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人的是從哪裡先長起正文

人的是從哪裡先長起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人的是從哪裡先長起
 
先長骨頭,再長血管,再長肉,
 
建議買一套或下載一套譚其骧先生的《中國歷史地圖集》,對比各個時代,疆域一目了然。另外有個網站叫做“東郭逡的世界(法律、史地)”也有不少歷史地圖。
zhongguolidaijiangyubianqian
中國歷代疆域變遷(changesofterritoryinchinesedynasties)可分為以下6個時期:
先秦時期迄今為止,中國所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遺址有六、七千處,遍及全國。反映了中國原始社會後期人類活動的范圍。這些分散的原始氏族和部落,經過長期的戰爭和融合,形成了2個主要的部落聯盟:一是活動於黃河中游的夏人,一是活動於黃河下游的夷人。以後夏人部落不斷擴展,與東部夷族相融合,成為最大的華夏部落聯盟。
①進入傳說中的大禹時代,約公元前21世紀,建立了第一個奴隸制王國——夏朝。據考古和文獻資料,夏朝的中心地區在今豫西嵩山附近的颍河上游伊洛河流域和黃河北岸的古濟水流域,晉西南也是其重要統治區。現在一般認為代表夏文化的二裡頭類型文化的遺址,分布主要集中在以上兩個地區。文獻記載中的禹都陽城,很可能就是近年在河南登封縣告成鎮王城崗發現的古城址。以後所都的斟尋、陽翟也都在這一帶。夏朝東面疆土還擴展到了豫東黃河下游地區,夏朝後期都城斟灌、帝丘、老丘、西河等都在這一地區。其勢所及南至江漢北,東近淮泗。中國的主體民族華夏族就是在這一地區發展起來的。
②繼夏朝興起的是商朝,約公元前16~前11世紀。商族相傳是東方的古老部落,始祖是契。傳十四世至湯,才滅了夏朝。據《尚書·商書》記載,“自契至成湯,八遷,湯始居亳。”八遷的地點,歷來說法不一。大體在今黃河中下游地區,不出今河南省北、中部和河北省西南部范圍。近年有人認為鄭州商城、偃師商城都可能是湯都西亳。成湯滅夏至盤庚五遷,始居於殷。現除殷已經考古證實為今河南安陽小屯村外,其余4處均未定論。不過從商代遺址發現的地域分布來看,上述河北西南部和河南中北部即為其統治的中心區。盤庚(第二十商王)遷殷後,國勢強大。武丁(第二十三商王)以前,商朝的疆域北面擴展到了易水,南抵淮河,西至太行、伏牛山脈,東至海。武丁以後疆域更為擴大,東北可能到達了遼寧,南抵江淮(湖北黃陂盤龍城即為歸附商朝的一個方國),西北越過太行山進入山西,成為古代東方的強大奴隸制國家。
商朝的周圍還有許多部族和方國(即已歸屬的部落國家)。在今東北的有肅慎,灤河下游有孤竹,內蒙古東南部和山西境內有鬼方、方、土方,陝西北部有羌方、犬戎、熏育(葷粥),西部有周、氏,西南為巴、蜀,長江中游為濮、楚人,淮河流域為淮夷等等。
③公元前11~前8世紀建立周朝的周人,起源於今陝西武功一帶,原為商朝西部的一個方國。後遷居豳(今陝西彬縣、旬邑一帶),以後又南踰梁山,至於岐山下的周原。考古證明周原在今陝西岐山縣京當鄉和扶風縣黃堆鄉和法門鄉之間,是一塊地勢平衍,水草豐肥的沃土。周人就在此定居下來,定國號為“周”,營築城郭,修建宮室,以後逐漸強大,奠定了滅商的基礎。
從周文王開始沿渭河向東發展,翦除了商朝在關中的勢力,遷都於豐(今西安市西南沣河西岸)。武王即位,為經營東方,又將國都東遷於沣河東岸的鎬(今西安市西南斗門鎮一帶)。數年後滅殷,控制了商朝統治區。武王死後,周公東征,相繼征服了商朝殘余勢力和東方諸小國。周朝的疆土大於商朝,為了控制新取得的領土,即推行分封制,即將周朝王畿之外的地區分封給宗室、勳戚功臣、先聖後裔,建立統治據點,以拱衛周室。據記載,周初分封71國,以後仍陸續有所分封,多至數百國。其中主要的有東方的齊、魯,北方的燕、晉等大國,此外,還有黃河下游的衛、管、陳、曹、蔡,漢江流域的“漢陽諸姬”,長江下游的宜和太湖流域的吳。總之,當時疆土北方封國燕,已到達了今遼寧喀左、朝陽一帶,西面至今甘肅渭河上游,西北抵汾河流域霍山一帶,東面的封國齊魯到了山東半島,南至漢水中游,東南抵長江下游和太湖流域,勢力所及還可能到達了巴蜀一帶。周公在今洛陽附近營建雒邑,作為控制東方的政治中心。
周王朝控制的領土內,並不是連成一片的,除了荒地外,還雜居許多夷狄和方國。在其周圍同時也存在許多部落、部族和方國。如東北的肅慎,內蒙古東南部和山西北部的鬼方,西有犬戎、羌方,江漢平原有荊楚,荊楚以西為群蠻,西南有巴、蜀,淮泗之間的淮夷、徐夷等。
④西周末年,犬戎強大,最後殺幽王而周亡。平王東遷,是為東周,進入歷史上春秋戰國時代,約公元前8~前3世紀。
春秋初年,四周夷狄入侵,華夏區域縮小。“南夷與北狄交,中國不絕如線。”西方關中地區為犬戎所占,東方的山戎、北戎曾侵擾燕、齊、鄭等國,南方的淮夷勢力也伸入中原地區。最強大的是狄,居於晉中以北、陝北及太行山兩麓,地域廣大,並四出侵擾,向南向東發展,如伐邢(今河北邢台)、滅衛(今河南朝歌),多次侵擾晉、齊、鄭、衛、魯、宋等國。南方荊蠻的楚勢力逐步強大,經江漢間向北發展,“漢陽諸姬,楚實盡之”。並占有南陽盆地和汝颍河上游地區。中葉以後,五霸迭興,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相繼和戎狄展開斗爭。齊並山東半島諸夷,晉並太行東西大河南北諸戎狄,秦並關中自隴以東諸戎。中原地區的戎狄、東夷漸與諸夏融合,南方的楚越“蠻夷”之地也多諸夏化。故至春秋末年諸夏范圍又有所擴展。
春秋戰爭之際,中原地區諸國逐漸合並,疆界屢易。到戰國時形成了韓、趙、魏、齊、楚、燕、秦七大強國,即所謂戰國七雄。夾在七雄之間還有十幾個小國。這時七國強大,紛紛向四邊開疆拓土,置郡縣,修長城。魏國在公元前4世紀前後取河西白狄地(今陝北)及秦地,“築長城,自鄭濱洛以北,有上郡”(《史記·秦本紀》)。秦國在惠文王時南攻楚漢中,取地600裡,置漢中郡。昭襄王時滅義渠等戎而置隴西、北地2郡(在今甘肅東部),疆界擴展至今的泾、渭上游和洮河流域。於是築長城,西端起臨洮(今甘肅岷縣),東北沿北地、上郡北界,至今陝北黃河西岸。今仍有遺址存在。公元前316年滅巴、蜀,置巴、蜀二郡,將四川盆地也劃入秦國版圖。趙國的北界原在今桑干河上游一帶。趙武靈王時(公元前325~前299)“胡服騎射”,向北擊敗了林胡、樓煩,疆土擴展到河套北面陰山地區,置雲中、雁門、代郡,築長城自代(今河北蔚縣)西傍陰山山脈至高阙(今內蒙古臨河縣東北狼山口)。燕國在燕昭王(公元前311~前279)時擊退了東胡,卻地千余裡,在北邊設置了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築長城西起造陽(約在今河北張家口附近),東至遼東,又東至滿潘汗(今朝鮮清川江一帶)與朝鮮分界。今內蒙古昭烏達盟境內有燕長城斷續遺址存在。楚國的南疆越過了洞庭湖到了湘、資、沅、澧流域,向西占有了湘西、鄂西地區,設置了巫郡、黔中郡,勢力還遠及廣西平樂一帶。公元前279年左右,楚頃襄王派莊由黔中郡向西南進入貴州境內夜郎國,直至滇池。以後黔中郡為秦國所有。莊即在雲南稱滇王。楚國東面滅越國,疆域東至於海。
總之,到戰國末年,七雄的疆域范圍,東北過了鴨綠江,北面到了內蒙古河套地區、晉冀北部和遼南,西面到了甘肅洮河流域,南面已有浙江一半、贛北、湘全境及黔、川的一部分,為秦統一後的疆域打下了基礎。
戰國時期華夏諸國的周圍分布有許多蠻夷戎狄。靠近中原地區的戎狄,先後被韓、趙、魏、秦並合,遂與華夏族融合。東夷、淮夷也為齊、魯等所融台。南方越族的許多地方成為楚國領地。較遠的如北邊的林胡、樓煩,原居晉、陝、冀北部和內蒙古地區,先曾為晉、秦、燕大敵。戰國時受趙、燕攻擊,漸次退出長城以外,為匈奴所並。戰國後期,匈奴南下,成為華夏族北邊的勁敵。“冠帶戰國七,而三國邊於匈奴。”東北地區是東胡,其東還有貊,再東北有肅慎,大致已到今吉林、黑龍江境內了。在河西地區有羌人和月氏人。西南的巴蜀為秦占有後,其西、南還有且蘭、夜郎、滇、昆明(均在今貴州、雲南一帶)、邛都(今西昌一帶)、雟、筰都(今四川大渡河、雅砻江流域)、徙(今四川天全一帶)、冉駹(今四川茂縣汶川)、白馬(今甘肅成縣)等各族。楚國西南有百濮、群蠻,大江以南有百越,分為東瓯(今浙江南部)、閩越(今福建)、南越(今廣東)、駱越(今廣西)等。
先秦時代疆域變遷的總趨勢是華夏地區逐漸擴展,由中原向南向北。夏時主要在黃河中游兩岸;商時南至淮河,北至冀中;周時南面到了長江南岸,北面到了遼東;春秋時南到洞庭湖,北至晉中;戰國時南到五嶺,北至陰山。另一方面是下游向上游發展。夏商時主要在黃河中下游,周時向西發展到渭河;春秋時發展到洮河。長江流域從下游向上游發展和黃河流域有所不同,主要是由於交通方便,黃河流域諸夏文化先到長江中下游,然後轉向上游發展。
秦漢時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中國歷史上第1次出現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從秦到兩漢(公元前221~公元220)共400年,以漢族為中心的中原王朝疆域規模基本奠定。因此,這一時期的疆域在中國歷史上有開創性意義。
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即統一六國前一年,東南並閩越和東瓯,置閩中郡,有今福建全省及浙江東南部。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南踰五嶺並南越,置桂林、南海、象3郡,相當今廣東、廣西2省;北逐匈奴,拓地至陰山,將河套地區開置九原郡。於是將戰國的燕、趙、秦長城重加修築和連接,形成了“起臨洮至遼東,延袤萬余裡”的秦長城。史載其時疆域,“東至海暨朝鮮,西至臨洮、羌中,南至北響戶(北回歸線以南),北據河為塞,並陰山至遼東。”此外,秦始皇還開了通往西南的五尺道,大致自今四川宜賓至雲南曲靖一線,控制了當地的部族國家邛、筰、冉駹等等,將政治勢力伸入了雲貴高原。
秦末農民起義,接著楚漢戰爭,中原動蕩不定。北方匈奴乘機南下,奪還了秦代開拓的河南地,“與中國界於故塞”,即以朝那(今寧夏固原東南)、膚施(今陝西榆林東南)一線與漢朝分界。閩中郡的閩越、東瓯相繼獨立、南海郡龍川令趙佗在秦亡之後據南海又西並桂林、象郡,自立為南越王,盡有嶺南之地。在西南方面不僅失去了對雲南的控制,連同戰國時在今湘西、黔東設置的黔中郡也放棄了。所以秦末漢初時王朝的疆域不僅小於秦代,亦小於戰國末年。


漢武帝繼位後,在其前四十年(公元前140~前100)內不斷向外擴展疆土。
①北方疆域的開拓。公元前127年漢將衛青出擊匈奴,不僅收復了隴西、北地、上郡的北部,還收復了河南地,置朔方、五原2郡;雲中、雁門2郡北界也得到恢復。北邊疆界達陰山以北。
②置河西4郡。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出擊河西,匈奴休屠王降,設置酒泉郡。以後至公元前67年間陸續分置了張掖、敦煌、武威3郡,合稱河西4郡,連同公元前81年在湟水流域設置的金城郡,又稱河西5郡。
③南方的擴展。公元前111年又平南越,以其地置南海、郁林、蒼梧、合浦、交趾、九真、日南、象8郡。次年又跨海於海南島上置珠崖、儋耳2郡。以上10郡包括今兩廣地區和越南北部,較秦時更為擴展。
公元前138年東瓯王迫於閩越的威脅,舉國內遷至江淮之間。公元前110年漢朝滅閩越,又遷其民於江淮之間,後來又在今福建全省和浙江南部設置冶(今福建福州市)、回浦(今浙江臨海東南)2縣,屬會稽郡。
④西南7郡的設置。公元前135~前109年開西南夷,在夜郎、且蘭、邛、筰、冉駹、白馬氐、勞浸、靡莫、滇、昆明等部族地置犍為、牂柯、越雟、沈黎、汶山、武都、益州7郡,除了武都郡在今陝甘2省的嘉陵江上游外,其余6郡在今雲貴和川邊地區,西南界達到了今四川邛崃山和雲南高黎貢山和哀牢山一帶。
⑤東北樂浪4郡的設置。公元前108年滅了由燕人衛滿在朝鮮半島上建立的衛氏朝鮮,以朝鮮及其附屬國地置樂浪、玄菟、真番、臨屯4郡,把東北疆界推至朝鮮半島中、北部,東至日本海,南抵漢城以北一帶。
⑥西域都護府的設置。西域一詞有廣狹二義:狹義的西域指今甘肅敦煌古玉門關、陽關以西,蔥嶺(今帕米爾)以東的今新疆地區;廣義的西域還包括蔥嶺以西遠至中亞或更遠至歐洲東部和北非地區。公元前2世紀初,匈奴的勢力已到了西域地區,控制了

[1] [2] 下一页

我今年三十七歲了眼睛下面長了很多脂肪粒怎麼治療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