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六個月的寶寶發燒38.8,怎麼辦,如何降溫.急急正文

六個月的寶寶發燒38.8,怎麼辦,如何降溫.急急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家用冰袋)在的前額部以幫散熱降溫。藥物降溫:以上措施不明顯時,可口服退熱藥。
2.多飲水,吃流質飲食,如西瓜汁等,以保證機體足夠的能量及水分。
3.多通風,注意散熱,衣著寬大,忌用棉被包裹。夏天可使用空調,室溫控制在27℃左右,注意定時開窗通風,使房間空氣對流。
4.多睡覺,保證充足的睡眠可益於疾病的恢復。

在體溫39度高燒以後才用退燒藥,象泰諾林、安乃靜滴液,但3歲以內的嬰幼兒發高燒時應首先采用物理降溫方法,一般不打退燒針,不吃退燒藥,以免發生虛脫及藥物毒性反應,其他藥物的使用同樣要慎重哦。無論是否退熱,家長應盡可能帶孩子去查清發熱的原因,強行降溫是不科學的.
發燒本身不是病,我家寶寶上次連續發燒38.5度的時候,我先給她貼退熱貼,整個晚上貼,如果超過39度再給她吃美林,馬上有效的,如果發燒不到39度的話,先別給寶寶打針或掛點滴,因為負作用比較大,如果實在不行,再去打針哦!你也試下,一定會好的,希望你家寶寶馬上好起來哦!看看我家寶寶的博客你就會放心很多的!
http://248200706.blog.163.com/


從你反映的情況來看,小孩反復感染,歸因與抵抗力薄弱。這或許是難以避免的生理過程。家長也不必過於擔心。相信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這種現象是會逐步得到緩解和消失的。

引起小兒頻繁發燒的原因有很多:
一、外在因素:
小兒體溫受外在環境影響,如天熱時衣服穿太多、水喝太少、房間空氣不流通。
二、內在因素:
感冒、氣管炎、喉嚨發炎或其他疾病。
三、其他因素:
如預防注射,包括麻疹、霍亂、白喉等
出現這種情況要及時就醫,醫生會根據其症狀進行診斷。平時多注意寶寶的飲食起居。
建議去醫院復診,查找發熱的原因,在對症治療。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發燒,多了解一些發熱的小常識,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便利。

發熱是指體溫超過正常范圍,或一日間體溫之差在1度以上。正常人口腔溫度在36-37.2℃之間。發熱一般分為超高熱(體溫在41℃以上)、高熱(38℃以上)與低熱(37.4-38℃左右)。兒童的體溫調節中樞功能差,容易發生41℃以上高熱,且常伴有抽搐和嘔吐。一般兒童突然發生原因不明的嘔吐時,應首先考慮有發熱。

其實,發熱本身並不是病,而是患病時表現出來的症狀之一,往往是患病的信號。所以,當發熱時,首先要找出發熱的原因,即疾病,並去治療,這是治本,必要時降溫處理,這是治表。

引起發熱的原因很多,主要見於各種感染性疾病,其次為非感染性發熱。感冒和胃腸道感染是夏季發熱的常見原因。

發熱治療應對病因,但體溫過高時(>38.5℃),也應酌情對症處理,否則會導致脫水、甚至虛脫的危險。一般高熱的處理:

1、臥床休息。

2、給以營養豐富的流質或半流質,鼓勵病人多吃水果或多飲水。

3、物理降溫(>39℃):冰水濕敷或酒精擦浴等。

4、藥物降溫:應選擇療效好、安全性高的退燒藥,如百服寧片劑,口服1-2片。

5、加強護理,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汗濕衣被及時更換等。

6、避免長時間陽光暴曬。

多了解一些發熱的小常識,多做一些必要的小准備,在你的家庭小藥箱中儲備好退燒藥,可以在家人發燒時應急。
以上幾點僅供參考,其實孩子在在成長過程中會碰到很多類似的問題,讓我們一起探討吧,祝寶寶健康快樂!
 
發燒--26種對付的要訣

"天啊!你真熱啊!"
在某些場合,這或許是一種稱贊。這回可不同,你感冒了!你的體溫上升,而且感到很不舒服。

在你采取行動前,先聽聽醫生怎麼說。

確定你真的感冒

雖然體溫37c是一般的正常值,但這數字並非固定值。"每個人的正常體溫都不盡相同,而且在一天當中會有很大的波動。食物、過多衣物、情緒興奮、激烈運動等,都會提升體溫。"維克利博士說;"其實,激烈運動可使體溫上升到39c。再者,孩的體溫容易比大人高,而且一天當中的波動也較大。""在此有個通則:假若體溫在37.2c--37.7c時,開始懷疑可能是發燒,若超過37.7c,則是發燒。"

勿對抗之

發燒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種症狀。其實,它是體內抵抗感染的機制之一。發燒甚至可能有它的用途:縮短疾病時間、增強抗生素的效果、使感染較不具傳染性。這些能力應可以抵消發燒時所經歷的不舒服。如果你需要額外的緩解,可以試試下面的方法。

補充液體

當你感到熱時,你的身體會流汗散熱。但如果你流失大多水分--例如當你發高燒時--你的身體會關閉汗腺,以阻止進一步的水分流失。這使你更難對付發燒。解決之道就是補充液體。除了白開水,醫生們更偏好下列各種飲料;
①果菜汁這些液體含豐富的維他命及礦物質,尤其是甜菜汁及胡蘿卜汁。如果你想喝番茄汁,應選用低鈉的產品。
②草茶雖然任何茶皆提供液體,但有些特別適合發燒時喝。有一種是將等量的干百裡香、菩提花(linden)及洋甘菊(chalnomiie)混合。百裡香有殺菌作用,洋甘菊減輕發炎,菩提花促進流汗。將1茶匙的上述混合物故入1杯沸水,浸5分鐘,過濾並趁溫的時候喝,一天數次。
③菩提花茶這茶單獨喝也很好,有促進排汗以及退燒的功能。將1大匙菩提花加入l杯沸水中。依上述方法制備,趁熱喝,一天數次。
④柳樹皮柳樹皮含有豐富的水楊酸,這是與阿司匹林類似的化合物,被認為是"天然的退燒藥。"泡成茶,酌量飲用。
⑤黑接骨木這是另一個傳統的退燒藥。你若不適應阿司匹林,可以使用黑接骨木荼,作法與上述相同。
⑥冰如果嘔吐情形不嚴重,可以吃冰塊退燒。在制冰盒內倒入果汁,冰成冰塊。為了引誘發燒的小孩,可在冰盒的每一格內放入葡萄或草莓。

濕敷

濕敷幫助降低體溫。熱的濕敷可退燒。但是當病人覺得熱得很不舒服時,應以冷濕敷取代。在額頭、手豌、小腿上各放一濕冷毛巾,其他部位應以衣物蓋住。
假使體溫上升到39.4c以上,切勿使用熱敷退燒。應以冷敷處理,以免體溫繼續升高。當冷敷布達到體溫,應換一次,反復做到燒退為止。以海綿擦拭全身蒸發也有降溫作用。護理專家潘瑪麗建議使用冷自來水來幫助皮膚驅散過多的熱。雖然你可以攝拭(用海綿)全身,但應特別加強一些體墨較高的部位,例如腋窩及鼠蹊部。將海綿擠出過多的水後,一次攝拭一個部位,其他部位應以衣物蓋住。體溫將蒸發這些水分,有助於散熱。
醫生們警告,雖然酒精比水還容易蒸發,但它對發燒的病人可能引起不適。再者,吸入酒精蒸氣或甚至經由皮膚吸收酒精都對病人不利。

泡澡

"每當我發燒,我經常會開始發抖。這時候,泡個溫水澡是最舒服不過了。"高斯爾博士說。嬰兒應以室溫的溫水池澡。另一種方式則是以濕毛巾包住嬰兒,每15分鐘換一次。

勿忍痛

你若感到非常不舒服,可服用止痛藥。維克利博士建議,成人服用2片阿司匹靈或2片acetaminophen,每4小時服用一次。acetaminophen的優點是較少人對它過敏。由於阿司匹林acetamlnopllen的作用方式有些不同,因此你若覺得使用任何一種皆無法有效地控制發燒,不妨兩種並用。每6小時服用2片阿司匹林及2片acetamin。phen。或先服用2片阿司匹林,3小時後再服用2片acetaminophen。但服用這些藥物前,需先經醫師同意。讓小孩服用acetaminophen年齡低於21歲的小孩,應避免阿司匹林。因為阿司匹林可能使發燒的小孩爆發雷氏症候群(reye'ssyndrome),這是一種有致命性的神經疾病。應以acetaminophen代替。以每磅體重服用5--7毫克的方式,計算acetaminophen的用量。每4小時服用一次。"增加使用頻率或超過適當劑量,都有危險
 
打退燒針,吃退燒藥,上醫院去看醫生吧
 
發熱,是人體對疾病的一種防御反應。小兒發熱,是兒科許多疾病的一個共同症狀。在一定程度上,小兒發熱並不完全是壞事,對某些疾病,還有助於病體康復,因此不必急於采取降溫退熱措施。但是發燒持續過久或者溫度過高,就可以引起機體的損害,尤其是對中樞神經系統有不利的影響,甚至危及生命。

小兒發燒時,家長應密切注意發病的情況,如果孩子體溫不很高,一般情況比較好,可以在家治療休息。

有的家長一見孩子有點燒,就趕快給吃退燒藥,希望在短時間內將體溫降下來,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因為小兒發燒的原因很多,在未弄清病情之前,就急匆匆地把體溫壓下去,反而掩蓋了病情,延誤了治療。同時,任何疾病引起發燒都有一個過程,病情的治療也需要一段時間,對小兒的疾病應綜合治療。比如因炎症發燒,待消炎後,體溫自然恢復正常,如果僅僅是服退燒藥,一下子將體溫降下來,不久就又會回升。

對新生兒發熱,最好采用物理降溫法,不要輕易使用各種退熱藥,以防產生毒性反應。首先應該調節居室的溫度,保持空氣流通,比如打開門窗或利用風扇加速空氣流通,就有利於散熱降溫。也可采用冰或冷水敷頭頸、腋下及雙側腹股溝的退熱方法。冰敷時,冰袋外需裹一層布,以防局部皮膚凍傷。用35-40%的酒精或30℃的溫水拭浴,可使皮膚毛細血管擴張,加速水分的蒸發,也是一種相當簡單的退熱方法。酒精拭浴時,要注意不要拭浴頭面及胸部。物理降溫方法的療效不佳時,可在醫生指導下,選用適當的退熱藥。

小兒發燒時,應經常喂些白開水或糖水,飲水可補充因發熱而蒸發的水分。飲水後出汗,水分的蒸發又可幫助退熱。此外,排尿增多也可使部分熱量由尿液帶出,加速退熱。

小兒發熱,只是各種疾病的一個表現。無熱,不一定無病,熱退也不等於疾病已經痊愈。所以,當小兒發熱時,關鍵在於對原發病的治療,而不僅僅是退熱
 
正常小兒的基礎體溫為36.9℃~37.5℃。一般當體溫超過基礎體溫1℃以上時,可認為發熱。其中,低熱是指體溫波動於38℃左右,高熱時體溫在39℃以上。連續發熱兩個星期以上稱為長期發熱。

上述基礎體溫是指的直腸溫度,即從肛門所測得,一般口腔溫度較其低0.3℃~0.5℃,腋下及頸部溫度又較口腔溫度低0.3℃~0.5℃。

的原則是38.5度以下,不要吃退燒藥,打退燒針,要給寶寶多喝水。注意環境溫度是否過高。在炎熱的夏季,氣溫很高,嬰兒自身調節體溫的能力又差,媽媽抱著嬰兒時熱氣不易散發,使體溫升高。但是這種發熱一般時間不會太久,再給孩子放在涼爽的地方,稍微扇一扇,給孩子飲一些清涼的水果汁,或給孩子洗個溫水澡,幾小時後體溫就會降到正常。在冬季,如果室內溫度過高,嬰兒又包裹得過多,也會使嬰兒體溫升高。

若高燒38.5度以上,請立即讓醫生確診是病毒感染的,還是細菌感染的,病毒感染就用抗病毒藥(如:利巴韋林),細菌感染的就用抗菌素(如頭孢類),不要急於退燒,燒只是表象,要把病因找出來。

另外想說的是不要迷信輸液。醫生說了,可以吃藥的不要打針,可以打針的不要輸液,關鍵是要用對藥,而不是用重藥。

注意是否有細菌或病毒感染的情況存在。
主要的症狀及原因有以下:
發燒的同時流鼻涕——感冒(感冒症候群)
咽喉痛——咽喉炎、扁桃腺炎
持續發燒39℃左右,白眼珠充血且出眼屎——游泳池熱
在高溫場所發高燒的同時,筋疲力盡——中暑症(日射病)
腮腺腫脹——流行性腮腺炎
耳朵流水、情緒不穩——中耳炎
咳嗽得喘不過氣來、呼吸困難——肺炎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小孩老是咳嗽有什麼辦法?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