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舌頭是不是一種病 喜伸舌頭應分三種情況分析。
一、最常見的是,一些健康、快樂的嬰兒高興時會笑瞇瞇地伸出自己的舌頭,當孩子看到美味的食物時也會伸出舌頭舔舔自己的嘴唇,這些都是正常的現象。這樣的伸舌時間不長,很快就會恢復常態。若嬰兒的發育情況良好,體格、智能均不落後即不是病態,隨著孩子的長大即不再伸舌。
二、若小孩經常張口、伸舌、流涎,並伴有舌頭肥大,隨著月齡增長,症狀不減輕者應引起注意,請兒科大夫給孩子作全面的健康檢查。
三,在兒科疾病中確有以伸舌頭為該病的症狀的。如:內分泌系統疾病中的“克汀病”,其表現是孩子在出生後2—3個月起出現特殊面容,頭大、鼻梁平塌、鼻翼寬、舌頭大、頸粗短、甲狀腺腫大,常伸舌出口外,安靜異常。隨著月齡增長,孩子會出現生長發育落後、皮膚粗而干燥、頭發稀疏、肌張力低下、腹大等。
在遺傳性疾病中有“先天愚型”。這種病兒表現也有特殊面容:兩眼距寬、兩眼外側上斜、鼻梁低平、耳廓小、硬腭窄、口半張。體格發育遲緩,舌常伸出口外,流涎多。有些小兒隨著年齡增長,舌頭伸出口外的症狀會減輕,但舌肥大且有裂紋。
以上有伸舌頭的毛病均不是單一的以伸不伸舌為診斷標准,同時會有智力發育不正常,體格發育落後的表現。
以上三點供您參考。 寶寶吐舌頭一般為正常現象。寶寶一般在兩個月以後唾液腺開始分泌,這個時候寶寶用舌頭舔,就會出現吐舌頭的現象。如果寶寶合並便秘、吃得少、活動少等情況應到兒科就診。另外,如寶寶大一點以後,還會有這樣的現象,就應該給予正確引導,不要養成習慣。
小孩子嘛,對什麼都好奇,她正在熟悉自己的身體器官呢,不用管她,再大點就好了,不過要是到一歲後還這樣,那就是缺鋅的表現,買點補鋅嘀藥就行了。
正常現象,幾乎所以的寶寶都有這樣的經歷。沒事,放心吧。寶寶以後可愛的小動作還多著哪,你就等著瞧吧。 問:我的寶寶2個半月了,最近他總是舔拳頭,有時隔著衣服他也舔得很帶勁,這兩天突然喜歡吐舌頭,大人越是反對他越是吐得厲害,還顯得一副很高興的樣子,不知道這些情況要緊不要緊?我媽說這是壞習慣,所以一定要及早糾正,可現在能糾正過來嗎?
答:首先應該恭喜你,你的寶寶在智力方面又有了一個新的進步。因為孩子吃手必須要經過兩個過程:一是將手先放在自己的眼前晃動,這是給孩子視覺的一個刺激,開始認識手。二是經過大腦皮層的指揮,學會將手准確地放在自己的口腔內進行吸吮。孩子完成了手、眼、腦功能的協調動作,開始把手作為一個工具使用,這是孩子智力方面的一個大的發展。
另外,孩子也要進行感知方面的刺激,敏感的器官是皮膚和嘴,其中以嘴最為敏感。通過吸吮手來探索外面的世界(當然,他還不知道手是他身體中的一部分),認識外面的世界。孩子也可通過吸吮手來獲得安慰,滿足自己情感的需求,獲得安全感,這是一種自慰,在孩子的心理發育上起著很重要的作用。這種行為不用糾正,這是孩子發育過程中的一種必然。
舌頭是孩子一個集“感、知覺”為一體的器官,從新生兒期孩子就可以通過模仿成人學會吐舌頭,這也是孩子探索外界的一種方式。個別牙齒發育早的孩子,在2個多月時可能因為乳牙在牙龈裡發育引起口腔內不適,出現這個動作。制止孩子的這個動作對於2個月的孩子是不起作用的,因為他還沒有形成記憶力。
不過如果孩子在吐舌頭的同時,還出現哭鬧、不敢吸吮奶頭等情況,就要注意孩子是不是口腔內出現了問題,家長要仔細檢查。
這裡提醒家長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由於孩子喜歡吃手或其他物體,這樣就面臨著一個清潔的問題。家長要將孩子一切可能用來吸吮的物件清洗干淨並進行消毒,勤給孩子洗手,預防病從口入。孩子身邊不要放置有毒有害的物體,避免孩子誤吸,出現意外。
(2)對於接近1歲的孩子,應該盡量減少吃手或其他物體的機會,平時讓孩子吃飽吃好,不要養成吃安撫奶嘴的壞習慣。細心、關心、體貼和照料你的孩子。分散孩子對吃手的注意力,將孩子的興趣引導到其他方面。
對於2~3歲的孩子還吃手,就是一個不良習慣了,需要給予糾正。方法如下:
首先檢查自己,是不是給予孩子一定的關懷和體貼,讓孩子從你的愛心中獲得了安全感。而不是態度粗暴,生硬制止,使得孩子產生恐懼心理,這種做法只能起到強化這個壞習慣的作用。
可以用轉移興趣,淡化吃手的辦法,使得已形成的壞習慣逐漸消減和消退。
多帶孩子出去游玩,讓孩子在五彩缤紛的世界裡獲得知識,增長見識,逐漸忘記原來的壞習慣。
每個小孩子二到三個月起都有這種情況,周歲後就不會了。在她(他)的手上套一樣甜的東西!<br/><br/><fontcolor=#0556a3>參考文獻:</font>o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