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登革熱病吃什麼好正文

登革熱病吃什麼好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登革熱病吃什麼好
 
“登革熱”是一種什麼樣的疾病?它的傳播途徑和嚴重後果是什麼?“登革熱”可不可以預防?可不可以防治?
專家認為,“登革熱”既不是一種新病,也不是不治之症。只要在疫區做好滅蚊處理,對病人進行隔離治療,防止蚊蟲再傳播,就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後果。

據介紹,“登革熱”屬蟲媒傳播疾病,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多發。“登革熱”屬於短期熱病,具有起病急、發熱高的特點。“登革熱”的病期通常為7天,病人一開始發熱就能達到40攝氏度左右,二三天內體溫有所下降,第五六天病人熱度往往再度達到40攝氏度。“登革熱”病人通常還伴有頭痛、關節痛等症狀,疼痛感有些像風濕病的痛。病人在病期末身體四肢會出現紅色的斑疹。有關醫生提醒,如果這些症狀都有,基本能判斷病人得了“登革熱”。曾副研究員說,傳播“登革熱”的蟲媒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兩種蚊子,其中,“埃及伊蚊”被認為是最主要的“登革熱”傳播蟲媒。受“登革熱”病毒感染的蚊子白天襲擊人。白紋伊蚊身上有團狀花紋,人們通常稱它們為“花蚊子”。

預防“登革熱”的傳播和流行其實並不復雜。有關專家指出,一方面,個人要做好防蚊准備。如果到疫區去,要注意穿長褲長袖衣,還要在暴露的皮膚上塗抹防蚊藥;在居住的房間內要准備滅蚊藥,必要時可點蚊香,用蚊帳,避免蚊蟲叮咬。另一方面,要從環境上采取嚴格的措施控制疫區蚊子傳播疾病,對從疫區來的人和交通工具要進行全面的滅蚊處理。

本病尚無特效治療方法,治療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一般治療急性期應臥床休息,給予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在有防蚊設備的病室中隔離到完全退熱為止,不易過早下地活動,防止病情加重。保持皮膚和口腔清潔。

  二、對症治療(一)高熱應以物理降溫為主。對出血症狀明顯的患者,應避免酒精擦浴。解熱鎮痛劑對本病退熱不理想,且可誘發g-6pd缺乏的患者發生溶血,應謹慎使用。對中毒症狀嚴重的患者,可短期使用小劑量腎上腺皮質激素,如口服強的松5mg3次/日。

  (二)維持水電平衡 對於大汗或腹瀉者應鼓勵患者口服補液,對頻繁嘔吐、不能進食或有脫水、血容量不足的患者,應及時靜脈輸液,但應高度警惕輸液反應致使病情加重,及導致腦膜腦炎型病例發生。

  (三)有出血傾向者可選用安絡血、止血敏、維生素c及k等止血藥物。對大出血病例,應輸入新鮮全血或血小板,大劑量維生素k1靜脈滴注,口服雲南白藥等,嚴重上消化道出血者可口服甲氰咪呱。

  (四)休克病例應快速輸液以擴充血容量,並加用血漿和代血漿,合並dic的患者,不宜輸全血,避免血液濃縮。

  (五)腦型病例應及時選用20%甘露醇250~500ml,快速靜脈注入,同時靜脈滴注地塞米松,以降低顱內壓,防止腦疝發生。
 
你這是飲食不正常造成的,沒事、登革熱是登革熱病毒引起、伊蚊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臨床特征為起病急驟,高熱,全身肌肉、骨髓及關節痛,極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傾向和淋巴結腫大。

病因
(一)傳染源:患者和隱性感染者為主要傳染源,未發現健康帶病毒者。
(二)傳播媒介:伊蚊,已知12種伊蚊可傳播本病,但最主要的是埃及伊蚊和白伊蚊。
(三)易感人群:在新疫區普遍易感。


症狀
潛伏期5~8d。按世界衛生組織標准分為典型登革熱、登革出血熱和登革休克綜合征3型。
一、典型登革熱。
1.發熱:所有患者均發熱。起病急,先寒戰,隨之體溫迅速升高,24小時內可達40℃。一般持續5~7d,然後驟降至正常,熱型多不規則,部分病例於第3~5d體溫降至正常,1日後又再升高,稱為雙峰熱或鞍型熱。兒童病例起病較緩、熱度也較低。
2.全身毒血症狀:發熱時伴全身症狀,如頭痛、腰痛,尤其骨、並節疼痛劇烈,似骨折樣或碎骨樣,嚴重者影響活動,但外觀無紅腫。消化道症狀可有食欲下降,惡心、嘔吐、腹痛、腹瀉。脈搏早期加快,後期變緩。嚴重者疲乏無力呈衰竭狀態。
3.皮疹:於病程3~6日出現,為斑丘疹或麻疹樣皮疹,也有猩紅熱樣皮疹,紅色斑疹,重者變為出血性皮疹。皮疹分布於全身、四肢、軀干和頭面部,多有癢感,皮疹持續5--7日。疹退後無脫屑及色素沉著。
4.出血: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出血,如牙龈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等。
二、登革出血熱。
開始表現為典型登革熱。
三、登革休克綜合征。具有典型登革熱的表現;在病程中或退熱後,病情突然加重,有明顯出血傾向伴周圍循環衰竭。表現皮膚濕冷,脈快而弱,脈壓差進行性縮小,血壓下降甚至測不到,煩燥、昏睡、昏迷等。病情凶險,如不及時搶險,可於4~6小時內死亡。


你仔細在對照自己看看,如果都有符合,就該立刻就醫這根本就不是登革熱!

這是虛驚一場!

登革熱最典型的症狀有:突起發熱;全身肌肉、骨骼、關節痛;極度疲乏;皮疹;淋巴腫大等。

在我國,尤其是在兩廣,主要是通過白色伊蚊傳播!現在正是登革熱的高發季節!
因此大家一定要做好防蚊工作,並加強對登革熱的知識了解。
以免傳染上這種讓人很痛苦的痢疾病!
同時也可以避免發生象樓主這樣的虛驚!樓主不過是很普通的感冒而已!

更多有關登革熱的知識,一樓摘抄得已經不少了,只是還缺了治療這一章。大家可以再看看六樓的摘抄!我覺得你應是重感冒了不是什麼登革熱。你可急時去醫院看!

典型登革熱的病征是什麼?

感染登革熱病毒後,經過3至15天的潛伏期(通常為5至8日),患者多以突然發熱為首發症狀,持續發熱3~5天,嚴重頭痛,四肢酸痛、關節痛、肌肉痛、背痛、後眼窩痛。發病後3、4日出現紅疹,惡心、嘔吐,輕微的流牙血和流鼻血。病後有可能出現極度疲倦及抑郁症狀,極少數病者會惡化至出血性登革熱,並進一步出血、休克,嚴重時可引致死亡。

你還能如此思維清晰的描述自己的前後經過,這證明你根本就沒得什麼登革熱,你就是得了普通的暑濕重感冒而已。放心,肯定不是。登革熱的症狀很痛苦,嚴重時神智不清,必須臥床休息。你現在還能上網灌水,肯定就不是。登革熱

概述
登革熱是登革熱病毒引起、伊蚊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臨床特征為起病急驟,高熱,全身肌肉、骨髓及關節痛,極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傾向和淋巴結腫大。


病因
 (一)傳染源:患者和隱性感染者為主要傳染源,未發現健康帶病毒者。
 (二)傳播媒介:伊蚊,已知12種伊蚊可傳播本病,但最主要的是埃及伊蚊和白伊蚊。
 (三)易感人群:在新疫區普遍易感。


症狀
  潛伏期5~8d。按世界衛生組織標准分為典型登革熱、登革出血熱和登革休克綜合征3型。
  一、典型登革熱。
  1.發熱:所有患者均發熱。起病急,先寒戰,隨之體溫迅速升高,24小時內可達40℃。一般持續5~7d,然後驟降至正常,熱型多不規則,部分病例於第3~5d體溫降至正常,1日後又再升高,稱為雙峰熱或鞍型熱。兒童病例起病較緩、熱度也較低。
  2.全身毒血症狀:發熱時伴全身症狀,如頭痛、腰痛,尤其骨、並節疼痛劇烈,似骨折樣或碎骨樣,嚴重者影響活動,但外觀無紅腫。消化道症狀可有食欲下降,惡心、嘔吐、腹痛、腹瀉。脈搏早期加快,後期變緩。嚴重者疲乏無力呈衰竭狀態。
  3.皮疹:於病程3~6日出現,為斑丘疹或麻疹樣皮疹,也有猩紅熱樣皮疹,紅色斑疹,重者變為出血性皮疹。皮疹分布於全身、四肢、軀干和頭面部,多有癢感,皮疹持續5--7日。疹退後無脫屑及色素沉著。
  4.出血: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出血,如牙龈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等。
  二、登革出血熱。
  開始表現為典型登革熱。
  三、登革休克綜合征。具有典型登革熱的表現;在病程中或退熱後,病情突然加重,有明顯出血傾向伴周圍循環衰竭。表現皮膚濕冷,脈快而弱,脈壓差進行性縮小,血壓下降甚至測不到,煩燥、昏睡、昏迷等。病情凶險,如不及時搶險,可於4~6小時內死亡。



檢查
 (一)血象:病後白細胞即減少,第4~5d降至最低。
 (二)血清學檢查:常用者有補體結合試驗、紅細胞凝集抑制試驗和中和試驗。
 (三)病毒分類:采用白紋伊蚊細胞株c6/36進行病毒分離,陽性率高達70%。

治療
  一、一般治療:急性期應臥床休息,給予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在有防蚊設備的病室中隔離到完全退熱為止,不易過早下地活動,防止病情加重。
  二、對症治療。
 (一)高熱應以物理降溫為主。對出血症狀明顯的患者,應避免酒精擦浴。
 (二)維持水電平衡。
 (三)有出血傾向者可選用安絡血、止血敏、維生素c及k等止血藥物。
 (四)休克病例應快速輸液以擴充血容量,並加用血漿和代血漿,合並dic的患者,不宜輸全血,避免血液濃縮。
 (五)腦型病例應及時選用20%甘露醇250~500ml,快速靜脈注入,同時靜脈滴注地塞米松,以降低顱內壓,防止腦疝發生。
 
對高熱病兒應大量補充水分,飲食以流質為主.在無腹瀉的情況下,給以高熱量而易於消化的流質食物,如以母乳或牛奶為主食.在發熱期間,無論是母乳喂養或人工喂養,均應停止一切輔食品,待病情好轉後再恢復.如已斷奶小兒,可用牛奶,米湯,藕粉,豆漿,蛋花湯,肉汁,果汁等流質食品.飲食宜少量多餐,減少胃腸負擔.
 
登革熱(denguefever)是登革熱病毒引起、伊蚊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臨床特征為起病急驟,高熱,全身肌肉、骨髓及關節痛,極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傾向和淋巴結腫大。
二、傳播途徑是什麼?
【流行病學】:
(一)傳染源患者和隱性感染者為主要傳染源,未發現健康帶病毒者。患者在發病前6~8小時至病程第6天,具有明顯的病毒血症,可使叮咬伊蚊受染。流行期間,輕型患者數量為典型患者的10倍,隱性感染者為人群的1/3,可能是重要傳染源,叢林山區的猴子和城市中某些家畜雖然有感染登革病毒的血清學證據,但作為傳染源,尚未能確定。
(二)傳播媒介伊蚊,已知12種伊蚊可傳播本病,但最主要的是埃及伊蚊和白伊蚊。廣東、廣西多為白紋伊蚊傳播,而雷州半島、廣西沿海、海南省和東南亞地區以埃及伊蚊為主。伊蚊只要與有傳染性的液體接觸一次,即可獲得感染,病毒在蚊體內復制8--14天後即具有傳染性,傳染期長者可達174日。具有傳染性的伊蚊叮咬人體時,即將病毒傳播給人。因在捕獲伊蚊的卵巢中檢出登革病毒顆粒,推測伊蚊可能是病毒的儲存宿主。
(三)易感人群在新疫區普遍易感。1980年在廣東流行中,最小年齡3個月,最大86歲,但以青壯年發病率最高。在地方性流行區,20歲以上的居民,100%在血清中能檢出抗登革病毒的中和抗體,因而發病者多為兒童。感染後對同型病毒有免疫力,並可維持多年,對異型病毒也有1年以上免疫力。同時感染登革病毒後,對其他b組蟲媒病毒,也產生一定程度的交叉免疫,如登革熱流行後,乙型腦炎發病率隨之降低。
(四)流行特征
1.地方性凡有伊蚊孳生的自然條件及人口密度高的地區,均可發生地

[1] [2] 下一页

老鼠咬了一個月後會不會有什麼不好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