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9個月寶寶容易煩躁是怎麼回事正文

9個月寶寶容易煩躁是怎麼回事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焦之火,黃連瀉中焦之火,黃柏瀉下焦之火,山栀通瀉三焦之火,導火下行,四藥合用,苦寒直折,瀉火解毒。白頭翁、秦皮清腸化濕,鉤籐、石決明平肝熄風。

舌苔厚膩,大便不爽加生大黃、厚樸清腸導滯,瀉熱化濕;竅閉神昏加安宮牛黃丸清心開竅;頻繁抽風加紫雪丹平肝熄風;嘔吐加玉樞丹辟穢解毒止吐。

5.驚恐驚風

證候:暴受驚恐後突然抽搐,驚跳驚叫,神志不清,四肢欠溫,舌苔薄白,脈亂不齊。

分析:小兒神怯膽虛,易受驚嚇。驚則氣亂,恐則氣下,氣機逆亂,引動肝風,則神昏抽搐,四肢欠溫,脈亂不齊。

治法:鎮驚安神,平肝熄風。

方藥:琥珀抱龍丸加減。常用藥:琥珀、朱砂、金箔鎮驚安神;膽南星、天竺黃清化痰熱;人參、茯苓、淮山藥、甘草益氣扶正;菖蒲、鉤籐、石決明平肝熄風開竅。

抽搐頻作加止痙散熄風止痙;氣虛血少者加黃芪、當歸,、白芍、酸棗仁益氣養血安神。

[其他療法]

一、中成藥劑

1.小兒牛黃散1歲以下每服0.3-0.5g,2-3歲每服0.9g,1日2次。乳汁或糖水送服。用於風熱驚風。

2.小兒回春丹1歲以內每服1-2粒,1-3歲每服3-5粒。2小時後可重復使用。用於風熱驚風。

3.紫雪散(丹)每服1.5—3g,1日1、3次。用於急驚風抽搐較甚者。

4.安宮牛黃丸每服1/2-1丸,1日1—2次。用於急驚風高熱抽搐者。

二、外治療法

1.鮮地龍搗爛為泥,加適量蜂蜜攤於紗布上,蓋貼囟門以解痙定驚。用於嬰兒急驚風諸證。

2.牙關緊閉用生烏梅一個擦牙。

三、針灸療法

1.體針驚厥取穴人中、合谷、內關、太沖、湧泉、百會、印堂。高熱取穴曲池、大椎、十宣放血,痰鳴取穴豐隆,牙關緊閉取穴下關、頰車。均采用中強刺激手法。

2.耳針取穴神門、皮質下。強刺激。

四、推拿療法

高熱,推三關、透六腑、清天河水;昏迷,捻耳垂,掐委中;抽痙,掐天庭、掐人中、拿曲池、拿肩井。急驚風欲作時,拿大敦穴、拿鞋帶穴;驚厥身向前曲,掐委中穴;身向後仰,掐膝眼穴;牙關不利,神昏竅閉,掐合谷穴。

五、西醫處理

1.退熱物理降溫可用頭枕冰袋,溫濕毛巾擦身,40%-50%酒精擦浴。藥物降溫可用安乃近滴鼻或肌肉注射。

2.止驚首選安定,0.3-0.5mg/ls,最大量不超過10mg,稀釋後緩慢靜脈注射。亦可用苯巴比妥8-lomg/ks肌肉注射或5%水合氯醛50rog/ks保留灌腸。

3.降低顱內壓抽搐時間持續15分鐘以上或反復驚厥患兒,可發生腦水腫。常用20%甘露醇1—26/ks,於20-30分鐘內快速靜脈滴注或靜脈注射。6-8小時重復1次。

[預防護理]

一、預防

1.平時加強體育鍛煉,提高抗病能力。

2.避免時邪感染。注意飲食衛生,不吃腐敗及變質食物。

3.按時預防接種,避免跌僕驚駭。

4.有高熱驚厥史患兒,在外感發熱初起時,要及時降溫,服用止痙藥物。

二、護理

1.抽搐時,切勿用力強制,以免扭傷骨折。將患兒頭部歪向一側,防止嘔吐物吸入。將紗布包裹壓舌板,放在上下牙齒之間,防止咬傷舌體。

2.保持安靜,避免刺激。密切注意病情變化。



慢驚風

[病因病機]

慢驚風多見於大病久病之後,氣血陰陽俱傷;或因急驚未愈,正虛邪戀,虛風內動;或先天不足,後天失調,脾腎兩虛,筋脈失養,風邪人絡。

由於暴吐暴瀉,久吐久瀉,或因急驚反復發作,過用峻利之品,以及它病誤汗誤下,以致脾陽不振,木旺生風。或因禀賦不足,脾腎素虧,長期腹瀉,陽氣外洩,先則脾陽受損,繼則傷及腎陽,而致脾腎陽虛,虛極生風,即所謂“純陰無陽”之慢脾風證。急驚風或溫熱病後,遷延未愈,耗傷陰津,腎陰虧損,肝木失於滋養,肝血不足,筋失濡養,可致水不涵木,陰虛風動。

總之,慢驚風病位在肝、脾、腎,病理性質以虛為主。多系脾胃受損,土虛木旺化風;或脾腎陽虛,虛極生風;或肝腎陰虛,筋脈失養生風。

[臨床診斷]

1.具有嘔吐、腹瀉、腦積水、佝偻病等病史。

2.起病緩慢,病程較長。面色蒼白,嗜睡無神,抽搐無力,時作時止,或兩於顫動,筋惕肉瞬,脈細無力。

3.根據患兒臨床表現,結合血液生化、腦電圖、腦脊液、頭顱cr等檢查,以明確診斷原發疾病。

[辨證論治]

一、辨證要點

1.辨寒熱虛實凡面色蒼白或萎黃,精神萎倦,嗜睡,四肢發冷,舌淡苔薄者為虛寒;虛煩疲憊,面色潮紅,身熱消瘦,手足心熱,舌紅苔少者為虛熱;肢體顫振,手足搐搦為血虛;身熱起伏不定,口渴心煩,胸悶氣粗,泛吐痰涎,苔黃膩者,為虛中夾實。

2.辨髒腑僅有形神疲憊,面色萎黃,肢體抽搐,大便稀溏,四肢不溫,為病在肝脾;若面色蒼白,囟門低陷,四肢厥冷,手足蠕動,大便清稀、舌淡、脈細無力,為病在肝脾腎。

二、治療原則

慢驚風的治療,以補虛治本為主。土虛木旺,治以健脾平肝;脾腎陽虛,治以溫補脾腎;陰虛風動,治以育陰潛陽。治療過程中,可結合活血通絡,化痰行瘀之法。

三、分證論治

1.土虛木亢

證候:形神疲憊,面色萎黃,嗜睡露睛,四肢不溫,足跗及面部輕度浮腫,神志不清,陣陣抽搐,大便稀薄,色帶青綠,時有腸鳴,舌淡苔白,脈細弱。

分析:久瀉傷陽,脾陽傷則形神疲憊,面色萎黃;陽衰則寒濕內生,故大便稀薄,色見青綠,腹中鳴響,甚則肢冷浮腫;土弱木乘,木旺化風,故時作抽搐,嗜睡露睛。舌淡苔白,脈細弱為脾陽虛弱之象。

治法:溫運脾陽,扶土抑木。

方藥:緩肝理脾湯加減。常用藥:黨參、茯苓、白術、山藥、扁豆、炙甘草健脾益氣,煨姜、桂枝溫運脾陽,白芍、鉤籐平肝熄風。

陽虛寒盛去桂枝,加附子、肉桂溫補脾腎;腹瀉不已加诃子、肉豆蔻、烏梅炭斂腸止瀉;方顱發稀,夜寐哭鬧不安,加生牡蛎、生龍骨平肝潛陽。

2.脾腎陽虛

證候:面色蒼白或灰滯,囟門低陷,精神極度萎頓,沉睡昏迷,口鼻氣冷,額汗涔涔,四肢厥冷,手足蠕蠕震顫,大便澄澈清冷,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無力。

分析:脾腎陽虛,寒水上泛,則面色蒼白或灰滯,囟門低陷,精神極度萎頓;陽氣不運,陰寒內盛,故口鼻氣冷,四肢厥冷,額汗涔涔,大便澄澈清冷,甚至沉睡昏迷,陽氣衰微,虛極生風,則手足蠕蠕震顫。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為脾腎陽衰之象。此證即所謂“純陰無陽”的慢脾風證。其實質是陰盛陽衰,屬於慢驚風後期,氣陽衰竭的危重階段。

治法:溫補脾腎,回陽救逆。

方藥:固真湯合逐寒蕩驚湯加減。常用藥:黨參、黃芪、白術、茯苓、炙甘草溫補脾氣,炮附子、肉桂、川椒、炮姜、灶心土溫陽救逆。

抽搐頻頻加龍齒、鉤籐平肝熄風;陽氣回復後改用理中地黃湯或可保立蘇湯,以陽中求陰,使陰陽維系,陽生陰長而搐定。

3.陰虛風動

證候:虛煩疲憊,面色潮紅、低熱消瘦、震顫瘛疚,或肢體拘攣,手足心熱,大便干結,舌光無苔,質绛少津,脈細數。

分析:肝腎之陰虧損,陰虛生內熱,則虛煩疲憊,面色潮紅,低熱消瘦,手足心熱,大便干結;水不涵木,筋脈失養,則震顫瘛疚,肢體拘攣。舌紅绛,無苔少津,脈細數為肝腎陰虛之象。

治法:育陰潛陽,滋水涵木。

方藥:大定風珠加減。常用藥:雞子黃、阿膠、地黃、石斛、麥冬滋陰養血,龜板、鱉甲、牡蛎潛陽熄風。

陰虛潮熱加銀柴胡、青蒿、地骨皮以清虛熱;搐搦不止者,吞服止痙散熄風止痙;強直癱瘓者,加全蠍、蕲蛇、烏梢蛇、地龍、白僵蠶搜風剔邪,但風藥多燥,故宜佐養血潤燥之品。

[其他療法]

一、經驗方

1.蕲蛇,研細末,吞服。每服1.5g,1日2次。用於土虛木亢證。

2.地龍、僵蠶、烏梢蛇、當歸、木瓜、雞血籐各15g。水煎服。用於慢驚風肢體強直性癱瘓。

二、外治療法

1.黨參、黃芪、白術、甘草、白芍、陳皮、半夏、天麻、川烏、全蠍、天南星、丁香各6g,朱砂1g,生姜3g,紅棗5枚。炒熱,熨臍部,1日1次。用於土虛木亢證。

2.全蠍5個,蜈蚣1條,僵蠶5條,蟬蛻7個。研為細末,敷臍,1日1次。用於慢驚風強直性癱瘓者。

三、針灸療法

1.針刺上肢取穴:內關、曲池、合谷。下肢取穴:承山、太沖。牙關緊閉取穴:下關、頰車。

2.灸治取穴大椎、脾俞、命門、關元、氣海、百會、足三裡。用於脾腎陽虛證。

四、推拿療法

運五經,推脾土,揉五指節,運內八卦,分陰陽,推上三關,揉湧泉,揉足三裡。

[預防護理]

一、預防

1.積極治療原發疾病。

2.做好小兒保健工作,調節精神情緒,加強體格鍛煉,提高抗病能力。

3.注意飲食衛生,宜吃營養豐富易消化的食物。

二、護理

1.保持病室安靜,減少刺激,保證患兒安靜休息。

2.抽搐時,切忌強行牽拉,以免拉傷筋骨。·

3.對長期臥床的患兒,要經常改變體位,必要時可墊海綿墊褥或氣墊褥等,經常用溫水擦澡、擦背或用溫熱毛巾行局部按摩,避免發生褥瘡。

4.昏迷、抽搐、痰多的患兒,應注意保持呼吸道通暢,肪止窒息。

5.注意加強營養,不會吞咽者給予鼻飼。

[文獻摘要]

《小兒藥證直訣·急驚證治》:“小兒急驚者,本因熱生於心;身熱面赤引飲,口中氣熱,大小便黃赤,劇則搐也,蓋熱甚則風生,風屬肝,此陽盛陰虛也。”慢驚“因病後或吐瀉,脾胃虛損遍身冷,口鼻氣出亦冷,手足時瘛疚,昏睡,睡露驚,此無陽也。”“急驚合涼瀉,慢驚合溫補。”

《幼幼新編》:“風搐頻者,風在表也,易治,易發之。搐稀者,風在髒也,難治,宜補脾。”

《景岳全書·小兒則·驚風》:“驚風之要領有二:一日實證、一日虛證而盡之矣。蓋急驚者陽證也,實證也,乃肝邪有余而風生熱,熱生痰,痰生客於心膈間則風火相搏,故其形證急暴而痰火壯熱者是為急驚,此當先治其標,後治其本。慢驚者陰證也,虛證也,此脾肺俱虛,肝邪無制,因而侮脾生風,無陽之證也,故其形氣病氣俱不足者是為慢驚,此當專顧脾胃以救元氣。雖二者俱名驚風而虛實之有不同,所以急慢之名亦異。凡治此者不可不顧其名以思其義。”

[現代研究]

伍鴻基.針刺治療小兒高熱驚厥的臨床觀察.浙江中醫雜志1996;(8):373

將小兒高熱驚厥28例分為2組,治療組21例,對照組7例。兩組患兒在高熱驚厥時,即給予安乃近10mg/kg肌肉注射,酒精擦浴降溫,吸氧。治療組再給予針刺療法:首先取人中穴向上斜刺2-3分,稍捻轉至患兒蘇醒有刺激反應,如哭聲等即起針。再點刺雙側中沖穴約1分,提捻瀉法強刺激,每隔半分鐘左右起針,再放血1-3滴;直刺雙側合谷穴3-5分,提捻瀉法中等刺激,每穴各行針1—2分鐘後起針。對照組再予安定0.3mg/kg肌肉注射。治療結果:治療組患兒在20秒至2分鐘內痙止蘇醒,體溫下降,平均1分2秒;對照組患兒在2-5分鐘內痙止,平均3分2秒,療效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01)。

王清濤,高樹堂.麝冰散治療小兒高熱驚厥43例.吉林中醫藥1993年;(1):25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大專或本科幼教專業現行教材全套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