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請問專家為什麼蘋果有油正文

請問專家為什麼蘋果有油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請問專家為什麼蘋果有油
 
蘋果營養價值

蘋果,古稱柰,又叫滔婆,酸甜可口,營養豐富,是老幼皆宜的水果之一[2]。它的營養價值和醫療價值都很高,被越來越多的人稱為“大夫第一藥”。許多美國人把蘋果作為瘦身必備,每周節食一天,這一天吃蘋果,號稱“蘋果日”。
◇功效
蘋果中的維生素c是心血管的保護神、心髒病患者的健康元素。
吃較多蘋果的人遠比不吃或少吃蘋果的人感冒機率要低。所以,有科學家和醫師把蘋果稱為“全方位的健康水果”或稱為“全科醫生”。現在空氣污染比較嚴重,多吃蘋果可改善呼吸系統和肺功能,保護肺部免受空氣中灰塵和煙塵的影響。
蘋果中的膠質和向量元素鉻能保持血糖的穩定,所以蘋果不但是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小吃,而且是一切想要控制血糖的人必不可少的水果。並且它還能有效地降低膽固醇。
蘋果還能防癌,防鉛中毒。
祖國醫學認為蘋果具有生津止渴、潤肺除煩、健脾益胃、養心益氣、潤腸、止瀉、解暑、醒酒等功效。
現在城市生活節奏十分緊張,職業人群的壓力很大,很多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緊張、憂郁,這時拿起一個蘋果聞一聞,不良情緒就會有所緩解,同時還有提神醒腦之功。
准媽媽每天吃個蘋果可以減輕孕期反應。
吃蘋果既能減肥,又能幫助消化,老人吃了會很好的。蘋果含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糖類、脂肪等,構成大腦所必須的營養成分。蘋果中的纖維,對兒童的生長發育有益,能促進生長及發育。蘋果中的鋅對兒童的記憶有益,能增強兒童的記憶力。但蘋果中的酸能腐蝕牙齒,吃完蘋果後最好漱漱口。
◇適用人群
非常適合嬰幼兒、老人和病人食用。
◇適用量
每天吃1-2個蘋果就足以達到上述效果了。
男性吃蘋果的數量應多於女性,因為蘋果有降膽固醇的作用。
蘋果的營養很豐富。吃蘋果時要細嚼慢咽,這樣不僅有利於消化,更重要的是對減少人體疾病大有好處。
不要在飯前吃水果,以免影響正常的進食及消化。
蘋果富含糖類和鉀鹽,腎炎及糖尿病者不宜多食。
◇主要營養素[3]
(每100克中含)
成分名稱含量成分名稱含量成分名稱含量
可食部86水分(克)85.8能量(千卡)50
能量(千焦)209蛋白質(克)0.2脂肪(克)0.2
碳水化合物(克)13.6膳食纖維(克)1.7膽固醇(毫克)0
灰份(克)0.2維生素a(毫克)8胡蘿卜素(毫克)50
視黃醇(毫克)0硫胺素(微克)0核黃素(毫克)0.01
尼克酸(毫克)0.2維生素c(毫克)1維生素e(t)(毫克)0
a-e0(β-γ)-e0δ-e0
鈣(毫克)4磷(毫克)0鉀(毫克)70
鈉(毫克)0.6鎂(毫克)0鐵(毫克)0.6
鋅(毫克)0硒(微克)0.03銅(毫克)0
錳(毫克)0碘(毫克)0 


2.3.食療價值

2.3.1.功效
蘋果品種很多,如國光、青香蕉、黃香蕉、紅星、祝光、勝利等均較有名。我國東北、華北、華東、西北和四川、雲南等地均有栽培。夏、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洗淨鮮用,或切片曬干用。
【性能】味甘、微酸,性涼,歸脾、肺經,具有生津止渴,清熱除煩,潤肺開胃,益脾止瀉的功效;
主治中氣不足,消化不良,氣壅不通,輕度腹瀉,便秘,煩熱口渴,飲酒過度,高血壓等。
【參考】含蔗糖、還原糖、蘋果酸、檸檬酸、酒石酸、奎寧酸、醇類、果膠、維生素c、鉀、鈉等成分。
除去果膠的蘋果注射液,給家兔靜脈注射,能升高血糖、利尿、調整腸管功能(使其過度興奮或抑制轉為正常化),並可輕度阻止去氧皮質酮對大鼠升高血壓的作用。
【用途】用於煩熱口渴,或飲酒過度;消化不良或脾陰不足,少食腹瀉。
【用法】生食、絞汁、熬膏,或以干品研末、煎湯。
2.3.2.營養分析:
1.蘋果中的膠質和微量元素鉻能保持血糖的穩定,還能有效地降低膽固醇;
2.在空氣污染的環境中,多吃蘋果可改善呼吸系統和肺功能,保護肺部免受污染和煙塵的影響;
3.蘋果中含的多酚及黃酮類天然化學抗氧化物質,可以減少肺癌的危險,預防鉛中毒;
4.蘋果特有的香味可以緩解壓力過大造成的不良情緒,還有提神醒腦的功效;
5.蘋果中富含粗纖維,可促進腸胃蠕動,協助人體順利排出廢物,減少有害物質對皮膚的危害;
6.蘋果中含有大量的鎂、硫、鐵,銅、碘、錳、鋅等微量元素,可使皮膚細膩、潤滑、紅潤有光澤。
2.3.3.相關性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慢性胃炎、消化不良、氣滯不通者,便秘、慢性腹瀉、神經性結腸炎,高血壓、高血脂和肥胖患者,癌症患者、貧血和維生素缺乏者尤其適合。准媽媽每天吃個蘋果可以減輕孕期反應;
2.冠心病、心肌梗塞、腎病、糖尿病的人不宜多吃。心肌梗塞的病人也不宜食用.(蘋果富含糖類和鉀鹽)
3.食物相克:蘋果忌與水產品同食,會導致便秘。
 

竹炭纖維和竹炭棉誰保暖性強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