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厭食怎麼辦? 是不是孩子吃的零食太多了,這樣也會影響吃飯的。
孩子厭食怎麼辦——————吃江中牌小兒健胃消食片。(純屬開玩笑)
孩子厭食的話,你是不是該帶他(她)去看醫生了?不要為了一點錢,讓孩子生大病就不太好了。 可以試試五香姜醋魚治療厭食症,更多的方法還可以看看 www.kaixin.com 開心親子樂園 經驗豐富的媽媽們會給你更多的方法 兒童厭食現象越來越多,不思飲食、身材瘦小的兒童成為家長的“心病”。厭食對小兒健康有多大的影響?厭食是怎麼形成的?如何預防和治療小兒厭食?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中醫科陳永輝博士介紹,厭食是兒童攝食行為異常的一種疾病,各年齡段兒童均可發生,但以1~6歲兒童多見。
通常情況下,引起厭食的常見原因有兩種:一種因局部或全身性疾病影響消化功能,一種是中樞神經系統受人體內外環境刺激的影響,使胃腸對消化功能的調節失去平衡。
針對病因合理治療西醫治療厭食,主要以對症治療為主,著重恢復小兒消化功能。如檢查發現血鋅低下,可根據醫囑補鋅,給予嗎丁啉以促進胃腸蠕動等。中醫認為,治病必求其本,就是對病因進行治療。首先辨證論治,結合推拿、捏脊、耳穴貼壓等綜合治療方法,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
正確認識食物的作用並非高蛋白、高脂肪食品的比例大就對兒童有益。兒童期,補充豐富的蛋白質是十分重要的。但蛋白質攝入過多,也會使其代謝的最終產物氮產生過多,增加肝腎負擔,誘發其它疾病。家長要糾正飲食結構上的錯誤觀念和擔心子女食量不足的心理狀態,食物不宜過於精細,要增加碳水化合物和粗纖維食物的比例。從小養成好的飲食習慣家長要教育孩子少吃甚至不吃零食,培養其有規律、定時定量進食的良好習慣。為兒童進食創造良好的心理環境,不強迫進食,避免兒童產生拒絕進食的逆反心理。
孩子的吃飯問題經常是最令父母煩惱的事。一般來說,厭食是指小朋友較長時期的食欲不振或是食量減少,甚至是討厭進食的一種脾胃病症,是目前小朋友常見的病症之一,常見於1~6歲兒童。對於小兒厭食症的判斷,應注意以下幾點:
1、食欲減退,厭食症狀持續2個月以上,食量明顯減少。
2、排除其它疾病如慢性腹瀉、肝炎、腎炎等慢性疾病引起的食欲低下。
3、與積滯、夏天氣候炎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加以區別。
小兒厭食體質分3型
中醫認為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脾胃功能失調就會影響水榖的受納和運化,而造成厭食。常見的小兒厭食可分為三種類型:
1、臉色暗淡、身體瘦弱型
這種孩子通常臉色較無光彩、形體偏瘦,舌苔白,不愛吃東西或食而無味,如果多食後有會惡心、嘔吐、脘腹作脹的情形。治法以調脾助運為目標。可使用麥芽、神曲、山楂、砂仁等中藥開胃健脾,再配合枳實、陳皮等幫助理氣健脾,若有脹氣的情形增加萊菔子、木香、香附、厚樸消除脹氣。
2、口干多飲、皮膚干燥型
這類孩子通常口干、喝水多,但不愛吃飯,舌苔多見光紅,舌質偏紅,皮膚干燥、缺乏潤澤,大便多干結。治法以養胃育陰為目標,可用白芍、烏梅、沙參、玉竹、天花粉、山藥等,取酸甘化陰之法,清而不滋,養胃生津。
3、精神差、易腹瀉型
這類孩子通常精神較差,面色萎黃,形體瘦弱,除厭食、拒食外,若進食稍多或進較難消化食物,則大便挾有殘渣,或大便不成形,容易出汗,舌質淡,舌苔薄白。治法以健脾益氣為目標,常以參苓白朮散來加減。
減少零食增進胃口
吃飯時應避免看電視,改聽柔和輕松的音樂以增加用餐的情緒,並避免吃過多的零食。小朋友若在用餐以外的時間吃過多零食或偏食,只喜歡快餐、冰淇淋、可樂等食物,暴飲暴食,增加腸胃的負擔,正餐就會吃不下,也容易損傷脾胃。此外,適當的運動可以促進胃腸的蠕動、幫助消化,都可以幫助增進小食欲。
首先,菜色盡量多樣化。盡量讓菜色有不同的變化,訓練孩子習慣各種不同的菜肴口感、味道,順便教導相關知識。如此既不會讓孩子餓著,又有助於開展食欲。
話說回來,如果不方便准備多樣菜,或孩子連一樣都不吃,那麼可以考慮適度讓孩子挨餓一下。挨餓讓孩子身體不舒服,適時教導孩子不吃東西或挑食的壞處。也可以在孩子吃完飯後量身高、體重,讓孩子產生成就感,進一步享受用餐的快樂。
嚴格控制零食,只吃正餐。養成定期運動的習慣,有助於增進食欲。把吃飯當成游戲,先吃完的孩子可以得到獎品。跟孩子講故事,把每盤菜的故事講得趣味橫生,甚至把肚子擬人化,讓孩子幫助肚子吃到食物。
此外,不論孩子這餐吃多吃少,都予以鼓勵,才能讓孩子願意主動用餐,輕松的氣氛也能促進消化、吸收。若孩子有足夠的能力,讓他自己決定飯量;有時候讓孩子diy,吃自己包的飯團、水餃、三明治,一方面培養孩子自主、自律的精神,二方面可以增加生活樂趣。
其實,父母大可不必擔心孩子會餓著;很多父母會不自覺地希望孩子吃下超過他所能負荷的飯量,喂食優先選擇高蛋白含量的食物,有助於長肌肉,也可以用適量的綜合維他命,均衡營養。只要讓孩子又吃了雖不飽但不會太快餓的分量,就可以去進行他的學習或游戲。
畢竟,吃東西維持生命是人的本能,不需學習就可以發展得很好。等孩子長大,通常這個問題就會自然不藥而愈了。 孩子厭食怎麼辦
2004年06月01日07:45作者:班雁萍來源:健康時報
頁面功能 【我來說兩句】【我要“揪”錯】【推薦】【字體:大中小】【打印】【關閉】
兒童厭食現象越來越多,不思飲食、身材瘦小的兒童成為家長的“心病”。厭食對小兒健康有多大的影響?厭食是怎麼形成的?如何預防和治療小兒厭食?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中醫科陳永輝博士介紹,厭食是兒童攝食行為異常的一種疾病,各年齡段兒童均可發生,但以1~6歲兒童多見。
通常情況下,引起厭食的常見原因有兩種:一種因局部或全身性疾病影響消化功能,一種是中樞神經系統受人體內外環境刺激的影響,使胃腸對消化功能的調節失去平衡。
針對病因合理治療西醫治療厭食,主要以對症治療為主,著重恢復小兒消化功能。如檢查發現血鋅低下,可根據醫囑補鋅,給予嗎丁啉以促進胃腸蠕動等。中醫認為,治病必求其本,就是對病因進行治療。首先辨證論治,結合推拿、捏脊、耳穴貼壓等綜合治療方法,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
正確認識食物的作用並非高蛋白、高脂肪食品的比例大就對兒童有益。兒童期,補充豐富的蛋白質是十分重要的。但蛋白質攝入過多,也會使其代謝的最終產物氮產生過多,增加肝腎負擔,誘發其它疾病。家長要糾正飲食結構上的錯誤觀念和擔心子女食量不足的心理狀態,食物不宜過於精細,要增加碳水化合物和粗纖維食物的比例。從小養成好的飲食習慣家長要教育孩子少吃甚至不吃零食,培養其有規律、定時定量進食的良好習慣。為兒童進食創造良好的心理環境,不強迫進食,避免兒童產生拒絕進食的逆反心理。
孩子的吃飯問題經常是最令父母煩惱的事。一般來說,厭食是指小朋友較長時期的食欲不振或是食量減少,甚至是討厭進食的一種脾胃病症,是目前小朋友常見的病症之一,常見於1~6歲兒童。對於小兒厭食症的判斷,應注意以下幾點:
1、食欲減退,厭食症狀持續2個月以上,食量明顯減少。
2、排除其它疾病如慢性腹瀉、肝炎、腎炎等慢性疾病引起的食欲低下。
3、與積滯、夏天氣候炎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加以區別。
小兒厭食體質分3型
中醫認為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脾胃功能失調就會影響水榖的受納和運化,而造成厭食。常見的小兒厭食可分為三種類型:
1、臉色暗淡、身體瘦弱型
這種孩子通常臉色較無光彩、形體偏瘦,舌苔白,不愛吃東西或食而無味,如果多食後有會惡心、嘔吐、脘腹作脹的情形。治法以調脾助運為目標。可使用麥芽、神曲、山楂、砂仁等中藥開胃健脾,再配合枳實、陳皮等幫助理氣健脾,若有脹氣的情形增加萊菔子、木香、香附、厚樸消除脹氣。
2、口干多飲、皮膚干燥型
這類孩子通常口干、喝水多,但不愛吃飯,舌苔多見光紅,舌質偏紅,皮膚干燥、缺乏潤澤,大便多干結。治法以養胃育陰為目標,可用白芍、烏梅、沙參、玉竹、天花粉、山藥等,取酸甘化陰之法,清而不滋,養胃生津。
3、精神差、易腹瀉型
這類孩子通常精神較差,面色萎黃,形體瘦弱,除厭食、拒食外,若進食稍多或進較難消化食物,則大便挾有殘渣,或大便不成形,容易出汗,舌質淡,舌苔薄白。治法以健脾益氣為目標,常以參苓白朮散來加減。
減少零食增進胃口
吃飯時應避免看電視,改聽柔和輕松的音樂以增加用餐的情緒,並避免吃過多的零食。小朋友若在用餐以外的時間吃過多零食或偏食,只喜歡快餐、冰淇淋、可樂等食物,暴飲暴食,增加腸胃的負擔,正餐就會吃不下,也容易損傷脾胃。此外,適當的運動可以促進胃腸的蠕動、幫助消化,都可以幫助增進小食欲。
首先,菜色盡量多樣化。盡量讓菜色有不同的變化,訓練孩子習慣各種不同的菜肴口感、味道,順便教導相關知識。如此既不會讓孩子餓著,又有助於開展食欲。
話說回來,如果不方便准備多樣菜,或孩子連一樣都不吃,那麼可以考慮適度讓孩子挨餓一下。挨餓讓孩子身體不舒服,適時教導孩子不吃東西或挑食的壞處。也可以在孩子吃完飯後量身高、體重,讓孩子產生成就感,進一步享受用餐的快樂。
嚴格控制零食,只吃正餐。養成定期運動的習慣,有助於增進食欲。把吃飯當成游戲,先吃完的孩子可以得到獎品。跟孩子講故事,把每盤菜的故事講得趣味橫生,甚至把肚子擬人化,讓孩子幫助肚子吃到食物。
此外,不論孩子這餐吃多吃少,都予以鼓勵,才能讓孩子願意主動用餐,輕松的氣氛也能促進消化、吸收。若孩子有足夠的能力,讓他自己決定飯量;有時候讓孩子diy,吃自己包的飯團、水餃、三明治,一方面培養孩子自主、自律的精神,二方面可以增加生活樂趣。
其實,父母大可不必擔心孩子會餓著;很多父母會不自覺地希望孩子吃下超過他所能負荷的飯量,喂食優先選擇高蛋白含量的食物,有助於長肌肉,也可以用適量的綜合維他命,均衡營養。只要讓孩子又吃了雖不飽但不會太快餓的分量,就可以去進行他的學習或游戲。
畢竟,吃東西維持生命是人的本能,不需學習就可以發展得很好。等孩子長大,通常這個問題就會自然不藥而愈了。
常聽到不少家長對醫生這樣敘述:“我的孩子什麼東西都不想吃,喂飯很困難”;也有的說“孩子吃飯時就喊肚子疼,不肯吃飯”。大部分家長是耐心地千方百計地哄著騙 著喂完一碗飯;有的則是高壓政策,硬逼著進食。目前厭食的兒童數量不少,長期以來家長對孩子厭食傷透了腦筋,厭食僅僅是一種表現,為什麼會引起厭食呢原因之一往往在於缺乏鋅元素,因為缺鋅能導致味覺減退,食欲降低,形成厭食、偏食,飲食中鋅[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