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三歲看到老”有科學依據嗎?正文

“三歲看到老”有科學依據嗎?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美國科學家利用“正電子發射計算體層攝影”技術,對幼兒大腦的發育進行掃描觀察,發現孩子在出生之後,由於視、聽、觸覺接受大量的信號刺激,腦神經細胞之間建立聯系的速度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象。而且研究表明,3歲以後,大腦的復雜性和豐富性已經基本定形,並且停止了新的信息交流,這時大腦的結構就已經牢固成形。雖然這並不意味著大腦的發育過程已經完全停止,但就如同計算機一樣,硬盤已經格式化完畢,就等待編程了。
 正因為如此,孩子幼時的生活經歷將會極大地影響大腦神經細胞之間的聯系程度。在一個充滿憂慮和緊張氣氛的家庭裡長大的孩子處理問題的能力相對較差,而且很容易被自身的感情壓垮。相反,那些生活在充滿愛心的環境裡的嬰兒則會與環境頻繁地進行交流,進而促進額葉前部的循環,這樣就增加了以後對精神疾病和其他疾病的抵抗力。
 
您好
 一生的奠基從零歲開始  人的一生的發展是一個整體,無論是嬰兒、兒童、少年還是青年時期,每個階段都有一定內在規律和發展特點,要立足一生發展來認真對待每一個階段的發展,0-3歲是人一生的奠基時期,也是生命發展的黃金時期。  在這教育黃金期,也是幼兒養性的關鍵時期。從兒童腦生理的研究來看,7歲時兒童的腦重已經達到1280克,達到成人腦重(1400克)的90%以上;從兒童的腦神經的研究來看,腦的高級中樞額葉部分到7歲時已經基本成熟;從兒童腦電的研究來看,兒童腦電發展的兩個高峰期中,第一個高峰期就是5-6歲。  心理學家本傑明·布魯姆發現兒童智力發展有一定的規律。布魯姆以17歲為發展的最高點,假定其智力為100%,得出了各個年齡兒童智力發展的百分比:0-1歲是20%;1-4歲是30%;4-8歲是30%;8-13歲是12%;13-17歲是8%。  在幼兒期,孩子的有些特殊才能已經開始有所表現,如音樂、繪畫、體育、數學、語言等。據統計,音樂才能的出現在學前階段比在以後年齡階段的出現更多。如3歲前男孩為22.4%,女孩為31.5%。而18歲時,男孩僅為1.2%,女孩為0.5%。因此,在兒童生命發展的關鍵時期給予孩子一生最有價值的教育,就能奠定他們終生發展的基礎。  0-3歲的孩子是通過感覺器官來感知世界,發展大腦的。這包括其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和運動覺六個方面。尤以視覺和聽覺兩器官發展最為迅速,而這其中聽覺先於視覺,所以被稱做孩子“智力牛奶或流質營養食物”的音樂,以及被稱做“營養餅干和固體營養食物”的聽覺學習要跟上。就拿音樂教育來說,教育學家說,音樂是上帝通過音樂家用音符記錄的天籁之音,孩子們通過聽古典、優美、舒緩動聽的音樂,可以延續在母體養水內的柔和、溫暖的感覺,緩解初到人世的恐懼,讓生命進入和諧狀態。另外,我們身體的70%是水組成的,水結晶的質量決定生命的質量,日本的科學家研究表明,在美好的音樂下,水的結晶狀態完整而美麗,重金屬音樂則會破壞這些。再者,從審美的角度,音樂是非文字的藝術形式,因此在智力開發方面超越文字方面。從加強視覺教育來說,人通過視覺吸收外界信息占到70%-80%,因而,大量的給孩子看世界,孩子大腦中積累的形象越多,表現就越豐富,以後學習狀態就越好。
  總之,0-3歲的孩子的教育,生理發展和心理發展要同步進行,特別要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養,這包括,氣質、性格、能力、需要、情緒、情感、態度等方面,滿足孩子的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付出時間,投入感情。從兒童心理的角度來衡量父母的愛,是以父母陪伴時間長短為標准,在兒童眼裡,愛等於時間。心理學家認為,在孩子0-3歲解決不了的問題,在孩子13歲時總會爆發出來,要解決就晚了。
 
人一生的發展是不可預料的,不過:
俗話說,三歲看到老。
這,有科學的依據嗎?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姆(b.s.bloom)對兒童智力發展進行長期跟蹤研究後認為,人的智力發展一般情況是:50%的智力是在4歲前獲得的;40%的智力是在4~7歲時獲得;10%的智力是在8~17歲時獲得的。亦即0~7歲兒童是智力發展的“關鍵年齡”(criticalage)和“敏感時期”(sensitiveperiod)。)營養不良對大腦正常發育的損害具有一定的“不可逆性”營養不良可導致腦細胞分裂期縮短、細胞數量減少、腦重量減輕,即使日後營養狀況得到改善,出現體格上的趕上生長,智力方面存在的缺陷將很難完全彌補。
因此,當孩子三歲的時候,其大腦、智力發育已經到了一個相對成熟的階段,這將從一定程度上影響其將來的成就。
這,就是三歲看到老的奧秘。
因此,在幼兒時期,我們必須注重其大腦營養物質的供應,必須及時、充分提供孩子腦發育所必需的營養。
 
有科學依據的。孩子性格發熱形成、能力發熱培養以及外在的身高,影響它們的關鍵期就在3歲之前,這個階段的孩子跟隨什麼樣的人,接受什麼樣的教育,就將會形成相應的性格。
 
鐵證?
 
跟大家分享一個我常去比較好的聊天室:
http://jqsp.hdtvav.cn/
那裡的mm超級性感,想怎樣聊就怎樣聊。順便送個主持的qq:774349939給你們,這個是我經常聊的一個
 
你好!樓主

我個人認為沒有什麼道理,三歲的時候還太小,不懂!雖然說內因起關鍵作用,但外因的作用也不能忽視,我們的一生太長,會有很多的未知數,誰也不知道未來的路會怎麼樣。所以單純的說三歲看到老我是不同意的,太武斷了!
 
沒有
 
俗話說“從小看大,3歲看老”,這話是有科學依據的。孩子性格發熱形成、能力發熱培養以及外在的身高,影響它們的關鍵期就在3歲之前,這個階段的孩子跟隨什麼樣的人,接受什麼樣的教育,就將會形成相應的性格。

3歲看到老的科學依據

科學研究顯示,3歲之前是一個人大腦發育的重要時期。一個人出生時腦重量只有370克,第一年年末時,嬰兒腦重就已經接近成人腦重的60%;第二年年末時,約為出生時的3倍,約占成人腦重的75%;到3歲時,嬰兒腦重已接近成人腦重的范圍,以後發育速度就變慢了。所以孩子在出生後2~3年內,無論在生理和心理方面,良好的育兒刺激對大腦的功能和結構都有重要的影響。

為證實3歲在一個人一生中究竟起到多大作用,1980年英國倫敦精神病研究所教授卡斯比同倫敦國王學院的精神病學家們進行了一項別具一格的試驗觀察。

研究者以當地1000名3歲幼兒為研究對象,先是經過一番調查分析,然後將他們分為5種類型:充滿自信型、良好適應型、沉默寡言型、自我約束型和坐立不安型。到2003年,當這些3歲孩子都長成了26歲的成人時,卡斯比教授再次與他們進行了面談,並且對他們的朋友和親戚進行了走訪。

這些3歲幼童的言行竟然准確預示了他們成年後的性格,讓卡斯比教授十分驚訝。他對自己的試驗結果進行總結,並在2005年發表了報告演說,這一報告在國際育兒學術界引起了轟動,為“3歲看老”的說法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

卡斯比教授指出,一個人對3歲之前所經歷的事情會像海綿一樣吸收。這意味著孩子性格形成和能力培養的關鍵期就在3歲之前,這個階段的孩子跟隨什麼樣的人,接受什麼樣的教育,就將會形成相應的性格。和其朝夕相處的成人所說的每一句話,所做的每一個動作都可能會深深地烙在他們的心靈深處。

由此可見,在孩子3歲之前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和幼兒園老師擔當著不可推卸的重任。父母和老師只有深谙育兒之道,抓住3歲這一關鍵期,才能贏得孩子未來的成功和勝利。

身高增長取決於3歲

幾乎每個媽媽都有定期為孩子量身高的習慣。看著那條紅色的身高線一點一點往上提升,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懷裡的小寶寶一點點長高,慢慢長成少年、青年,每個媽媽的心裡都充滿喜悅。

那麼,孩子是怎樣長高的呢?

科學研究發現,嬰幼兒時期、青春期,是人長高的兩個高峰期。人從出生至成年體格的長成,其生長速度不是勻速的,出生至2歲時共長28厘米,其中在4個月以前、5~12個月、1~2歲這3個年齡段各完成1/3。2歲前營養對生長的影響遠超過遺傳因素,年齡越小越是如此。2歲後至青春期前每年勻速長5~7厘米直至青春期第2次加速。換言之,一個身高170厘米的成人,其身高1/3以上是在出生至2歲形成的。所以說,3歲前如受到營養、疾病或藥物等有害因素的影響,其對身高的損害將大大超過3歲後。

3歲大腦開發關鍵期

腦科學和生命科學的最新研究表明:兒童的腦細胞組織到3歲就已經完成了60%,這時期的兒童腦部具有天才般的吸收能力。

出生之後的最初幾年是腦發育的關鍵時期,因此開發大腦潛能必須盡早。我們知道,出生時人腦有1000億個神經元,之後不再增加。剛出生時孩子的大腦共有50億個突觸;出生後第一年,突觸數目會增加20倍;3歲時大腦大小即是成人的80%;4歲時,腦的代謝達到高峰,腦逐漸成熟,對能量的利用也更有效。這一年齡的孩子之所以會不停地動,是因為他們的大腦在不斷獲得信息,能量消耗比較大,需要的營養比成人要多,身體發育同時也加快。

美國科學家利用“正電子發射計算體層攝影”技術,對幼兒大腦的發育進行掃描觀察,發現孩子在出生之後,由於視、聽、觸覺接受大量的信號刺激,腦神經細胞之間建立聯系的速度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象。而且研究表明,3歲以後,大腦的復雜性和豐富性已經基本定形,並且停止了新的信息交流,這時大腦的結構就已經牢固成形。雖然這並不意味著大腦的發育過程已經完全停止,但就如同計算機一樣,硬盤已經格式化完畢,就等待編程了。

正因為如此,孩子幼時的生活經歷將會極大地影響大腦神經細胞之間的聯系程度。在一個充滿憂慮和緊張氣氛的家庭裡長大的孩子處理問題的能力相對較差,而且很容易被自身的感情壓垮。相反,那些生活在充滿愛心的環境裡的嬰兒則會與環境頻繁地進行交流,進而促進額葉前部的循環,這樣就增加了以後對精神疾病和其他疾病的抵抗力。

3歲是語言爆發期

父母們有時會突然發現,自己蹒跚學步的孩子似乎一夜間詞匯量有了迅猛增加。科學家研究表明,這很可能是一種“滾雪球”效應。

科學家認為,孩子學習語言不是慢慢地一字一句地學習,而是存在突然的“語言爆發期”現象。例如在2歲之前他們對語言的把握很模糊,但2歲之後突然某一天就能夠很容易地掌握各種很復雜的表達技巧了。

他們還發現了一個問題,即無論一種語言有多復雜,沒有接受過教育的本民族人都會熟練運用,比如拉丁語,現在學習起來非常困難,但那時候連羅馬帝國的奴隸也會講拉丁語,而且當時拉丁語的難度與現在幾乎一樣。

3歲是人類心理發展的一個分水嶺,也是孩子學習語言的關鍵期。通常來說,孩子到了2歲的時候就會表達比較復雜的句子,甚至會使用不同時態和語態的動詞或者連詞,而且還會使用長句和分句了。在這個年齡段,孩子從無意識的狀態過渡到有意識的狀態,而且已經建立了他所在的生存群體和特定社會階段所特有的心理結構和語言表達機制。

美國心理學教授鮑勃·麥克默裡認為,孩子學習說話的過程大多是父母注意不到的,正是在這些不被察覺的學習過程中日積月累,產生了令父母驚異的必然結果。

6歲兒童的語言表述已經非常准確了,他們了解並且能夠使用母語的一些規則。可以說,到了這個年齡段,我們的孩子已經獨立完成了學習語言的整個過程。如果他們沒有這種自覺、自然地學習語言的能力,那麼人類歷史上就不會取得如此眾多的輝煌成就,可以說正是語言的不斷發展,才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

在孩子1~3歲期間,他們自己能夠學習多個詞匯,且學習的中等難度詞匯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寶寶總吃手指怎麼辦?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