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2歲兒童38度是高燒嗎正文

2歲兒童38度是高燒嗎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2歲兒童38度是高燒嗎
 
發熱,是人體對疾病的一種防御反應。小兒發熱,是兒科許多疾病的一個共同症狀。在一定程度上,小兒發熱並不完全是壞事,對某些疾病,還有助於病體康復,因此不必急於采取降溫退熱措施。但是發燒持續過久或者溫度過高,就可以引起機體的損害,尤其是對中樞神經系統有不利的影響,甚至危及生命。

小兒發燒時,家長應密切注意發病的情況,如果孩子體溫不很高,一般情況比較好,可以在家治療休息。

有的家長一見孩子有點燒,就趕快給吃退燒藥,希望在短時間內將體溫降下來,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因為小兒發燒的原因很多,在未弄清病情之前,就急匆匆地把體溫壓下去,反而掩蓋了病情,延誤了治療。同時,任何疾病引起發燒都有一個過程,病情的治療也需要一段時間,對小兒的疾病應綜合治療。比如因炎症發燒,待消炎後,體溫自然恢復正常,如果僅僅是服退燒藥,一下子將體溫降下來,不久就又會回升。

對新生兒發熱,最好采用物理降溫法,不要輕易使用各種退熱藥,以防產生毒性反應。首先應該調節居室的溫度,保持空氣流通,比如打開門窗或利用風扇加速空氣流通,就有利於散熱降溫。也可采用冰或冷水敷頭頸、腋下及雙側腹股溝的退熱方法。冰敷時,冰袋外需裹一層布,以防局部皮膚凍傷。用35-40%的酒精或30℃的溫水拭浴,可使皮膚毛細血管擴張,加速水分的蒸發,也是一種相當簡單的退熱方法。酒精拭浴時,要注意不要拭浴頭面及胸部。物理降溫方法的療效不佳時,可在醫生指導下,選用適當的退熱藥。

小兒發燒時,應經常喂些白開水或糖水,飲水可補充因發熱而蒸發的水分。飲水後出汗,水分的蒸發又可幫助退熱。此外,排尿增多也可使部分熱量由尿液帶出,加速退熱。

小兒發熱,只是各種疾病的一個表現。無熱,不一定無病,熱退也不等於疾病已經痊愈。所以,當小兒發熱時,關鍵在於對原發病的治療,而不僅僅是退熱
 
基本不算,如果寶寶穿的過於暖和了體溫也會很高,如果寶寶臉紅撲撲的說明你給寶寶穿的過多,如果不是就必須采取退燒措施了孩子發燒,家長的頭腦可不能跟著發熱,要沉著冷靜,不要驚慌失措胡亂處理,要順序辦好下列幾件事:

 1、分析一下發熱的原因:大多數發熱是由於感染引起的,而且以病毒為是最常見,象感冒、流感、麻疹、幼兒急疹、流行性肋腺炎等,其次是細菌感染,象扁桃腺炎、腥紅熱,流行性腦膜炎等,寄生蟲感染有些也有發熱,如瘧疾、黑熱病等,但比較少見;非感染性發熱有中署、脫水、白血病、腫瘤、外傷或手術後等;還有些散熱障礙的疾病,象魚鱗廣泛性皮炎、汗腺缺乏症等。當然有時不易區別,但把情況弄清後,可提供醫生參考。

 2、觀察一下發熱類型:可用家庭常備的體溫表,准確測量腋下體溫、並作好記錄。37攝氏度以下算正常,38度以下算低燒、38--39度叫中度發燒,39度以上叫高燒,還要看看發熱持續的時間,伴隨發熱還有哪些症狀等。

 3、不要濫用抗生素:多數家庭都常備抗生素,孩子一發熱,馬上就給用上各種抗生素。這是不合適的,其一是抗生素多數對病毒無作用,反而能抑制人體的免疫功能;其二是發熱本身是人體抗病能力消滅致病因素的正常反應,你用藥物殺滅了細菌病毒,就會影響吞噬細胞的增殖和抗體的產生,影響機體抗病能力的增強,所以不要過早應用抗生素。

 4、慎用解熱退燒藥:低燒或中度發燒一般不用退燒藥,因為過早退熱也會影響免疫功能的建立,而且藥物退熱常會引起大汗、虛脫等不良反應。高燒時也要慎重用藥,控制在能達到降溫的最小劑量就可以了,不要連續服用,半歲以內的幼兒更要謹慎。

 5、提倡物理降溫:物理降溫要比藥物化學降溫安全得多。可用涼毛巾敷前額,或在頭頸部加冰袋,也可用酒精擦浴患兒頭、胸、四肢、手掌。沒有酒精,可用於54°的白酒代替,同樣能達到散熱降溫的作用。

 6、預防高熱驚厥:高熱39°以上,有些嬰幼兒就可能出現驚厥,表現為意識喪失、口眼歪斜、頸項強直、面部、四肢肌肉抽動、屏氣、面色發青等,這是由於3歲以前的嬰幼兒的神經中樞調節功能尚不健全、不穩定、應激性偏高造成的,近年發現,當小兒發熱至38度時,可按每公斤體重0.2毫克給服安定,8小時後熱不退再給第二劑,有較好地預防高熱驚厥的作用,一般不用第3劑。對於有過高熱驚厥史,可低鈣、癫痫的病兒,更應及時給安定預防驚厥發生。

 7、其他:發熱小兒應多喂水、給予清淡易消化的飲食,注意口腔衛生,保持室內溫度、濕度和空氣流通。如果采取上述措施後,患兒體溫高不退或者退而復升,應去醫院就醫,明確診斷後,按醫生的醫囑治療。
 
你還是去看內科,先把燒退掉再說,眼部症狀應該是發燒引起的.
 
2歲兒童38度只能算低燒。寶寶發熱後,如果不經醫生的診斷就擅自給寶寶退熱,很可能會掩蓋一些原發病的症狀,再送寶寶去醫院就診還可能引起醫生的誤診。

每到冬天,頭痛發熱的寶寶就多起來了,爸爸媽媽只有弄清楚寶寶發熱的根本原因,才能對症護理。

冬天,寶寶很容易受涼、感染各種病毒,從而導致發熱。特別是免疫力較差的寶寶,幾乎每個月都要發熱,這可怎麼辦?

追根溯源,尋找發熱元凶

╳錯誤的做法

寶寶一發熱,媽媽就只想讓寶寶快快退熱。一會兒讓寶寶敷冷毛巾,一會兒又給他吃退熱藥,只要寶寶熱度退下去,媽媽就松了一口氣。

√正確的做法

基本原則應該是積極尋找發熱的原因。因為大多數的發熱只是疾病的一個症狀,所以,只要治好了寶寶的原發病,發熱自然就會消退。寶寶發熱後,如果不經醫生的診斷就擅自給寶寶退熱,很可能會掩蓋一些原發病的症狀,再送寶寶去醫院就診還可能引起醫生的誤診。所以,如果寶寶發熱了,應該及時帶寶寶去看醫生。

這些冬季常見病與寶寶的發熱密切相關

·小兒麻疹

發熱特點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在麻疹的發疹前期就有發熱等症狀。小兒麻疹發熱的熱型不定,輕症僅為中等度發熱(38℃~39℃),重症患兒體溫可超過40℃。多數患兒體溫逐漸升高,但也有驟然高熱的情況。

麻疹的發熱症狀為最初症狀,同時還會伴有咳嗽、流涕、眼結膜充血及出現在口腔頰黏膜上的麻疹黏膜斑等。大約在發熱3~4天出疹,出疹時伴有發熱增高,直到皮疹消退時體溫才開始逐漸下降。

對症護理

麻疹的發熱,一般不需要急於退熱,而是要讓寶寶多喝水,並且進食一些易於消化和營養豐富的食物。

中醫治療麻疹有非常好的效果,建議家長可以在中醫的指導下采用清熱解毒的中藥治療。常用藥有桑葉、金銀花、連翹、蟬蛻、浮萍、葛根、升麻、紫草、牛蒡子等。也可用西河柳、浮萍、芫荽等中藥煮沸,用毛巾浸藥液溫敷患兒額面、四肢等部位,既可退熱又可透疹。如果在煮沸藥液的過程中,讓水蒸氣分散在室內,還可以保持室內的濕度。對體溫過高的患兒可酌用小量退熱劑,避免急驟退熱而致虛脫。西藥退熱劑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選用阿司匹林、撲熱息痛等,亦可用安乃近滴鼻。

提醒:

麻疹發熱的寶寶要多喝水,不宜采用冷敷和酒精擦浴來降溫,以免刺激皮膚,影響皮疹透發出來。

使用藥物降溫應使體溫維持在38℃左右,不要急於讓孩子的體溫降至過低。

此外,寶寶麻疹發熱時,爸爸媽媽要注意做好寶寶的皮膚護理:寶寶出汗要及時擦干,衣被不要過厚過暖。

體溫高於下列溫度,則稱為發燒。

肛溫:38℃口溫:37。8℃(耳溫與口溫相同)腋溫:37。5℃背溫:37。5℃合並的症狀:小兒發燒除了體溫上升外,可能會有、食欲不佳、嗜睡、哭鬧不休、活動力減退、昏睡、昏迷、抽筋、頭部僵硬、發紫、呼吸困難。

量體溫的正確方法:先甩動溫度計,使水銀下降至三十五度以下。

腋溫:將溫度計放置於腋下,固定手臂,勿令其任意揮動,測量四~五分鐘。

口溫:兒童勿用此法以防溫度計咬斷。

肛溫:新生兒時期較建議采用此法。

背溫:將溫度計置於背上並平躺測量4~5分鐘。

發燒應如何處理:減少穿衣蓋被、多喝開水、睡冰枕、溫水拭浴。保持空氣流通,維持室溫26~28℃。勿自行服成藥。隨時監測兒童體溫變化。發燒若伴有下列情況則應立刻送醫。

發燒超過38。5℃活動力差虛弱、呼吸困難、無法進食、劇烈嘔吐、抽筋、頭部僵硬、身上出現紫斑、二個月以下之幼兒、兒童本身患有嚴重疾病、連續發燒二天以上。

父母在兒童發燒時,千萬不要過份緊張耽心,除了就醫外,盡量維持幼兒的舒適,只要平時具備基本的發燒處理知識,一定可以幫助兒童回復健康的身體。

發熱即體溫異常升高,是病毒、細菌感染或其他疾病引起的常見症狀。國外有研究證實,父母對兒童發熱普遍存在著恐懼心理,容易不恰當地使用退熱藥物,這樣反而會給孩子的健康帶來不利的影響。體溫高低不一定與疾病的嚴重程度成正比。有些專家認為,如果兒童體溫達到38。8℃,但精力旺盛,無不適感覺,則無需進行退熱治療。當孩子體溫超過38。3℃,但精神萎靡不振,煩躁和呈現痛苦時應予治療。體溫39℃以上的高熱容易引起兒童驚厥,6個月以下兒童在發熱時因病情變化快,都應及時治療。3個月內的嬰幼兒應慎用藥物退熱,宜多用物理方法退熱。藥物退熱效果不好或用藥退熱後不到兩小時體溫又超過39℃時也應采用物理方法降溫。藥物退熱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見效,在孩子體溫突然超過40℃時應先立即采用物理方法退熱。

兒童使用退熱藥需根據年齡、病情和健康情況選用恰當的品種、劑型和劑量。退熱藥大多屬於常用的非處方藥,安全性和有效性都較好,但兒童不宜使用成人劑型。專門供兒童使用的兒童退熱滴劑、混懸劑和顆粒劑有分散性好,起效快,劑量准確和口感好等特點。並且藥物使用說明書內容詳細,用藥劑量和每日用藥次數對應於不同年齡段和相應體重列出,注意事項明晰。兒童服用成人的藥片往往要拆分,劑量欠准還容易出錯。藥片黏附在小兒胃腸道某些部位上還可使稚嫩的組織受到刺激性損害。

阿司匹林即乙酰水楊酸,是一種使用歷史很長的解熱鎮痛藥物。常用的阿苯片為阿司匹林與苯巴比妥的復方制劑,用於小兒退熱一直受到臨床的好評。用於退熱一般是小劑量短時使用,較為安全。但該藥可引起新生兒青紫症、肚臍出血、嘔血和便血等不良反應,嬰幼兒應禁止使用。匹賴氨酸(來比林)是阿司匹林與賴氨酸結合的產物,毒性有所降低,可注射給藥,見效快,3歲以上兒童可以使用。

在一些西方國家,小兒服用阿司匹林引起瑞氏綜合征的現象屢有報道。該征是以急性腦病合並肝脂肪變性為特點的一種嚴重病變,但病因並未完全闡明。國內罕有阿司匹林引起兒童瑞氏綜合征的報道。其個案多與患兒用阿司匹林治療風濕熱等疾病的長期用藥史有關。因此,除川崎病以外,許多國家已不再將阿司匹林用於兒童,國內並無嚴格要求,但要慎用。阿司匹林尤其應避免作為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時的退熱劑,因此時更易使兒童招致瑞氏綜合征。

布洛芬即異丁苯丙酸,退熱快而平穩,退熱持續時間可達8小時。該藥雖為阿司匹林類似藥物,但胃腸道刺激等不良反應明顯低於阿司匹林,且易耐受,認為是安全可*的解熱鎮痛藥物。兒童的用藥劑量可依病情而定。一般每次每公斤體重劑量為5毫克,高於39℃時可用10毫克,需再次用藥時應間隔6~8小時。加大劑量可增加持續退熱時間,必要時每次每公斤體重劑量可達40毫克。布洛芬可單用,也常與其他一些藥物配伍以增強療效。常用的復方鋅布顆粒劑含有葡萄糖酸鋅,以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活力;馬來酸氯苯那敏則可減輕感冒或流感引起的鼻塞、流涕和噴嚏等症狀。

對乙酰氨基酚即撲熱息痛,該藥主要在中樞神經系統部位上抑制前列腺素的合

[1] [2] 下一页

哪裡有呆小症的圖片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