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甲流疫苗的第一人是誰 等待吧,我也想打 除非你有關系吧 哎。。這個年頭 自求多福 等待吧,我也想打 除非你有關系吧 哎。。這個年頭 自求多福 幾個愛滋病專家的故事
-------------------------------------------------------------------------------- 12/09/2003/16:42華夏經緯網
愛心家園
王繼勇是在出國期間因為行為不慎感染上愛滋病的,自打得了這個“不光彩”的病後,他就沒有打算去醫院求治,只是悶在家裡,冥思苦想著離開這個世界的最佳方法。2001年12月1日,他正躺在床上,老父親進屋對他說:“你出來看看,中央電視台正在播愛滋病的節目,有專家在介紹治療愛滋病的情況。”
被父親的誠摯所感動,他下了床來到大客廳,電視裡正在播一位女醫師的話:“感染者要有信心……許多很危險的病人我們都救回來了,有的還恢復了工作……”
王繼勇像大海中的溺水者一樣,終於抓到了一塊小小的木板,他立即給那位大夫寫了一封信。
信寄出七天後的一個中午,他接到了那位主任醫師的來電,他認為這是他一生中聽到的最具愛心的電話:“你無論如何都要來,有機會就要爭取。你只要能帶幾千元住院的押金,到時候實在不夠,我們再一起想辦法。別灰心,一定要來啊,我在醫院等你!”
這位aids患者終於見到了那位令人敬仰的主任醫師——北京市佑安醫院傳染科主任徐蓮芝教授。
67歲的徐蓮芝是中國最早治療愛滋病、治療病例最多、治療經驗最豐富的專家之一。2000年,聯合國秘書長柯菲·安南的夫人來中國了解愛滋病防治情況時,稱贊徐蓮芝教授是防治愛滋病的“世界級功臣”。在徐教授工作的北京佑安醫院,為了讓來這裡求治的hiv攜帶者和aids患者有個溫馨的家,他們創辦了“愛心家園”。
入院後,王繼勇在徐教授的關照之下開始服用免費中藥。當時他的病情已惡化得相當嚴重了,經過化驗得知,他的cd4不到20,是正常人的三十分之一!他不想再給徐教授增添麻煩,幾次提出要安樂死,徐教授除了親自給他父親寫信說明他的病情外,還對他語重心長地說:“你這算什麼?在我們這兒,比你嚴重的病人我們見得多呢,有好多人現在不是都好好活著嗎?只要靜下心來認真接受治療,活下去的希望總是有的。”
在徐教授親手創辦的“愛心家園”裡,王繼勇越來越多地感受到人間真情。這不僅是醫生、護士的關愛,也是病人與病人之間的相互攙扶,相互鼓勵,更是一批一批來到“愛心家園”的志願者對絕症患者獻出的愛心。
有一位常來“愛心家園”的志願者,姓葛,是一位汽車廠工人,他每月一次騎一個多小時自行車來這裡看望病人,給病人們理發。大年三十,葛師傅還提著一大包東西,來與王繼勇一起歡度除夕。
經過幾個月的抗病毒治療,王繼勇已經有了很明顯的好轉。他的cd4回升至104,他要讓自己活得更有意義的念頭也越來越堅定了。他在網上申請了一個論壇——《愛滋病人的交流》,而且很快與一些病友建立了聯系。通過互相交流,王繼勇讓更多的病友看到了生的希望。
病人余波卻沒有像王繼勇那樣幸運。他從美國回國後,在檢測出患有愛滋病之前,與妻子小王同床共枕了好長一段時間。徐蓮芝教授好意請小王做一次血檢,卻挨了她一頓怒罵。余波的生命之燭終於燃盡了。在處理後事的過程中,徐教授總算說服小王來醫院做了一次血檢。可血檢報告出來了,人卻不見了影兒。
找了十幾天,找遍全市二十幾家大醫院也無結果,徐教授只好求助於報紙,她在發行量較大的《北京青年報》上刊登了一則尋找病人啟事:“……你的初檢已有結果,還需要復查確診,時間很寶貴,請速來看我,等你。徐蓮芝啟。”
醫生的啟事收到了預期的效果,小王沒有想到徐蓮芝對自己這樣一個普通病人如此認真負責,她安排好孩子後,主動走進了“愛心家園”。在“愛心家園”裡,她同丈夫一樣受到了徐教授的熱情歡迎和精心治療,但是,終於未能抵擋住愛滋惡魔的追殺。臨死之前,她最擔心的是孩子。徐蓮芝送走了這對愛滋病夫婦之後,一顆無私的心又懸在了孩子身上。
在此之前,每送走一位愛滋病患者,徐教授就主動地與他們的家屬斷絕了往來。她這樣做不是為了自己,而正是為了逝者的家人,因為愛滋病已經給這個家庭帶來了不少的痛苦和煩惱,病人一走,家庭也該恢復平靜;但這一次卻例外,因為有一個孩子,還不知道她是否是一名hiv攜帶者。為了讓逝者在九泉之下放心長眠,為了讓生者明明白白地健康活著,徐蓮芝又想盡方法找到了余波和小王的孩子,並抽取了血樣帶回醫院進行血檢。
孩子的血檢呈陰性,直到此時,徐蓮芝教授懸著多日的心才落了下來。
白發斗士
第55屆聯合國大會主席霍爾克裡曾經面對全世界的新聞媒體贊譽過一位中國人,他說:“知識是愛滋病的最佳疫苗。在中國河南,就有一位傾盡心血義務宣傳預防愛滋病知識的人,她的故事跌宕起伏,她的精神讓人欽佩不已……”
讓55屆聯合國大會主席霍爾克裡欽佩不已的中國人名叫高耀潔,今年75歲,河南中醫學院教授,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師,河南省第七屆人大代表,九三學社成員。高教授不僅是卓有建樹的婦產科專家,腫瘤科專家,還是一位享有國際聲譽的愛滋病預防專家,被稱為中國民間防愛第一人。為了表彰高耀潔教授在防治愛滋病方面的傑出貢獻,世界衛生大會特地將2001年度“jonathanmanm健康獎”第一次授予一個中國人。jonathanmanm是全球愛滋病防治行動的先驅者,曾擔任過哈佛大學愛滋病中心主任,1998年在瑞士航空公司空難中不幸遇難後,三個世界組織為紀念他而設立該獎,以鼓勵世界各地在健康領域作出傑出貢獻的人士。
高耀潔是世界上第三位榮獲此一殊榮的人。
高教授關注愛滋病疫情是很早的事了,但是她真正地第一次面對愛滋病人,卻是1996年4月7日那個令她永生難忘的日子。
那一天,河南省一家部隊醫院接診了一名疑難女患者,部隊醫院的領導為了對患者負責,邀請高耀潔前去會診。患者下腹一片暗紫色斑點引起了她的高度警覺:“是不是愛滋病?”經過血檢,這名女病人果然是愛滋病人。僅隔了20天,這位病人就走完了人生之路。
臨死前,這位女患者用枯瘦如柴的手拉著高耀潔教授說:“大夫,我就是輸了一次血,咋就會沒治了呢?”她死後,她丈夫在她的墳前整整哭了10天,睡了10天!他後悔當初不應該讓妻子接受輸血。
這一幕慘劇深深地刺痛了高教授。為此,她作了一項防愛調查,發現在一萬人中,能夠正確了解愛滋病傳播途徑、預防方法的不到15%,特別是對血液途徑傳播更是一無所知。一個醫生的職責,一個知識分子的良知,強烈地撞擊著高教授的心胸。
從此,這位老人站到了防愛第一線上。
這一年的11月,高耀潔自費印制了第一批防治愛滋病、性病的宣傳資料。12月1日——國際愛滋病日,高耀潔教授頂著凜冽的寒風走遍了鄭州市東南西北的五個長途汽車站,向群眾發放了八百多張宣傳資料。此後,高耀潔教授的足跡幾乎遍布河南各愛滋病高發地區五十多個縣市,共編寫、印刷、發放了九期三十多萬份宣傳資料。為此,高教授耗去了她節衣縮食
省下來的所有積蓄十萬多元。以至於時至今日,這位世界知名的防愛斗士和她的老伴還生活在冬日連暖氣都用不上的簡易筒子樓裡。客廳正中那幅“但願人皆健,何妨我獨貧”的對聯,正說明了高耀潔教授博大的心胸。
同吃同住
桂希恩教授是第一個把愛滋病人帶回家同吃同住的醫學教授。
1997年,他的學生、一位河南醫生寫信告訴他,說河南上蔡有一個叫文樓的村子,過去是個有名的“獻血村”,不少青壯年得了“怪病”後不治而亡,希望老師能去那裡看一看。誰知這一看,便“看”出了“怪病”原來就是愛滋病。
為了履行自己的醫生的天職,桂教授經過多次調查走訪,確定了程金、程雪梅、馬強、李琴和馬朝這五名愛滋病患者為自己的重點觀察、醫療和研究的對象。2001年5月,他把他們接到武漢,一方面打算給他們進行一次全面的檢查,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以此為契機,尋求社會對愛滋病人的理解和幫助。
到了醫院,由於感染科病床已滿,一時又找不到較為理想的住地,在醫院領導的安排下,五名患者只好住進了醫院老宿捨區內一棟即將拆除的樓房的底層。
“愛滋病?!”猶如汽油見了火星,這裡群眾的情緒一下子被點燃了。各種議論、責怪和斥問鋪天蓋地而來,有人還當場向桂希恩教授提交了措辭強硬的抗議書。這時,記者的現場采訪也受到了干擾,外邊有人亂吼亂叫,樓上有人亂蹦亂跳,各種聲音匯聚在一起,目的就是要攆走這些“魔鬼附身”的人。
五名愛滋病人中,有四人滿含屈辱的眼淚,只有不滿一歲的小馬朝不曉世事,睜著一雙大眼睛,癡癡地望著眼前的一切。為了平息事態,也為了安慰這幾名患者,更為了向世人宣傳有關愛滋病傳染途徑的科學常識,桂教授作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從5月10日起,五名愛滋病患者住進他的家裡,他將與這些病人同吃同住。他要讓大家看一看:一個醫學教授、傳染病專家究竟會不會因此染上愛滋病!
經過幾天的緊張工作,桂希恩為五名愛滋病人做完了全面檢測,檢測的情況詳細記錄在案,桂教授據此為病人們制定了一個治療方案,供他們在後期治療時參考。他還專門抽出時間來,陪五名愛滋病人游覽了東湖。臨別前,這幾位病人的家庭各得到了桂教授資助的400元錢。
有人對桂希恩的做法很不理解,他便心懷坦蕩地告訴大家:“愛滋病人需要生活的勇氣。我要以理論和實踐向你們保證,生活類的接觸不會傳染愛滋病!我與他們共餐,共用電話、桌椅和衛生間,這絕不會傳染上愛滋病!”
作為研究中心負責人,桂教授不僅要直接與愛滋病人打交道,還要主持自己的研究工作。他正在做一個愛滋病在家庭內傳染的研究。他在接觸到的60對夫妻病例中,發現只有6對雙方感染。這一現象使桂希恩教授頗感興奮:“這說明性行為能傳染愛滋病,但也說明單配偶婚內性行為的傳染率相當低。”
在桂希恩以身示范行動的鼓舞下,社會對愛滋病和愛滋病人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對那五名愛滋病患者,武漢市民也紛紛伸出了援助之手,所有捐款中,有一筆款讓桂教授感觸頗深。那是一筆133.20元的零碎錢,它是武漢一所小學一個班裡的全體同學捐的,幾乎全是大大小小的硬幣,毫無疑問,這是孩子們的零花錢。從這包錢上,我們看到了早晨的陽光,看到了未來的希望,看到了防治愛滋病的長城已在新一代人的心中延伸。(中國愛滋病調查報告)
http://www.huaxia.com/zk/wh/00155310.html
&n[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