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辣椒如何種植?正文

辣椒如何種植?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辣椒如何種植?
 
辣椒種植技術

辣椒根系不發達,主要表現為主根粗,根量少,根系生長緩慢,直到2~3真葉時才有較多二次側根。根群主要分布在植株周圍45厘米、深度10~15厘米的土層中。露地栽培時株高多為40~60厘米。辣椒花為雌雄同花的兩性花,自花授粉,天然雜交率在10%左右,為常異交植物。果實為漿果,圓錐形,但在植株營養不良、夜溫低、日照弱、土壤干燥或栽植過密時,果實的肥大會受到抑制,形成小果或僵國果。即使正常果。在土壤干旱、施肥過多,植株吸收水分受到抑制時,果實也會變短。辣椒種子呈扁平狀,微皺,腎狀,淡黃或乳白色。種子壽命一般性5~7年,但使用年限僅為2~3年。
二、辣椒的生育特點:
辣椒生育初為發芽期,摧芽播種後一般5~8天左右出土,15天左右出現第一片真葉,到花蕾顯露為幼苗期。第一花穗到門椒坐主為開花期。坐果後到拔秧為結果期。辣椒適宜的溫度在15~34度之間。種子發芽適宜溫度25~30度,發芽需要5~7天,低於15度或高於35度時種子不發芽。苗期要求溫度較高,白天25~30度,夜晚15~18度最好,幼苗不耐低溫,要注意防寒。辣椒如果在35度時會造成落花落果。辣椒對條件水份要求嚴格,它即不耐旱也不耐澇。喜歡比較干爽的空氣條件。辣椒被水淹數小時就會焉萎死亡,所以地塊選擇要平整,澆水或排水的條件要方便。辣椒在中性和微酸性土壤都可以種植,但其根系對氧氣要求嚴格,宜在土層深厚肥沃,富含有機質和透氣性良好的沙性土或兩性土壤中種植。辣椒生育要求充足的氮、磷、鉀,但苗期氮和鉀不宜過多,以免枝葉生長過旺,延遲花芽分化和結果。磷對花的形成和發育有重要作用,鉀則是果實膨大的必需元素,生產中必須做到氮、磷鉀互相配合,在施足底肥的基礎上,搞好追肥,以提高產量和品質。
三、育苗技術特點:
1、種子處理:育苗一般在春分至清明。將種子在陽光暴曬2天,促進後熟,提高發芽率,殺死種子表面攜帶的病菌。或者用0.5%的磷酸三鈉,或300~400倍的高錳酸鉀。或1%硫脲浸泡20~30分鐘,以殺死種子上攜帶的病菌。反復沖洗種子上的藥液後,再用25~30度的溫水浸泡8~12小時。
2、育苗播種:苗床做好後要灌足底水,再噴用綠亨一號3000倍進行消毒。然後撒薄薄一層細土,將種子均勻灑到苗床上,再蓋一層0.5~1厘米厚的細土覆蓋,最後覆蓋小棚保濕增溫。
3、苗床管理:播種後白天氣溫25~28度,地溫20度左右。6~7天就可以出苗。70%小苗拱土後,要趁葉面沒有水時向苗床撒細土0.5厘米厚。以彌縫保墒,防止苗根倒露。苗床要有充分的水供應,但又不能使土壤過濕。辣椒高度到5厘米時就要給苗床通風煉苗,通風口要根據幼苗長勢以及天氣溫度靈活掌握,在定植前10天可露天煉苗。煉苗要逐步進行,切不可一步到位。如果秧苗徒長,可以噴灑500毫升每千克的矮壯素,或者5毫升每千克縮節胺。秧苗弱黃可噴天達2116定植前用病毒靈或植病靈等灌根帶葉面噴灑,對預防病毒又較好作用。
四、田間種植及管理:
1、春辣椒的苗齡在110天左右,有的可達到150天以上,在北方地區,通常在4月中旬、5月下旬才能定植。辣椒本身高產穩定,但是一些地方出現減產現象是因為品種退化。抗病力較差,病害嚴重造成,種植地塊要選擇在近幾年沒有種植茄果蔬菜和黃瓜、黃煙的春白地。剛剛收過越冬菠菜的地塊也不好。定植前7天左右,每畝地施用土雜肥5000公斤,過磷酸鈣75公斤,碳酸氫氨30公斤作基肥,按照70厘米行距開溝,整平、起壟、覆膜等待定植。定植可按30公分株距,兩個相臨行錯開放苗,每穴栽兩棵。每667平方米2500-3000穴。
2、定植後到出果期是辣椒田間管理的前期,管理上要促根、促秧、促發棵。次間要注意澆水和中耕,在定植15天後追磷肥10公斤、尿素5公斤,並結合中耕培土高10~13公分,以保護根系防止倒伏。進入盛果期後管理的重點是壯秧促果。要及時摘除門椒,防止果實墜落引起長勢下衰。結合澆水施肥,每667平方米追施磷肥20公斤,尿素5公斤,並再次對根部培土。注意排水防澇。要結合噴施葉面肥和激素,以補充養分和預防病毒
 
據栽培實踐表明,辣椒種植實施藥劑浸種、變溫催芽、分苗假植的育苗技術,可使辣椒提早上市20天左右,每667平方米可增產150公斤以上,提高經濟效益30%。
  一、藥劑浸種。為防治常見、多發的辣椒炭疽病、細菌性斑點病、病毒病,先將種子用清水預浸5個小時,再依次放入1%硫酸銅溶液、10%磷酸三鈉溶液、2%氫氧化鈉溶液中各浸泡10分鐘,撈出用清水洗淨,進行催芽。
  二、變溫催芽。將經浸泡處理的種子用濕布包好在溫暖處催芽。每天按28~30℃控制18個小時,16~20℃控制6個小時。每天定時翻動、搓洗2次,使之受熱受濕均勻,發芽齊又壯。一般經4~7天發芽達80%以上時,可降溫至10℃進行低溫煉苗約7個小時,待播。
  三、分苗假植。當幼苗長至4~5片真葉時按行、穴距10厘米見方、每穴雙株移植於相鄰的拱棚內進行培管。至10~20片真葉、苗齡90~110天時,可搶晴天移栽於大田。其它管理方法同常規。

20種不同的新鮮辣椒,包括阿納海姆辣椒、白蠟樹椒、新墨西哥辣椒(綠色和紅色)、農民辣椒、山地椒、墨西哥哈拉帕辣椒、哈瓦那辣椒、泰國椒、匈牙利櫻桃色胡椒和甜胡椒。我們還使用了同樣數量的干辣椒,主要用在調味沙司中。我們使用的最頻繁的品種是寬椒、熏干後的墨西哥辣椒、鈴椒、樹椒、穆拉托椒、瓜吉羅椒、pequíns和新墨西哥紅椒。廣東的柿子椒、西北的線椒,雲南的山椒、四川的海椒都極其有名




非常可惜他的是,馬克•米勒雖然寫下了傳播甚廣的《辣椒:點燃味覺的神奇果》一書,可是,他沒有寫到他來過中國四川,那個天府之國的人,是以辣椒照耀著生命的。他們,完全可以在一周內不吃肉食,但是三天沒有辣椒,他們的味覺會淡出一個鳥來。我有時候會特別感覺奇怪,我們為什麼會認為,外國人尤其是西方人都不吃辣椒呢?也許是德國人和英國人較少食用辣椒的原故。但是,現在這些國家的人也流行吃辣椒了,並將辣椒用以減肥。
 我想,以中國人的愛辣椒程度而得知辣椒並非國產,在感情上是一下子難以接受的。不過,確實如此,中國最早關於辣椒的記載是明代高濂撰《遵生八箋》(1591年),他寫道:“番椒叢生,白花,果俨似禿筆頭,味辣色紅,甚可觀”。據此記載,一般認為,辣椒即是明朝末年傳入中國。野生辣椒經過墨西哥馴化成家辣椒,馬克•米勒認為,有兩種途徑使辣椒得以傳播,一是鳥類將辣椒種子帶到了北方,二是商業貿易交流使辣椒走出了南美洲。
 辣椒在中國已經得到廣泛普及,關於這一點,馬克•米勒也未及描述。在中國,僅是四川和重慶的辣椒版圖,就足有一億人吃辣椒,在長江辣椒帶上,吃辣椒的者至少還有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數個省份的人,其他省份的人也開始吃辣椒。在北京,麻辣小龍蝦一直大受歡迎,川、湘、鄂、黔、贛等辣椒菜系也是日漸興隆。中國似乎缺少馬克•米勒這樣的辣椒專家,因此辣椒的流布也沒有正史收載,由於辣椒的異花授粉變種嚴重,到底有多少種辣椒,也是無從考證,又由於久長時間的短缺經濟困擾,中國的農業一直以豐產為要,禍及辣椒,各地的種子專家均以培育高產辣椒為己任,使南方薄皮的優質辣椒種植面積縮小……但即便如此,中國的辣椒也種類繁多,各得其所的。廣東的柿子椒、西北的線椒,雲南的山椒、四川的海椒都極其有名。
 關於四川的麻辣,一直令人感到神奇,並且會伴之談辣色變,那四川人為什麼會那麼能吃麻辣呢?他們是如何發明了麻辣這種麻天辣地的吃地呢?相傳,在機動船以前,長江上的行船都有纖夫,這些纖夫的足跡遍及四川各條水道,他們終年在寒冷陰濕的江邊跋涉,吃飯的時候,就在岸邊支三根棍子,吊起一只瓦罐烹煮食物,這些食物紛雜,有糧食、野菜及灘頭弄到的魚蝦,再往裡面丟進辣椒和川椒(花椒),煮沸了一罐食,吃罷身如火灼,渾身淌汗,繼續拉纖行船,這是有益於拉纖行業的。纖夫到了各個碼頭,便將這種麻辣吃法傳開了去,以後進入飯館,又演變成火鍋和麻辣燙。四川的麻辣吃法,又傳遍全國,現在則是全球,可以說有人的地方,就有川味菜館。
 傳播川味的第一人,董竹君當之無愧!她在上世紀的20年代,於上海辦錦江飯店引出了川味。隨後,重慶成為抗戰中的陪都,中央官僚及各方富豪名貴也隨之湧入重慶和四川大後方,親口嘗到了烈火中燒的四川麻辣,順便將麻辣發揚光大。
 辣是味覺的巅峰!除了長江的辣椒帶以外,河南沿黃河還有一條胡辣帶,胡辣羊肉湯是那條胡辣帶的美味佳肴。但是胡辣,終究沒有辣椒傳播廣泛,尤其青辣椒的鮮辣氣息,令人難以拒絕。南淡北鹹,東甜西辣,廣闊的西部地區也是辣椒熱土。在中國,除了溫棚種植的辣椒可供人們一年四季品嘗到鮮辣椒的美味之外,還有海南省一年四季生長辣椒,它使中國人的生活保持了辣度。
 我相信馬克•米勒不是成心忽略了中國辣椒,他在文字中提及四川的辣牛肉,那當然是一道美味。馬克•米勒對亞洲辣椒的描述,多次提及到泰國和韓國,這兩個辣椒國度,都是中國的周邊國,但是,他們的辣椒產量與中國比起來,那才是九牛一毛,假設將中國一年產的辣椒運到這兩個國家去,相信會將這兩個國家嚴嚴實實蓋上好厚一層。我認為,即便韓國的泡椒非常好,但也不及真正的四川泡椒,四川沸騰魚的干辣香、魚香肉絲中的鮮辣氣息,亦是無可企及,重慶的毛血旺,它足與南美的男子漢椒相比。
 在中國的廣大鄉村,農民們喜歡將紅辣椒串起懸在屋檐下晾曬,那白牆黑瓦的民居,懸上幾掛紅辣椒串,正是詩歌中的家園意象,望一眼都會有熱量從心頭升起,溫暖宜人。但是,僅僅知道中國的辣椒是遠遠不夠的,要了解世界上的辣椒,那遍布全球的辣椒文化,讀馬克•米勒的書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他將世界各國的辣椒都進行了簡單的陳述,尤其對南北美洲的辣椒津津樂道。看上去他對加勒比海的辣椒情有獨鐘,他居住在美國新墨西哥州,這裡宜辣椒生長,他也對哈瓦那的辣椒產生神往之情,則是無以企及。
 馬克•米勒說:辣椒有著多種商用形式:新鮮的、干燥過的、冷凍的、罐裝的和磨成粉的。在《叢林狼咖啡屋》(coyote
 café)中,我們使用了大約20種不同的新鮮辣椒,包括阿納海姆辣椒、白蠟樹椒、新墨西哥辣椒(綠色和紅色)、農民辣椒、山地椒、墨西哥哈拉帕辣椒、哈瓦那辣椒、泰國椒、匈牙利櫻桃色胡椒和甜胡椒。我們還使用了同樣數量的干辣椒,主要用在調味沙司中。我們使用的最頻繁的品種是寬椒、熏干後的墨西哥辣椒、鈴椒、樹椒、穆拉托椒、瓜吉羅椒、pequíns和新墨西哥紅椒。(《辣椒:點燃味覺的神奇果》美國•馬克•米勒著)
 
辣椒是在明末從美洲傳入中國的,但起初只是作為觀賞作物和藥物,進入中國菜譜的時間並不太長。進入中國後,辣椒才有了蕃椒、地胡椒、斑椒、狗椒、黔椒、辣枚、海椒、辣子、茄椒、辣角、辣、秦椒等名稱。

現在最新研究表明,辣椒可能最先傳入江浙、兩廣、貴州、湖南等地,後又流布於西南等地區。

清初,最先開始食用辣椒的是貴州及其相鄰地區。在鹽缺乏的貴州,康熙年間(1662年—1722年)“土苗用以代鹽”,辣椒起了代鹽的作用,可見與生活之密切。從乾隆年間(1736年—1795年)開始,貴州地區大量食用辣椒了。乾隆年間與貴州相鄰的雲南鎮雄和貴州東部的湖南辰州府也開始食辣子。

嘉慶(1796年—1820年)以後,黔、湘、川、贛幾省辣椒種植普遍起來,嘉慶時有記載說,江西、湖南、貴州、四川等地已經開始“種以為蔬”了。

道光年間(1821年—1850年)貴州北部已經是“頓頓之食每物必蕃椒”,同治時(1862年—1874年)貴州人是“四時以食”海椒。清代末年貴州地區盛行的包谷飯,其菜多用豆花,便是用水泡鹽塊加海椒,用作蘸水,有點像今天四川富順豆花的

[1] [2] 下一页

有問題要問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