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孩子怕上幼兒園怎麼辦?正文

孩子怕上幼兒園怎麼辦?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孩子怕上幼兒園怎麼辦?
 
多給他講點幼兒園的好處,比如說有很多小朋友跟你玩啊,
可以做游戲啊之類的。
 
習慣了就好了
 
我兒子開始也不願上幼兒園...他媽媽有空就帶他去幼兒園玩..
.過了兩天他就在家裡說要上幼兒園了...
如果不包接送的幼兒園...就要早點去接孩子回家...
要是別的小朋友媽媽都來接他了...你還沒有去...
那你兒子心裡會沒有安全感的....
 
慢慢引導他拉,他一開始都是習慣了家人的熟悉感,
突然去了那裡肯定是覺得心裡不舒服,不安定的.
要多帶他去幼兒院看看,讓他學會與其他小朋友一起
 
哭鬧就不送他去幼兒園,讓他知道“原來哭也可以達到我的目的”“那我就繼續哭,這樣就不用去幼兒園了”在入園時,小小班,小班老師都會給孩子一個入園適應期,會盡量讓孩子早日融入幼兒園的獨立生活不用擔心寶寶在幼兒園會出什麼大問題,每個孩子都需要一段時間適應幼兒園的新環境。哭鬧,是因為他對媽媽的依戀,離開媽媽後覺得沒有安全感,這是正常的心理。





在初入園時,家人與老師要配合好,這樣才能讓孩子比較快喜歡集體的學習生活。信任老師信任自己的孩子的獨立能力,是成功的第一步*-*



建議:



1,每次孩子放學後,可以跟孩子在幼兒園走十分鐘,講講他在幼兒的趣事,或是在幼兒園的某個角落發現一些好玩的東西(如小石頭,觀察螞蟻洞或是動植物區域,當成你倆的秘密),讓孩子和你一起熟習園內環境。





2,每次送孩子上學前,媽媽可以用誇張的語言講述表演幼兒園的一小段兒歌或是講講你們在幼兒園發現的秘密,延伸到其他有趣的話題故事,說放學後等媽媽一起來再看看我們的“秘密角落”,讓孩子喜歡上幼兒,又有了媽媽的精神依托。






3,孩子哭鬧不上幼兒園,要找出原因。不合群,可以帶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學會與人合作;怕老師,多與老師勾通,老師會比較耐心的融入孩子的心理。但是不能因為哭鬧就不上幼兒園,要讓孩子從小懂得,哭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4,多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穿脫衣服,鞋襪,發現孩子的優點,多鼓勵表揚他好的行為,讓他覺得自己長大了,能承擔一些事務,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三歲半可以讓孩子讀小班第二學期。像日本高橋健《狐狸的故事》中早點把孩子趕出家門,讓孩子吃點苦,多曬曬,跑跑爬爬鍛煉孩子的獨立社交能力,對他以後成長都會有利。孩子並不像你想的那麼脆弱,相信你可以做得很好*-*
 
孩子不肯上學的情況,若發生在開學初期,那是很正常的現象,主要是孩子還未能適應離開母親的懷抱,到一個陌生的地方生活,所以許多幼兒園在開學之初,每天只上課1、2小時,甚至可讓家長陪同上課。一般來說,不出一個星期,孩子已可以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有些較“外向”的孩子,可能只須一天時間,已經很享受幼兒園的群體生活了。

至於開學了一段日子,孩子突然不願意去了,則有以下原因:

*孩子追不上學習進度

現時的幼兒園課程,內容也頗為艱深,有些較為“慢熱”的孩子未必追得上;特別是有些健康較差的,有時身體不舒服,父母便任由孩子不去上課,缺席得多了,更加追不上進度,於是對返園更加抗拒了。因此,父母要經常關注著孩子的學習情況,以免他落後於人,而產生消極的情緒。

*與同伴相處有問題
有些孩子,由於性格內向或其他原因,在園內未能與其他同伴融洽相處,甚至受到“排擠”,便會感到悶悶不樂。這種情緒若不能得到輔導,便會產生討厭返園的念頭。

因此,您若見孩子突然間很抗拒返園,便要與教師接觸,探求原因,或者與孩子談談,了解他的內心世界,以便及時幫助孩子。
*長假期後不願返園
這是最常見的情況,有時,幼兒園放完一個長假(少則3、4天,多則一、兩個星期),許多孩子都不願意返園,因為在假期中,家長可能會安排了許多活動,又或帶孩子去外地旅游,孩子玩到心都野了,自然不願意上學,受規律生活的約束。
此外,在假期中,家長或者會容許孩子晚晚遲睡,第二天早上自然不願早起床,到假期結束後,要孩子一早起床去上學,當然會感到分外辛苦。
因此,每次放長假期時,家長都要留意,不要安排太密的活動,以免孩子玩得太瘋。而在假期臨結束前的一、兩日,最好不要出外游玩,盡量留在家中休息。同時,要孩子早點上床睡覺,使他恢復返園時的規律生活。這樣,孩子在放完長假後,也不會抗拒返園了
 
症狀一:哭著不讓父母走

“我不要去幼兒園!幼兒園裡沒有爸爸媽媽!”昨日一大早,家住廣州市海珠區的孫女士的家就“熱鬧非凡”,3歲的寶寶洋洋早早醒來就向爸爸媽媽“抗議”。

“寶寶平時很少接觸陌生人,習慣和爸爸、媽媽一起玩。9月1日一大早,當我們把寶寶送到了社區一家幼兒園,見到了陌生的老師和小朋友,寶寶就哭起來,並緊緊抱著媽媽的腿……”孫女士表示,雖然當時她狠下心,才把寶寶“丟”在幼兒園,但卻導致自己在整天的工作中不能安心,腦海中盡是孩子的哭聲。

“下班後,我急忙趕到幼兒園,發現寶寶的嗓子都哭啞了。”孫女士對此心痛無比。

據了解,在每個新學期開學的時候,都會有很多初上幼兒園的孩子們不停哭鬧,令家長很是憂慮。黃女士告訴記者,去年,她的寶寶剛上幼兒園時,不玩玩具、不吃飯,每天滿臉淚水地等著爸爸、媽媽下班來接她。

症狀二:搶玩具還當“霸王”

三歲的聚聚在9月1日剛進幼兒園時哭得呼天搶地,但爸爸媽媽還是橫下心把他交給了老師。然而,半天沒過,幼兒園的老師急急地打來了電話:“你們的寶寶又打人了!”

緊張的媽媽連忙趕去幼兒園,一看,才知道“霸氣”的聚聚把全部玩具都霸占了,不讓別的小朋友玩,有些小孩按奈捺不住過來搶,他就掄起小手把人家的小臉抓破了,還在人家鮮嫩的小手臂上咬下了深深的小牙印,令對方家長大發雷霆。對此,聚聚媽媽只能不停賠不是。

“孩子在家也沒這麼凶啊,為什麼一上幼兒園就野蠻起來了?”聚聚媽媽怎麼也想不懂,只好暫時把孩子帶回家好好“教育”。
 
上幼兒園是孩子從家庭生活走向社會集體生活的第一步,也是孩子適應社會的關鍵一步。由於幼兒自身的條件和所年生活環境的不同,幼兒新入園時的表現也各不相同。有的幼兒一開始高高興興地上幼兒園,對新環境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好奇,而隨著新鮮感的消失,他們開始想家,開始哭鬧;有的孩子一入園就表現為大哭大鬧,不肯上幼兒園;有的孩子則整天眼淚汪汪,輕聲地自言自語"我要回家,我要媽媽";還有的孩子甚至會表現出生理上和種種不適,如頭痛、肚子痛、尿頻等現象,一回家則上述症狀馬上消失。孩子這些不適應幼兒園生活的表現,如不及時地加以糾正,會嚴重影響孩子在幼兒園的正常學習和生活,不利於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為了盡快幫助孩子適應的環境,家長應分析造成孩子入園不適應新的環境,家長應分析造成孩子入園不適應的原因,及早幫助孩子做好入園准備。
行為科學認為,適應是指個體以各種心理活動的方式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調節,以便使自己能夠順應環境的過程。幼兒年齡小,身體機能的發育尚不完善,特別是大腦神經系統的發育不完善,使他們對周圍環境的認識能力、適應能力都比較差。而且幼兒園和家庭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環境,幼兒已適應了家庭那種比較寬松、自由的環境,進入幼兒園後,面對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伙伴和教師以及幼兒園的一套常規,孩子往往表現出無所適從。在這種情況下,幼兒不願上幼兒園,想回家也是一種自然的心理現象。
幼兒在家庭生活中與父母、親人朝夕相處,建立了依戀情感,一旦離開家庭和親人,孩子會因缺乏情感上的依戀和安全感而產生焦慮。有的孩子甚至會因為擔心父母是否不喜歡自己了,是不是不來接自己了而不安心在幼兒園生活。有的孩子由於在家庭中處於中心位置,處處受到成人的保護,缺乏獨立交往能力,對陌生的環境和人產生恐懼,因而來到群體生活的幼兒園這一新的環境就不能很好地適應。有的孩子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吃飯要喂,走路要抱,這使他們對幼兒園的生活產生畏懼心理,到吃午飯、睡午覺的時候就會想家、想媽媽,孩子那本來就不夠穩定的情緒又會波動起來。
除了孩子這些本身的原因,還有一些客觀因素也會影響幼兒園入園時的表現。陌生的環境是造成幼兒不適應幼兒園生活的最重要的因素。一個剛剛進入新環境的人都有一個漸漸適應的過程。幼兒園是個集體的生活環境,集體對個人而言意味著某種約束,孩子不可能像家裡那麼自由。一個剛剛3歲的孩子面對一個完全陌生的有約束的新環境,會在生理和心理上產生一定的壓力,對幼兒園產生逃避的心理。而家庭教育中家長的一些誤導,如有的家長在孩子不聽話時,拿幼兒園和老師來嚇唬孩子,用"不聽話就送你去幼兒園"、"叫老師把你關起來,不接你回家"之類的話來教訓孩子,使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前就對幼兒園產生恐懼感,認為幼兒園並不是一個快樂的地方,這也是孩子人園後不適應的又一個重要原因。
孩子入園的適應,說到底是個家園銜接的問題,家園過渡自然了,幼兒入園困難就容易克服,幼兒也就能在較短的時間內適應新的生活。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幫助幼兒盡快地適應幼兒園的新生活。
1.創造條件幫助幼兒盡快適應新環境。孩子入園前,家長可以帶孩子去幼兒園玩,使他逐漸熟悉這個陌生的環境。家長也可以有意識地在家中和孩子玩"幼兒園"游戲。如果家長本人不熟悉幼兒園的生活,可以請鄰居中已上幼兒園的小朋友來家裡玩,使孩子在游戲中熟悉幼兒園的生活,了解幼兒園的一些常規。另外,家長事先可以去幼兒園了解幼兒園的作息制度來安排孩子的生活,使孩子的生物鐘能和幼兒園的作息時間吻合,以便孩子更容易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2.利用故事和兒歌,使孩子向往幼兒園的生活。家長可以有意識地給孩子講講有關幼兒園的故事,讓孩子知道幼兒園是孩子們的樂園,是他們學習本領的地方,使他們對幼兒園的生活充滿美好的憧憬。
3.鼓勵孩子出去交往。家長可以采用放出去、請進來的方法,鼓勵孩子與陌生人交往,尤其是和同齡的小伙伴玩,以培養他們的交往能力和樂群性。
4.培養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自己吃飯、自己上廁所等,以便更好地適應集體生活。
5.主動和老師接觸,使孩子在入園前能認識老師,並幫助孩子對老師產生好感和信任感。
進入幼兒園是孩子生活的一個重大轉折,只要引導有方,相信孩子是會很快適應幼兒園的新生活的。
 

我家的寶寶將在1月份出生,起個什麼名字好啊?媽媽姓殷,爸爸姓高。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