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枕或稱“失枕”,是一種常見病,好發於青壯年,以冬春季多見。落枕的常見發病經過是入睡前並無任何症狀,晨起後卻感到頸背部明顯酸痛,頸部活動受限。病起於睡眠之後,與睡枕及睡眠姿勢有密切關系。兩三天症狀就能自行緩解。 【病因】 1.肌肉扭傷。夜間睡眠姿勢不良,頭頸長時間處於過度偏轉的位置;或因睡眠時枕頭不合適,過高、過低或過硬,使頭頸處於過伸或過屈狀態,時間較長均可引起頸部一側肌肉緊張,使頸椎小關節扭錯,從而使傷處肌筋強硬不和,氣血運行不暢,局部疼痛不適,動作明顯受限等。 2.感受風寒。身體虛弱,氣血運行不暢,睡眠時受寒,盛夏貪涼,使頸背部氣血凝滯,筋絡痺阻,以致僵硬疼痛,動作不利。 3.身體缺鈣。由於現在肉類和蔬菜中有很大部分是用飼料和化肥催生的,生長周期短,鈣的含量少,會使飲食結構不合理的人缺鈣,從而容易引起落枕。 4.頸部外傷或頸椎病,亦可引起反復“落枕”。 【後果】 落枕後頸部疼痛,稍微活動即感到疼痛難忍,活動受限,頸項不能自由旋轉、後仰,疼痛可向肩背部或一側上肢放射,嚴重者還可出現眩暈、耳鳴。如果3—6日還未恢復,應到醫院拍片檢查,排除頸椎間盤突出症、骨關節病變等疾病。 【治療方法】 ◆藥物療法治落枕: 1.傷濕止痛膏 傷濕止痛膏(或膨香止痛音)外貼頸部痛處,每日更換1次,止痛效果較理想,孕婦忌用。 2.正紅花油外敷 用正紅花油(或雲香精),痛處擦揉,每天2—3次,有一定效果。(紅花,味辛,性溫。有活血通經、散淤止痛之功效。用於治療閉經、痛經、惡露不行、症瘕痞塊、跌撲損傷、瘡瘍腫痛等症) ◆其他療法治落枕: 1.生姜白酒疏脈絡 當落枕程度較輕時,先將適量白酒灑於手心,用酒按摩有酸痛感的頸項部位,待摩擦升溫之後,受風寒或睡姿不當引發的經絡受阻、經脈不和可以得到初步疏通,然後取生姜切片隨頭頸部的輕輕搖動來回擦拭,可調和氣血,疏風散邪,徹底緩解或消除落枕。 2.熱療法 食用米醋500—1000毫升加熱至40攝氏度左右,然後用紗布或毛巾浸熱醋敷於疼痛部位,同時活動頸部,每次20-30分鐘,早晚各1次。2—3天後即可見效。 3.運動療法 低頭仰頭:坐在椅子上,挺起胸部,頭先向下低,以下颌骨挨著胸部為止,然後向上仰頭,眼朝天上看。停3秒鐘再低頭,如此反復20次。 左右擺頭:坐在椅子上,兩臂自然下垂,頭先向左擺,然後再向右擺,這樣反復20次。 搖擺下颌:坐在椅子上,兩臂自然下垂,胸部挺起,用力向左右搖擺下颌,連續20次。 伸縮頸部:坐在椅子上,胸部挺起,先將頸部盡量向上伸長,再將頸部盡量向下收縮,連續伸縮20次。 旋轉頸部:坐在椅子上,身體不動,先向左旋轉頸部90度,再向右旋轉頸部90度,連做20次。 按摩枕部:用兩手掌在枕部用力按摩,直到局部發熱為止。 4.按摩療法 第一步:將左手或右手中、食、無名指並攏,在頸部疼痛處尋找壓痛點(多在胸鎖乳突肌、斜方肌等處),由輕到重按揉5分鐘左右。可左右手交替進行。 第二步:用小魚際由肩頸部從上到下,從下到上輕快迅速擊打兩分鐘左右。 第三步:用拇指和食指拿捏左右風池穴、肩井穴1—2分鐘。 第四步:以拇指或食指點按落枕穴(食指與中指中間,指掌關節後5分處),待有酸脹感覺時再持續2—3分鐘。 第五步:進行頭頸部前屈、後仰、左右側偏及旋轉等活動,此動作應緩慢進行,切不可用力過猛。 5.擀面杖療法 用擀面杖在頸部和背部的痛處擀動,此方法受力均勻,能起到推拿治療的效果。 6.木梳療法 將木梳子或一些較薄的木制品烤熱後在痛處來回刮,這樣可以起到舒經活血的效果。 【預防與護理】 1.落枕後不能進行劇烈運動,否則,有可能把自己的脖子扭斷。 2.准備一個好枕頭,同時保持正確的睡眠姿勢。有習慣性落枕者在制作枕頭時還可加入當歸、黃芪、甘草等,有助促進頸部的血液循環。 3.要注意頸部保暖。睡覺時蓋被不僅要蓋在身上,而且要蓋好頸部;夏天不要貪·時涼快而將頸背正對著風扇或空調直吹,以免頸部著涼引起頸肌痙攣。 4.從事伏案工作者要注意調整好桌子(電腦台)與椅子的距離,高度不合適的桌子和椅子會吐餐巾裡;(適用女性) 這個簡單啊多出去活動下自己會好的如果嚴重的話建議用白酒倒在碗裡點燃它用手蘸著使勁搓不舒服的地方本人主營充值業務也可以做小額代理有需要可以找我哦呵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