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行的儲存茶葉常識 要知道如何儲存茶葉,必須先懂得茶葉是會受什麼破壞,然後才知道要如何儲存,以避免受這些事物的損壞。而各種茶類的素質有異,受破壞的方式與程度也不一樣,所以儲存的方式與要求也有不同了。 以下分不發酵茶、半發酵茶與全發酵茶三大茶類來闡述茶葉的儲存要求與方法。
不發酵茶類(綠茶) 不發酵茶類包括白(如:壽眉、銀針白毫〕、黃(如:均山銀針、黃山毛峰〕、綠(如:龍井、碧螺春〕茶類。不發酵茶含高量的維生素及活性的營養素,極容易受到破壞,所以儲存的要求也極高。不發酵茶最容易受到光曬、潮氣與氣味的影響及破壞。 一旦遭曬、受潮,茶葉便要變色、變味、變質了。而茶葉極敏感,要是隨便亂放,接觸異味,茶葉便會吸收這些氣味而影響、破壞自身的味道了。 基本上,儲存綠茶必須:防曬、防潮、防氣味。 在浙江一帶,珍貴的雨前茶(谷雨前采摘的茶葉〕與明前茶(清明節前采摘的茶葉〕都收在石灰中。原因是石灰干燥,能吸收潮氣,不使茶葉受潮。要不然,上好的春茶一到仲夏便要色香味俱變了。 新加坡四季皆夏日炎炎,潮氣又重,不發酵茶在此最難耐久。幾個月內,茶葉便會開始便黃,接著轉褐。一年之後,便逐漸發黑。質地,自然也遭受破壞了。 如果茶葉數量不多,估計在幾個月內便會用完,只需置於蔭涼通風之處便可。當然,儲存器必須密封,免受異味熏染。儲存器最好是錫罐,以免受日曬。市面上出售高檔茶葉時附帶的紙皮質茶罐、茶盒也可用。只是,茶罐裡頭包茶葉的錫紙包必須保留,茶葉才會更耐收。最忌用裝咖啡精用的玻璃罐。既受光曬,又遭受咖啡精的氣味侵襲。 要是茶葉數量多,又准備飲用超過一年,便必須藏在冰櫃之中。飲用之前酌量解凍。翌年,茶葉依然鮮嫩如綠葉。
半發酵茶(青茶/烏龍茶) 半發酵茶即烏龍茶類。又可稱為清茶。它既有不發酵茶的特性,又有全發酵茶的特性。所以,儲存清茶必須像儲存綠茶一般:防曬、防潮、防氣味。不過,清茶既然經過發酵的過程,則又比綠茶耐用了。不藏冰櫃的話,綠茶可保用約一年,清茶則二、三年。 清茶又有輕焙、重焙之分;輕發酵、重發酵之分。大致上,輕焙、輕發酵者,較近似綠茶。所以,壽命較短,收久的話得藏冰櫃。一些如台灣的高山烏龍,是微微發酵的,壽命便如綠茶般脆弱。 半發酵茶與不發酵茶的儲存方法,基本相似。不過,由於清茶壽命較長,儲存要求便可松懈些。根據清茶的輕重焙、輕重發酵而酌時儲茶,便能保存清茶的新鮮了。 有的清茶,如武夷山之巖茶,人們有時故意久藏。待兩三年香氣漸漸消失之後,便有了醫療作用。當地人剝柚子皮而取柚肉,然後將巖茶塞入柚皮中,再用針線縫回柚子狀。整粒裹了茶葉的柚子皮掛在通風處陰干,據說有醫療作用。這種茶叫柚子茶,也是儲存茶葉的一種方法。
全發酵茶(紅茶) 全發酵茶有紅茶與黑茶。這種茶經過完整的發酵過程,已無綠茶的特性、特質。茶葉的本質與味道已轉換成發酵之後所特有的味道。這種味道,越久越醇,價值越高。所以不需要防潮、防曬。不過,將它密封還是必要的。免得受異味侵襲。既然不需要防潮、防曬,便不需要收入冰櫃。就讓它在室溫中,越加成熟吧。
怎樣儲存茶葉? 茶葉中含有大量氨基酸、糖類、多酚類、維生素、芳香物質等營養成分,是我國人民常用的保健飲料,但茶葉的保存要受許多因素的影響,如陽光、溫度、水分、空氣等,怎樣貯存茶葉呢? 1.陽光直接照射,會破壞茶葉中的維生素c,並使茶葉的色澤、味道發生變化,所以茶葉必須存放在不透明的容器中。 2.溫度升高,會使化學反應的速度加快,也就促使了茶葉有效成分的分解,使茶葉的營養價值降低。所以,茶葉要低溫保存。 3.水分的存在,是許多有機物分解反應的必要條件,而且也是細菌活動的必要條件,所以,如果茶葉水分過大,不僅茶葉易喪失營養,而且容易發霉變質。因此,茶葉一定要干燥保存。 4.茶葉和空氣直接接觸,易被空氣中的氧所氧化;失去原有的風味,因此,茶葉的容器要密封。 將茶葉放入密封的玻璃瓶中,並在瓶內放入抗氧化劑(主要成分為鐵粉,既吸氧又吸水,化學上稱為雙吸劑,一些食品包裝袋中有),然後將茶葉瓶放進冰箱。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