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斗雞的選種和比賽規則正文

斗雞的選種和比賽規則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參戰斗雞要注意什麼什麼樣的斗雞可以作為戰斗型斗雞
 
斗雞是以善打善斗而著稱的珍禽,又名打雞、咬雞、軍雞兩雄相遇或為爭食,或為奪偶相互打斗時,可置生死於度外,戰斗到最後一口氣。唐代的文學家韓愈曾用詩描寫斗雞的場面:“裂血失鳴聲,啄殷甚饑餒,對起何急驚,隨旋誠巧绐。”孟郊也寫過有關斗雞的詩雲:“事爪深難解,嗔睛時未怠。一噴一醒然,再接再厲乃。”斗雞以體型魁梧、體質健壯結實、結構勻稱緊湊、筋肉發達強、健肌肉發達、性強悍、善斗為基本特征。骨骼發達,骨質致密而粗硬。頭、頸昂起,頸、胸、胫幾乎成一直線。冠紅色,冠、髯、耳垂不發達。眼大而銳,喙粗短、堅硬呈楔形,尖端微彎而甚銳,頸粗長靈活,腿強勁有力,胫長,距發達,長而銳,生向上方。爪粗大、堅硬鋒利。全身羽毛稀薄、粗剛、短而緊貼體表,並富光澤,羽色多樣,以黑色羽居多。翼羽拍打有力。
[編輯本段]斗雞歷史
斗雞是我國古老的雞種,約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史記》和《漢書》上多處記載有關“斗雞走狗”之事。公元前770年,春秋戰國時期的魯季平子與鄰昭伯以斗雞而得罪於魯昭公,竟互相打起架來。據山東《成武縣志》記載:“斗雞台在文亭山後。周渲王三年(公元前679年),齊桓公以宋背北杏之會,曾摟諸侯伐宋,單伯會之,取成於宋北境時,斗雞其上。”可見當時奴隸主玩斗雞已頗盛行。魏曹時代,魏明帝於太和(公元297--235年)年問,在郵都(今河北省魏縣)築起了斗雞台,趙王石虎玩斗雞於此,曾有“斗雞東郊道,走馬長揪間”的詩句。唐代文學家陳鴻《東城父老傳》記有:“玄宗(公元712--756年)在藩邸時樂民間清明節斗雞戲,及即位,治雞坊於兩宮間,家長安雄雞,金毫、鐵距、高冠、昂尾千數,養放雞坊。”可見當時玩斗雞到了何等程度。明高啟(公元1336--1374年)著有《書博雞者事》。今陝西寶雞還有以“斗雞台”為地名的史跡。由此可見,中國斗雞的形成已有悠久的歷史。
[編輯本段]地理分布
斗雞斗雞是供競賽和娛樂用的雞品種。斗雞游戲起源於亞洲。中國是世界上馴養斗雞的古老國家之一。《列子》有“紀渚子為周宣王養斗雞”的記載。斗雞之風在春秋時期已較盛行。中國斗雞按其地理分布主要有河南斗雞、山東斗雞等,尤以產於開封、鄭州和洛陽等地的河南斗雞血統較純,也更著名。此外,還有安徽北部、新疆吐魯番和伊犁、雲南西雙版納和福建漳州所產的斗雞等。印度的娛樂斗雞也有悠久歷史。其他盛行斗雞的亞洲國家還有菲律賓、日本、越南、泰國、緬甸等。斗雞游戲約於公元前5世紀傳入歐洲,後傳至世界其他地方。中原斗雞產區在黃河沖積平原,地貌類型為沙丘、沙地與統淤平地。氣候屬半干旱半濕潤性氣候,具有明顯的季風氣候特點。年降水量為600--800mm。種植業以小麥、玉米、花生和薯類為主,飼料資源豐富。吐魯番斗雞產於素有火州之稱的吐魯番盆地,處低海拔地區,海拔最低處為一154m,年降水量平均雖只有25mm,但因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源豐富,發展綠洲農業是該區的特點,物產豐富,主產小麥、高梁等。西雙版納斗雞原產地橄榄壩,海拔高度為523m,四周群山環抱,瀾滄江流經壩子中心,氣候炎熱,屬典型的熱帶氣候。盛產水稻、玉米、大豆及多種熱帶作物,動、植物天然飼料資源極其豐富。吐魯番斗雞和西雙版納斗雞所處的生態環境有一共同的特點,長期因交通不便,與外界處於比較隔絕的狀態,自然形成閉鎖的繁育群體。此外,斗雞品種的形成,與當地人民嗜好玩斗雞的風俗習慣有著密切的關系。
[編輯本段]斗雞的選擇
雄斗雞斗雞對特征及斗技等有嚴格要求。好的斗雞,外貌要求英姿雄武,體格健壯,對其血統和戰斗性能都有講究和嚴格標准,這與它類雞種完全不同。性格--要求斗雞在任何情況下都主動找對方進攻,尤其後盤(即戰斗的最後階段)要親斗,要打臥雞,殘盤(雙方斗到精疲力盡時)要臥而不走,寧死不屈,還有一口氣就要戰斗到底,進攻中不允許有退性表現,不能有三心二意的進攻姿態,進攻要堅決主動。骨骼--根據斗雞的特殊性格和戰斗需要,其骨骼一定要堅實,各部位的骨骼長短,粗細比例勻稱,過於細長或短粗都不利於戰斗。體型--斗雞前胸要寬,羽毛要緊湊,身架要利落,所以,喂斗雞的行家有句口頭禅說:小頭大身架,細腿線爬爪。並以此來選擇雞的體型。螃蟹蓋身型及棗核身的體型不受歡迎。體重--斗雞體重一般分三種等級,大號斗雞體重4kg左右,中號斗雞3.5kg左右,小號斗雞為3kg左右,公雞超大型斗雞有5kg左右者,由於體軀笨重,動作绶慢,不利於戰斗,所以超大型斗雞很少有人喂養。母斗雞體型比公斗雞小,大號母斗雞3.5kg以上,中號母斗雞3kg左右,小號母斗雞2.5-3kg。毛色--斗雞愛好者,對斗雞的羽毛色澤非常講究。一般以青、紅、紫、皂為上色。青色即烏黑色的毛羽,正面帶有青綠色的亮閃,底絨為白沙尾。侗家人把青斗雞叫作烏雲蓋雪。紅色即項背為紅色毛,群邊毛為灰褐色,尾為黑或帶白沙尾,紅雞出殼後的絨毛為白色,故有愛好者常把紅斗雞稱之為白絨。紫色即項背的羽毛為深紅或黑紅,有青紫和白絨兩種。皂色即全身羽色勻為黑色,黑如皂布無亮光。以上四種毛色為上品。其它白色、麗腰、蘆花、柿黃毛為下色。斗雞行家常說:只喂青、紅、紫、皂,不喂麗、白、柿花毛,各種羽毛的要求色正、光澤好,有白沙尾,帶白邊翅。雌斗雞頭部--相對來說,小臉皮緊薄細致為好,耳環要小,不能有重冉,腦門要寬厚,眼窩要深大,冠要小而正直,五官長得要協調。嘴形要求既粗直又長尖,大弓形嘴形不好,嘴要尖而利為佳。過細過長(俗稱竹簽嘴)者不可取。嘴尖要純淨,一般只有黃白兩色,成年斗雞嘴色不能帶有黑色。鼻翼要外扇,鼻孔要大而長。眼色--對斗雞眼色很講究,一般分白、黃、紅三種,還有菊花、豆綠等,以純白色為上品。兩眼要有神,目光要銳利,同時眼窩深,眼珠要小。冠形--一般分平頂與花冠兩大類。平頂又稱頂頭,頂頭中又有窄面、寬面、鵝頂、柿餅冠之分;花冠又有翹花冠、小花冠、大花冠、壽星冠、開山斧之分。根據戰斗要求,以小而細者為好。腿爪--腿分大腿與明腿。大腿與明腿的彎曲度要大,俗稱大腿彎彎度大,彈跳力強。大腿要粗,明腿要細,肉要長在大腿上,明腿要皮包骨頭,不要有一點肉。有一種七瓣腿亦為優等長相(七瓣腿者即腿面有三路瓦面,視其一段形似七星瓣,成七片花瓣,故名),兩腿間的間距要大,即裆口要寬,爪片要大,爪要細,要干,要長,趾間的角度要大,即所謂的十字大爬爪,間距小的糞叉爪的爪子彎曲度大的盤爪不可取。後小爪要向後展,以便於站落穩當。
[編輯本段]斗雞育雛事項
近幾年來,特禽新品種斗雞以其巨大的開發價值和廣闊的市場前景,受到廣大養殖戶的青睐,養殖日漸升溫。要養好斗雞,育雛環節最為重要,必須注意以下五點:一、消毒。育雛工作開始前應將牆壁用10%生石灰乳劑刷白消毒,房捨內可連同育雛用具進行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用15毫升福爾馬林、7克高錳酸鉀進行熏蒸24―48小時,然後打開門窗通風,排出有害氣體後待用。二、育雛方式。斗雞一般有地面育雛、網上育雛和小床育雛三種,尤以小床育雛為最佳,其做法可因陋就簡,不拘規格,好的育雛方式可使雛斗雞疾病發生率大為降低。三、開食。實驗表明,雛斗雞提早一食,能促進卵黃的吸收,有利於將來的生長發育,開食前,先給雛斗雞飲2―3小時的清潔飲水,最好給5%左右的葡萄糖水,然後在平鋪的干淨塑料布上撤飼料,小米、粉料或配合飼料均可,粉碎的玉米面有利於消化,也能防止雛雞拉稀糊肛門,飼喂最為適宜。給料采取少喂勤添的辦法。盡量讓所有雛斗雞都能吃上飼料。隨著日齡的增長和雛雞食量的增加,可以每隔2―3小時給料一次,但最好讓其自由采食。四、溫度。適宜的溫度是保證雛雞成活率的重要條件,溫度要嚴格控制,切忌忽高忽低。溫度適宜時雛斗雞活潑好動,采食積極。參考溫度如下:1周齡33-35℃、2周齡30-33℃、3周齡27-30℃、4周齡24-27℃、5周齡21-24℃、6周齡19-21℃。溫度由高而低,平衡過渡。雛斗雞捨相對濕度以55%~70%為宜。五、光照。雛斗雞視力較弱,每日光照23-24小時,每15平方米雞捨,第一周齡用1個40瓦燈炮即可,懸掛於離地面2米處,逐漸過渡到自然光照。養好雛斗雞,除上述幾個重要的環節外,養殖密度、雞捨通風等環節也不容忽視。
[編輯本段]斗雞的訓練
斗雞在打斗的場景養斗雞的目的在於打斗。斗雞的優劣要視其斗性和斗技。而斗打規則隨各地不同要求而異。以數量較大的中原斗雞為例,斗雞愛好者常說:“外觀其毛色,內審其窩份。”所謂窩份即指斗雞的血緣關系。斗雞的選擇,主要以斗性頑強、特別是打斗到最後仍有斗性、並有良好遺傳性的雞作種用,故特別重視斗雞的血緣純度,至少查2--3代。經過近親繁殖,選育成純度很高的優良斗雞家系,利用不同家系間斗雞交配產生的後代,這樣的雞體質健壯,斗技高,打法快,但遺傳性不穩定,不宜作種用。斗雞的斗技有幾種類型:即高頭大咬者(斗架時頭勢昂得高、斗勢好看);平頭平身打法(斗勢不太好看);跑圈打法(打幾下就跑圈);四路全打者(全能,為最理想的打法)。不管那種打法,只要善打兩種以上,且有重腿,就屬優秀斗雞。斗雞取勝的關鍵在於打腿的准、重、快。准是指能否打到對方的頭上;重是指出腿打擊力的輕重;快是指單位時間內起腿打擊的次數並能連續打幾腿。斗雞要靠平時的訓練,其訓練方法可歸結為下述14種手法,即:攆、溜、轉、跳、推、拉、打、抄、搓、掂、托、揉、絞、擾。斗雞長成後,第一次初斗,不宜太長,一般十五分鐘即可。
[編輯本段]大唐斗雞
如果說蹴鞠、拔河這種活動既鍛煉了人的身體,又刺激了群眾體育繁榮的話,那麼在唐朝還有一項運動,也具有以上的功能,只不過它鍛煉的是雞。這就是斗雞。在唐朝,斗雞算是普及率非常高的運動,不光在民間有著大量擁趸,即便是在皇室貴族中也大受歡迎。王公貴族們不光要比金錢權利,有時還要靠雞爭口氣才行,甚至於因為斗雞而引發皇室矛盾,也是常有的事情。唐高宗時期,親王、大員們狂愛斗雞運動。一次沛王與英王在群雞會戰中斗爭激烈,詩人王勃專門為沛王寫了一篇檄文,聲討英王的斗雞,文中寫道:“兩雄不堪並立,一啄何敢自妄?養成於棲息之時,發憤在呼號之際。望之若木,時亦趾舉而志揚;應之如神,不覺尻高而首下。於村於店,見異己者即攻;為鹳為鵝,與同類者爭勝。爰資枭勇,率遏鸱張。縱眾寡各分,誓無毛之不拔;即強弱互異,信有喙之獨長。昂首而來,決勝鶴立;鼓翅以往,亦類鵬抟。搏擊所施,可即用充公膳;翦降略盡,寧猶容彼盜啼。豈必命付庖廚,不啻魂飛湯火。羽書捷至,驚聞鵝鴨之聲;血戰功成,快睹鷹
 

送狗狗了狗販子別來我不給你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