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等等。改善某些生活習慣同樣有助於長高。據有關資料報道,日本國民從1892~1926的34年之間,平均身高增加了2.23厘米。主要原因在於過去絕大多數國民有盤膝而坐的習慣,隨著時代的進步,盤膝而坐逐漸被坐椅子所代替,這就促使了下肢骨骼的生長以育。身體姿勢也影響身高,當人體進入第二次生長發育高峰期(青春發育突增期),肌肉增長速度大大落後於身高的增長,因而肌纖維細、橫切面和體積小,肌肉力量差。有些兒童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不太注意站、坐、行、讀、寫的正確姿勢,老是習慣性地低頭、端肩、含胸、駝背,致使脊柱變形,會影響長高1~5厘米。 另外,醫學的進步也能促進長高。如服硫酸鋅和賴氨酸制劑,可增進食欲,促進生長發育。原蘇聯采用牽引手術促進增高很有成就,一位叫彼德彭庫斯的侏儒症患者,身高僅130厘米,經過伊裡沙洛夫教授三年的治療達到160厘米。伊教授的治療方法是:用小錘和細鑿把四肢長骨兩端分別打穿,用毛衣針粗的鋼絲透過肌肉、骨骼將其固定在金屬架上,三天後用改錐將金屬架拉長1毫米,新生的骨細胞僅24小時就將這個小空隙長滿,血管、肌肉、肌腱也隨之增長。彼德三年裡增長了30厘米,僅小腿就增長了19厘米。伊教授已經給30萬人拉長了骨頭。 三、預測身高 身高是體型特征中最重要的一項指標,為世人關注,預測身高的方法有許多種,如用骨齡預測法、用足長預測法、用父母身高預測法、用兒童青少年當年身高預測法、用青春期開始時的身高預測法、數學預測法等。本冊資料只將國內外經過實驗、確有科學依據預測方法簡介於後。 預測身高的方法很多,大體分兩類。一類是用當前骨齡和當前身高預測成年後身高:其理論依據是各年齡階段的身高和成年後的身高具有高度的相關性,r=0.8。根據當前骨齡,就可預測出還可能長多高? 1987~88年我國國家體委組織了中國人的骨齡評定標准研究,制訂了《中國人手腕骨發育標准chn法》。1992年被批准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准正式公布實施。 拍攝手腕骨x片時,左手五指分開,手心向下緊貼x片盒,手伸直與前臂成一直線,x光鏡頭對准第三掌骨頭,距手背約90厘米。x片除應包括全部手、腕骨外,還應包括桡骨遠側端3~4厘米。 chn法共評定桡骨、掌骨、指骨、腕骨中的14塊骨的發育程度。將14塊骨等級得分相加,再查表就可以評定出骨齡。經過系統培訓和反復練習准確掌握區分各骨塊等級的標准後,用chn法評片的誤差是不大的。 用評定手腕骨骨齡的方法評定出的骨齡也稱為:生物年齡,它是人的生長發育、成熟、衰老程度的標志。在兒童青少年階段,通常把生物年齡看成生長發育的程度。生物年齡與人按出生年月計算出的生活年齡大體相符。但是,由於每一個人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受遺傳、營養、體育鍛煉、疾病等等因素的影響,發育的速度並不一定和日歷年齡完全一致。有的人發育提前,生物年齡會大於生活年齡。也有的人生物年齡小於生活年齡。發育速度有時是不均勻的,一個人在某段時間發育落後,過了一段時間,也可能因為發育速度加快,而又正常了。習慣上將:骨齡減生活年齡的差值在±1歲以內的稱為發育正常。骨齡減生活年齡的差值>1歲的稱為發育提前(簡稱:早熟)。骨齡減生活年齡的差值<1歲的稱為發育落後(簡稱:晚熟)。在兒童青少年的生長發育階段,定期評定他們的發育程度,對於促進兒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多種骨齡預測身高的方法中,經過比較,tw2mark2法准確性更好些。預測時,要求輸入當前身高和骨齡,女孩還要輸入是否已經來例假。然後采用男女不同的預測公式計算成年後身高。 另一類是根據父母的遺傳因素來預測成年後的身高。也有好幾種預測公式。經過使用比較,國外的公式誤差較大,湖北省體育科研所於1983~84年對1821名男女青年及其父母的身高進行了調查統計後,計算出的身高預測公式,比用國外的公式預測誤差小,在我國運動員選材和青少年體質評定中運用效果較好。身高預測公式如下:(單位:厘米) 男孩身高=59.699+0.419×父親身高+0.265×母親身高 女孩身高=43.089+0.306×父親身高+0.431×母親身高 用骨齡預測的未來身高,主要是從當前的發育水平來預測,用父母身高預測的未來身高,是從先天的遺傳可能性方面來預測,所以,兩者的預測結果是完全可能不一致的。 需要說明的是:由於影響身高的因素很多,無論用那種方法預測,預測公式都不可能把所有的因素都考慮進去,而且,在某時間內預測後,被預測對象的營養、疾病、環境等許多變化因素也無法預測。所以,雖然我們肯定這些預測方法都是有科學依據的,預測的結果所反映的趨勢是不會錯的。但是,身高預測的誤差總是不可避免的。 四、體育運動促長高。 1、人體長高的兩個關鍵時期 從人體生長發育的規律來看,在人的一生中,身高的生長發育有兩次高峰期。第一次是在孕中期至嬰兒期。孕中期(4~6個月時)胎兒的身高增長最快,在這三個月中約增長27厘米,占整個胎兒身高的二分之一,是人一生中增長速度最快的階段。嬰兒期(自出生至1周歲),生長速度稍有減慢,但仍增長20~25厘米,為出生時的50%。以後增長速度減慢,並保持相對穩定,直到第二次生長發育高峰期,大約女10歲、男12歲(青春期)。青春期,身高平均增長7~8厘米,最多可以增加10~12厘米;體重年增長值為4~7千克,個別可達8~10千克。約三年以後生長速度又減慢,直到女17歲左右、男22歲左右身高基本停止增長。由於女孩第二次生長突增期較男孩早開始,故在10歲左右男女的身高發育曲線出現第一次交叉,交叉以前男孩的身高高於女孩,交叉以後變為女超過男;到12歲左右男孩第二次生長突增期開始,而此時女孩生長速度已開始減慢,故又反過來男身高高於女,曲線出現第二次交叉。由於男孩突增期增長幅度較大,生長時間持續較長,所以到成年時絕大多數男子身體形態指標均比女子高。 依據平均值得出的發育規律,但是無論男或女都有早熟、正常、晚熟三種類型。早熟的特點是開始發育的年齡早,身高突增高峰出現早,但突增的過程往往較短,因而開始雖然顯得較高,但最後不一定高於晚熟者。早熟女孩的體重與身高的比例一般高於晚熟者,最後肩窄、骨盆寬,趨於矮胖型。晚熟的特點是開始雖然身材較矮,但突增的時間較長,最後往往比早熟的還高。晚熟的男孩骨盆窄、肩寬,呈瘦高型。正常型發育情況介乎二者之間。 當我們知道身高增長的一般規律和增長高峰之後,就可以在這兩個時期內對孕婦和胎兒、嬰兒以及兒童青少年進行全面調劑,除補充全面而平衡的營養,特別是質優量足的蛋白質外(懷孕後半期,胎兒生長骨骼,需供給鈣質,宜多吃些含鈣食物,如豆漿、豆腐、雞蛋、土豆、白菜、胡蘿卜等,小魚、蝦炸後可連皮吃下,多吃鮮菜、水果、蜂蜜等),還要進行適度的體育運動。孕婦在妊娠期,特別是孕中期(4~7個月時),流產率大大降低,妊娠反應消除或減輕,精神狀態已穩定,要適度進行體育活動,如健身操、深呼吸、活動性游戲、步行,還可進行輕度操練背腹肌等量小、強度弱、節奏緩和的運動。這既可改善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的功能,調節胃腸功能和人體代謝,又可幫助胎兒的發育和分娩。 出生後的嬰兒在無疾病或其它外界刺激的情況下,啼哭幾聲並非壞事,而是很好的運動,有益健康。嬰兒啼哭,四肢蹬伸,“手舞足蹈”,不但能促使血液循環加快,給大腦、骨骼、肌肉以充足的營養物質和氧氣,而且還能提高心肺功能和胸廓的生長發育。6~12個月的嬰兒,根據情況適度誘導其玩、翻、爬或攙扶其步行,有助於身心健康和大腦的發育。神經系統是人體發育最早、最快,成熟也最早的系統。6~7歲時,大腦的重量已達到成人的90%,到20歲時大腦的重量才增加10%,重約1400克,但這時腦細胞內部結構和機能的復雜化過程,高度發展,達到非常完善的時期。因此,嬰幼兒時多給些信息刺激對其大腦發育和身心健康極為有利。 青春發育突增期是兒童青少年發育到成熟的過渡時期,是人生的第二次生長發育高峰期。這個時期人體的形態、生理、心理、生化、內分泌和智力等都將發生突變,因而在青春期進行適度的體育運動,特別是多做全身性的伸展性運動,更有助於長高。 2、體育運動何以能長高 體育運動能促進長高,主要原因有三。 (1)促使生長激素分泌量增加。控制身高的內分泌激素主要有三種,即腦垂體分泌的生長激素、黃化體激素和性激素。這三種激素中,生長激素的功效最顯著,它是確保人體正常生長發育的必不可少的物質。實驗證明,進行90分鐘中等強度的體育運動,人體內生長激素的分泌量比安靜時增加兩倍。體育運動的良好刺激,還能保證睡眠更深沉。科學家們通過腦電圖、心電圖和眼流動監測儀發現,兒童青少年沉睡1小時,體內的有關激素(生長激素、黃化體激素、性激素和催乳素)的分泌量極為旺盛,尤其是生長激素的分泌量達到了高峰,每毫升血液裡的含量高到20微克,是白天的5~7倍。生長激素的分泌量增加,就能促使兒童青少年正常生長發育。據報載,有一位23歲的女青年因病昏睡兩個月後,身高增長近3厘米。如果生長激素的分泌量不足,就會嚴重影響兒童青少年生長發育,甚至還會患侏儒症。 (2)能增加骺軟骨的增殖能力。身材高矮之“高”,關鍵在於下肢長骨的長短和脊柱生長發育狀況。從人體解剖學來說,四肢長骨是管狀骨,兩端與骨體之間有軟骨(嬰兒時期,每一塊骨頭都有一個生長點或叫骨化中心),稱為骺軟骨。人從嬰兒發育成熟,身高增長了好幾倍,主要是由於骺軟骨增長的結果。當骺軟骨完成骨化,人就不再長高了。骺軟骨的生長發育是由生長激素控制的。堅持體育運動不但能使生長激素的分泌量增加,而且能促使新陳代謝旺盛,血流加快。人處於安靜狀態時血液在全身循環一周需要20~25秒,運動時縮短至8~9秒。體育運動還能使吸氧量增加7~12倍。15~20歲的青少年,呼吸頻率可由安靜狀態的18~20次/分提高到30~40次/分,肺通氣量增加到70~120升。血氧充足,流速加快,就能供給骨細胞充足的原料。 適宜的運動除能給骺軟骨的增殖提供充足的原料,對其施以有益的“機械按摩”外,還能對骨的形態結構和機能等變化起良好的作用,例如,骨密質增厚,使骨變得更加粗壯結實;骨小梁的排列根據壓力和拉力不同,更加整齊而有規律;骨表面的肌肉附著的突起更加明顯等。這些變化就能大大提高骨的牽拉、壓縮、扭轉、抗彎、抗折等的性能。 (3)能獲得更多的維生素d和“空氣維生素”。群眾性的體育活動多在室外進行,室外陽光充足,空氣清新,能使人體獲得更多的維生素d和“空氣維生素”。物理學家研究發現,陽光透過三稜鏡發出紅、橙、黃、綠、青、藍、紫七色,七色光的外面還有許多看不見的光線,這些光線約占陽光的50~70%。紅光有興奮神經,提高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和肌肉組織的功能,黃光和綠光具有鎮靜功效,藍光和紫光則有抑制作用。不同季節,光照時間長短、強弱也不一樣,因而季節對生長發育有較大的影響。以身高、體重為例,在一年四季中,春季身高增長最快,3~5月份的三個月與9~11月份的三個月相比,前者身高增長要高出2~2.5倍。相反,體重是秋季增加最快,9~11三個月中是全年體重增加最快的時期。春季身高增長快的主要原因是,春天太陽距離地球越來越近,因而陽光裡含紅外線和紫外線增多。紅外線波長短,穿透力強,且含有大量的熱能,能給人體皮膚均勻地加溫,反射性地促使血管擴張,血流加快,給骺軟骨增殖提供充足的血氧。紫外線能使人體皮膚中的一種叫做“麥角固醇”的物質變成維生素d,維生素d進入血液,能促使胃腸對鈣、磷等物質的吸收,給骨細胞的生長提供更多的制骨原料。 在室外進行體育活動,呼吸新鮮空氣,能獲得更多的“空氣維生素”。南方四季常青、萬紫千紅,北方春、夏、秋三季也是花紅柳綠,這樣的自然環境裡陰離子數倍增。陰離子是維持人體細胞正常生長功能必不可少的“元素”,科學家們稱它為“空氣維生素”。有人將白鼠分成兩組喂養(營養完全相同),甲組在正常的空氣中喂養,乙組在經過棉花過濾的空氣中喂養。四周後甲組無變化,安然無恙;乙組患病率高,有的面臨死亡。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