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阿拉伯人為什麼衣服裹得那們嚴實正文

阿拉伯人為什麼衣服裹得那們嚴實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阿拉伯人為什麼衣服裹得那們嚴實
 
阿拉伯傳統服飾中的文化因素
阿拉伯傳統服飾屬於伊斯蘭服飾范疇,因此,伊斯蘭教教義所體現的價值觀是統攝這種服飾文化各要素的最高主導思想,使其具有鮮明的宗教特征,強調服飾中倫理觀重於審美觀。在伊斯蘭服飾文化看來,凡是與伊斯蘭服飾倫理學主要原則相悖的服飾藝術,不僅不美,而且非常丑惡,必須在道德上和法律上加以制止。伊斯蘭教對服飾的要求,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強調服裝必須遮蓋羞體。雖然人體作為安拉的創造物是均稱健美的,但人體有男女之別。暴露羞體很容易激起本能的情欲,從而敗壞道德,使人降格為同動物一般。

二、反對服飾上的奢侈浪費,認為人類作為安拉在大地上的代治者,必須在享用安拉的恩典時遵循中正之道,即不可不用,也不可濫用。

三、反對男女不分,互相摹仿,認為這樣做有悖安拉造物的本來面目和天性,這種在性別上的掩飾作假會使人性受到歪曲,從而走向墮落。

伊斯蘭服飾觀倡導人們在穿戴上追求中正之美的原則。對男子著裝的要求是,服裝打扮盡量體現男人的氣質、氣概和風度,並要求完全遮掩肚臍至膝蓋間的身體。女子嚴禁穿稀薄、透明的衣服,更不允許穿三點式或其它泳裝,以免暴露肉體。穆斯林學者們解釋說,伊斯蘭教服飾的標准是遮住婦女的全身,不能顯露或透視出身體的輪廓,只允許露出臉和手。因此,婦女最恰當的服裝是穿寬大的袍子,並且不准系腰帶。婦女的著裝打扮應當只為取悅自己的丈夫。同時,禁止婦女穿男裝。

伊斯蘭教崇尚潔淨。主張男纏頭、女戴蓋頭,以遮擋風沙塵土,保持身體潔淨和保護皮膚。

阿拉伯傳統服飾的主要組成部分
1、面紗(面罩、頭巾和蓋頭)
由古及今,面紗一直是伊斯蘭服飾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種女性服飾。面紗大體上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把臉全部遮蓋的;另一種把眼睛部分露出來。

面紗的穿戴方法因其面積大小而不同,比較普遍的有兩種形式:一種是頭部包裹一塊黑紗,再在頭上披塊黑布(或花格布),從頭到腳裹住全身;另一種是分頭部、上身和下身三部分,頭頂黑紗至脖子,上身黑布披肩垂至腰部,在胸前系牢,下身穿條黑裙子蓋至腳面。

2、大袍
大袍分為男式和女式兩種。

黑大袍是阿拉伯婦女的傳統服裝,做工簡單,式樣和花色因地而異。如沙特婦女的黑袍是一件寬大的黑斗篷。埃及婦女的黑袍是用一塊約5米長的長方形的黑布一分為二,然後將兩邊縫制在一起而成,個人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在上面繡上花邊,穿、披均可,靈活方便。蘇丹婦女愛穿拖地長袍。長袍是一塊布,可裹全身,黑色、白色皆有。利比亞婦女外出時,常用一塊類似被單的花布把全身裹得嚴嚴實實,只露出雙眼。除了傳統的黑色之外,阿拉伯婦女的長袍顏色現在也越來越多

男式阿拉伯大袍多為白色,衣袖寬大,袍長至腳,做工簡單,無尊卑等級之分。它既是平民百姓的便裝,也是達官貴人的禮服,衣料質地隨季節和主人經濟條件而定,有棉布、紗類、毛料、尼絨等。

寬松舒適為男式阿拉伯大袍的特點,但各國存在著細微差異,如沙特人的大袍為長袖、高領、鑲裡子。蘇丹人的大袍無領,胸圍和袖子肥大,呈圓筒形,長至腳踝,前後都有袋兜,側面還有腰兜,可兩面輪換穿。阿曼人的大袍無領,領口處有一條約30公分長的繩穗垂於前胸,穗底部有一花萼狀開口,可向裡邊噴灑香水,放香料。

阿拉伯大袍的顏色除白色外,也有深藍、深灰、深棕色和黑色。阿拉伯大袍歷經千載而不衰,說明它對生活在炎熱少雨的阿拉伯人有無法取代的優越性。生活實踐證明,大袍比其他式樣的服裝更具抗熱護身的優點,它不僅能把身體全部遮住,阻擋日光的直接照射,同時,還能把外面的風吹入袍內,形成空氣對流,將身體的濕氣和熱氣一掃而去,使人感到涼爽舒適。

3、披風
在阿拉伯人看來,披風是節日盛裝,男人在大袍外加件披風,顯得神采奕奕,有男子漢氣概。披風花色繁多,質量也不相同。如在科威特市場上,各式男女披風琳琅滿目,既有夏天穿的透明紗披風,也有冬季穿的羊毛、駝毛和呢絨披風,既有平民穿的物美價廉的普通披風,也有王室成員及富翁們穿用的做工精細、鑲有金銀絲的豪華披風。

4、頭巾
阿拉伯男人的頭巾也是沙漠壞境的產物,可以起到帽子的作用,夏季遮陽防曬,冬天御寒保暖。這種頭巾是塊大方布,顏色多為白色,也有其他顏色。布料有優劣厚薄之分,可隨季節和環境而定。頭巾放於頭上,再套上一個頭箍固定之。頭箍用駝毛或羊毛做成,呈圓狀環,多為黑色,偶有白色,粗細輕重不等。年輕人喜歡粗重的頭箍,再系根飄帶,顯得潇灑、英俊。
 

手工編織毛衣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