出來了,甚至背過氣去,抱起來哄哄就不哭了,但是還得很委屈地抽泣好長時間才能完全恢復常態。大家有什麼好辦法和建議嗎?謝謝了!
 
必須強制性的克服。就像斷奶一樣。你能讓孩子喝一輩子?
 
不管你的寶寶是好脾氣,還是壞脾氣,他總會時不時地發脾氣。憑良心說,很多時候寶寶發脾氣的原因其實是大人招惹的。所以,了解寶寶,是避免寶寶發脾氣的關鍵;手上心裡備有幾招,更是化解寶寶脾氣的竅門。
 
我覺得還是多抱抱她吧。
 
寶寶脾氣大媽媽出招應對術

不管你的寶寶是好脾氣,還是壞脾氣,他總會時不時地發脾氣。憑良心說,很多時候寶寶發脾氣的原因其實是大人招惹的。所以,了解寶寶,是避免寶寶發脾氣的關鍵;手上心裡備有幾招,更是化解寶寶脾氣的竅門。
洗澡時發脾氣——媽媽手忙腳亂,心驚膽戰,偏偏寶寶還要添亂,哭個沒完。
寶寶不是因為不喜歡洗澡才發脾氣的。寶寶只有在洗澡時碰到不愉快才會害怕洗澡。
洗澡水的水溫不對勁。寶寶的皮膚嬌嫩,對水溫的感受和大人有很大的差異。媽媽覺得夠熱,寶寶就覺得燙了。被洗澡水燙過,寶寶才會在洗澡時發脾氣。比大人的洗澡水溫度低一點才是寶寶喜歡的水溫。今天的洗澡水是媽媽准備的,明天由爸爸准備,會造成水溫忽冷忽熱。對成人來說,2~3攝氏度的溫差沒有什麼感覺,但對寶寶而言,是很大的差異。
☆對策棗
小心調試洗澡水的溫度。媽媽不要用手試水溫,最好准備一個溫度計,或者用胳膊試水溫。
害怕或者受驚。寶寶突然被脫光衣服、放進陌生的水裡,緊張不安在所難免。有的媽媽粗啦啦地把肥皂或者沐浴液直接往寶寶的身上抹,要麼硬硬的,要麼涼涼的,弄得寶寶一驚一乍,感覺不好。
☆對策棗
1.給寶寶裹一塊大毛巾入浴吧!那樣會消除寶寶的緊張,寶寶就會很放心地把自己交給媽媽,媽媽托寶寶身體的手也不那麼容易打滑。
2.用手抹肥皂或沐浴液,再往寶寶身上軟軟地暖暖地抹。寶寶喜歡媽媽撫摸。
粘人,不抱就嚎啕大哭——4個月的寶寶變得愛粘人,老是吊在媽媽身上,不抱就哭。
這個現象很普遍。這是4個月大的寶寶剛剛學會向媽媽撒嬌。不必擔心會養成哭著要挾大人抱的習慣。育兒專家說,受到充分摟抱和愛撫的寶寶,以後反而哭得少,不纏人;不大被關注的寶寶,情緒焦躁,更易哭鬧。哭鬧撒嬌是這個月齡寶寶建立信賴的基礎。這就需要大人的耐心了。不過,媽媽也不要勉強自己的雙臂,酸疼的時候也可以不抱。
☆對策
1、除了抱,不妨用眼神安慰寶寶。媽媽來到他的身邊,溫柔地微笑著看他,輕輕地和他說話。寶寶看到媽媽的笑臉,會比較安心,哭泣也許就會停止了。
2.用玩具逗寶寶玩。
3.錄下寶寶哭鬧的聲音,讓他自己聽。
長牙期間脾氣大——把亂七八糟的東西塞進嘴巴,亂咬亂啃,不給他,就大鬧;而且晚上也睡不太平。
堅硬的牙齒頂開柔軟的牙龈軟組織,慢慢長出來,確實是件很難受的事,那又癢又痛的感覺讓寶寶的脾氣變壞。大人可要了解寶寶。寶寶抓什麼啃什麼,把亂七八糟的東西塞進嘴巴裡咬,就是為了對付那痛癢。
專家提醒父母,千萬注意安全。玻璃制品、有鋒利口和尖口的東西絕對不能放在寶寶的身邊,避免發生損傷寶寶雙唇和口腔的危險。萬一寶寶把危險品放入嘴裡,大人不要凶巴巴地到他嘴裡去挖,那樣也很危險。
☆對策
1.捏住寶寶的鼻子,寶寶自然就會張開嘴巴,乖乖地讓你取出那些危險品。如果寶寶很委屈,你應該用表情和語言耐心解釋。
2.給寶寶吃一些烤饅頭、面包干和餅干,這些食物硬中帶脆,寶寶咬起來比較過瘾,入嘴也易化,易吞咽。這不僅能止癢,還能促進牙床骨的發育,摩擦牙龈,幫助乳牙的萌出。
3.市售的嬰兒啃咬器也可以試試。
4.沒有辦法讓寶寶半夜停止長牙,爸爸媽媽只能調整心態,辛苦一點了,還有就是抓緊時間睡。
莫名其妙地發脾氣——寶寶11個月,脾氣變大,稍不如意就尖叫,大哭大鬧。
不會說話的寶寶發起脾氣真讓人沒有辦法,有理也說不清。
寶寶脾氣大,也象征著寶寶“自我”意識的萌芽。有的寶寶發育好,10個月大時自我意識就開始萌芽,可他還不能用語言來表達,腳不會走路,手不能靈活地運用,挫折多多,心兒煩煩,於是脾氣就大大了。我們要理解寶寶。
有時候,環境嘈雜,也會讓人脾氣變大。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公共汽車上人擠人,喇叭叫個不停,馬路上大車吼小車嚷,我們不知不覺就煩躁起來,稍不順心,就想找人吵一架。寶寶也一樣。
另外,大人也不要老在家裡大聲說話,喧嘩吵鬧,寶寶是會學樣的。媽媽說話輕聲慢語,寶寶說話也不會粗聲大氣,又叫又喊。
☆對策
1.不妨帶孩子去安靜的地方散散步,公園的草地,住宅區的小樹林,安靜會使寶寶感到舒適,情緒也會慢慢平靜下來。遠離嘈雜,對寶寶的身心健康,改善脾氣,都是有好處的。
2.再溫柔的媽媽,也會有生氣惱火的時候。媽媽正在氣頭上,不妨離開寶寶一會兒,讓家人照顧或者把孩子放在安全的地方玩一會兒。媽媽朝寶寶生氣發火,打罵叫嚷,會讓寶寶感到極度害怕。這種驚嚇很可能留在寶寶的記憶中,影響他的性格。
在商店裡發脾氣——耍賴、坐地、哭個沒完,你怎麼尴尬,他怎麼來。寶寶在商店、玩具店大庭廣眾之中發脾氣多半有兩個原因:
找個借口發洩。寶寶在商店特別是玩具櫃台前發脾氣,有時候並不真的是要大人買玩具,而是找個借口發洩罷了。最多見的是累了,餓了,渴了,在喧鬧的環境裡呆得太久了。因為這些原因發脾氣,我們往往可以觀察到前兆,譬如,一副百無聊賴的樣子,對人對事都不感興趣,嘴裡哼哼唧唧,發出哀求的聲音。這時候,我們應該引起注意,盡早把孩子帶離人多嘈雜的環境。
☆對策
萬一來不及了,大人也不要當場發脾氣。冷靜地把孩子帶到僻靜的地方,讓孩子盡情地發洩,你則不必擔心周圍的目光,也不會惱羞成怒。
要挾軟弱、愛面子的大人。孩子在玩具店裡哭鬧、耍賴皮,根子在平時。孩子應該遵守的規矩常常因為各種借口而“破例”,好說話的媽媽多半是孩子鑽空子的對象。孩子一次次嘗到甜頭,結果助長了他的任性,大人變得沒威信。吵鬧、耍賴成了孩子要挾大人的好辦法。
☆對策棗
面對孩子的耍賴皮,使性子,我們只能斷然拒絕。一開始會很困難,但以後會有意想不到的順利,關鍵是你必須堅定不移。把賴在玩具櫃台前踢腿打滾的寶寶扛上肩,任他叫喊掙扎,盡快走出人群,找個僻靜的角落放下他,對他說:哭完了,我們回家。
“另類止哭法”八種
寶寶1歲前,還有許許多多搞不清楚、鬧不明白的脾氣煩躁,哭鬧不止。這裡還有一些“另類止哭法”,萬一山窮水盡時你不妨一試:
用毯子把他包裹起來。大多數寶寶喜歡這種被毯子緊緊包裹的感覺,這會讓他感覺好像又回到媽媽的子宮裡,溫暖而安全。
換個人手。媽媽哄不好,換爸爸,也許爸爸上場就管用。
用你的鼻子輕輕觸摸寶寶的脖子。這讓寶寶感覺新奇。
換一個奇怪的姿勢抱寶寶。讓寶寶臉朝下趴在你的手臂上,用你的手掌托起他的臉;左手輕輕地晃蕩,右手輕輕撫摩寶寶的背。視野掉了個頭,寶寶很奇怪,就忘了哭。
朝他額頭吹氣。直接而溫柔地朝寶寶的額頭連續吹氣,他會立刻眨眼、深呼吸,重復幾次他就忘了自己為什麼哭。不過,你得肯定你沒有傳染病。
讓他聽聽流水聲。沒有專家能對此做出科學的解釋,但是,寶寶確實會被單調的流水聲所吸引而忘掉啼哭。
來一點小噪音。吸塵器開小檔、收音機扭到2個電台之間、錄音機放空帶,信不信,寶寶會聽得昏昏欲睡。

寶寶為什麼脾氣大
脾氣大是源於正常的情緒反應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孩子發脾氣是種心理需求的表現。嬰幼兒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開始逐漸接觸更多的事物。他們對這些事物的正確與否的認識,不可能像成人那樣進行理性的分析再做出行動的決定,都憑著自己的情緒與興趣來參與,盡管這些事物往往是對他不宜、不利,或者是有害的。因此,當寶寶遇到挫折或是不舒服的時候,很自然的就通過發脾氣來表達,比如摔東西或是拉媽媽的頭發。但是這樣的行為只能是偶爾出現的情況,並不能作為寶寶慣有的一種習慣。
2歲、7歲、青春期前這三個年齡階段的孩子脾氣大
兩周歲左右的寶寶普遍存在一個心理成長過程,其表現為以自我為中心、有什麼不順心的事就發脾氣、摔玩具,和小朋友鬧別扭就揮起小拳頭。其實這些都是正常的,因為這是孩子在心理上的第一個反抗期,是幾乎所有的寶寶在兩周歲左右都會必經的一個成長過程。只是有些寶寶表現的明顯,有些不明顯而已。
隨著寶寶的成長,受挫的次數增多,當到了五六歲左右時寶寶胡亂發脾氣的現象會逐漸得到改善。俗話說“七八歲討狗嫌”,在寶寶長到七八歲時,爸爸媽媽又會發現這壞脾氣抬頭了。其實孩子七八歲的時候是好奇心最強的階段,他喜歡拆鬧鐘,近乎偏執地刨根問底,只是源於他內心強烈的求知欲。青春期前的孩子,女孩在10~12歲左右,男孩在14~15歲左右,情緒波動也很大,往往會表現出易怒、抑郁、焦慮。
缺少愛的孩子脾氣也大
寶寶的成長環境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父母是寶寶的第一老師,爸爸媽媽的性格較暴躁、易怒,經常發生家庭戰爭,這些會給寶寶的心靈上造成傷害,也會使寶寶因為沒有榜樣作用而感到苦惱,在潛移默化中也會像爸爸媽媽一樣在遇到困難、處理問題時采用簡單暴力的方法。
在情感上感到饑餓的孩子,與他人溝通的能力都比較弱。明明是想和小朋友表示友好,卻不知怎麼表達。有的孩子為了引起爸爸媽媽和其他小朋友的注意,會故意做出一些表現異常現象,像咬人、打人、撒謊、哭鬧等行為。有攻擊力傾向的寶寶並不一定都是個性強悍的,反而是因為內心比較脆弱,用武力來保護自己罷了。
如何應對寶寶的小牛脾氣
安撫情緒後再對症下“藥”
面對寶寶的小牛脾氣,爸爸媽媽首先要盡量理解他們,然後再了解孩子的想法,著手分析寶寶為什麼會發脾氣,對症下“藥”。
孩子發脾氣時最需要的是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包容。爸爸媽媽應該先安撫孩子的心靈,讓他(她)冷靜下來,聽聽孩子的想法,找出發脾氣的原因。把事情的本質找出來,然後再耐心地教他怎麼做,分析不對的地方。在寶寶的情緒得到了安慰後講道理,比一遇到問題就說教,效果要好得多。
采用適當的教育方法
一、移情教育。所謂的移情教育就是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著想。日常生活中,爸爸媽媽要做好典范作用,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比如讓寶寶體驗小朋友拿到最小蘋果時的心情。移情教育能讓寶寶在與同伴的交往中變得更友好,更謙讓。
二、陽性強化法。陽性強化法認為在一種行為之後馬上給予獎賞強化,這種行為就會增強。當孩子關心別人做出謙讓的時候,家長要及時給予表揚,認同寶寶的表現。采取多贊揚的方法,讓他體驗其中的快樂。
三、消退法。消退法是對某些強化不良行為的因素予以消除,以達到減少不良行為的發生。當爸爸媽媽發現寶寶脾氣暴躁時,要多和幼兒園的老師溝通,以便找出寶寶叛逆舉動的原因,盡早消除。對寶寶的不良行為要及時提出批評,並可以采取措施,教育寶寶學會如何處理矛盾的方法。
用冷處理讓寶寶學會自我控制
當寶寶首次出現無理行為時,爸爸媽媽就不應妥協,更不要一出現問題就用買玩具或買吃的東西來買“和平”。寶寶從無知到有知,到完全認識,是一個漫長的學習過程,在這一個過程中,爸爸媽媽應該保持一種明理是非的態度去教育,讓寶寶逐漸明白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哪些事情必須由家長來決定,哪些事情可以由自己決定,哪些事情可以和家長共同協商決定。
當寶寶無理取鬧時,可以采用冷處理的方法。適當強制性地讓他休息片刻、換種方式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給予一個輕柔的暗示、暫時的冷落,可能會產生效果。久而久之,寶寶就知道發脾氣的方法沒有效果了,就

[1] [2] 下一页

各位同胞們!在下有一要事相求:::可愛淘的<<哆來瞇發唆2>>在那找啊???(一定是可以看的哦)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