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遺傳.還是缺乏什麼? 寶寶皮膚需要水,每天要給寶寶補充充足的水分。最好要喝白開水,如果不愛喝白開水也可以喝果水和菜水,但決不能給孩子喝糖水代替;房間裡要有加濕器,尤其寶寶的房間裡面。如果沒有的話用濕毛巾放在暖氣上效果也很好。 開窗換氣很重要,房間要注意通風,每天定時開窗換氣,不要到了冬天就把窗戶關的死死的。 補充維生素a防干燥,給寶寶每天補充維生素a族的蔬菜,其中含維生素a最高的就是胡蘿卜,維生素a可使寶寶皮膚潤澤。魚肝油也有這個功效。 適當抹些潤膚霜,每天給寶寶抹兒童潤膚霜,冬天干燥,霜比油效果好。洗完澡要趁著寶寶皮膚的水分還沒有散發掉就抹上一層潤膚霜,保持皮膚濕潤。 寶寶的護膚品以成分簡單,油性不要太大為好。主要有幾種劃分:潤膚露含水分多而油分少,為水包油,適合滋潤寶寶全身,春秋季使用;或者3個月以下的小寶寶。潤膚霜含水分少而油分多,為油包水。適合滋潤寶寶臉頰和手腳,冬季使用;或者6個月以上的小寶寶。潤膚膏油分比護膚霜多,適合皮膚很干燥的寶寶。潤膚油100%礦物質組成,成分簡單,使用前需要用少量水分稀釋,適合新生兒,給寶寶作按摩時使用。
成年人皮膚為何這麼干 自上世紀70年代開始,全球皮膚干燥問題的報告便不斷見諸報端: 在最新的調查中,冬季有70%的女性認為自己的身體皮膚很干燥,40%的人臉部皮膚干燥;在夏季,這一比例分別為34%和15%。在臨床皮膚含水量測試中,正常表皮含水量應是25%,但如今都市女性肌膚含水量已降至15%左右。正因如此,如今60%的女性將護膚重點集中到了皮膚保濕上。到底是什麼讓現代人皮膚越來越干?我們應該怎麼辦?
判斷皮膚干燥的幾個標志 水滴一沾臉就被吸收掉,好像永遠都不夠,這是很多人給皮膚干燥下的定義。上海華山醫院皮膚科教授楊勤萍介紹說,目前醫學界對皮膚干燥並沒有明確概念,不過正確判斷干燥與否的標准應該大體如下: ●洗完臉1小時左右仍感到面部皮膚緊繃,用手掌輕觸時無濕潤感。 ●身上皮膚經常呈現出干巴巴的狀態,有的地方有脫皮現象。 ●洗過澡後皮膚發癢,尤以肋下、四肢及後背為甚。 ●面部皮膚干燥嚴重到一定程度,會出現“干性脂溢性皮炎”,具體表現是面部起紅斑,並伴隨口、鼻四周皮膚脫落現象,十分刺癢難受。 這些現象都說明,皮膚“渴”了。
年齡越大皮膚越干 “我年輕時什麼都不塗,皮膚滋滋潤潤的,怎麼如今精心呵護,反而常常干燥不堪呢?”面對干燥問題,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惑。的確,年齡增長是導致皮膚干燥的原因之一。隨著體內雌激素水平的降低,皮脂分泌減少,皮膚保存水分的能力會下降,從而使皮膚變得越來越干。這也是為何老年人一到秋冬季節,就會到醫院皮膚科求診的原因。 其次,皮膚表面的角質層內含有一種“天然保濕因子”,它的數目多少,決定了皮膚的含水量高低。現代女性中普遍存在保養品使用過度的狀況,這會使皮膚分泌油脂能力下降,導致干燥缺水。 外界氣候的變化,會導致皮脂腺和汗腺分泌異常,皮膚的表面就變得更粗糙,抵抗力也會減弱。時間長了,就可能習慣性干燥。 睡眠不足、疲勞、過度減肥及偏食,會使身體受到相當大的傷害,血液循環也會變差。當健康失去平衡時,肌膚就會沒有活力,容易產生干燥及粗糙的現象。 另外,用過熱的水洗澡、使用刺激性的香皂或清潔劑,或者女性內分泌改變,如婦女在絕經後雌激素分泌減少等,也會導致皮膚干燥。不過這都是短時期的現象,可以馬上改善。 皮膚保濕什麼最重要 楊教授認為,肌膚補水,主要有外敷和內養兩種方法。 外敷要根據膚質,采用不同的方法:中性肌膚最好護理,只要使用保濕化妝水,加上乳液即可。 油性肌膚應特別注重清潔,每次洗臉前先用吸油紙吸去過多油脂,然後使用溫和不刺激的潔面乳洗臉。之後選擇能保濕補水的潤膚產品。最好再每周定期去一次角質。 混合性肌膚的t字部位必須使用較清爽的乳液,以免油脂負擔過重。但是干澀的臉頰可使用保濕凝露護理。“護膚品裡如果含有維生素成分,保濕效果通常都會更明顯一些。例如維生素a、b1、b2、b6、c、e都很不錯。”楊教授說。 “用內養的方法為肌膚補水,需要每天喝足白開水,以溫涼水為宜。此外還應多吃水果,能補充水分和維生素。不過,糖分過高的水果反而會消耗水分,草莓、猕猴桃之類不太甜的水果較適宜。”楊教授還建議在睡前喝一小杯紅酒,以加速血液循環,讓皮膚對保濕品的吸收力更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