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蒙牛都經營什麼正文

蒙牛都經營什麼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蒙牛都經營什麼
 
牛根生:1998年被內蒙古伊利集團免去生產經營副總裁一職後離開伊犁集團.1999年創辦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並擔任董事長兼總裁職務

牛根生大起大落的人生四十載:重寫財富哲學

人生幾經波折,終於名列富豪之榜,卻又讓自己從富人變回“窮人”。他說:“從無到有不容易;從有到無,特別是有組織、有准備地從有到無,更難,但這是最大的快樂。”

大起大落人生四十載

1958年,一個出生不足滿月的男孩兒,被父母以50元的價格賣給一戶牛姓人家。牛姓父親的職業是養牛,從此,這個由養父和養母撫養的孩子便與牛結下了不解之緣。養父自家未生孩子,期望通過抱養來栽根立後,所以給這個苦命的孩子取名為“根生”。



牛根生從小嘗盡世間冷暖,父親解放前被抓過壯丁,有過一段從警經歷,且在國民黨逃離大陸前,陰差陽錯,文檔上給了他一個虛擬的頭銜——警長;養母曾是國民黨高官的姨太太;兩個“特殊”人物,在那樣特殊的社會背景下,牛根生的遭遇可想而知。解放戰爭期間,養母曾把自己的財產廣為散發,一部分送了人,一部分是寄存在別人那裡。六十年代,由於生活困難,養母領著牛根生試圖找回那些寄存的東西,人家不僅不承認,還把母子倆給轟了出去。

河東河西,人情冷暖,對牛根生的財富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個時候的牛根生初次體會到“財聚人散,財散人聚”的觀念。回想年少往事,牛根生說:“母親囑咐的兩句話讓我終生難忘,一句是‘要想知道,打個顛倒’,另一句是‘吃虧是福,占便宜是禍’。我十幾歲的時候,父母離開了我,我差點餓死、凍死。是共產黨救了我。我對黨的認識全是體會的,不是背會的。”牛根生復雜的經歷也造就了他一生的優秀品質:容忍、剛強、獨立、不屈不撓……

牛根生1978年繼承父業,開始養牛。1983年進入伊利的前身——回民奶食品總廠。在伊利,他從一個洗瓶工開始干起,當過班組長、工段長、車間主任、分廠副廠長、分廠廠長,一直做到生產經營副總裁,牛根生在這個位置兢兢業業一干就是八年。1987年,工廠為新出的雪糕搞調研,牛根生拿給兒子嘗。不料,兒子才咬一口,就將整支雪糕扔到了地上。他沒有怪兒子,而是反思自己的產品:產品做不好,連自己的兒子都不理會,更何況消費者了。

從那時起,牛根生發誓要把伊利雪糕做成中國第一!為了做出品牌,他去求教一位非常著名的策劃人。“三番五次登門拜訪,但是人家一次又一次地推掉我。我跟策劃人說,我雖然是賣冰棍的,但是我表哥非常了不起。他問:你表哥是誰?我說:賣汽水的可口可樂。賣冰棍的是賣汽水的孿生兄弟,既然可口可樂可以做品牌,賣冰棍的為什麼就不能做品牌?”幾年後,牛根生做到了:伊利雪糕風靡全國,銷售額由1987年的15萬元增長為1997年的7億元,成為中國冰淇淋第一品牌。牛根生的區域銷售額占到伊利總銷售額的80%.1998年,牛根生突然被免職。有人稱,這是一段充滿個人恩怨同時夾雜著體制之痛的“草原公案”。

如今,已是蒙牛集團董事長的牛根生不願多加評論這段往事,只是感慨:“我在伊利干了16年,我最好的年華,奉獻給了伊利,在那裡流過的淚、淌過的汗、灑過的血,比在蒙牛多得多!所以,要說感情,我對伊利的感情,實際上不比對蒙牛的少。”98年,被免職的牛根生帶著對企業的深厚感情和無限遺憾離開了伊利。

九死一生“哀兵必勝”

1999年,牛根生賣掉自己和妻子的股份,用100多萬元注冊了蒙牛。伊利傳出話來,“一百萬元能干什麼!”牛根生對蒙牛的將來也不是有十分的把握。但是令牛根生出乎意料的是,鄭俊懷的手下大將,包括液體奶的老總、冰淇淋的老總,紛紛棄大就小,跑到牛根生那邊去了。這樣先後“嘩變”的,大概有三四百人。牛根生曾告誡他們:“你們不要棄明投暗。”但大家堅定地認為他不是“暗”而是“明”。這些忠誠的老部下演出了一幕“哀兵必勝”的悲壯劇:他們或者變賣自己的股份,或者借貸,有的甚至把自己留作養老的錢也傾囊而出……一位中層干部說,“可以說大家連買棺材的錢都拿出來了”。在大家的努力下,湊了一千多萬元的“同心錢”。蒙牛終於成立了,然而面對如此信任他的老部下們,牛根生感到肩上的擔子無比沉重。

蒙牛僅在誕生第一年,就遭受了6次由同行發動的致命打擊。即便到了2003年,依然受到過有計劃的新聞誹謗,被牛根生善意稱作“競爭隊友”的同行,卻惡意地斥資600萬元企圖置蒙牛於死地。2004年也是個多事之秋,這一年,蒙牛先後遭受了新聞誹謗和來自犯罪分子的連環恐嚇。身經百戰的牛根生回首這些往事時置之一笑:“世上難產的東西有兩種,一種是死胎,一種是巨嬰。看來我們被逼成了後者。”九死一生的蒙牛集團沒有倒下,以品牌和信譽贏得了消費者的青睐。有人說,蒙牛的成功是個奇跡。牛根生否認“奇跡”的說法,無論是從經驗還是從能力上,蒙牛的成功的確令人歎為觀止,卻也是水到渠成的結果。

拿國際股民的錢辦中國農民的事

蒙牛成立,牛根生給自己兩個定位:在產業鏈前端,他是“種草養牛的工人農民的兒子”,在產業鏈後端,他是“全體健康乳制品消費者的僕人”。牛根生心系農民,蒙牛集團一直將發展乳業看作是中國農民的一個“希望工程”。牛根生常說,“城市多喝一杯奶,農村致富一家人”。目前蒙牛集團創造的直接和間接工作崗位達幾十萬個,每年僅向養牛奶農發放的奶款,都高達數十億元,蒙牛的崛起被認為是西部大開發以來最大的“造飯碗工程”。牛根生講究“三民”,他說:“產品市場是億萬公民,資本市場是千萬股民,原料市場是百萬農民。”農民,是牛根生“三民情結”中最敏感的一結。

牛根生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年,他去內蒙古巴盟的蒙牛分廠,途中下車買瓜,瓜農看過電視,認出他是老牛,連錢也不要了。瓜農說自從來了蒙牛,他們家怎麼養了牛,怎麼掙了錢,怎麼蓋了房……牛根生頗有感慨地說:“一個不認識的人,看見你就像看見自己的親人,這讓我特別感慨。讓認識你的人受益,還不能算好;讓不認識你的人也受益,那才是真好。”牛根生這種情系農民的想法真正讓地方農民富了起來,也帶動了一方經濟的發展。有資料顯示,蒙牛創立以來,新增奶牛80多萬頭,產業鏈條輻射200多萬農牧民;僅2004年,就收奶150萬噸,發放奶款約30億元,已成為中國乳界收奶量最大的農業產業化“第一龍頭”。牛根生說:“發達國家,中國的農民,同在一個市場競爭,是他們的對手嗎?中國最可憐的是農民。好多農牧民,連城市都沒去過,怎麼打市場呢?帶領數百萬農民闖市場,你就是他的市場,你的作為決定他的市場地位。”2004年6月,蒙牛集團在香港上市,不僅代表了蒙牛人的成功,也可以說是蒙牛集團“代表中國120萬奶農走向國際市場。”牛根生終於能帶領蒙牛人“拿國際股民的錢,辦中國農民的事”了。

財散人聚財聚人散

2005年1月12日,一個爆炸性消息在網上以驚人的速度傳播:作為蒙牛最大的自然人股東,牛根生將自己不到10%的股份全部捐出,創立了保障蒙牛百年發展的“老牛專項基金”。據知情人士介紹,早在2003年聖誕節,牛根生便對當時負責蒙牛上市法律事務的律師表示,公司一旦上市,就將捐出個人全部股份設立專項基金。2004年6月上市後,正式開始辦理相關法律手續。其間,家人幾經商量,頗為慎重;中外律師三番五次往來返稿。2004年底,蒙牛事業發展促進會正式創立,“老牛專項基金”也隨之設立。有人說,牛根生在“作秀”,而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牛根生牛根生,男,生於1954年,籍貫,內蒙古,蒙牛集團董事長兼總裁。

據牛根生自己回憶,他出生在內蒙一戶貧農家庭。後來,他被賣給姓牛的人家做兒子。到現在,他連自己原來姓氏都不知道。牛根生改姓牛,他的命運似乎也從此與牛結下了不解之緣。

1978年牛根生參加工作。在伊利集團從一名洗瓶工干起,擔任過車間主任、廠長等職,在伊利做到了生產經營副總裁的位置。伊利曾經記下了他的輝煌;在這裡,他曾獲得呼和浩特科技興市貢獻一等獎,呼和浩特市特級勞動模范稱號,入選“呼和浩特市首屆十大青年企業家”等榮譽。

1999年,伊利股份有限公司鑒於公司生產經營副總裁牛根生同志不再適於擔任該職,公司董事會決定對其予以免職。

牛根生1999年創立蒙牛集團,作為乳業的後起之秀,“蒙牛”以出色的營銷手段實現了快速增長。2002年其銷售額突破21億元,在全國乳制品企業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一舉躍升至第4位。2003年“蒙牛”借助“神五升空”的出色營銷,銷售額再次翻番,達到近50億元。目前蒙牛集團正籌備赴港上市,牛根生擁有10%的“蒙牛”股份,為其最大的單一股東。牛根生長期擔任伊利的銷售負責人,他通過在伊利的經歷,實際上已經掌握了全國最大的銷售網絡。
 
“蒙牛純牛奶”更好,本人認為“蒙牛特倫蘇”是秀頭。
 

重慶棕榈泉桑拿 介紹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