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多大的小孩為什麼老不睡覺 寶寶睡覺不踏實、哭鬧的原因和對策 1、缺微量元素,枕突是缺鈣,血鈣降低引起大腦及植物性神經興奮性增設導致寶寶晚上睡不安穩,需要補充鈣和維生素d,如果缺鈣,寶寶的鹵門就閉合得不好;如果缺鋅,一般嘴角都會潰爛。
2、太熱、太冷
3、太干燥,有鼻屎
4、睡眠前玩得太興奮,按時睡覺:在寶寶入睡前0.5~1小時,應讓寶寶安靜下來,睡前不要玩得太興奮,更不要過分逗弄寶寶。免得寶寶因過於興奮、緊張而難以入睡。不看刺激性的電視節目,不講緊張可怕的故事,也不玩新玩具。要給寶寶創造一個良好的睡眠環境。室溫適宜、安靜,光線較暗。蓋的東西要輕、軟、干燥。睡前應先讓寶寶排尿。
5、注意肛門外有無蛲蟲。
6、很多媽媽看到寶寶晚上哭醒會以為孩子餓了,然後就給孩子喂奶,其實這是一個很不好的習慣,這樣做反而會造成孩子有晚上睡醒了要吃奶的習慣。
7、積食、消化不良,上火或者晚上吃的太飽也會導致睡眠不安。建議喂粥、面等固體食物應在臨睡前至少兩三小時喂,睡前再喝一點奶。
8、母乳寶寶的戀奶。(這個很多母乳寶寶都存在的情況)
9、晚上一定要喂奶的話,要注意: 盡量保持安靜的環境。當晚上喂奶或換尿布時,不要讓孩子醒透(最好處於半睡眠狀態)。這樣,當喂完奶會換完尿布後,會容易入睡。 逐漸減少喂奶的次數,不要讓孩子產生夜間吃奶的習慣。
10、如果寶寶因為夜裡想尿尿就醒,本人覺得應該給他用尿不濕,這樣不至於因為把尿影響寶寶睡覺。如果有用尿不濕的話,一定是尿不濕包得太緊。
11、發現孩子有睡意時,及時放到嬰兒床裡。最好是讓孩子自己入睡,如果你每次都抱著或搖著他入睡。那麼每當晚上醒來時,他就會讓你抱起來或搖著他才能入睡。
12、不要讓嬰兒含著奶嘴入睡,奶嘴是讓孩子吸奶用的,不是睡覺用的,若干孩子含著奶嘴睡著了,在放到床上前,請輕輕將奶嘴抽出。
13、寶寶哭鬧,不要及時做出反應,等待幾分鐘,因為多數小孩夜間醒來幾分鐘後又會自然入睡。如果不停地哭鬧,父母應過去安慰一下,但不要亮燈,也不應逗孩子玩、抱起來或搖晃他。如果越哭越甚,等兩分鐘再檢查一遍,並考慮是否餓了,尿了,有沒有發燒等病兆等。 如果寶寶沒有其他不適的原因,夜裡常醒的原因很大一部份是習慣了,如果他每次醒來你都立刻抱他或給他喂東西的話,就會形成惡性循環。建議寶寶夜裡醒來時(應該都是迷迷糊糊的),不要立刻抱他,更不要逗他,應該立刻拍拍他,安撫著想辦法讓他睡去。一般如果處在迷糊狀態的寶寶都會慢慢睡去。 大了,有時候夜裡也醒,還哼哼唧唧的。一開始老要去抱他,然後他就完全醒了,要好久才重新入睡。後來想是不是做夢呢,於是就在旁邊看著他,不去驚擾他,果然,一會兒,沒聲了,繼續睡了。
14、被子或者睡覺姿勢不舒服
15、分離焦慮(大家常說的\"怕生\",英文叫separation anxiety).這個在寶寶9-18個月最嚴重,除了表現在依戀/不願分開父母和非常熟悉的人,怕見生人,在陌生環境中自我保護意識強(我兒子的表現:在家裡活躍的很,一刻不停,又笑又叫,是個小霸王;一到外邊就表情嚴肅,不苟言笑,陌生人一逗就撇嘴要哭)外,就表現在晚上睡眠醒得多,睡得輕,對外界警醒(我兒子除了經常半夜啼哭(但並不醒來)之外,有時在剛睡著後不久或早晨4,5點快真正醒來之前會翻身坐起來,看不到大人就哭,我一般抱起來哄哄拍拍,不到1分鐘放到床上能接著睡。但半夜他如果迷糊中哭起來,這一招沒用,只能等他自己鬧累了自己睡去)。書上也沒說什麼有效的辦法,因為這是寶寶成長發育的一個階段(當然寶寶都有個體差異,有的寶寶就沒什麼問題),只是提了一些建議,希望有幫助:1。睡前哄,拍寶寶不要時間太長,在寶寶睡著之前離開,讓寶寶自己睡著。不要大人抱著睡著。2。白天要有一定長的時間和寶寶親密得玩,讓他/她意識到爸爸媽媽很愛她,會給他充足的關愛。3。和寶寶玩捉迷藏,讓ta意識到即便ta看不到爸爸媽媽,爸爸媽媽其實也在ta周圍。4。經常帶到外邊看看,不要天天悶在家裡,只熟悉家裡的環境。 不睡覺的原因,除了所謂的“被驚嚇到”之外,其他如:飲食不當、消化不良、饑餓、尿布浸濕、衣帶過緊、皮膚瘙癢、室內溫度過高、光線過強、睡眠環境不安靜、生病等原因均可引起。而在體質方面,還有許多因素,可以找專業中醫師仔細辨症治療,介紹如下:1.脾胃虛寒症狀:本型多見於先天不足的小兒,症狀可見體弱多病、面色青白、四肢發涼、食欲差、哭聲低微、哭時無淚、大便時干時稀、小便清長、唇舌淡紅、舌苔薄白、指紋淡紅。中醫療法:治宜補益脾腎,溫脾散寒。中藥可選保和丸、焦三仙之類,日服兩次,溫開水化汁送服。2.心火內盛症狀:可見小兒面紅、身熱、白天煩躁不安、夜間啼哭不止、哭聲大、淚多、眼屎多、大便秘結、小便黃、舌尖紅、舌苔黃、指紋紅紫。中醫療法:應清瀉心火,用藥選導赤丸,日服兩次,溫開水化汁送服。3.驚駭所為症狀:本型主要症狀有面色發紅、鼻周發青、入睡後驚動易醒、醒後啼哭不止,或夜間突然啼哭,似見異物狀,哭聲不已、精神不安、睡中時作驚悌、面色青灰、舌苔多無變化、指紋青紫。中醫療法:以鎮驚安神為主,用藥可選溫膽湯,日服兩次,溫開水化汁送服。4.腎虛症狀:腎氣不足的孩子除有夜啼外,還會有相應的表現,比如孩子會有多汗、枕禿、方顱、囟門閉合晚、肋骨串珠等,常見小兒肢體軟弱、筋骨不固、頭發稀疏萎黃,伴煩躁、發育遲緩等症狀。中醫療法:當以補腎安神、鎮驚補氣為治。用藥如補腎丸、六味地黃丸,日服兩次,溫開水化汁送服。改善夜啼的藥膳以下藥膳適合一歲內幼兒,如三個月大幼兒可采1/2劑量。1.百合紅棗湯組成:百合25克、紅棗5粒。服法:煮湯當茶喝。功用:養陰補血,寧心安神。說明:主治驚恐所致的小兒夜啼。2.竹芯茶組成:燈芯草2克、淡竹葉10片。服法:煎湯取汁,代茶喂飲。功用:清心安神。說明:燈芯草性味甘淡,入心、肺、小腸經。適用於小兒心火內盛型夜啼。3.甘麥大棗湯組成:浮小麥15克、紅棗5枚、炙甘草2克、蟬衣2克。服法:水煎代茶飲。功用:清心熱、健脾胃。說明:適用脾胃虛寒所致的夜啼。4.消脹茶組成:山楂2克、麥芽5克、枳殼2克。服法:水煎去渣代茶飲。功用:消食化滯,行氣消脹。說明:適合腸胃易脹氣、肚子咕咕叫的患兒。其他夜啼特效療法1.制成藥枕組成:取白茯苓50克、白菊花80克、勾籐80克、淡竹葉50克、燈芯草50克、琥珀20克、五味子10克。使用方法:打碎後裝入一布袋中,夜間枕用,早晨將藥袋裝入塑膠袋內密封;次夜繼用。2.按摩及穴壓父母給孩子多一些愛撫,孩子滿足了,就不再哭鬧了。方法:家長用大拇指按壓孩子以下部位:1)輕壓孩子的手掌面與腕的橫紋中點。2)掐掐孩子手指尖的十宣穴(位於手十指尖端,距指甲緣0.1寸處,左右共十穴)。3)揉孩子頭頂百會穴(兩耳繞過頭頂的連線,與頭頂前後中線的交會處)20-50次。4)揉孩子腳底湧泉穴(腳底正中凹陷處)20-50次。5)自下而上由脖子往胸椎、腰椎、尾椎輕捏3遍。讓孩子有個好眠的生活小叮咛1.細心觀察孩子的行為:很多疾病,譬如感冒及各種急性傳染性疾病的患病期間,孩子都會在睡後哭鬧。此外,孩子鼻子鼻塞、肚子有蛔蟲等,也常常因難受而在睡中哭鬧。2.訓練孩子正常的生活作息:有些孩子白天一直睡,夜裡便精神十足,當父母因疲倦不理他時,孩子就會用哭來抗議。糾正的方法是白天減少孩子的睡眠時間,逗孩子,跟他玩,晚上孩子睡眠才會有所改善。3.曬曬太陽:晴天時,利用早上9點之前、傍晚5點左右帶寶寶散步、曬曬太陽,可增加維生素d的來源,會有促進神經安定的作用。4.少吃易產氣的食物:如蘋果、甜瓜、巧克力等甜物,牛奶不要泡太濃。可給寶寶適量溫開水或茶飲,並輕輕按摩腹部,一般均能使之緩解。只要有打嗝、放屁、排便等,將氣體排出,終止脹氣,就可改善寶寶的不舒服。總之,嬰兒不睡覺的原因很多,爸媽應該細心觀察一下,如果懷疑是疾病所致,就要帶孩子到醫院檢查一下,只要找到了原因,及時加以去除,小寶貝一定會甜甜蜜蜜入夢鄉的
祝寶寶健康快樂! 這是嬰兒時期常見的睡眠障礙。一般不外乎以下幾種情況。●生理性哭鬧孩子的尿布濕了或者裹得太緊、饑餓、口渴、室內溫度不合適、被褥太厚等,都會使小兒感覺不舒服而哭鬧。對於這種情況,父母只要及時消除不良刺激,孩子很快就會安靜入睡。此外,有的孩子每到夜間要睡覺時就會哭鬧不止,這時父母若能耐心哄其睡覺,孩子很快就會安然入睡。●環境不適應有些孩子對自然環境不適應,黑夜白天顛倒。父母白天上班他睡覺,父母晚上休息他“工作”。若將孩子抱起和他玩,哭鬧即止。對於這類孩子,可用些鎮靜劑把休息睡眠時間調整過來,必要時需請兒童保健醫生作些指導。●白天運動不足有的孩子白天運動不足,夜間不肯入睡,哭鬧不止。這些孩子白天應增加活動量,孩子累了,晚上就能安靜入睡。●午睡時間安排不當有的孩子早晨起不來,到了午後2~3點才睡午覺,或者午睡時間過早,以至晚上提前入睡,半夜睡醒,沒有人陪著玩就哭鬧。這些孩子早晨可以早些喚醒,午睡時間作適當調整,使孩子晚上有了睡意,就能安安穩穩地睡到天明。●疾病影響某些疾病也會影響孩子夜間的睡眠,對此,要從原發疾病入手,積極防治。患佝偻病的嬰兒夜間常常煩躁不安,家長哄也無用。有的嬰兒半夜三更會突然驚醒,哭鬧不安,表情異常緊張,這大多是白天過於興奮或受到刺激,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此外,患蛲蟲病的孩子,夜晚蛲蟲會爬到肛門口產卵,引起皮膚奇癢,孩子也會煩躁不安,啼哭不停。但寶寶仍是從滿月開始就要補鈣,建議一直補到2、3歲。母乳喂養的寶寶其實比配方奶喂養的更易缺鈣。補鈣還有一個吸收的問題,補得再多,不吸收也是白搭。同時補充ad(魚肝油)能幫助鈣的吸收,預防佝偻病,多曬太陽也會幫助鈣的吸收,一定要到戶外,不能隔著玻璃,因紫外線是不能穿透玻璃的。另外,嬰兒胃腸道系統的不完善,也會影響吸收。建議補鈣的同時補充一些腸道有益菌,如媽咪愛、合生元等(放心,有益菌不是藥,是多多益善的),胃腸道系統的不完善也是誘發小兒濕疹的根源,所以說小兒的大多數病,改善胃腸道是關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