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有一種“射”的工具,就是彈弓。彈弓的原理與弓箭的原理相同,都是利用彈射力來進行發射,只是彈弓用的是彈丸,而弓箭用的是箭。 據《吳越春秋》卷9所載《彈歌》:“斷竹,續竹,飛土,逐宍(古‘肉’字)。”詩歌以二字短句和簡單的節奏,寫出了砍伐竹子,制造彈弓,射出彈丸,射中鳥獸的狩獵過程。《彈歌》可能是原始人類從蒙昧時代過渡到野蠻時代的創作。如此說來,古代很早的時候就已出現了彈弓。 另外在古代傳說中,泰山諸神愛好狩獵,其獵必用彈弓。《西游記》、《封神傳》中的二郎神即是泰山諸神之一。其常攜獵犬,挾彈弓,終日馳獵。 中國最早的詩歌起源於何時以及是什麼樣子,由於根據不足,已經說不很清楚了。東漢時代的《吳越春秋》記載了一首遠古時的歌謠:
斷竹續竹,飛土逐宍。
“宍”即是“肉”字。它大意說:把竹子砍下來做成彈弓,用它把泥制的彈丸發射出去獵獲禽獸。傳說這是黃帝時代的歌謠,但無法證明。它來源很古,是可信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