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對鹭鸶的了解正文

對鹭鸶的了解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對鹭鸶的了解
 
稱起源
物種命名人及年代:(linnaeus,1766)
英文俗名:littleegret
[編輯本段]簡介
白鹭又稱鹭鸶是一種非常美麗的水鳥,“兩個黃鹂鳴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古人對它的贊美早讓其中國人心中詩情畫意的一部分。白鹭天生麗質,身體修長,它們有很細長的腿及脖子,嘴也很長,腳趾也是如此,他們全身披著潔白如雪的羽毛,猶如一位高貴的白雪公主。
[編輯本段]分類
鹳形目(ciconiiformes)鹭科(ardeidae)鳥類,尤指白鹭屬(egretta)的種類。羽衣多為白色,繁殖季節有颀長的裝飾性婚羽。習性與其他鹭類大致相似,但有些種類有求偶表演,包括炫示其羽毛。英語中egret(或aigrette)一詞亦指白鹭的羽毛,白鹭羽在東方的禮服上用作貴重的飾物,以前亦用於西方的女帽業。白鹭的羽毛價值高。白鹭成大群營巢,又無防御能力,結果因人類的濫捕而瀕於絕滅。後來因服飾的改變,加之人們采取嚴格的保護措施,白鹭的數量又有所增加。白鹭是涉禽,常去沼澤地,湖泊,潮濕的森林和其他濕地環境,捕食淺水中的小魚,兩棲類,爬蟲類、哺乳動物和甲殼動物。在喬木或灌木上,或者在地面築起凌亂的大巢。

大白鹭(egrettaalba,有時作casmerodiusalba)見於兩半球,體長約90公分(35英寸),僅背部有羽毛。其美洲的種群有時稱為美洲白鹭或普通白鹭。牛背鹭(bubulcusibis,有時作ardeolaibis)大部分時間棲於陸地上,與家養或野生的食草動物為伍,吃這些動物驚起的昆蟲,有時也啄食它們皮上的蜱類。體壯實,長50公分(20英寸);羽衣白色,婚羽短而蓬松;腳和喙淡黃色;分布范圍已從歐洲、非洲和亞洲擴展到澳大利亞和南、北美洲。小白鹭(e.garzetta)分布於舊大陸;體長約55公分(22吋);羽衣白色,頭部的羽毛堅挺,而背部的羽毛呈花邊狀。淡紅鹭(hydranassarufescens,或dichromanassarufescens)見於北美溫暖的沿海地區,有白色和深色兩種色型。雪鹭(e.thula,或leucophoyxthula)為白色;體長約60公分(24吋);背部和頭部的羽毛輕薄透明而向後彎曲;分布范圍自美國到智利和阿根廷。
白鹭在分類學上的位置為:鳥綱-鹳形目-鹭科-白鹭屬,是珍稀物種。白鹭屬又分五個種:大白鹭、中白鹭、小白鹭、黃嘴白鹭和巖鹭。
大白鹭:體大羽長,體長約90cm,是白鹭屬中體型較大者,夏羽的成鳥全身乳白色;嘴巴黑色;頭有短小羽冠;肩及肩間著生成叢的長蓑羽,一直向後伸展,通常超過尾羽尖端10多厘米,有時不超過;蓑羽羽干基部強硬,至羽端漸小,羽支纖細分散;冬羽的成鳥背無蓑羽,頭無羽冠,虹膜淡黃色。此鹭棲息於海濱、水田、湖泊、紅樹林及其他濕地。常見與其他鹭類及鸬鹚等混在一起。大白鹭只在白天活動,步行時頸勁收縮成s形;飛時頸亦如此,腳向後伸直,超過尾部。繁殖時,眼圈的皮膚、眼先裸露部分和嘴黑色,嘴基綠黑色;胫裸露部分淡紅灰色,腳和趾黑色。冬羽時期,嘴黃色,眼先裸露部分黃綠色。
中白鹭:體長60~70厘米;全身白色,眼先黃色,虹膜淡黃色,腳和址黑色;繁殖羽背部和前頸下部有蓑狀飾羽,頭後有不甚明顯的冠羽,嘴黑色。棲息和活動於河流、湖泊、水稻田、海邊和水塘岸邊淺水處。常單獨、成對或成小群活動,有時亦與其他鹭混群.生性膽小,很遠見人即飛。飛行時頸縮成“s”形,兩腳直伸向後,超出於尾外,兩翅鼓動緩慢,飛行從容不迫,且成直線飛行。主要以小魚、蝦、蛙、蝗蟲、蝼蛄等動物為食。中白鹭在我國南方為夏候鳥,亦有部分留下越冬。
小白鹭:體態纖瘦,乳白色:夏羽的成鳥繁殖時枕部著生兩條狹長而軟的矛狀羽,狀若雙辮;肩和胸著生蓑羽,冬羽時蓑羽常全部脫落,虹膜黃色;臉的裸露部分黃綠色,嘴黑色,嘴裂處及下嘴基部淡角黃色;胫與腳部黑色,趾呈角黃綠色。通常簡稱為白鹭。小白鹭場棲息於稻田、沼澤、池塘間,以及海岸淺灘的紅樹林裡。常曲縮一腳於腹下,僅以一腳獨立。白天覓食,好食小魚、蛙、蝦及昆蟲等。繁殖期3~7月。繁殖時成群,常和其他鹭類在一起,雌雄均參加營巢,次年常到舊巢處重新修葺使用。卵藍綠色,殼面滑。雌雄共同抱卵。卵23天出雛。
黃嘴白鹭也叫白老、唐白鹭等,是一種中型涉禽,體長為46~65厘米,體重320~650克,雌鳥略小。它的姿態十分優雅,身體纖瘦而修長,嘴、頸、腳均很長,身體輕盈,有利於飛翔。它披著一身乳白色的羽毛,一塵不染,顯得高傲而文雅。但羽色在夏季和冬季也有很大的變化,夏季嘴為橙黃色,腳為黑色,趾為黃色,眼先為藍色;枕部著生有多枚細長白羽組成的矛狀長形冠羽,最長的2枚長達10多厘米,像一對細柔的辮子,迎風飄揚,美麗動人。背部、肩部和前頸的下部著生有羽枝分散的蓑狀的長飾羽,形若蓑衣,所以被稱為“蓑羽”,向後延伸超出尾羽端部,前頸基部的蓑羽則垂至下胸,就像絲線一樣。在胸部、腰側和大腿的基部,還生有一種特殊的羽毛,成為粉,能不停地生長,先端不斷地破碎為粉粒狀,就像滑石粉一樣可以將黏附在體羽上的魚類黏液等污物清除掉,起著清潔羽毛的作用。冬季嘴變為暗褐色,下嘴的基部呈黃色,眼先為黃綠色,腳也是黃綠色,背部、肩部和前頸的蓑狀飾羽也統統消失了。
黃嘴白鹭的祖先出現於700萬年前的中新世,現生的種群沒有亞種分化,在國外見於俄羅斯、日本、朝鮮、菲律賓、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等地,在我國分布於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江蘇、浙江、福建、台灣、山東、河南、廣東、香港、海南等地,其中在遼寧、吉林為夏候鳥,在西沙群島為冬候鳥,其他各地大多為旅鳥。
黃嘴白鹭棲息於沿海島嶼、海岸、海灣、河口及其沿海附近的江河、湖泊、水塘、溪流、水稻田和沼澤地帶。單獨、成對或集成小群活動的情況都能見到,偶爾也有數十只在一起的大群。白天多飛到海岸附近的溪流、江河、鹽田和水稻田中活動和覓食,晚上則飛到近岸的山林裡休息。常一腳站立於水中,另一腳曲縮於腹下,頭縮至背上呈駝背狀,長時間呆立不動,行走時步履輕盈、穩健,顯得從容不迫。飛行時頭往回收縮至肩背處,頸向下曲成袋狀,兩腳向後伸直,遠遠突出於短短的尾羽後面,兩個寬大的翅膀緩慢地鼓動飛翔,動作顯得從容不迫,十分優美。我國古代《毛詩·周頌》中就用“振鹭於飛,於彼西雍。”來形容它的飛翔時的氣勢不凡。每年4月和11月進行春秋兩季的遷徙活動。主要以各種小型魚類為食,也吃蝦、蟹、蝌蚪和水生昆蟲等動物性食物。通常漫步在河邊、鹽田或水田地中邊走邊啄食,它的長嘴、長頸和長腿對於捕食水中的動物顯得非常方便。捕食的時候,它輕輕地涉水漫步向前,眼睛一刻不停地望著水裡活動的小動物,然後突然地用長嘴向水中猛地一啄,將食物准確地啄到嘴裡。有時也常伫立於水邊,伺機捕食過往的魚類。
繁殖期為每年的5~7月,營巢於近海岸的島嶼和海岸懸巖處的巖石上或矮小的樹杈之間。喜歡成群地在一起營巢,有人曾經在一塊僅有大約20平方米的懸巖的巖頂上,竟發現了14個巢,而且在相鄰的一塊僅有10多平方米的懸巖的巖頂上,還有11個巢,每個巢之間的距離僅為14~76厘米。從前在台灣,也曾有黃嘴白鹭和白鹭、牛背鹭、夜鹭和蒼鹭等混群營巢的現象。它的巢的形狀為淺碟形,結構較為簡單,主要以枯草莖和草葉構成。巢築於矮樹上,距地面的高度最高的也不超過1米,也有在矮樹下的草叢間築巢的。每窩產卵2~4枚,卵的形狀為卵圓形,顏色為淡藍色。孵化期為24~26天。
黃嘴白鹭曾經是我國南部沿海常見的夏候鳥,特別是在廣東汕頭到福建福州一帶的海岸較為普遍,60年代在東北的鴨綠江和吉林東部的珲春也曾見到,80年代初在遼東半島及沿海島嶼發現的營巢種群多達200~300對以上,時常可以在海邊見到多達數十只的大群在海岸附近的水域覓食。但是,由於環境的破壞和人為干擾,特別是由於它的純白色毛狀羽和蓑羽是極為貴重的裝飾品,每年獵取的數量都很多,所以近來種群數量有明顯下降。致使它的種群數量日趨減少,已經變得非常難得一見了。據1990年和1992年國際水禽研究局組織的亞洲隆冬水鳥調查,1992年在我國僅見到143只,此外還在東南亞見到448只。目前黃嘴白鹭已被國際鳥類保護委員會(icbp)列入世界瀕危鳥類紅皮書中,我國將其列為國家ii級保護動物。
巖鹭:全身黑色,故在台灣又稱為黑鹭。有羽冠,胸部與背部有細長之蓑羽,腮白色,嘴黃色,前端暗褐色。腳暗綠色。嘴長約85毫米。本種南方產的為白色。在廈門東海岸(隔海與台灣的金門、澎湖島相望)一帶,近幾年來所發現的巖鹭為灰黑羽色,與我國大陸其他地方及港台所見的巖鹭羽色相同,具有亞熱帶地區的代表性.過去在前埔的海邊曾發現巖鹭的覓食活動。巖鹭習慣在巖石上棲立,在巖縫裡繁殖。飛行時速度緩慢,常在海上及巖礁上低空飛翔。
[編輯本段]自然保護情況
大白鹭屬於《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名單上的物種。並被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日本國政府保護候鳥和棲息環境的協定》中白鹭已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日本國政府保護候鳥和棲息環境的協定》小白鹭是鹭類中最常見的一種,通常句簡稱為白鹭,屬於《濱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名單上的物種。黃嘴白鹭、巖鹭都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黃嘴白鹭是國際瀕危物種。巖鹭是中國11種高度瀕危鳥類之一,在我國已難得一見,處於瀕危狀態。巖鹭已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澳大利亞政府保護候鳥和棲息環境的協定》附表名單,黃嘴白鹭是robertswinhoe(英)1860年在廈門采集到的新物種。
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編輯本段]分布情況
  我國擁有鹭科鳥禽20種,其中以白鹭屬的最為珍貴。重慶九龍坡區白市驿鎮三多橋村,有全國第一個白鹭自然保護區。區內有各種鹭類2萬多只。廈門有10類鹭類,占我國鹭科鳥類總種數的50%。其中白鹭屬的5個種齊全,反映了廈門的地理位置和濕地環境在鹭類資源分布上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近年來,每年廈門的鹭科鳥類數量高達3萬只,按照國際標准,表明廈門海域潮間帶及圍海成湖的湖面的生境,是國內、國際上有關鹭科鳥類的重要濕地。
 三峽大壩蓄水後成為水鳥白鹭的重要棲息地,這使白鹭在我國的分布發生重大變化。這裡成為怎麼的觀鳥勝地之一。三峽蓄水後的白鹭棲息地
[編輯本段]濟南市市鳥
經過廣大市民投票以及專家論證,2008年11月9日,濟南市鳥和吉祥動物的征集工作結束,最終認定為白鹭為市鳥、金牛為吉祥動物。
結合市民評選結果,專家組對市民認可度較高的白鹭、金牛進行了論證,山東教育學院馬金生教授(著名鳥類生物學專家)和市社科院副院長張華松教授等專家分別從生物學、歷史文化等角度做了說明。專家們一致認為濟南是著名的泉城,市鳥當以水鳥為宜,白鹭在濟南極其常見,詩詞中多有提及,適宜在泉城生長,體態輕盈修長,是環保、高雅的象征,建議將白鹭確定為市鳥。
濟南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凌安中在11月9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濟南市為做好迎接“全運會”、“園博會”、“書博會”的對外宣傳工作,統一對外宣傳形象,濟南市啟動實施了城市文化形象識別工程,征集包括城市形象標識、市樹、市花、市鳥、吉祥動物、泉水姑娘等六個系列的濟南城市文化標識。“市鳥、吉祥動物的征集只是一部分。”濟南是聞名遐迩的泉城,然而她在古代卻是雅號“水城”的。作為水城的濟南,泉固然是她的靈魂,卻不是她的全部,因為環繞城區內外,還有泺水、歷水、濟水(今黃河)以及小清河,更有城內的大明湖和城外的鵲山湖(久已湮沒)。泉水、河流、湖泊共同成就了風流潇灑的水城濟南。
水城濟南的市樹,是喜水佳木的柳樹,市花是水生名卉的荷花,這是早已確定並為廣大市民所普遍認同的。至於濟南的市鳥,當然也應以水鳥為宜。
古代志書記載的濟南水鳥有鷗、鹳、鹭、鶴、凫、鹈、水鴨、鴛鴦等十數種,其中,鹳、鶴雖然形象極佳,但在濟南並不常見;凫、鷗、

[1] [2] [3] [4] 下一页

小羊倌用什麼方法既賣到了錢又使羊一只未少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