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22個月的小孩不肯吃飯怎麼辦正文

22個月的小孩不肯吃飯怎麼辦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不可張冠李戴

或許多數人都會將海鮮、堅果視作食物中的“致敏大戶”。事實上,誘發嬰兒過敏症狀的“罪魁禍首”往往是雞蛋、牛奶等常見食品。因此,找准兒童食物過敏的源頭是患兒家長必須掌握的原則,若張冠李戴會引起不良後果。

初生嬰兒的腸道免疫系統尚未成熟,容易對外來食物過敏反應。作為嬰幼兒期間最主要和最早的營養來源,牛奶、雞蛋可能成為嬰兒最常接觸的致敏原,其中的主要致敏物質是一種叫β-乳球蛋白的成分。

一般來說,0至6個月的嬰兒由於食物的主要來源是母乳或嬰兒配方粉,比較容易發生牛奶蛋白過敏。其中,80%的牛奶過敏小兒在3歲後可逐漸對牛奶蛋白產生耐受。而6個月以上的嬰兒不僅容易發生牛奶過敏,還會出現對雞蛋、魚類或豆類等含有蛋白質的食物產生過敏反應。此外,其他常見的過敏性食物還有魚類、貝殼類海產品、堅果、花生、黃豆、小麥。而在我國,芝麻和水果等食物過敏也相當常見。

從零歲抓起,杜絕成年後患

或許,多數家長並不知道,由食物過敏引發的健康危害可延續至青少年甚至成年。比如,許多學齡兒童出現的哮喘、鼻炎等過敏性疾病就可能與其嬰幼兒期間寶寶接觸食物致敏原刺激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控制好嬰兒時期食物過敏“第一關”就顯得尤為重要。

事實上,兒童的過敏疾病有其獨特的發生進程,表現出一定的年齡規律。過敏表現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從出生到長大成人,食物和外界環境的影響會決定體質敏感度的高低,此演進過程叫作“過敏進程”。如在0-1歲內,由於對外界接觸少,寶寶主要是對進食的食物有過敏反應,具體表現為皮膚症狀如濕疹(俗稱“奶癬”)和胃腸道症狀(無故拒奶,持續腹瀉、嘔吐);在3歲以後,過敏反應主要表現為哮喘;如果未及時控制,5-6歲後可發展為成人哮喘;而在15歲以後,過敏的主要症狀則表現為過敏性鼻炎。所以防治寶寶的過敏,要從源頭抓起,重視0-1歲內嬰兒的食物過敏。

補給均衡營養,別走“限食極端”

回避引起過敏的食物是防止兒童食物過敏的首要策略。如果發現兒童對某種食物過敏,就應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避免再給他們食用這種食物。當然,因噎廢食的極端做法也並不可取,家長應當采用積極的方法改變兒童的過敏體質,並且為他們補充全面均衡的營養。

目前,國際嬰兒營養指南建議母乳喂養6個月並且推遲雞蛋等固體食物的添加以預防兒童過敏性疾病。專家建議,對於那些擁有過敏家族背景的嬰兒,如果出現濕症、持續腹瀉等過敏症狀,並被確診為蛋白過敏後,父母要在嚴格避免“食物致敏原”的同時,采用合適的替代食物以保證嬰幼兒的營養需要。

比如,對0至1歲牛奶過敏的寶寶,可對其飲食配方進行調整,選擇可替代牛奶配方的食物或無致敏蛋白的特殊配方營養粉。目前醫學界推薦的可用於治療嬰幼兒牛奶蛋白過敏的特殊配方營養粉是游離氨基酸配方粉或深度水解蛋白配方粉由於其不含牛奶蛋白,且營養成分能滿足寶寶生長發育的需要,可以作為嬰幼兒食物過敏飲食治療的替代。

隨著年齡的增長,部分兒童可能會自然脫敏,即對某種食物不再起過敏反應。不過當家長向兒童提供食物時還應慎重。建議應從少量開始,無不良反應後再逐漸增加,以免舊病復發。此外,家長還要密切注意寶寶在成長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如哮喘、鼻炎等其它過敏症狀。

此外,專家建議對於食物過敏的診斷也不可憑借家長的主觀臆斷,建議及早帶兒童前往專科醫院接受嚴格監測。專家機構對兒童食物過敏的診斷包括詢問詳細的家族史及喂養史,皮膚點刺試驗和特異性血清ige檢測。對那些特異性血清ige檢測呈陰性的患兒,還可以進一步做斑貼試驗。通過專業診斷和定期評估可以幫助家長了解兒童食物過敏的內因,確保兒童免受過敏症狀的困擾。
 
家中的寶寶不肯在吃飯的時間裡乖乖地吃飯,與父母本身的態度有密不可分的關系。“肚子餓了,便想吃飯”這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本能,如果孩子的肚子真的很餓了,就不會有不肯吃飯的問題,因此,寶寶“拒絕吃飯”的理由多數來自想與父母做“權利之爭”。由於父母對孩子不肯吃飯的行為不了解及不放心,聰明的孩子們便會抓住父母的弱點,以不吃飯的行為做為與父母交換條件的籌碼,歐姿秀老師表示,面對這樣的問題父母應該具有:知道孩子的真正需要及理解孩子的行為能力,如此才能正確的因應孩子不肯乖乖吃飯的問題。
父母應該避免的態度
父母除了不要讓孩子察覺自己對他不肯吃飯的行為產生擔心及焦慮的心態之外,也應該避免出現以下的態度:
1、家中存放過多的零食:
如果孩子無時無刻都在吃零食,一到應該吃飯的時間,孩子自然就吃不下飯,更嚴重的會造成孩子營養不良。
2、放任孩子邊吃邊玩:
孩子邊吃邊玩的結果,便會延長吃飯的時間,等到下一頓吃飯的時刻到了,寶寶卻因此而還不餓,當然就不肯乖乖地坐下來吃飯了。
3、不愉快地吃飯時刻:
許多的職業父母在自己趕著去上班或是工作忙碌的時候,便會不自覺地要求寶寶吃快一點,如此便會使孩子對“吃飯”這件事產生不愉快的經驗,因而排斥吃飯。
4、以利誘的方式對待:
父母如果以利誘的方式叫孩子吃飯,久而久之,便會讓孩子以“吃飯”這件事當作交換條件,造成孩子成就的價值觀。
讓孩子喜歡吃飯的秘訣
1、大人本身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
“言教不如身教”。小孩子的模仿能力極強,如果大人們本身的飲食習慣不正常,或者常常隨便以零食裹腹,自然沒有理由去要求孩子遵守定時吃飯習慣。
2、固定的開飯時刻
盡量做到吃飯的時間一到,全家人一同在餐桌上用餐的習慣,並規定孩子須吃完自己的那一份餐,如果孩子不吃完,就算他等一下餓了,也不要再給他任何零食,久而久之,孩子便會養成定時、定量的習慣。
3、減少正餐之外的食物
雖然零食的給予有其必要性,然而卻不可過量,尤其垃圾食物盡量不要給予,才能避免孩子因多吃了一些零食,造成“本末倒置”吃不下正餐。
4、促進孩子的食欲
孩子肚子不餓當然吃不下飯,若父母只一味地強迫孩子進食,反而會造成反效果,試著促進孩子的食欲,如:增加他的活動量,他的肚子真正感到餓了,自然不會抗拒吃飯。
5、選購孩子喜愛的餐具
孩子都喜歡擁有屬於自己獨有的東西,替孩子買一些圖案可愛的餐具,可提高孩子用餐的欲望,如能與孩子一起選購更能達到好效果。
6、多花心思在菜色上做變化
在飲食均衡的條件下,父母可以多種類的食物取代平日所吃單純的米飯、面條。例如:有時以馬鈴薯當成主菜,再配上一些蔬菜,也能擁有一頓既營養又豐盛的餐點。
7、讓孩子參與做飯的過程
例如:上市場買菜、幫忙提回家、一起清洗水果……等等,甚至可詢問孩子的意見,請孩子協助您一起做飯,孩子不但能有參與感,同時也能因而了解做一道菜之前的每樣步驟,進而更喜愛吃飯這件事。
8、為吃飯增添趣味性
在喂孩子吃飯時,加入一些輕松、活潑的語氣,讓吃飯不再只是吃飯而已,將吃飯時刻與方式變成有趣的事情。其實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會碰到很多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解決,不要隨意的根據自己或寶寶的需要而改變什麼.
巧治小兒積食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的方法有哪些?
1、酸牛奶。先將牛奶加5~10%蔗糖煮沸消毒,待奶液冷卻後,徐徐滴入乳酸液(按每100毫升牛奶加5%的乳酸液5毫升),邊加邊攪,使成細顆粒狀即成。酸牛奶易於消化,適用於胃腸炎的患兒。
2、脫脂奶。將牛奶煮沸,待冷卻後除去脂肪膜,再煮沸余乳,再冷卻後去脂肪膜,如此反復3次即可。脫脂奶適用於嘔吐、腹瀉、痢疾等患兒。
3、炒奶糕。將奶糕炒至淡黃色,炒後澱粉變為炭化糊精,可吸收水分。有止瀉和幫助消化的作用。
4、焦米湯。將大米洗干淨,晾至半干炒成焦黃色,100毫升水中加炒焦米6克,用文火煮1小時,過濾去渣,再加0.4%的食鹽煮沸後即可。焦米湯中澱粉變成糊精,易於消化。適用於嚴重腹瀉及消化不良的患兒。
5、胡蘿卜汁。先用胡蘿卜500克,洗淨搗碎,加入少許水煮10~15分鐘,用紗布過濾,加水至1000毫升,再加3~5%的蔗糖煮沸倒入瓶中,煮5~10分鐘消毒後飲用。
6、蘋果泥湯。取熟透蘋果500~700克,洗淨後搗成泥狀,放入淡茶水中。蘋果纖維較細,對腸道的刺激小,並富含鹼性及果膠,有吸附、收斂作用,適用於1歲以上的腹瀉患兒。
7、淡茶水。取紅茶少許用開水沖泡,每日4次,因茶內含咖啡因、鞣酸等,具有興奮、強心、利尿、收斂、殺菌、消炎等作用,對急性胃腸炎有療效。以上幾點你不妨試試,希望對寶寶有幫助,祝寶寶健康快樂!
 
小孩子不肯吃飯,愛哭鬧是有很多原因的,有些可能是因為發燒、感冒,或者不舒服,可以先去醫院看看,如果不是生病,可能是缺乏營養,有很多厭食的小孩是缺鋅的,你可以試試給孩子服用現在市場流行的鋅硒寶,這個是第三代補鋅產品,口感不錯,有很多小孩服用後最後都改掉不愛吃飯的毛病,希望這個對您有用
 
孩子厭食最常見的為一些心理因素:
1.兒童的中樞神經系統受到不良心理刺激如驚嚇、恐懼、緊張、悲哭等,均可能引起消化功能紊亂,食欲減退;
2.父母對孩子要求過高,限制孩子的活動,如禁止與其他兒童玩耍,在進餐前和餐桌上訓斥孩子,都會影響兒童情緒和食欲,導致孩子厭食;
3.當孩子食欲不振時,采用強制手段或威嚇辦法逼迫孩子進食,往往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而拒絕進食;
4.過分溺愛,無限制遷就孩子,使孩子養成任性,動不動就以不吃飯來威脅大人以達到目的的習慣;
5.生活無規律,孩子睡得過遲,以致睡眠不足,過度疲乏,引起厭食;
6.一次吃得太多,“吃傷了”,或進餐時缺乏同年齡的伙伴,或食物烹調不佳,或進餐環境混亂,均可使孩子食欲低下,導致厭食。
消除孩子厭食的心理因素
父母應注意孩子的進餐心理,創造一個良好的就餐環境。
1、就餐環境要舒適、清潔優美、空氣新鮮,餐室、餐桌要潔淨,餐具要衛生。有人做試驗,紅色的餐具可促進幼兒消化液的分泌。就餐時可以聽點輕音樂,但不可邊吃邊看電視。
2、餐前氣氛應輕松、愉快、積極,准備飯菜時,可與孩子一起去市場買菜,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勞動,如剝豆子、摘菜等。還可以讓孩子自己擺放小碗、小湯匙,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做家務,使孩子覺得自己做的飯菜更有味道,提高進餐的積極性。
3、父母情緒平靜、和氣,進餐時對孩子不要過分遷就,否則會加重其消極心理,對偏食、挑食起助長作用。平時,遇到不順心的事,不可采取訓斥、恐嚇、懲罰等強制性手段,否則會使孩子產生畏懼逆反心理,甚至拒絕吃飯。
4、提高烹調水平,變換花色品種,輔以恰當的評價。幼兒對色、香、味俱佳的新品種飯菜十分敏感,初次接觸某種食物時,成人的正確評價可起到“向導”作用。如成人說“這種菜吃了能長高”,“這種菜吃了有勁”,孩子會樂於接受的。
5、當幼兒不願吃某種食物或不願進餐時,不要消極打罵,可以讓其暫時離開餐桌,飯後再慢慢講道理。這樣可滿足幼兒希望成人尊重的心理,從而使孩子能順利進餐。
6、順其自然,不強迫孩子。在孩子食欲不振時少吃一頓並無多大妨礙,反而可借此讓已疲勞的消化腺有一個休整機會。對兒童消化功能恢復有益。多數孩子餓了自然會產生食欲,自然會吃。有些父母擔心孩子營養不良,強迫孩子多吃,並嚴厲訓斥、非吃不可,這對孩子的機體和個性都是一種可怕的壓制,使孩子認為進食是極不愉快的事,逐漸形成頑固性厭食。
此外,每個家庭都應有就餐的固定房間、餐桌,每人有固定的坐位,養成好的習慣,可以增加食欲,切忌捧著飯碗邊走邊吃邊玩。
孩子厭食的家庭推拿療法
孩子的“厭食”,除了依靠一些藥物來幫助消化開胃外,家庭中可用推拿手法來增加孩子的食欲。首先准備好推拿所需的物品,取一張小桌子或茶幾,上面鋪上毯子,准備一點滑石粉或痱子粉(為的是推拿時不損傷小兒的皮膚)。讓孩子排去小便,推拿一般在飯前進行,因為飯後推拿會引起小兒嘔吐。每日1次,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寶寶為什麼不肯吃飯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