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講話早的孩子聰明.我家的寶寶已經14個月了,到現在還不會喊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等簡單的字或詞,是不是正常的?這是什麼原因呢.我們小區的好多寶寶有的已經會喊了.寶寶記憶力還可以,記路不錯.性格也很活潑,就是開口不行.我們做家長的該樣引導他呢?另外有的寶寶也是一歲多了,家長在超市或書店裡買了一些幼兒讀物,如《小手撕不破》《幼兒色彩》《幼兒看圖》等一些啟蒙書,給寶寶進行幼時的印象教育,寶寶太小了,連話也不會說,這樣做是否早了一些呢?可不可以進行這樣的早期印象開發呢?這是否對他的認知事物起到作用呢? 小兒語言的發育過程:語言是表達思維的一種方式。語言與智能發育有著根本的聯系。一般智能發育遲緩的小兒,語言表達也有缺陷,常出現詞句貧乏。
小兒口語的發育要經過3個過程,哭喊、咿呀發聲、逐漸講話的過程。 如剛出生的孩子只會反射性的哭,到4個月時,就會有簡單意識的哭了,象饑餓、不適和疼痛時哭鬧,有時也會用微笑和放聲的笑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到7~8個月時,就會發出爸爸、媽媽、爺爺的語音。隨著年齡的增長,當聽覺中樞與發音中樞間建立直接聯系時,小兒就會學會發出有自己意思的語音。如原來發出的爸爸、媽媽的語音,到9~10個月以後,就變為呼喚親人的第二信號。1.5~2歲小兒詞匯量開始迅速增長,3歲增的更多,5~6歲時速度減慢,而此時喜歡說別人聽不懂的話,所謂隱語和亂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