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亞健康的症狀有哪些?正文

亞健康的症狀有哪些?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展成某些疾病的高危傾向,潛伏著向某病發展的高度可能。在人群中,處於這類狀態的超過1/3,且在40歲以上的人群中比例陡增。他們的表現比較錯綜,可為慢性疲勞或持續的心身失調,包括前述的各種症狀持續2個月以上,且常伴有慢性咽痛、反復感冒、精力不支等。也有專家將其錯綜的表現歸納為3種減退活力減退、反應能力減退和適應能力減退。從臨床檢測來看,城市裡的這類群體比較集中地表現為三高一低傾向,即存在著接近臨界水平的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度和免疫功能偏低。

另有至少超過10%的人介於潛臨床和疾病之間的,可稱作“前臨床”狀態,指已經有了病變,但症狀還不明顯或還沒引起足夠重視,或未求診斷,或即便醫生作了檢查,一時尚未查出。嚴格地說,最後一類已不屬於亞健康,而是有病的不健康狀態,只是有待於明確診斷而已。因此,扣除這部分人群,也有不少研究者認為亞健康者約占人口的60%。

國內外的研究表明,現代社會符合健康標准者也不過占人群總數的15%左右。有趣的是,人群中已被確診為患病,屬於不健康狀態的也占15%左右。如果把健康和疾病看作是生命過程的兩端的話,那麼它就像一個兩頭尖的橄榄,中間凸出的一大塊,正是處於健康與有病兩者之間的過渡狀態---亞健康。

亞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狀態,這是一類次等健康狀態(亞即次等之意),是界乎健康與疾病之間的狀態,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狀態”、“中間狀態”、“游離(移)狀態”、“灰色狀態”等的稱謂。

細究之,亞健康是個大概念,包含著前後銜接的幾個階段:其中,與健康緊緊相鄰的可稱作“輕度心身失調”,它常以疲勞、失眠、胃口差、情緒不穩定等為主症,但是這些失調容易恢復,恢復了則與健康人並無不同。從亞健康產生的原因我們可以看到,社會環境壓力和人的自我調節能力是與亞健康密切相關的外部和內部因素。因此,要擺脫亞健康的困擾,人們應當:

§保證合理的膳食和均衡的營養。其中,維生素和礦物質是人體所必需的營養素;

§人體不能合成維生素和礦物質,而維生素c、b族和鐵等對人體尤為重要,因此每天應適當地補充多維元素片;

§調整心理狀態並保持積極、樂觀;

§及時調整生活規律,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睡眠;

§增加戶外體育鍛煉活動,每天保證一定運動量;

絕大多數腦力勞動者平日裡運動少,飯量小,食物越來越精,對維生素和各種礦物質的攝取常難以滿足需要。為了盡快擺脫亞健康狀態,建議這些人群每日攝取一定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補充劑。每日花費不多,如已經在市場上存在十幾年的老牌多元維生素金施爾康,每天一粒只要一塊錢,但可以有效補充人體所需的維生素a、b、c、d、e、葉酸,礦物質鈣、磷、鎂、碘、鐵、鋅等等,幫助改善體質,增強抵抗力,全面鞏固健康基礎。所以主動補充營養素也是幫助您遠離亞健康的有效途徑。

1、“將軍肚”早現。30~50歲的人,大腹便便,是成熟的標志,也是高血脂、脂肪肝、高血壓、冠心病的伴侶。

2、脫發、斑禿、早禿。每次洗發都有一大堆頭發脫落,這是工作壓力大、精神緊張所致。

3、頻頻去洗手間。如果你的年齡在30~40歲之間,排洩次數超過正常人,說明消化系統和泌尿系統開始衰退。

4、性能力下降。中年人過早地出現腰酸腿痛,性欲減退或男子陽痿、女子過早閉經,都是身體整體衰退的第一信號。

5、記憶力減退,開始忘記熟人的名字。

6、心算能力越來越差。

7、做事經常後悔、易怒、煩躁、悲觀,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

8、注意力不集中,集中精力的能力越來越差。

9、睡覺時間越來越短,醒來也不解乏。

10、想做事時,不明原因地走神,腦子裡想東想西,精神難以集中。

11、看什麼都不順眼,煩躁,動辄發火。

12、處於敏感緊張狀態,懼怕並回避某人、某地、某物或某事。

13、為自己的生命常規被擾亂而不高興,總想恢復原狀。對已做完的事,已想明白的問題,反復思考和檢查,而自己又為這種反復而苦惱。

14、身上有某種不適或疼痛,但醫生查不出問題,而仍不放心,總想著這件事。

15、很惱煩,但不一定知道為何煩惱;做其他事常常不能分散對煩惱的注意,也就是說煩惱好像擺脫不了。

16、情緒低落、心情沉重,整天不快樂,工作、學習、娛樂、生活都提不起精神和興趣。

17、易於疲乏,或無明顯原因感到精力不足,體力不支。

18、怕與人交往,厭惡人多,在他人面前無自信心,感到緊張或不自在。

19、心情不好時就暈倒,控制不住情緒和行為,甚至突然說不出話、看不見東西、憋氣、肌肉抽搐等。

20、覺得別人都不好,別人都不理解你,都在嘲笑你或和你作對。事過之後能有所察覺,似乎自己太多事了,鑽了牛角尖。

我們可以對照以上“信號”自我檢查,具有上述兩項或兩項以下者,則為“黃燈”警告期,目前尚無需擔心,具有上述3~5項者,則為一次“紅燈”預報期,說明已經具備“過勞死”的征兆;6項以上者,為二次“紅燈”危險期,可定為“疲勞綜合征”———“過勞死”的“預備軍”。另有三種人易“過勞死”:一是有錢(有勢)的人,特別是只知道消費不知道保養的人;二是有事業心的人,特別是稱得上“工作狂”的人;三是有遺傳早亡血統又自以為身體健康的人。
 
[編輯本段]什麼是亞健康?
按照醫學界的說法,亞健康是“介於健康與疾病之間的一種生理功能低下的狀態”。實際上就是我們常說的“慢性疲勞綜合征”。因為其表現復雜多樣,現在國際上還沒有一個具體的標准化診斷參數。
亞健康就是指人體雖然沒有發病,但身體或器官中已經有危害因子或危害因素的存在,這些危害因子或危害因素,就像是埋伏在人體中的定時炸彈,隨時可能爆炸;或是潛伏在身體中的毒瘤,緩慢地侵害著肌體,如不及時清除,就可導致發病。
[編輯本段]什麼人容易受亞健康困擾?
根據調查發現,處於亞健康狀態的患者年齡多在18至45歲之間,其中城市白領、尤其是女性占多數。這個年齡段的人因為面臨高考升學、商務應酬、企業經營、人際交往、職位競爭等社會活動,長期處於緊張的環境壓力中,如果不能科學地自我調適和自我保護,就容易進入亞健康狀態。你是不是處於亞健康狀態?
亞健康現在還沒有明確的醫學指標來診斷,因此易被人們所忽視。一般來說,如果你沒有什麼明顯的病症,但又長時間處於以下的一種或幾種狀態中,注意亞健康已向你發出警報了:失眠、乏力、無食欲、易疲勞、心悸,抵抗力差、易激怒、經常性感冒或口腔潰瘍、便秘等等。處在高度緊張工作、學習狀態的人應當特別注意這些症狀。

[編輯本段]【傳統醫學中的“亞健康”】
1、精神緊張,焦慮不安2、孤獨自卑,憂郁苦悶
3、注意分散,思考膚淺4、容易激動,無事自煩
5、記憶閉塞,熟人忘名6、興趣變淡,欲望驟減
7、懶於交往,情緒低落8、易感疲勞,眼易疲倦
9、精力下降,動作遲緩10、頭昏腦脹,不易復原
11、久站頭暈,眼花目眩12、肢體松軟,力不從願
13、體重減輕,體虛力單14、不易入眠,多夢易醒
15、晨不願起,晝常打盹16、局部麻木,手腳易冷
17、掌掖多汗,舌燥口干18、目干低燒,夜常盜汗
19、腰酸背痛,此起彼安20、舌生白苔,口臭自生
21、口舌潰瘍,反復發生22、味覺不靈,食欲不振
23、反酸嗳氣,消化不良24、便稀便秘,腹部飽脹
25、易患感冒,唇起疱疹26、鼻塞流涕,咽喉腫痛
27、憋氣氣急,呼吸緊迫28、胸痛胸悶,心區壓感
29、心悸心慌,心律不整30、耳鳴耳背,易暈車船

我們通常說患了疾病,但在古代“疾”與“病”含義不同。“疾”是指不易覺察的小病(疾),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就會發展到可見的程度,便稱為“病”。這種患疾的狀態,現代科學叫“亞健康”或“第三狀態”,在中醫學中稱“未病”。
“未病”不是無病,也不是可見的大病,按中醫觀點而論是身體已經出現了陰陽、氣血、髒腑營衛的不平衡狀態。我們的祖先早就意識到,有了疾病除積極尋找除疾之法外,還積累了許多預防疾患的措施。《黃帝內經》有日:“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兵,不亦晚乎?”由此可鮮明地看出我們的祖先已認識到對疾病應“未雨綢缪、防患未然”的重要。
[編輯本段]【現代醫學中的亞健康】
亞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狀態,這是一類次等健康狀態(亞即次等之意),是界乎健康與疾病之間的狀態,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狀態”、“中間狀態”、“游離(移)狀態”、“灰色狀態”等的稱謂。是處於疾病與健康之間的一種生理機能低下的狀態,亞健康狀態也是很多疾病的前期症兆,如肝炎、心腦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等等。亞健康人群普遍存在六高一低,即高負荷(心理和體力)、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體重、免疫功能低。
細究之,亞健康是個大概念,包含著前後銜接的幾個階段:其中,與健康緊緊相鄰的可稱作“輕度心身失調”,它常以疲勞、失眠、胃口差、情緒不穩定等為主症,但是這些失調容易恢復,恢復了則與健康人並無不同。它約占人群的25%~28%。
這種失調若持續發展,可進入“潛臨床”狀態,此時,已呈現出發展成某些疾病的高危傾向,潛伏著向某病發展的高度可能。在人群中,處於這類狀態的超過1/3,且在40歲以上的人群中比例陡增。他們的表現比較錯綜,可為慢性疲勞或持續的心身失調,包括前述的各種症狀持續2個月以上,且常伴有慢性咽痛、反復感冒、精力不支等。也有專家將其錯綜的表現歸納為3種減退活力減退、反應能力減退和適應能力減退。從臨床檢測來看,城市裡的這類群體比較集中地表現為三高一低傾向,即存在著接近臨界水平的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度和免疫功能偏低。
另有至少超過10%的人介於潛臨床和疾病之間的,可稱作“前臨床”狀態,指已經有了病變,但症狀還不明顯或還沒引起足夠重視,或未求診斷,或即便醫生作了檢查,一時尚未查出。嚴格地說,最後一類已不屬於亞健康,而是有病的不健康狀態,只是有待於明確診斷而已。因此,扣除這部分人群,也有不少研究者認為亞健康者約占人口的60%。
國內外的研究表明,現代社會符合健康標准者也不過占人群總數的15%左右。有趣的是,人群中已被確診為患病,屬於不健康狀態的也占15%左右。如果把健康和疾病看作是生命過程的兩端的話,那麼它就像一個兩頭尖的橄榄,中間凸出的一大塊,正是處於健康與有病兩者之間的過渡狀態---亞健康。
[編輯本段]【亞健康的後果】
亞健康是一種臨界狀態,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人,雖然沒有明確的疾病,但卻出現精神活力和適應能力的下降,如果這種狀態不能得到及時的糾正,非常容易引起心身疾病。包括:心理障礙、胃腸道疾病、高血壓、冠心病、癌症、性功能下降,倦怠、注意力不集中、心情煩躁、失眠、消化功能不好、食欲不振、腹脹、心慌、胸悶、便秘、腹瀉、感覺很疲憊,甚至有欲死的感覺。然而體格檢查並無器官上的問題,所以主要是功能性的問題。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人,除了疲勞和不適,不會有生命危險。但如果碰到高度刺激,如熬夜、發脾氣等應激狀態下,很容易出現猝死,就是“過勞死”。
“過勞死”——是一種綜合性疾病,是指在非生理狀態下的勞動過程中,人的正常工作規律和生活規律遭到破壞,體內疲勞淤積並向過勞狀態轉移,使血壓升高、動脈硬化加劇,進而出現致命的狀態。
[編輯本段]【誰是最容易亞健康的人?】
1、是精神負擔過重的人;
2、是腦力勞動繁重者;
3、是體力勞動負擔比較重的人;
4、是人際關系緊張、造成負擔比較重的人;
5、是長期從事簡單、機械化工作的人(缺少外界的溝通和刺激);
6、是壓力大的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北京螃蟹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