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時間可能會比正常的晚, 或是牙齒長得不整齊,以及出現兩個牙齒重疊等現象。 所以要讓孩子正確使用安撫奶嘴, 盡量讓孩子在一歲以後不要再使用安撫奶嘴, 可以為他選擇其它的安慰物。
傳言:孩子對安撫奶嘴有依賴性,會很難把他們分開。
事實:大多數的孩子到了6~ 9個月的時候會自己主動戒掉使用安撫奶嘴的習慣。這是因為' 這時候的寶寶開始學習坐、爬等技能, 他們的興趣集中在伸手去抓東西時的快樂, 這些不斷增長的技能和控制能力已經讓他們覺得很滿足。 於是安撫奶嘴對他們來說已經不那麼重要了。 當你發現孩子有不喜歡安撫奶嘴的表現時, 大多數孩子喜歡午睡和晚上睡覺時使用安撫奶嘴' 並且很難讓他放棄這種習慣. 可以等到孩子稍大點再讓他改掉這個習慣'最高不能超過2歲。
傳言:孩子會含著安撫奶嘴才能入睡。
事實:只是一部分孩子會這樣,但也不見得就是件壞事。 如果安撫奶嘴能幫助小嬰兒順利入睡,使他形成有規律的睡眠, 那就是件非常好的事。通常在小寶寶睡著後, 安撫奶嘴會從他的嘴裡掉出來,這會讓他很不高興,甚至哭鬧不止, 最終影響他的睡眠。這時候需要你將它重新放入寶寶口中。 不過這種現象不會一直存在,一般寶寶到了6個月左右, 就會自己把掉出去的安撫奶嘴找回來。 孩子會自己尋找自我安慰的方法'不是很好嗎?
傳言:使用安撫奶嘴可以減少嬰兒猝死。
事實:專家認為,這種說法很有可能。 通過對500個有小嬰兒的美國家庭的對比調查發現, 睡覺時使用安撫奶嘴的孩子發生猝死的幾率要比沒使用的孩子低3倍 。專家研究發現,主要原因是小寶寶口含安撫奶嘴入睡時, 一般不會用趴著的睡姿,這樣就減少了窒息的可能。並且, 使用安撫奶嘴的寶寶睡覺時都比較敏感, 如有不舒服的感覺會主動醒過來。 這些特點都可以防止寶寶發生猝死。
傳言:使用安撫奶嘴的孩子患中耳炎的幾率更大。
事實:這種說法有一定的合理性。 如果孩子把帶有細菌的安撫奶嘴放到嘴裡, 那細菌就會在他的身體裡肆意橫行'引發炎症。 想讓孩子擺脫這些細菌的干擾,遠離疾病, 首先要清潔好他的安撫奶嘴。所以每天都要清潔他的安撫奶嘴, 而且要注意避免你的寶寶和其他寶寶共用一個安撫奶嘴以及其他安撫 玩具,阻斷他們之間傳播細菌的可能。
傳言:吮吸安撫奶嘴有助於讓孩子養成用鼻呼吸的習慣。
事實:這個觀點有一定合理性。嬰兒出生後4- 5個月之前在吃奶時,毫無例外都用鼻呼吸。不過在5個月以後, 吃斷奶食和開始發聲時就會變為嘴呼吸。 用鼻子呼吸可以防止外在的病毒和病原菌侵入體內, 嘴呼吸則辦不到。這時候就需要些東西讓孩子“閉嘴”, 安撫奶嘴就是很好的選擇。歐美一些專家研究發現: 孩子使用安撫奶嘴的過程中,能讓他養成閉口的習慣, 自然就促使他學著用鼻呼吸。要注意的是, 孩子一旦習慣了用鼻呼吸(尤其是一歲以上的孩子), 就不要刻意讓他使用安撫奶嘴, 要根據孩子的需要決定是不是給他用。
tips:安撫奶嘴的安全提示
1、每天用嬰兒專用洗潔精清洗安撫奶嘴。 如果碰到髒東西或掉在地上'應馬上把它清洗干淨。 2、不要在安撫奶嘴上系繩子。因為孩子在使用的時候' 過長的繩子可能將孩子的脖子、胳膊繞住,還可能繞在兒童床上, 讓孩子不能活動。 3、及時為孩子更換新的。舊的、有裂紋的、 有小孔的以及上面的部件不齊全的安撫奶嘴要及時更換。 一般兩個月就要換一次新的,如果你的孩子吸吮的力量很大, 就要更頻繁的更換。 4、如果孩子總是咬安撫奶嘴,就要給他准備磨牙的玩具了。 避免孩子把安撫奶嘴咬掉,咽下,否則會阻塞在孩子的氣管, 發生窒息的危險。 5、給孩子選擇和媽媽乳頭形狀相似的安撫奶嘴。 不要讓孩子過於依賴安撫奶嘴。
成長:戒除安撫奶嘴10妙計
2004年12月27日06:48《媽咪寶貝》
安撫奶嘴在寶貝的成長過程中可能確實幫過你大忙, 它能給寶貝帶來安全感,能暫時讓寶貝安靜下來,以使你脫身。 可是,如果你的寶貝已經開始學走路了,還離不開安撫奶嘴, 那就要想點辦法,讓他逐漸忘掉這個習慣, 因為除了影響牙齒排列等生理因素, 寶貝還可能會在心理上越來越依賴這個小小的奶嘴——
1.讓寶貝有安全感
在幫助寶貝戒除安撫奶嘴期間,父母需要對寶貝付出更多的關愛, 多花時間來滿足寶貝的需求,多陪陪他,不讓他缺乏安全感。 當寶貝做得很好時給予充分的鼓勵和獎勵,及時與他溝通, 了解他需要安撫奶嘴的原因, 因為寶貝有時會因生活中缺乏安全感才對安撫奶嘴表現出依賴。
2.減少無聊時間
許多寶貝喜歡安撫奶嘴,是因為他們太無聊了。 如果每天的生活都充滿了游戲的樂趣, 他們可能就想不起來自己還有這樣的愛好了。
3.不讓小嘴閒著
當寶貝的小嘴閒著想吮奶嘴時,可以讓他唱一支“啦啦”歌, 或者和媽咪說故事,最簡單的方法是讓他吻吻你。
4.不能采用恐嚇的方法
比如在奶嘴上塗抹一些辣味或有異味的東西, 以及用處罰或強制的手段,這些方式只會“欲速不達”, 帶來負面效果。
5.滿足寶貝的其它需求
別讓安撫奶嘴成為替你看管孩子的保姆, 一到想讓他安靜時就想起這個救星。如果孩子哭鬧或纏著你, 想一想其它的解決辦法,看看他到底需要什麼, 而不是一味地拿安撫奶嘴堵住他的嘴。
6.讓他拿開奶嘴再說話
寶貝嘴裡含著奶嘴時,說話含糊不清, 你就不能准確地理解他的意思,時間長了, 他可能就習慣於用手去指想要的東西或嘟嘟囔囔說不清楚, 這樣會影響他語言交流能力的發展。告訴寶貝, 他得把奶嘴拿開再說話,這樣你才能聽清楚。
7.想睡個好覺還有其它方式
依靠安撫奶嘴讓寶貝睡個好覺不是長久之計。 如果他已經習慣了中途醒來找奶嘴, 就需要你來幫他慢慢放棄這種做法。不過這樣一來, 或許會有幾個晚上你們都睡不好,但只要你付出更多的愛和關懷, 或是幫他建立一個新的夜間安睡模式, 你和他就會享受一整夜美好的睡眠了。
8.與其它小伙伴比較
告訴寶貝:“你看別的小朋友都不含奶嘴了, 含奶嘴是小寶寶才做的事,你已經長大了,不應該再用了。”
9.轉移注意力
如在寶貝哭鬧時,多抱抱他,多和他說說話,陪他玩玩, 睡前給他講故事。
10.尋求援助
如果對寶貝講過多次而寶貝還是不改,可以帶他到醫生那裡, 請醫生配合。醫生一邊給寶貝做檢查, 一邊告訴寶貝安撫奶嘴有些什麼不好的效果, 如會讓他變得不好看了;如果寶貝已經上幼兒園, 就請老師幫他做做思想工作。
對於寶貝來說,他們使用的許多東西都具有典型的階段性, 安撫奶嘴也是如此,當寶貝逐漸長大,它的階段性任務完成後, 記得讓奶嘴功成身退。 最後還要強調一下,對寶寶 吃 手行為家長應理解和寬容, 不可強行干涉,見到較大 孩子 吮手也不要反復念叨"怎麼又吃手了" 。這樣不僅不能奏效,反而會強化這一行為, 甚至影響寶寶未來情緒和心理的正常發展。 如果孩子到了三四歲還吃手, 媽媽爸爸就應當帶著寶寶一起咨詢心理醫生, 和醫生一起分析寶寶吸吮手指的原因,根據不同...?
把小手包住,或者給孩子嘴裡放個奶嘴兒 平時他吃手指頭時,你就引開他的注意力慢慢糾正!他現在養成習慣了! 網上找到的,很有道理,現在小孩比較小,完全可以理解這樣的行為,也是正常的,一般這樣的表現停止於3歲以內。
寶寶認識這個世界,首先是通過嘴開始的,而手對於大腦還沒有完全發育的寶寶來說,只是一個外在的東西,而不是自己身體的一個器官。因此寶寶常會用嘴來吃手、啃玩具、咬衣角。寶寶吸吮手指,做家長的應該為寶寶的進步感到高興才對。從一開始吸吮整個手,到靈巧地吸吮某個手指,這說明:孩子大腦支配自己行動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從而能夠促進大腦、手和眼的協調能力。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分析孩子吸吮手指的心理,同時根據孩子所處的年齡段對症下藥:
1.吸吮手指——表現為時間較長、神情專注、吸吮欲較強時
寶寶在嬰兒期,正處於用嘴感知世界的階段,如果得不到適當的滿足和照顧,長大以後,很容易出現咬指甲、吸煙等不良習慣,甚至容易產生脾氣暴躁、心理焦慮、對人缺乏信任感等現象。
如果孩子長時間專注地吃手指頭,媽媽們一定要通過安撫的方法把孩子的注意力從手指轉移到玩具、畫冊等色彩鮮艷的東西上,使其能夠更多的認知其它事物,對於大腦的發育也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針對個別孩子的吸吮欲望特別強烈,如果不能用懷抱、撫摸、玩具等方法來滿足需求的話,建議各位媽媽們借用假奶嘴,有了它的幫助,一般能夠避免寶寶吸吮手指。不過需要說明的是,假奶嘴永遠不能代替來自父母的關愛,一旦發現孩子吸吮手指,就不負責任的把奶嘴塞進孩子的嘴裡,而不去查找孩子吸吮的真正需要,反而會適得其反,使孩子遇事更加依賴奶嘴來自我安慰和調節情緒,從而防礙孩子的正常成長。
2.吸吮手指——為了減輕內心的焦慮和不安全感
嬰兒時期的寶寶,往往對這個世界既好奇又驚恐,如果出現一些突發事件,如摔到地上,很容易使孩子從此產生不安全感以及情緒焦慮等現象。
在孩子獨自耍玩一段時間後,如出現哭鬧、煩躁的現象,應及時把孩子抱在懷裡,用手輕輕撫摸孩子的後背,並輕聲細語與其對話,這樣會給孩子帶來親切和愉快的感覺。
3.吸吮手指——媽媽喂奶方式不當
當我們在喂奶時,由於抱孩子的姿勢不當,不能使孩子躺在臂彎裡感到很舒服,或喂奶的方法不正確,喂食的速度太快,沒能滿足孩子吸吮的欲望。即使寶寶的肚子吃飽了,但是在心理上還沒能得到充分的滿足,因此便會通過吸吮手指來滿足自己的需要。這就需要我們在喂奶的時候不要心急,等孩子主動吐出乳頭的時候再離開。邊喂奶邊觀察孩子的表情,看他是不是有一種滿足感,並且用胳膊來體會孩子細小的身體變化,他是不是躺得很舒服。如果寶寶已經能夠用奶瓶喝奶了,那麼一定要注意奶瓶嘴口的大小一定要適中,過大容易使寶寶喝奶過程中得不到足夠的滿足,從而導致寶寶吃手指頭。
專家提示
雖然處於嬰兒期的孩子吃手指頭是很正常的現象,一般都采取順其自然的原則,但如果孩子是由於其它原因而擁有這個習慣的,那家長決不能袖手旁觀了,要及早認清,撫平孩子幼小的心靈。
曾經有人對2650個寶寶做過調查,發現其中46%的寶寶都有吃手指頭的習慣,男、女孩之間沒有什麼顯著的差異,可見有這種習慣的孩子還不在少數。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把嬰兒出生後第一年稱為“口腔期”,是人格發展的第一個基礎階段。在該階段如果父母能夠順其生理發展的需要,比如孩子在臨睡前有吃手指頭的習慣,不必太擔心,等孩子一睡著,記得把手指頭從他嘴裡移出來,不要讓他吃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