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肉澱粉肉糕的制作方法 以下是別人推薦我的減肥方法: 1.早餐吃得好,午餐吃得飽,晚餐吃得少。 2.以粗糙食物代替主食類,如糙米、全麥制品。 3.口味要盡量清淡,少加鹽、醬油或蕃茄醬等調味料。 4.先喝一碗湯或一杯開水,然後從喜歡吃的食物開始夾起。 5.選擇較費事的食物,如吃帶骨的雞肉比雞丁好。 6.食物至少咀嚼10—20次才吞咽。 7.吃到八分飽後絕不勉強再吃。 8.吃過東西後,馬上刷牙或漱口,多吃蘋果,多喝水。 9.盡量避免吃零食,尤其是邊看電視邊吃零食。 10.感到肚子餓時,先吃點小東西會比強忍肌餓來得好。 以上方法需要堅持的,不過我沒能堅持下來,後來朋友介紹我用經典燃脂減肥,3個月左右減了27斤,我真的好開心哦,到現在已經8個月了,沒有反彈!你也可以考慮下 我是通過 http://jianfeifengxiong.blog.hexun.com/46759251_d.html 空間裡的“淘寶減肥產品排行榜”裡買的,就是排第三位的那個.她的空間還收集了很多減肥的產品我都加了^.^,你也快去看看吧。 【各地特產】 [編輯本段]
大體介紹
晉州鴨梨深州蜜桃興隆紅果滄州蜜棗河北血杞藁城宮面 京東板栗趙縣雪花梨巨鹿串枝紅杏宣化白葡萄贊皇金絲大棗 紅星蘋果磨盤柿承德杏仁望都羊角辣滄州金絲小棗 巨鹿銀花滄州冬菜祁州漏蘆涿州御米巨鹿“01”血杞 張北馬定州豬虎皮黃兔武安山羊大尾寒羊衡水金魚深澤西河肉糕 冀南牛壩上長尾雞抽沙刺繡曲陽石雕秦皇島貝雕畫 易水古硯唐山陶瓷磁州窯承德木雕侯店毛筆 保定健身球冀州玉雕錯橋果核雕武強年畫黃骅毛蚶
邯鄲叢台酒壩上莜麥陽原供佛杏龍眼葡萄宣化鹦哥綠豆 八稜海棠發菜蕨菜桑洋驢西八裡大蒜安平豆口灑 口蘑蔚州貢米小石莊大甜椒雞澤椒干金絲掛毯 棗強營皮口皮內畫鼻煙壺固安柳編保定槐茂醬菜 汾州黃酒徐水劉伶醉衡水老白干晉州鹹驢肉高碑店豆腐絲
主體介紹
勝芳松花蛋(河北皮蛋、變蛋)
產地:中國河北廊坊。 品種:一般可分為硬心和湯心兩大類。勝芳松花蛋介乎硬心和湯心之間,獨具一格。 特點:松花蛋個大,色澤好看,蛋白為茶色或琥珀色的膠凍狀,半透明,有松枝花紋;蛋黃為深綠色或五彩色,粘度適宜,吃起來味美清香,涼爽可口,頗有特色。 工藝:加工制作時,精心挑選新鮮、個大、優質鴨蛋,用生石灰、純鹼、茶葉、食鹽等為原料,采取傳統的加工方法制作,並以大口龍缸封存外運。
大名五百居香腸
產地:中國河北大名。 工藝:系以新鮮豬大腿肉、肋肉、臀部肉、腰肉為主料,大多為瘦肉;腸衣為漂洗潔淨無暇的豬腸衣;輔料有石落子、砂仁、香精、精鹽、砂糖、純高梁酒及陳年醬油等。先將肉料洗淨去血,切成肉丁,加以各種佐料及調料,攪拌均勻,放置3小時左右,待料味入肉後再灌腸。每灌14厘米左右用麻繩結扎,邊灌邊扎,直至整條腸衣灌滿,然後經恆溫烘干而制成。 特點:成品色澤純正,腸條飽滿,粗細均勻,肥瘦適宜,香味醇厚,甜鹹兼具,軟滑利口,食之不膩,且耐久存。
東陵糕點
產地:中國河北遵化。 特點:其外皮色澤以紅、白為主,但所用餡料及裝飾不同:松餅色白,上嵌3個核桃仁,內為白糖餡,間有松子仁;玫瑰餅表皮色紅,印有6朵玫瑰花瓣,餡以白糖、玫瑰花為主;太師餅表皮色白,沾有芝麻,內為豆沙餡;龍鳳餅表皮色紅,印有龍鳳圖案,餡以白糖、香蕉、玫瑰絲為主;山楂桃呈桃形,表皮上紅下綠,餡以山楂為主。除“大八件”外,還有“小八件”及蟠龍酥、蓮花酥、佛手、菊花、柿花、二龍吐須等多種式樣,造型別致,色澤美觀,口感酥脆,綿軟酥松,味道有香甜、鹹、酸諸味。
深澤西河肉糕 產地:石家莊深澤 歷史:深澤肉糕起源於西河村,創始人是晚清時期西河村的李洛提,俗稱西河肉糕,聞名衡水、保定、任丘、石家莊、天津、北京等20多個縣市,位居深澤“美食三絕”之首。 據西河肉糕第三代傳人李喜群介紹,西河肉糕是他的爺爺李洛提發明的,據家譜記載,李洛提出生於晚清1871年,成年後在一富戶的肉坊裡打工,年終他得一塊驢肉,由於人多肉少,便將驢肉切成細粒,放入調料,煮熟後加入澱粉成形,切片當肉食用,從此味美可口的西河肉糕便誕生了。李家代代相傳,配方秘而不喧,至今已有五代傳人。 工藝:西河肉糕以綠豆、紅薯澱粉為主料,驢肉、驢油、香油為輔料,以多種調味品為佐料。制作方法是將驢肉切成細粒,用煮肉的老湯將澱粉、肉末、油一並調好,放入盆中,加入調料蒸制而成,具有色澤紅亮,香而不膩,老少皆宜的特點,當地人不就任何佐料可一氣吃飽,是宴請賓客必不可少的地方名吃。目前,在西河李氏家族中,有14戶制做西河肉糕,日產達4000公斤。
唐山蜂蜜麻糖
產地:中國河北唐山。 工藝:有和面分劑、擀皮、清面放片、炸制、潤漿等十幾道工序。 特點:淡黃色,有光澤,形狀蓬松,入口有甜脆綿軟之感,油而不膩,利口不沾,蜂蜜味純正清香,形似花朵味盛蜜。
面醬
產地:中國河北保定。 工藝:先用水和面,不經發酵即上籠蒸熟,再經伏天日曬加溫發酵,秋冬就能吃,醬香味美。陳年老醬的做法與甜醬做法略有不同:起初也是先將面用水和好,待其發酵上籠屜蒸熟,然後再用日光照射升溫發酵,經過三個伏天才成為產品,待大部分水分被蒸發以後用勺子舀起來能拉成細絲,盛到罐內浮而不流,缸內面醬的表面象漂浮著一層黑色的油綢。紅中透黃。 特點:味美而富有營養,含有蔗糖的甜味和香油的香味,富含氨基酸等營養物質。
河北柿干
產地:中國河北內丘。 工藝:包括削皮、選料、晾曬、整形、捂霜等工序。關鍵工序為晾曬和捂霜,因品種不同,晾曬方法各異:制作柿餅是在房頂或場地鋪一層苫墊物,將去皮柿子放上露天晾曬。制作柿桃是將去皮柿子成串網結在細麻繩上,吊在棚內吊桿上,讓其緩慢自然風干。捂霜是將晾曬好並經過整形的半成品放入潔淨缸內蓋好,捂一個白天,使其發汗,至晚間將其取出散開,讓夜間涼風將發出的汗珠吹干,汗珠中的糖分留於柿面,形成一層白霜。為使成品掛霜均勻飽滿,一般捂霜2次左右。 特點:本品加工精細,色澤潔白,肉質柔韌,品味甘甜,耐貯運。
蜜汁鮮桃
產地:中國河北
歷史:河北深州蜜桃,是我國鮮桃之魁。它個頭碩大(每只250只克左右),果形秀美,皮薄肉細,汁甜如蜜,是歷代帝王享用的貢品。《深州縣志》載:漢時“北國之桃,深州最佳”,“深州之桃,饒陽之繡,安平之絹,皆一境之獨勝也”。深州廚師取用蜜桃烹制“拔絲蜜桃”、“水晶桃”、“一品壽桃”等河北風味菜,其中以“蜜汁鮮桃”為最佳。 特點:用河北深州蜜桃加糖熬制而成。色澤潔白,果味濃香,甜而細膩。 工藝:將鮮桃適量洗淨,去核後,每個切成5個塊,經沸水稍燙去皮。炒鍋加水適量,加白糖燒化,撇去浮沫,放蜜桃,慢火熬至濃、甜汁緊包鮮桃,撒上山楂丁即成。
黃骅毛蚶
產地:中國河北黃骅。 特點:早春或晚秋時毛蚶肉肥體大,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熟制清香可口易消化吸收,亦可曬干備用和制作罐頭。
唐山唐山陶瓷
產地:中國河北唐山。 歷史:唐山陶瓷業始於明代,據清代撰寫的《灤州志》風俗篇中記載:明朝永樂年間“惟唐山多缸窯能制陶器罂甕盆盎之屬”。當時只有粗陶,清末始有粗瓷,後來略產細瓷。 品種:產品有餐具、茶具、酒具、瓶、盤等日用細瓷和陳設品,共500多種。裝飾方法不斷革新,如新彩、噴彩、雕金、雕金加彩、結晶釉等。此外,還有工業瓷、建築衛生瓷和工藝美術瓷。 特點:唐山陶瓷具有造型新穎、裝飾多姿、品種齊全、刻意求新之特色。 生產企業:中國河北唐山陶瓷工業公司。 獎項:工業瓷“鐵貓”牌理化瓷蒸曾榮獲國家銀質獎。工藝美術瓷,1984年榮獲國家銀質獎。
曲陽石雕
產地:中國河北曲陽。 歷史:《曲陽縣志》記載:“黃山自古出白石,可為碑志諸物,故環山諸村多石工”。據現有史料考證,早在公元前二百多年的漢代,曲陽石雕已用於建築業了。曲陽縣城南有座“狗塔”,據說是東漢光武帝劉秀(公元25~55年),為紀念一只曾保護他逃出大火的義犬而征召當地石匠修建的。北魏時期(公元386-534年),曲陽石雕藝術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當時,全國各地崇尚佛教,大興土木,修建寺廟,從而也促進了曲陽石雕中各種佛像作品的發展。曲陽石雕佛像造型莊重優美,面貌嚴肅威武,或慈藹端莊,線條流暢,至今仍是傳統的主要石雕品種。1953年,從古剎修德寺出土文物中,發掘出佛像、金剛像等石雕作品200多件。在這些雕像的底座上,均刻有北魏正光(公元520~524年),東魏天平(公元534~537年)等年號和作者姓名。經查明,上述這些作者都是曲陽縣人。唐、宋兩代,曲陽石雕藝術更加繁榮,作品流傳全國許多地方,除石雕佛像外,歷年發掘出土的還有曲陽石雕動物、瓜果等。在曲陽縣西郊村的一座寺廟裡,至今還保存有一尊唐代雕塑的漢白玉站佛。佛像身高八米,容貌莊嚴,氣宇軒昂,服飾折痕,線條清楚柔和,極為生動傳神。 品種:石雕的花色品種600多個,其中有人物、佛像、瓜果、動物等傳統題材作品;也有以民間故事、神話傳說以及現代生活為題材的作品;還可承制人物、雕像、碑刻、建築裝飾等圓雕、浮雕品。不論何種石雕作品,都富於民間傳統的魅力和生活氣息。
冀州玉雕
產地:中國河北冀州。 工藝:采用加拿大碧玉、深翠綠玉、芙蓉石、清白玉石等作原料,經選料、下料,按設計圖案鑿大坯,鑿局部,而後第二次校稿,再著力局部細雕,拋光等工序制成。
錯橋果核雕
產地:中國河北三河。 特點:設計新奇,雕工細膩,形象鮮明,小巧玲珑,古樸典雅。
涿州御米
產地:中國河北涿州。 特點:潔白如玉,晶瑩透明,煮熟顆粒長而不斷,香味撲鼻,湯汁清亮;米飯雖值盛夏,放置幾天也不會腐敗,曬干再煮,色味如新。
晉州鹹驢肉
產地:中國河北晉州。 歷史:唐貞觀年間,魏征出使山東,經過晉州時探望家鄉父老,見到家鄉驢肉很多,但制法不當,風味不佳,便將長安制作驢肉的方法傳授給一位叫孟雙林的肉鋪老板。孟又結合當地的情況,制作出風格獨特的鹹驢肉,深受人們歡迎。 工藝:選肥嫩驢肉10千克,放入水中浸泡1小時左右,撈出控干,切成2~3千克的肉塊,將肉塊放入鍋內,加清水,猛火燒開,去浮沫,加食鹽、桂皮、白芷、小茴香等。取少許硝放鐵勺內,用木炭點燃,冷凝時將勺傾斜,使其溶入湯中,然後翻鍋一次,用鐵箅子壓實肉塊,改用文火煮半小時,停火滗去浮油,再焖6~8小時,至肉熟透。將煮熟的肉撈出,食時順肉切條,再切成片後即可食用。 特點:色澤紅潤,鹹香適口,營養豐富,是佐酒下飯佳肴。等等。
河間驢肉火燒
河間市地處廣闊的華北平原中部。古代曾為河間國,漢代封河間王,是為諸侯,後又設府,地處京南交通要道,明代以後,為通往南方各地的“御路”,相傳道路的寬度為“十八弓”。成為南北通衢大路,俗稱京南第一府。因此,南北風味的各種飲食文化均在這裡有所發展,尤其是清朝走向沒落的後期,宮中御膳房烹饪高手回到家鄉,流於民間,靠手藝吃飯。因此有話流傳說:“要吃飯,河間轉”。 八仙之一張國老在品嘗完世間美味後說:“天上龍肉,地上驢肉”自從最後兩只龍在夏朝被人吃了一條、死了一條以後,就只有屠龍術流傳下來了,而驢則在千百年間,繁衍生息,讓人吃也吃不完。堪稱第一人間至味。驢肉的美味,古人早已受[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