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珍寶啤梨有減肥效果嗎正文

珍寶啤梨有減肥效果嗎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珍寶啤梨有減肥效果嗎
 
哈哈!問得好!
在下正好有現成材料提供給您!是摘自家父從舊書市場淘來的[中蘇/中印邊境戰爭]一書

珍寶島位於黑龍江虎林縣境內烏蘇裡江主航道中心線中國一側,面積0.74平方公裡。在中蘇關系友好時,珍寶島的主權並不是問題,但進入上世紀60年代中期以後,蘇軍逐漸開始在這一帶制造摩擦事件。1968年12月27日,蘇軍75名士兵越過江面登島,攔截並毆打我方17人巡邏隊,打傷我方8人,搶走沖鋒槍2支。1969年1月4日,蘇軍再次毆打我軍巡邏隊,打傷我軍20多人,搶走6支沖鋒槍,3支半自動步槍和子彈數百發。類似的情況在2月又發生了5起。為了遏止這種勢頭的發展,1969年1月24日,中央軍委下達指示,要求沈陽軍區做好軍事斗爭准備,並提出了相關紀律(如遭蘇方毆打,我可還手自衛,不可開槍:蘇方使用裝甲車等向我沖撞,我可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並向蘇方提出強烈抗議;蘇方用裝甲車等繼續向我沖撞,並軋死軋傷我方人員時,我可相應還擊,如炸毀對方車輛,棒擊其人員,但不准開槍;蘇方向我開槍,我應當場向蘇方提出最強烈的抗議,並鳴槍警告。當我兩次警告無效,打死打傷我方人員時,我邊防部隊可以開槍實行自衛還擊),根據這一指示,黑龍江省軍區提出了。珍寶島地區反干涉斗爭方案”,並在邊防站成立了前敵指揮所,計劃將可能發生的戰斗控制在營級規模。
2月25日後,為了防止再度發生沖突,我方暫停了在珍寶島的巡邏,蘇聯方面剛大肆宣傳。中國退出達曼斯基島”的消息,而且公開宣傳如果中國部隊再度上島,就要采用火力解決。為了拆穿蘇聯的宣布謊言,我方決定,在3月2日恢復巡邏。由於此次蘇軍很有可能開火,3月1日,前敵指揮所召開了作戰會議,決定3月2日凌晨,先派出一個偵察分隊上島擔任掩護任務,上午再派出2支巡邏隊,從島兩側行進。遇到蘇軍開火,堅決反擊。
3月2日8時40分,我軍兩個巡邏分隊出發,剛抵近島岸時.蘇軍從蘇聯境內下米海洛夫卡和庫列比亞克依內兩個邊防站,派出2輛裝甲車,l輛軍用卡車和l輛指揮車共70多人,搶先趕到珍寶島的東側,擋住了中國第一遛邏隊的去路,而且與平時不同,蘇軍士兵全部持槍,一下車就擺開了戰斗隊形。為了避免事態擴大,第一巡邏隊一邊向蘇軍發出警告,一邊向島西撤去。但蘇軍緊迫不捨,並派出2個分隊,分別迂回第一巡邏隊的兩側。其中蘇軍的左側分隊,與我方第二巡邏隊在島另一側遭遇後對峙。
就在第一巡邏隊退到島邊時,蘇軍士兵突然開槍,當場打死打傷第一巡邏隊6人,我方被迫開始反擊,島上潛伏部隊也隨即開火。
蘇軍開火後,江面上的蘇軍裝甲車開始沖擊,除了提供正面支援以外,還有1輛裝甲車一直迂回到島的北側,試圖從側後攻擊我軍。我方潛伏分隊位置原本距離該車不遠.但由干

火箭簡手經驗不足,發射數發火箭彈也未能擊中該車,只是該車也被越來越近的火箭彈嚇跑.使蘇軍失去了迂回方向的火力支援。之後的時間裡,雙方人員在島上形成了混戰局面,形勢逐漸向不利於蘇軍的方向發展.我軍步兵的基本技戰術素質和靈活性都在蘇軍之上,蘇軍士兵之間的配合過於拘泥條令,單兵間的距離,小組間的距離以及配置等等過於噩化,不能根據地形、敵情和隱蔽物等情況靈括掌握,而其固有的重型火力優勢在島上地形中也無法發揮,傷亡明顯高於我方。因此,1小時之後,蘇軍放棄了進攻,乘車返回其境內。
在第一巡邏隊和蘇軍交火的同時,另一方向上。第二巡邏隊戰士在聽到槍聲後先敵開火,將對方迂回分隊7人全部殲滅。
此日,我方共斃傷蘇軍60余人(其中擊斃38人),擊毀裝甲車、指揮車和卡車各1輛,我方犧牲17人。重傷11人,輕傷24人,失蹤1人。
3月2日之後,蘇軍先後於4日,5日、7日,10日,11日、12日6次侵入珍寶島及其西側的中國河道,根據情報,蘇軍在幾天內又有新的增援,坦克達到70輛,火炮380門。裝甲車及自行火炮150輛,地面部隊增至一萬多人,尋機大規模報復的跡象明顯,我方也緊張准備.既要准備小打,也要准備大打,既要准備邊界沖突,也要准備大舉入侵,因此,我方也動員了46軍133師、23軍77師等部隊,准備應對可能的大規模的沖突甚至戰爭。
在這期間舉行的前指作戰會議上,多個部隊的指揮員共同會商後認為,蘇軍下一步可能會進行一次報復性作戰,目標多半是我們的日常巡邏部隊,為了應對這一局面,我方應注意在島上加強工事,構築火力網,並且注意形成縱深,在江西側岸上林中留出足夠的預備部隊,以應對蘇軍可能的大規模進攻。同時.還要把炮兵部隊集中使用,爭取形成局部的火炮優勢。
會議還決定,在現有的直瞄火炮和

火箭筒無法擊穿t-62坦克正面裝甲的情況下,在蘇軍坦克經常行動的路線上構築雷場,並加強集束手榴彈、反坦克炮、火箭筒的配合協同。
就在這次會上。當地部隊還介紹了當地冬季作戰的特點,以及防凍准備,這就是邢著名的順口溜——。耳戴套,臉戴帽,褲帶扎棉襖,手往懷裡抄,夜裡值勤別偷懶,困了喝酒別睡覺。”其它幾句容易理解,‘褲帶”一句,是防止匍匈時雪進入外衣內.此外,還要求潛伏分隊戰士出發前吃一兩片止咳藥,防止咳嗽暴露目標。從現在的角度看.當時我們部隊的防凍技巧還停留在經驗指導行動的階段,沒有完善的理論,有些地方甚至是違反科學的,比如喝酒,表面上會讓人一時有溫暖的感覺,但其實在嚴寒條件下,烈性酒會造成人血管舒張,更快的喪失體內熱量.造成凍傷。但這些土經驗,還是提高了部隊潛伏的耐久力。
3月14日晚9時,按照預定計劃,三個雷場同時開始布雷(江岸通道上兩個、島西江叉上一個)。江叉上的雷場既是與敵坦克作戰的第一道防線,又可以卡住主要通道,使島上我軍免遭蘇軍的分割。由於江面冰層堅硬,只能將地雷放置在冰面上。為了隱蔽雷場,軍務科副科長孫征民帶領的工兵分隊,將需在江面上埋設的二十多顆反坦克雷,分別裝進預先縫制好的白毛巾兜裡,扳開壓簧,利用島上樹叢、塔頭的掩護,將偽裝雷按照江叉上的自然地貌,拉開間隔,混在了江面的冰雪凹凸中。雷場布設完畢後,前指留下了一個班,在島西高地上潛伏,以掩護第二天的巡邏。
雷場和潛伏分隊,成為了3月15日戰斗的決定性因素。
3月15日凌晨,潛伏分隊發現蘇軍6輛裝甲運兵車開到江邊,運載三十多名士兵進入島東北部樹林隱蔽。我軍和蘇軍的計劃居然不謀而合,都是由潛伏部隊掩護第二天的行動,但蘇軍根據他們的人體耐寒試驗認為人最多只能在這種氣溫下潛伏4個小時.因此選在了3、4點鐘上島,而此時,我軍小分隊已經潛伏了4個小時了。
可以說,就是這個時間上的差異(抑或說能力上的差異),決定了蘇軍在這次戰斗中的命運。
根據前指臨時改變的計劃,77師某營營長冷鵬飛豐領一個加強排上島,加強了潛伏分隊實力。炮兵部隊首輪目標改為潛伏蘇軍,兩個師屬炮群則負責封鎖江面。
3月15日8時,我方巡邏隊比平時推後1小時開始巡邏,巡邏路線也由原來的由北往南,改為由南往北,路過我方潛伏陣地,當他們走到島中部,剛剛到達蘇軍輕武器射界時(對面蘇軍步兵使用的是akm步槍)便停下休息,直到對岸的蘇軍開始行動時,才回頭折向西南。眼看中國軍隊離開射程,蘇軍潛伏部隊只好開槍,我方巡邏隊便迅速隱蔽起來.引誘蘇軍進攻。
8:05,蘇軍3輛裝甲車引導步兵20余人,沿江面朝巡邏隊位置沖擊。在前進過程中,恰恰把側翼暴露給了潛伏分隊。當蘇軍距離我軍潛伏分隊陣地不到50米時,我軍突然開火,迅即,後方炮群也對蘇軍潛伏部隊陣地和江面敵人進行打擊,蘇軍部隊完全暴露在沒有依托的江面上,原本負責支援的蘇軍潛伏分隊陣地則被炮火覆蓋,根本無法起到作用。在2輛裝甲車被擊毀,數十人傷亡後,蘇軍潛伏分隊和江面部隊的余部撤回了對岸。
9:46,蘇軍重新調整了部署,在炮火准備後,發動了第二次進攻,正面由3輛坦克、3輛裝甲車引導步兵沖擊.抵近後。由坦克在江面上提供直接火力支援(島岸太高,坦克無法登島),吸引我軍注意力,側面則以4輛坦克和2輛裝甲車,從島南端側後的江叉上迂回過去,試圖切斷江岸同島上的聯系,合圍島上我軍分隊。
由於我方沒有有效的反坦克火力,只能在蘇軍接近後,壓制對方步兵和裝甲車。蘇軍坦克無法上島,整個蘇軍隊形又被遲滯在島東側江面上。這時。蘇軍的迂回分隊繞過了島南端,從我國內河的島西江叉上包抄過來。為了將蘇軍坦克引入雷區,我軍戰士主動發射火箭彈,暴露陣地位置,上當的蘇軍坦克剛剛進入雷區,首車履帶便被炸斷。我方抓緊時機,又用火箭筒將對方最後裝甲車擊毀,將3輛坦克堵在當中,隨後集中炮火向這3輛坦克射擊,但t-62的防護能力在當時的確先進,雖然坦克上的車燈,天線、履帶護扳全被炸壞,但還是將後面的裝甲車撞開,從原路逃了回去。首車活著的成員則在企圖逃跑時破擊斃。
蘇軍第二次進攻,持續了2個多小時。其聞,我方陣地指揮員冷鵬飛受傷鵬由孫玉國代理。
下午13時35分,蘇軍在偵察校射飛機的指引下,使用縱深火炮,坦克炮,對珍寶島和我方江岸縱操地區進行了炮擊。15時25分左右,蘇軍坦克,裝甲車24輛,引導100多名步兵,再次向島上沖擊。登島後,在島東部叢林中散開,試圖憑借兵力優勢將我軍從島上擠走,我方給各個戰斗小組分配了目標,逐一消滅對方的裝甲車和步兵,並將2門門75毫米反坦克炮推出掩體,在不到100米的距離上對蘇軍坦克射擊,壓制其火力。至3時30分,我軍炮兵突然加入戰斗,對江面和島上敵人進行壓制射擊,並轟擊了對岸的蘇軍指揮所,蘇軍指揮員、邊防總隊長列昂諾夫上校被擊中身亡,使蘇軍失去了指揮,第三次進攻又被擊退。
3月15日,是雙方戰斗最為激烈的一天(雙方的一線指揮員1死1傷),我方步兵在炮火的支援下,頂住了蘇軍6次炮火襲擊和3次進攻,擊斃敵上投以下60余人,打傷80余人,擊疑擊傷坦克,裝甲車13輛,我方犧牲12人,傷27人。
這次戰斗中,蘇軍使用的坦克是當時遠東部隊的主戰裝備——t-62,雖然它當時已並非蘇聯最優秀的坦克(當時蘇軍歐洲地區部隊已經部分裝備了t--64),但其車載紅外夜視系統和火控系統還是我軍所沒有的,車體的布局等也和以往的t一55/54有了代差。自然而然。3月15日戰斗結束後,冰面上的t-62坦克成為了雙方爭奪的下一個焦點。
3月20日夜間,我方派出以排雷英雄孫征民(此前已經布排雷200多顆)帶隊的工兵小分隊上島排雷,以便把坦克拖到安全地方,同時補充布雷,完善雷場。但是,當時我軍對夜視器材的認識不足(當時我軍自己還沒有正式裝備實用化的夜視器材),低估了裝備了精良夜視器材的蘇軍狙擊手的威脅。就在我方人員排除了十幾枚地雷後,蘇軍狙擊手擊中了小分隊的一位戰士,這位戰士受傷後身體翻滾時,又不慎觸發了一枚地雷,導致旁邊的孫征民也不幸犧牲,排雷行動被迫中斷。
為了防止t-62落入我軍手中,蘇軍也采取了多次搶奪和破壞話動,其中3月21日晚的行動險些成功,當時蘇軍派遣了一個6人爆破分隊,沿著預留的雷區通路潛行至坦克處.企圖將它炸疑、炸沉。我軍原本在這輛坦克附近安排了觀察哨,但這天值班戰士,由於連日勞累,居然都在雪地中睡著了。蘇軍小分隊發現了其中一位戰士,井用槍托將其砸昏。正當蘇軍把帶來的120公斤炸藥塞進駕駛艙內,安裝雷管和引爆導線時,近處突然有沖鋒槍聲傳來。蘇軍小分隊懼怕被殲慌忙撤退。其實,我軍井未發現蘇軍人員,只是換哨的戰士被枯樹枝絆倒時,手指無意扣動了扳機,造成了一次“成功”的走火。
經此事件後,3月22日,肖全夫向中央軍委報告了情況。當天,中央軍委回電要求:“t-62坦克是蘇聯的新型坦克……務必保護完整,供軍事科研單位進行研究。”肖全夫最後決定:架設人工絞盤,配合載重汽車,將坦克拖走。但就在同時,蘇軍一面用炮火阻止我方人員接近坦克,一面晝夜不停地炮擊這輛坦克,企圖將其擊疑。後來把此處冰層炸開,坦克沉入了江底。於是,前線緊急聯絡海軍派遣潛水分隊支援。
潛水分隊抵達後,與前線人員一同觀察了現場,認為白天蘇軍的火力太猛,無法接近坦克沉沒位置。夜晚太黑,行動起來又不方便,而且還有蘇軍夜視器材的威酪。行動必須在傍晚天色半黑時。當時珍寶

[1] [2] [3] 下一页

請問,買一套陶瓷刀要多少錢?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