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怎樣用紙做橋又好看乘重量又大正文

怎樣用紙做橋又好看乘重量又大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怎樣用紙做橋又好看乘重量又大
 
4月26日,北京新開了五條公交線路:541路、542路、545路、546路、547路。所過之處,多是郊區,站名背後的歷史文化內涵,卻少有人關注。因此,本版約請兩位大學生“公交迷”,在認真查閱文史資料的基礎上,利用周日一天時間,乘坐了這五條線路,通過實地尋訪,為您帶來公交站名背後鮮為人知的古老故事……

■公交541路:小郊亭站、大郊亭橋西站

■“郊亭”是元代在湖泊邊興建的亭子

在北京地圖上,小郊亭村並不難找。您先找到東二環路上的廣渠門,再沿廣渠門外的大道——廣渠路一直向東,路的盡頭幾乎抵到了東五環路。此時,您會發現路北有個小小的村落,也正是我們要去探訪的小郊亭。

廣渠路的最東段,路邊都是些低矮的小房子。路很寬,車卻不多,偶爾有幾輛大車駛過,揚起一些塵土。聽村民們說,小郊亭一直不通公交車,大家要想進城,只能向西走上大約三裡路,到半壁店坐車。這次開通了541路,東端的總站叫“高碑店東”,其實就在小郊亭村的東側,小郊亭是第二站,乘車非常方便。

從小郊亭乘車,向西經過半壁店、四根旗桿、東石門等站,就到了大郊亭橋站。這一站得名於東四環路上的立交橋,而橋又是得名於附近的大郊亭村。相隔了三四公裡,兩個村名都叫“郊亭”,卻有大小之別,二者之間有什麼聯系呢?

根據我們查到的資料,在一千多年前的遼代,現在的大、小郊亭一帶是一大片淺水湖泊,水草茂密,禽鳥出沒,有“郊澱”之稱。值得注意的是,從小郊亭到大郊亭,要經過一個叫“小海子”的地方。這裡原是低窪之地,一下雨就積水——在遼代,小海子很可能就是郊澱的一部分。

遼代太平六年(1026年),一位皇子到郊澱打獵,收獲頗豐。隨從們看見皇子那麼高興,以為他今後還要來這兒打獵,就找人在湖面的東西兩側各修了一座涼亭。西邊的涼亭較大,故稱“大郊亭”,東側的較小,被稱為“小郊亭”。皇子是否再來過,已經無從考證,只知道到了金代大安元年(1209年),剛剛登基的衛紹王完顏永濟到這裡打獵。按說大權在握,應該心情不錯,可他一看見“郊亭”倆字兒,就覺得渾身上下不舒服,最後將其改為“交亭”才算了事。到了元代,元文宗也到這兒打獵,聽說了完顏永濟改地名的事情,他非常不屑,覺得完全是瞎折騰,於是下旨,恢復了大郊亭和小郊亭的地名。

隨著時光的流逝,郊澱逐漸淤塞成陸,兩座“郊亭”也都消失了,只有附近以亭子命名的村落——大郊亭村和小郊亭村保存至今。新中國成立以後,大郊亭建起了北京化工二廠。當時這裡的道路非常破舊,也沒有什麼高樓,附近的東石門有個很大的糧倉。1999年,東四環路通車,給大郊亭注入了一針現代化的強心劑。現在,大郊亭橋北有“金海國際”公寓,橋南有百盛購物中心、紅星美凱龍,一座座高樓大廈拔地而起,使這片古老的土地煥發出青春的活力。

■公交542路:開發區交通服務中心站

■亦莊曾是私人莊園

542路是為上班族准備的“高峰線路”,只在6點到10點、16點到20點兩個高峰時間段運營,其他時間無車。542路的路線是環行的,起點站和終點站均為“開發區交通服務中心”。好家伙!一個站名九個字,真夠長的。其實,嚴格地說,這個站名已經是簡化的。因為,其中的“開發區”指的是“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也就是大家常說的亦莊開發區。

“亦莊”這兩個字,很容易讓人聯想起成語“亦莊亦諧”。有不少人認為,最初亦莊的命名就來自這個成語。不過,也有學者認為,“亦莊”應該是“大莊”的意思,因為在古漢語中,“亦”字有“大”的意思。著名的《詩經》在《周頌》中有一篇《噫嘻》,是贊揚周文王的,其中有一句:“亦服爾耕,十千維耦。”漢代學者鄭玄注釋這個“亦”字,寫道:“亦,大也。”如果用“大”來理解“亦莊”的“亦”字,確實很不錯:一方面包含了興旺壯大的意思,另一方面也要比直呼“大莊”文雅許多。

亦莊的來歷,與南苑緊密相關。明清兩代,南苑是家苑囿,苑內土地禁止開墾。清末,內憂外患,國庫空虛,光緒帝不得不允許將苑內土地招佃屯墾。這一下,許多太監、官僚、軍閥爭先恐後來到南苑搶占土地,建起了一大堆私家莊園。亦莊就是其中的一個,最初的莊主是誰,已經無法考證。到了民國年間,因為戰火頻仍,這一帶的莊園逐漸衰落,演變成普通的自然村。

聽老人說,20世紀50年代,亦莊是一個只有幾戶人家的小村落。大隊部建在亦莊村,人們稱之為“亦莊大隊部”。附近陸續建起了亦莊供銷合作社、煤廠等。南郊國營農場成立後,亦莊作為二分場。當時的人們去亦莊,都習慣說“去二分場”。後來,先後成立了亦莊鄉、亦莊鎮,1992年成立了亦莊經濟技術開發區。

在暮春的陽光中,行走在亦莊干淨整潔的大街上,看著街邊的高樓大廈,我們感受到的,是現代工業蓬勃的生命力。

在542路的諸多站點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馬駒橋站。現在的馬駒橋一帶,在隋唐之際是朝廷的軍馬馬場。為了方便過河,人們在河上搭了一座簡陋的木橋,稱之為“馬駒橋”,又名“壓渾橋”。其後,小橋多次被沖毀,又多次復建。
 
是大風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的...有幾個便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戲。我是畫畫兒,用一...既不做門房,又不是小孩子,也生得不好看,況且頸子上...我自己不敢乘三輪,擠公共汽車到醫院門口等待。老王幫我把...
 

透明pvc跟透明龍一樣嗎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