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積極的措施去除原發病,預防貧血的發生。 人體由60多種元素所組成。根據元素在人體內的含量不同,可分為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兩大類。凡是占人體總重量的0.01%以上的元素,如碳、氫、氧、氮、鈣、磷、鎂、鈉等,稱為宏量元素;凡是占人體總重量的0.01%以下的元素,如鐵、鋅、銅、錳、鉻、硒、钼、钴、氟等,稱為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在人體內的含量真是微乎其微,如鋅只占人體總重量的百萬分之三十三。鐵也只有百萬分之六十。
微量元素雖然在人體內的含量不多,但與人的生存和健康息息相關。它們的攝入過量、不足、或缺乏都會不同程度地引起人體生理的異常或發生疾病。微量元素最突出的作用是與生命活力密切相關,僅僅像火柴頭那樣大小或更少的量就能發揮巨大的生理作用。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微量元素必須直接或間接由土壤供給。根據科學研究,到目前為止,已被確認與人體健康和生命有關的必需微量元素有18種,即有鐵、銅、鋅、钴、錳、鉻、硒、碘、鎳、氟、钼、釩、錫、硅、锶、硼、铷、砷等。這每種微量元素都有其特殊的生理功能。盡管它們在人體內含量極小,但它們對維持人體中的一些決定性的新陳代謝卻是十分必要的。一旦缺少了這些必需的微量元素,人體就會出現疾病,甚至危及生命。如缺鋅可引起口、眼、肛門或外陰部發紅、丘疹、溫疹。又如鐵是構成血紅蛋白的主要成分之一,缺鐵可引起缺鐵性貧血。國外曾有報道:機體內含鐵、銅、鋅總量減少,均可減弱免疫機制(抵抗疾病力量),降低抗病能力,助長細菌感染,而且感染後的死亡率亦較高。微量元素在抗病、防癌、延年益壽等方面都還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兒童易患營養性缺鐵性貧血,並且發病率較高,根據我國不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飲食習慣不同,兒童的缺鐵性貧血患病率大約在10%~40%之間。兒童缺鐵會導致抵抗力下降,容易疲勞,面色蒼白,易煩躁哭鬧或精神不振,不愛活動,食欲減退。年長兒可訴頭暈、眼前發黑,耳鳴等。貧血診斷比較容易,化驗血常規結合病史和體檢就可初步確定診斷,鐵劑是治療缺鐵性貧血的特效藥,由於鐵劑對胃腸道粘膜具有一定剌激作用,小兒多不用片劑,而服用糖漿,配合維生素c可促進鐵的吸收,療程通常需3個月左右,以補足儲備鐵。臨床上很多孩子治療1個月後症狀顯著好轉,父母就擅自停藥,結果容易導致復發。因此,即使症狀好轉,也要繼續補充鐵劑,同時合理喂養,及時添加輔食,改善膳食結構,多增加富含鐵的精肉、動物血等食物,必要時進行驅蟲治療。 需要強調的是,鐵劑具有較強的副作用,如果孩子不存在貧血或缺鐵的情況,千萬別把鐵劑當作補藥服用,擅自購買補血鐵制劑給兒童食用,如有貧血應請醫生診治,嚴格遵照醫囑合理用藥,否則不僅可能影響兒童的生長發育,而且可以導致鐵中毒。預防應該從日常的膳食結構和飲食搭配著手,避免偏食、挑食。
幾種適合補鐵的食物
動物肝髒:肝髒富含各種營養素,是預防缺鐵性貧血的首選食品。每100克豬肝含鐵25毫克,而且也較容易被人體吸收。肝髒可加工成各種形式的兒童食品,如肝泥就便於嬰兒食用。
各種瘦肉:雖然瘦肉裡含鐵量不太高,但鐵的利用率卻與豬肝差不多,而且購買、加工容易,小孩也喜歡吃。
雞蛋黃:每100克雞蛋黃含鐵7毫克,盡管鐵吸收率只有3%,但雞蛋原料易得,食用保存方便,而且還富含其他營養素,所以不失為一種較好的補鐵食品。
動物血液:豬血、雞血、鴨血等動物血液裡鐵的利用率為12%,如果注意清潔衛生,加工成血豆腐,對於預防兒童缺鐵性貧血,倒是一種價廉方便的食品。
黃豆及其制品:每100克的黃豆及黃豆粉中含鐵11毫克,人體吸收率為7%,遠較米、面中的鐵吸收率高。
芝麻醬:芝麻醬富含各種營養素,是一種極好的嬰幼兒營養食品。每100克芝麻醬含鐵58毫克,同時還含有豐富的鈣、磷、蛋白質和脂肪,添加在嬰幼兒食品中,深受孩子歡迎。
綠葉蔬菜:雖然植物性食品中鐵的吸收率不高,但兒童每天都要吃它,所以蔬菜也是補充鐵的一個來源。
木耳和蘑菇:鐵的含量很高,尤其是木耳,自古以來,人們就把它作為補血佳品,此外海帶、紫菜等水產品也是較好的預防和治療兒童缺鐵性貧血的食品。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