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鼻煙壺介紹正文

鼻煙壺介紹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鼻煙壺介紹
 
鼻煙壺是中西文化融合的結晶。明末清初,鼻煙傳入中國,鼻煙盒漸漸東方化,產生了鼻煙壺。鼻煙壺不僅是盛裝鼻煙的實用容器,更是供人玩賞和顯示身份地位的藝術佳品。鼻煙壺以小巧玲攏的獨特造型、種類繁多的選材用料、精美細致的制作工藝受到上至皇親國戚、下至平民百姓的鐘愛。現在人們嗜用鼻煙的習慣幾近絕跡,但鼻煙壺卻作為一種精美藝術品流傳下來,而且長盛不衰,被譽為“集中各國多種工藝之大成的袖珍藝術品”。

鼻煙傳入中國後,中國人先是利用傳統藥瓶盛放鼻煙,後來利用了利用瑪瑙、陶瓷器或象牙等多種材質和制作工藝來完善鼻煙的盛具,這種盛具,被人們稱作鼻煙壺。中國鼻煙壺的制作相當講究,加上雕镂細膩的圖樣。

從明末到康熙盛世,對於鼻煙壺的鑒賞相當流行,直至今時今日,中國古代鼻煙壺依然是許多古董收藏家的愛好。至今已有四百年的歷史。

內畫鼻煙壺四派:魯派(代表人物:張廣慶),冀派(代表人物:王習三),京派(代表人物:劉守本),粵派(代表人物:吳松齡)。
 
盛鼻煙的容器。清代文物。小可手握,便於攜帶。鼻煙是一種煙草制品,系將煙葉烘烤、去莖、磨粉、發酵並加入香料配制而成,用鼻嗅服。鼻煙17世紀前期在歐洲開始流行,後期傳入中國。中國最初並無特制容器,自清代道光年間由宮內養心殿造辦處特制鼻煙壺,壺蓋內附小細匙,以便舀取煙粉。康熙年間清宮造辦處制造的玻璃、銅胎畫琺琅等各種鼻煙壺,開辟了一項工藝美術的新門類。清宮造辦處經常做鼻煙壺的作坊有玻璃廠、琺琅作、玉作、牙雕作和鑲嵌作;壺蓋、勺由鍍金作或牙雕作配制。鹹豐、同治以後,官辦作坊用貴重材料制作的鼻煙壺顯著減少,多為玻璃、瓷制品。這時民間作坊的產品大量出現,造型較單調,裝飾圖案中出現歷史人物、戲劇情節、市井風俗等題材。清末出現內畫壺,在玻璃或水晶煙壺磨砂的內壁上反畫人物、山水、花鳥等,堪稱精品。20世紀70年代後,內畫壺發展迅速。
在世界上,中國素有「煙壺之鄉」的稱譽,其中鼻煙壺以其精巧卓絕的制作技術,被稱為「集多種工藝之大成於一身的袖珍藝術品」。鼻煙壺為盛裝鼻煙之容器,鼻煙系一種煙草制品,原為西洋之物,明末清初自歐洲傳入中國後,加工轉化後成為粉末狀藥材,吸聞之後不但具有明目避疫的功效,吸聞鼻煙在各階層更是蔚為風尚,且迅速地融入了中國的藝術風格,發展出匠心獨運的各式鼻煙壺,在清代美學工藝上大放異彩,成為清代藝術的重要表徵之一。
鼻煙壺之所以受重視,除了本身的實用性外,還具有著送禮餽贈、身分象徵等功能,自清代發展至今雖然只有三百年的歷史,因其小巧精致、宜於把玩,一直受到中西方博物館及收藏界的青睐,成為中國近代文物的重要項目之一。鼻煙壺集結了中國雕刻、書畫、燒瓷、鑲嵌等手工藝技術,其珍貴性除了從形制、材質、紋飾、色澤上加以鑒別外,精致秀雅、端正勻稱亦是評賞的要點之一。
國立歷史博物館為推廣鼻煙壺藝術,促進各界對藝術文物的收藏及研究興趣,本次特邀收藏家葉博文先生提供珍藏鼻煙壺近兩百件舉辦展覽,內容包含了翡翠、玻璃、玉石、瓷器、漆器、水晶、竹、木、牙、金屬等材質,琳琅滿目、巧奪天工,期透過這些精選珍品的展出,帶領觀眾領略掌中珍玩的審美意趣和豐富的藝術內涵,使國人再度欣賞精致工藝之美。
[編輯本段]鼻煙壺的起源
吸鼻煙的習俗,源自煙草發明者印第安人。意大利人大約在14世紀選用上好的煙葉、摻入薄荷、冰片等藥材碾成粉,密封入窖陳化,經數年而生產商業化的鼻煙。
漢人吸聞鼻煙始於明代。明末鼻煙進口甚少,僅廣東一地有人吸聞。康熙開放海禁,西方傳教士攜帶大量的鼻煙和盛裝鼻煙的玻璃瓶。吸鼻煙漸成風尚。西方諸國相率進貢鼻煙和玻璃制的鼻煙瓶,先是葡萄牙,接著是英國、法國等國家。乾隆皇帝常以鼻煙賜賞王公大臣,如此上下沿襲,漸漸地吸鼻煙成為社會時尚。
鼻煙壺是專門盛裝鼻煙用的,為了便於攜帶,一般大小如一包香煙。從存世遺物中,順治程榮章造的銅雕雲龍鼻煙壺二十余件鼻煙壺,是最早的鼻煙壺。康熙對西方工藝品情有獨鐘,他吸納了一批通曉玻璃煙壺制作和畫琺琅的西方人,於紫禁城內制作鼻煙壺。鼻煙壺藝術在乾隆一朝達到極盛。玩賞收藏鼻煙壺成風,盛入鼻煙的用途漸至其次。中國傳統藝術的全部技藝:繪畫、書法、燒瓷、施釉、碾玉、冶犀、刻牙、雕竹、剔漆、套料、蕩匏、鑲金銀、嵌螺钿、貼黃等等都用在了鼻煙壺上。乾隆時鼻煙壺成了斗富顯示身份的東西。
[編輯本段]鼻煙壺的傳說

內畫的形成有一段有趣的傳說,乾隆末年,一位地方上的小官吏進京辦事,他為人正直,為官清廉,希望以正常途徑得到辦理。由於朝廷官員辦事效率低,也沒有進行賄賂,盡管等了很長時間,但他的事仍一拖再拖。地方小官吏錢糧耗盡,無奈的寄宿在京城的一所寺廟裡,他嗜好鼻煙成癖,當玻璃鼻煙壺中的鼻煙用盡時,他便用煙簽去掏挖壺壁上粘有的鼻煙,在內壁上形成許多的劃痕,這個鼻煙壺讓一個有心機和尚看見,這和尚通過實驗,用竹簽烤彎削出尖頭,蘸上墨在透明的鼻煙壺的內壁上畫上圖畫,這種奇特的畫就誕生了。
[編輯本段]藝術特色
鼻煙壺是一種傳統工藝品,始於明朝,盛於清代。內畫鼻煙壺出現於嘉慶末年道光初期。它是用特制的微小勾形畫筆,在透明的壺內繪制而成的。最初的內畫鼻煙壺是內壁沒有磨砂的透明玻璃壺,因為內壁光滑,不易附著墨和顏色,只能畫一些簡單的畫面和圖案,比如:蝈蝈白菜、龍、鳳和簡筆的山水、人物等,後來,藝人們用鐵砂和金剛砂加水在鼻煙壺的內面來回的搖磨,這樣使鼻煙壺的內壁呈乳白色的磨砂玻璃,細膩而不光滑,容易附著墨色,效果就象宣紙一樣,內畫鼻煙壺後來出現了一些比較精細的作品,再後來發展為詩書畫並茂藝術精品。
衡水一壺齋工藝品有限公司(原衡水市特種工藝廠)是“冀派”內畫鼻煙壺的發祥地。1972年創建。
鼻煙傳入中國後,中國人先是利用傳統藥瓶盛放鼻煙,在此基礎上利用了多種材質和制作工藝來完善鼻煙的盛具。他們在使用過程中發現,這種口小腹大的瓶子存放鼻煙更有好處,能夠保證鼻煙在長期使用也不變質,並且攜帶方便,樣式具有中國傳統的美感,因此受到鼻煙煙民們的喜愛。在中國的清代,上至皇帝,下至百姓,吸聞鼻煙甚是風行。以皇帝為首的封建貴族,奢靡至極,他們使用的鼻煙壺往往搜集名貴的材料,技藝精湛的工匠為他們設計、制造的。在國際上有的收藏家認為,鼻煙壺是集中國工藝美術之大成的袖珍藝術。
[編輯本段]鼻煙壺的制作
鼻煙壺從材質上分為:
金屬、玉石、有機物、陶瓷、料器、內畫
鼻煙是在研磨極細的優質煙草末中,摻入麝香等名貴藥材,並在密封蠟丸中陳化數年以至數十年而成。吸聞此煙,對解除疲勞起著一定的作用。它起源於美洲印地安,後被歐洲到美洲探險的旅行家發現,帶回歐洲,很快流行一時。當時法國宮廷裡上至國王、王子、公主,下至僕從,都競相吸聞鼻煙,把此舉當成一種時髦。拿破侖一世也是一個嗜喜鼻煙愛好者,據記載他每月耗費鼻煙達7磅多。
十六世紀後,鼻煙通過歐洲、菲律賓、日本、朝鮮傳入中國東北地區,那兒的游牧民族在馬背上無法用煙筒吸煙。因此鼻煙傳入正適合他們野外吸聞特點,為了讓鼻煙壺具備堅固,不怕摔碰,游民們用各種玉器、金屬、骨角材料來制作鼻煙壺。據史籍記載鼻煙在當時蒙古人社會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每逢客人拜訪主人的帳篷時,主人必須鞠躬,用雙手捧著鼻煙人給客人,而客人也必須用雙手主人的鼻煙過倒出少許鼻煙,放在鼻上吸聞一會兒,然後用雙手將鼻煙壺還給主人。這一非常細小的舉動,卻充滿文明的禮儀,其目的是為了建立相互尊敬和信任。
雖然鼻煙和鼻煙壺不是誕生於中國,而是地地道道的舶來品,但傳入中國後,很快在關內外盛行。最初到中國的外國鼻煙壺,均是玻璃制品,王士祯在《晉祖筆記》中寫著:“鼻煙以玻璃為瓶貯之。瓶之形象種種不一,顏色具紅黃紫白黑綠諸色,白如水晶,紅如火齊,極可愛玩,以象齒為匙,就象鼻之,遠納於瓶”。然而終究舶來數量較少,滿足不了百姓需求,聰明的工藝匠用各式各樣的材料來制作精巧的鼻煙壺,諸如悲翠、寶石、象牙、玉石、瓷器、漆器、骨料、金屬等材料。越是珍貴材料制成的煙壺,越能反映出主人的身份。18世紀初中國制作的鼻煙壺,已成為一種流行的手工藝品,並通過歐放商人、羅馬教皇的使節、各國的使節和傳教士、官員們逐漸流傳到國外。當年沙皇俄國欽差大臣到中國朝拜康熙皇帝,獻上了彼得大帝送給清皇宮的一大批珍貴禮物,而康熙皇帝回贈的禮品是每人一件由皇室工場制作的鼻煙壺。到了清代嘉慶時期,中國的鼻煙壺曾作為國與國交流的最珍貴禮品又流傳到海外,名聞遐迩。
曾有人評論中國清代制作的鼻煙壺:“小小的鼻煙壺,集歷代文化藝術精華於一爐,沒有一項中國藝術工藝中能集這麼多工藝變化於一身”。因此,早在19世紀末歐美藝術品收藏家,就開始注意中國鼻煙壺的集藏。東南亞地區只是在1989年後,才出現收藏鼻煙壺之熱潮,至今方興未艾,促使鼻煙壺價格迅速上漲。1992年4月1日,香港太古佳士得公司舉辦的一次中國藝術品拍賣會上,一件清代乾隆年制的金胎掐絲琺琅仙鶴紋鼻煙壺,以104.5萬港元的高價被台灣一位收藏家購得,創下世界鼻煙壺拍賣紀錄。
[編輯本段]壺的藝術流派
內畫鼻煙壺四派:
京派
當今內畫鼻煙壺四派均起源於北京,其中京派的歷史最為久遠。北京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王朝的皇都,也是內畫鼻煙壺的發祥地,百業興旺、人才鹹集,經濟文化的發達,蘊育出內畫鼻煙壺藝術有著必然性,內畫畫工們汲取京都深厚的文化底蘊,逐漸地形成詩書畫印並茂的京派藝術風格。京派內畫以周樂元、馬少宣、葉仲三為代表,當今京派首屈一指的為劉守本先生。
魯派
魯派畫工雲集地在山東博山,魯派因著山東博山籍的內畫藝術師畢九榮在清光緒十六年(1890)從北京回到博山後發展起來。魯派最有特色的是能夠利用瓷器上用的釉彩在鼻煙盒的內壁上作畫,然後,烘燒形成內畫鼻煙壺的瓷釉畫,即使盛水畫面也毫不受損。魯派內畫的代表人物是畢九榮,當今的內畫藝術名家為李克昌先生。
冀派
冀派是當代的形成,雖然形成的較晚,然而,現在冀派內畫鼻煙壺及其相關產業的從業人員是最多的。冀派內畫的藝術特點是精皴細染、造型准確、風格典雅,以國畫色和油畫色綜合表現手法摹擬多個畫種的畫面效果,尤其是在肖像題材方面的創作上非常突出。冀派使用的內畫工具為王習三首創的金屬桿鉤筆。冀派內畫畫工雲集地為衡水,饒陽縣是衡水內畫鼻煙壺從業人員最多的地方。冀派的開山鼻祖為王習三鼻煙壺是中國獨有的特色藝術.她融多種藝術於一身。精巧別致,百賞不厭,由於體積小,便於攜帶和收藏,贏得世人喜愛。內畫只有二百多年的歷史,這一年輕的藝術品類一直以獨有的魅力,吸引著觀者贊賞稱絕的目光。今天隨著社會的發展開放,人們步入了信息網絡時代,盡享internet給人們帶來足不出戶萬事皆能得便利。內畫煙壺也將會隨這一潮流被更多的人了解和認識。百壺圖這是我07年的新作壺高5厘米
鼻煙是舶來品,但鼻煙壺卻是地道的中國發明。明代時,鼻煙開始從國外大量流入我國,一般是用大玻璃瓶裝的,重量從四兩至一斤不等。國人為了攜帶和吸食方便,一般把鼻煙放在盛藥的小瓶中。到了清代初年,國人吸食鼻煙風大盛,開始出現了以硬木、貴重金屬、珍貴野牛角制作的鼻煙壺。由於我國是個多民族國家,滿族、蒙古族等一些少數民族野外生活的時間很長,所以要求鼻煙壺必須堅固耐用,強調實用性。這也是早期鼻煙壺的重要特點。隨著時間的推移,鼻煙壺逐漸由實用品發展成為工藝品和欣賞品。清代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成為鼻煙壺生產的鼎盛時期。
清代,鼻煙壺的產地主要集中在北京、廣州、遼寧、西藏、內蒙古等地,其制作工藝走得是由簡到繁、由粗到細、由素面到加彩、加雕的過程。鼻煙壺一般為大中小三類,以滿把抓的體輕殼薄者為上品。其料質有水晶、翡翠、玉石、瑪瑙、象牙、犀角、牛角、珊瑚、琺琅、瓷、銅、玻璃料等。加工工藝有內畫、浮雕、陰刻、陽刻、套色等。可以說,鼻煙壺是中國書畫、雕刻、鑲嵌及玉石、瓷器、琺琅、漆器等藝術、工藝的集大成者。
鼻煙壺中用玻璃制作的為最多。玻璃

[1] [2] [3] 下一页

金龍魚精煉一級大豆油怎麼會結凍變成白色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