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醫臣仕肝油怎麼樣正文

醫臣仕肝油怎麼樣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醫臣仕肝油怎麼樣
 
買一種含有牛奶的洗面奶,每晚睡覺是摸在臉上,要多一點,第二天再洗掉,幾天就好,很管用的,我試過
 
魯肅畫像

三國時代,人才輩出,群英荟萃。讀過《三國演義》的人,無不知東吳的魯肅。在三國眾多人物中,魯肅是其中比較特殊的一個。魯肅(公元172-217),是真實存在的一個歷史人物。甚至可以說,在《三國演義》中和歷史相差最大的人物就是魯肅了。
小說中

魯肅是個“和事老”

在《三國演義》裡,魯肅完全被描述成一個忠厚而又平庸、沒什麼大用處的“老好人”。在小說、戲曲和電視劇中,魯肅出場最多的戲是在赤壁之戰前後,純屬一個被諸葛亮和周瑜兩方都耍得團團轉的“和事老”,除了為人忠厚老實以外,根本沒有什麼別的優點,比如寫諸葛亮“草船借箭”一節,諸葛亮偕魯肅同去,一個成竹在胸,一個被蒙在鼓裡;一個談笑自若,一個驚慌失措。

尤其是《三國演義》“關雲長單刀赴會”一節描寫,率軍駐守長江的魯肅在被孫權多番埋怨的情況下,為討回荊州,設下刀斧手請關羽赴宴,想趁機加害關羽,不想“偷雞不成蝕把米”,被將計就計的關羽識破計謀、挾持震懾住,結果不僅未達到目的,反被關羽耍了回威風。

也許讀者會問:如果魯肅真是這樣的人,周瑜臨終怎麼會舉薦魯肅代替他做大都督呢?這講不通啊。史學家認為,《三國演義》畢竟是小說,不是正史。文學作品中演義出太多的虛構成分。《三國演義》是以劉備、諸葛亮、關羽等為主人公,以蜀漢為正統寫作的小說,為了突出主人公的英雄形象,所以片面丑化、貶低了其他方面的人物形象。歷史上真實的魯肅,顯然不全是小說中描寫的那樣。

探故裡

臨淮留有“子敬泉”

泗洪縣臨淮鎮,是位於煙波浩淼的洪澤湖西北岸的一個水鄉小鎮。這裡是魯肅的家鄉。《三國志》、《帝鄉紀略》、歷代《泗州志》、《泗虹合志》等均記載:“魯肅臨淮人。”

記者日前來到臨淮鎮。在位於臨淮鎮中心的糧管所院內,有一處占地數十畝的荷花池,池中央立著一座六角飛檐的亭子,上書“子敬泉”三字。子敬,是魯肅的字。亭下有一口古井,井水深邃。亭壁刻有魯肅生平簡介。當地文物部門干部介紹,這是三國名將魯肅家井。為保護這一珍貴文物,臨淮人民砌橋築亭,並將古井修葺一新。現今臨淮鎮的二河村,原名煥燈村,相傳古時村上有魯家廟,魯肅常來祭祀上香,每敬香一次,廟上懸掛的佛燈都要更換一次,後人們將此村改名煥燈。

《三國志》、《泗虹合志》記載,魯肅,出身仕族地主,生於東漢靈帝熹平元年(公元172年)。襁褓中喪父,由祖母撫養成人。少時的魯肅,身材魁梧,相貌奇特,胸懷壯志,樂善好施。大地主,為人仗義輕財,很有游俠風味,和小說中老好人式的文官形象不同,其實他很勇敢的。

東漢獻帝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周瑜官為居巢(今安徽桐城)長,“將數百人故過候肅,並求資糧”,魯肅毫不猶豫,慷慨地滿足了周瑜的要求,“(魯)肅家有兩囷米,各三千斛,肅乃指一囷與周瑜”,兩人從此結為好友。相傳他倆曾掘地接泉,以水當酒,喻示“君子之交”清如水。後來魯肅家人將此泉用磚砌成水井,起名“子敬井”,又名“子敬泉”。

隨著形勢的發展,群雄並起,為了避害,魯肅對其部屬說:“……寇賊橫暴,淮泗間非遺種之地,吾聞江東沃野萬裡,民富兵強,可以避害,寧肯相隨至東土以觀時變乎?”部屬皆從命。於是,男女一行300余人,南往居巢投奔周瑜。漢代是不允許隨意搬遷的,官府派人來追,他把盾牌立在地上,“引弓射之,矢皆洞貫”,嚇跑了追兵。

看歷史

“孫劉聯盟”展雄略

漢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孫策遇刺身亡,弟孫權繼位。在周瑜的引薦下,魯肅與孫權“合榻對飲”,議論時事,魯肅勸孫權成王霸之業。據《三國志·吳志·魯肅傳》載,魯肅向孫權獻策說:“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這就是後世稱為“榻上策”的著名戰略構想,此構想堪與諸葛亮《隆中對》媲美。諸葛亮提出“孫劉聯合”,這點魯肅也想到了。公元208年赤壁大戰時,魯肅為贊軍校尉。他首先向孫權提出了聯劉拒曹的戰略方針,並出使劉備處,促成孫劉聯盟。此戰略對於赤壁之戰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進而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赤壁之戰後,魯肅又從大局出發勸孫權把南郡暫時“借”給劉備。然後劉備到京口來見孫權,呂范勸孫權扣留劉備,遭到魯肅的反對。他建議放劉備回荊州,孫劉聯合共抗曹操。因為他看得很清楚,雖然曹操北退,實力未損,江東水軍厲害,卻缺乏騎兵,這時候即使並吞荊揚兩州,也只能采取守勢,情況將會變得非常危險。而且,荊州與東吳素來有仇,孫權勢必無法很快安定荊州的人心。

單刀會

子敬才是真英雄

歷史上的“單刀赴會”確有其事,但與小說描寫相反,“單刀赴會”的孤膽英雄不是關羽,而是魯肅。按照《三國志·吳志·魯肅傳》和《吳書》的記載,“單刀赴會”而將對手震懾住的不是關羽,而是魯肅。並不是關羽到魯肅那裡去赴會,而是魯肅到關羽那裡去赴會。

公元210年,周瑜病逝,推薦魯肅繼任。魯肅被孫權任命為奮武校尉,領周瑜軍,駐扎在江陵。後轉屯陸口,被授予漢昌太守、偏將軍。《三國志》:“即拜肅奮武校尉,代瑜領兵。瑜士眾四千余人,奉邑四縣,皆屬焉……肅初住江陵,後下屯陸口,威恩大行,眾增萬余人,拜漢昌太守、偏將軍。十九年,從權破皖城,轉橫江將軍。”

公元215年,劉備奪取了益州後,孫權向劉備索要“借”去的荊州。劉備不答應,孫權惱怒,雙方劍拔弩張,孫劉聯盟面臨破裂。在這緊要關頭,魯肅為了維護孫劉戰略聯盟,不給曹操可乘之機,決定當面和關羽商談。《三國志·吳志·魯肅傳》:“肅邀羽相見,各駐兵馬百步上,但諸將軍單刀俱會”。此次會談後來被稱為“單刀會”。“單刀”乃軍士之兵器佩刀,而非關公的大刀。“單刀會”上,魯肅一番大義凜然的分析,說得關羽唯唯而退。雙方經過會談,緩和了緊張局勢。隨後,孫權與劉備商定平分荊州,“割湘水為界,於是罷軍”。魯肅以他的大智大勇,促進了一次重大危機的化解,孫劉聯盟暫時得以維持。

處亂世

誠實守信立根本

公元217年,魯肅在軍中病逝,享年46歲。孫權親臨其葬,諸葛亮亦在蜀國為他發喪。魯肅死後,孫劉聯盟隨即崩潰。219年呂蒙白渡江,關羽敗走麥城被殺;222年陸遜大敗劉備,三國鼎立的局面瓦解。

魯肅墓位於今湖南岳陽,岳陽一帶自古尊魯肅為賢人。歷代史家認為,魯肅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戰略家、政治家、外交家,並不亞於諸葛亮。

記者在魯肅故裡泗洪縣臨淮鎮采訪時,當地人對魯肅都很崇敬。奇怪的是,他們對於《三國演義》中魯肅的文學形象並不很在意,一位老者說:“小說中魯肅最大的特點是誠實、誠信,這是最重要的。你看,雖然《三國演義》抹殺了魯肅的智慧與才華,但無法否認魯肅的誠實與信用。”實習生錢久鋼單靜本報記者姜天蔚

諸葛亮vs魯肅誰比較厲害.

三國演義的誇張

《三國演義》中所描述的諸葛亮,最令人欽佩的是他眼光遠大、雄才大略而且足智多謀和未卜先知。除了直接描述,羅貫中還以下列兩點來襯托出諸葛亮空前絕後的軍事和政治天才:一、諸葛亮清高而有志氣,他“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他為國為民,不惜“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二、曹操暴躁;司馬懿多疑;周瑜心胸狹窄;魯肅呆直;阿斗的無能和張飛的魯莽等。

在三國演義裡,諸葛亮的眼光遠大和雄才大略,體現在他於“隆中對策”中分析鼎立三國,靜觀天下,然後北伐中原,統一天下的局勢。不幸,關羽剛愎自用,挑戰孫權而失荊州;劉備又因為輕敵而敗在陸遜手下。這麼一來,蜀漢陷入頹勢,隆中對策,北伐中原的全盤計劃於是遭破壞。馬谡的輕浮;阿斗的無能以及蜀中將才的凋零,更使諸葛亮六出祁山不能成功而害得他鞠躬盡瘁,在五丈原以身殉國。

諸葛亮足智多謀和未卜先知的軍事天才,體現在許許多多的章回裡,其中包括:火燒博望坡,草船借箭,借東風。三氣周瑜,七擒孟獲,擺空城計,木牛流馬計敗司馬懿,最後死諸葛還能嚇走活司馬。

不幸曹操占盡天時;孫權占盡地利而諸葛亮只能靠人和。因為沒有天時和地利,所以諸葛亮不能成功而成仁了。當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正史中的諸葛亮

司馬光和陳壽都是帝制時代的儒生,他們同時具備儒生的長處和短處。儒生的長處是治史認真,敘述客觀;儒生的短處是分析和評論歷史時著重處世態度而不著重處事的方法。正史裡對諸葛亮的贊揚,基本上是他處世的態度。

正史對諸葛亮的肯定,簡單地說是他的清高、憂國、憂民、鞠躬盡瘁為國捐軀以及他治理四川的認真和嚴明。諸葛亮足智多謀和未卜先知的軍事天才,在正史中卻找不到!根據《資治通鑒》和《三國志》有關諸葛亮足智多謀和神機妙算的記載如下:

(1)火燒博望坡沒有記載;

(2)空城計沒有記載;

(3)借東風、草船借箭、激將周瑜、三氣周瑜,沒有記載;

(4)看星象、卜未來和錦囊授計,沒有記載;

(5)木牛流馬的記載是:231年,諸葛亮自制了木牛,運輸糧饷,使士兵都感到輕快如常。特別應該提的是,正史中的曹操冷靜而不急躁;司馬懿謹慎而果斷;周瑜有謀略;魯肅處事以大局為重,大智若愚;張飛也不魯莽!

有關諸葛亮的雄才大略,《資治通鑒》這般記載;

(6)207年,諸葛亮與劉備隆中對策,提出鼎立三國的理論。從207年到234年的27年間,諸葛亮備受劉備和阿斗的重用。221年劉備自立為皇帝,即封諸葛亮為丞相,可見劉備器重諸葛亮的一斑。

(7)三國鼎立的理論是奪取四川和聯吳抗魏,然後內部積極建設而外觀局勢的變化,等待時機,統一天下,完成霸業。在法正的協助下,劉備取得了四川。在聯吳抗魏的實踐上,劉備和諸葛亮都處理得不妥當。劉備借荊州,多次說還都沒有還,劉備和諸葛亮都在這方面多次得罪孫權,使吳、蜀的關系鬧得很僵。從209年到217年,幸虧吳國統帥魯肅以大局為重,多次忍讓,才能維持三國鼎立的局面。魯肅一死,孫權便遣派呂蒙白衣渡江,殺了關羽,奪回荊州;陸遜接著大敗劉備,三國鼎立的局面便立刻動搖了。

(8)內部積極建設,外觀時局的變化,等待時機完成霸業實踐工作,諸葛亮也處理得不好。227年到234年,諸葛亮七年六出祁山,攻打兵力比他強的魏軍。

第一次出祁山,諸葛亮敗在張郃的手下。中間四次的戰役,司馬懿不願意和諸葛亮對壘。每一回,諸葛亮在四、五個月內,軍糧吃完了,便不得不退兵。最後一次,諸葛亮叫人送女人的衣服給司馬懿,要激怒司馬懿出戰,不成。月底,諸葛亮病死於五丈原。

諸葛亮死後,蜀國衰亡。

對諸葛亮的評價

諸葛亮是一個小心謹慎,處世和處事都非常注重儒家道德的讀書人。在治理四川的工作上,諸葛亮親力親為,執法嚴明,把四川管理得很安寧是事實。

隆中對策,顯示諸葛亮在理論上也相當強。

軍事上,諸葛亮也是一個能力相當強的戰術家。

但是這一切的總和都不足以推論諸葛亮是個大智大慧的人。單憑以上的素質,諸葛亮絕對不能成為中華文化的典范!

諸葛亮有一個致命的弊病,那就是諸葛亮缺乏宏觀智慧!宏觀地批判諸葛亮,他犯了以下幾個具體弊病:

一、宏觀上的弊病

諸葛亮處事過於謹慎,凡事親力親為,而不能發揮屬下的才能,因而不能充分發揮整體的力量。

諸葛亮經常親自審閱薄書,223年主薄楊颙直接勸谏說:“治理國家有一定的體序,上下不可互相侵犯權力。如今先生掌理朝政,親自閱審薄書,流汗終日,難道不覺得辛苦嗎?”諸葛亮感謝他的提醒,後來楊禺颙死了,諸葛亮哭了三天。

然而,臨死之前,諸葛亮仍然犯親力親為

[1] [2] 下一页

種植牙如何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