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簡單、特別的人又有多少呢??正文

簡單、特別的人又有多少呢??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1986年,一個統計數字引起了蕭山有關領導的重視,蕭山三殘兒童有近2000個。這些兒童上不了學,智力得不到開發,能力得不到培養,成了家庭和社會的一大包袱。當時國際特殊教育界掀起了“正常化”、“回歸主流”、“統合教學”等一系列特殊教育運動,我國受其影響首創了“隨班就讀”的特殊兒童教育模式,同時進行了相應的研究。這種大環境也影響著蕭山人,特殊教育是普通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特殊兒童不能成為被遺忘的角落,他們也應該和正常孩子一樣有權利享受到公平的教育。
1986年9月,浙江省農村的第一個智殘學生輔讀班在蕭山靖江鎮小開辦了,學校富有創造性地推出了“三段九年一貫制”和“隨班就讀與單獨編班相結合”的特教模式。“三段九年一貫制”是把智殘兒童接受九年義務教育的學制分為三個學段:一至二年級為第一段,稱為觀察、測試、鑒定階段,確定他們智殘的程度;三到六年級為第二階段,稱為安置定位教學階段,對被鑒定為智殘的學生進行“隨班就讀與單獨編班相結合”的組織形式的教學;七至九年級為第三階段,稱為職業教育實踐階段,對無法達到小學階段基本教育目標、跟不上普通班教學進度的智殘少年繼續留在小學單獨編設的職業教育班中接受以職業教育為主的教育,實施小學後的分流。
學校在經費和場地都十分緊張的情況下,為這些智殘學生單獨設置了一幢“資源樓”供他們學習生活,資源樓內有12間教室,分別為家政室、電腦室、健身房、閱覽室、職教室、勞動實踐室、康復治療室等。設置了語文、數學、康復治療、思想品德、音樂、體育、美術、勞動等學科,由4位教師給這些學生上課。學校根據程度不同的智殘兒童的身心特點,確定了不同層次的教育目標體系。對輕度智殘兒童,教師傳授給他們實用性的文化知識,掌握在家庭和社會中必需的基本的讀、寫、算技能,培養他們的自理生活能力,使他們掌握就業和生活所需的技能技巧。
針對智殘學生不同的認知發展水平,學校為每個學生制定了個別化教育方案。朱某,屬中度智障。但體育老師發現其跑步耐力較好,在中距離跑步中有潛力,於是會同班主任老師一起,為他制訂了一個訓練計劃,經過一年的努力,該生在義蓬區田徑運動會上獲800米跑步冠軍。在單獨為智殘兒童編的班級中,曾有兩位女生剛來的時候已是三年級,智力水平還達不到一年級的水平。來到這裡後,老師為她們制定了合適的教學方式,進步很快,兩年後又回到普通班中。朱彬彬的小學時代可以用漫長兩字來形容,剛進小學時他不會說話,不會走路,老師們對他傾注了了滿腔的熱忱,花了一年的時間教他學會了自己吃飯自己走路,花了3年的時間教他學會了“你、我、他”和“數數”,在以後的幾年裡他學著與人交往和生活自理能力培養。現在已17歲的朱彬彬已長大成人,學會了生活自理,還能在父母不在家的時候帶領弟弟
 

一次性紙筷子機有沒有保修期?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