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綠豆和板栗可以一起吃嗎正文

綠豆和板栗可以一起吃嗎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綠豆和板栗可以一起吃嗎
 
血壓高的人,可以在第二掌骨處的皮膚上塗適量潤膚油,然後從頭穴往足穴推,兩只手各推200次後就有明顯的降壓作用。但此方法不能常用,常用瀉氣,只能用在應急上,比如突然感到血壓高了,頭暈了,你就趕緊推,慢慢地你就能感覺到頭漸漸地輕松了,心裡不躁了。
要注意不能貪涼,這樣會造成體內寒重和經絡淤堵,容易患上糖尿病、高血脂。另外,如果過多消耗體能,就很容易引發腦溢血、心肌梗塞等重大疾病。
對於高血壓患者忌煙和忌食一些辛辣、刺激性食物。而且在平時的一日三餐中還要注意三低三少,那就是低鹽、低脂、低熱量,少甜少酒少飲茶。

那麼高血壓病應注意哪些飲食原則呢?
1、飲食有節:做到定時定量、不可過饑過飽,暴飲暴食。各種食物搭配合理,不可偏食。2、低鹽飲食:每日進鹽控制在2-5克以內。因為食鹽能使小動脈痙攣,血壓升高,並促使腎小動脈硬化過程加快。食鹽過多,還容易使水鈉在體內潴而引起水腫。3、多食新鮮菜和瓜果等富含維生素b、維生素的c的食物。如豆芽、瓜果、海帶、紫菜、木耳等。4、多食具有降壓作用的食品,如大蒜、芹菜、荠菜、綠豆、玉米、胡蘿卜、菊花、葫蘆、西瓜、海帶、海參、海蜇等。5、忌煙,香煙中的尼古丁,能刺激心髒和血管,使血壓升高,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6、少食動物脂肪、不食動物內髒等。少吃甜食,吃低熱量、低脂肪、低膽固醇食物。7、少吃動物性蛋白、多吃植物性蛋白、如豆類及豆制品。動物蛋白應多吃海鮮、魚類。如海參、海蜇及某些魚類,不僅能提供人體所需的蛋白質,而且還具有一定的降壓的作用。8、少量喝茶和適量飲酒。茶葉中含有少量茶鹼、黃嘌呤,其利尿作用對治療高血壓病有利。茶葉中的維生素等能防止動脈硬化。但飲茶過多又會引起興奮不安、失眠、心悸。故不可多飲。少量飲用低度酒如啤酒、葡萄酒、黃酒等,可擴張血管,活血通絡。但忌飲烈性酒,更不能酗酒。
總之,高血壓病人的飲食以清淡為主,寧素勿葷,寧淡勿濃,寧饑勿飽,生活上做到調情志,益腎精,慎飲食。
具有降壓作用的食物有:綠豆、茄子、芹菜、海帶、胡蘿卜、荠菜、花生、木耳、柿子等等,您可以在平時的飲食中多吃一些。

尚需注意下列事項:
1.調整飲食:

高血壓患者應避免攝取鈉、膽固醇、酒精過高的食物,含鹽或鈉的調味料,罐頭、腌制品、蛋黃、動物內髒、動物性脂肪要避免攝食。可多攝取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如新鮮魚肉,對血壓控制及日後冠狀動脈粥狀硬化有幫助。
2.控制體重:

肥胖容易發生高血壓,患者應適當減重,控制體重在理想體重的百分之十五以內,有助血壓控制。
3.戒煙:

研究已證實,抽煙是造成心髒血管疾病、惡性高血壓的主要危險因子,高血壓患者應訂定可行的戒煙計劃,確實戒煙。
4.適度運動:

養成從事規律有氧運動的習慣,每周約三至五次,每次三十至四十五分鐘。運動內容以快步行走、騎腳踏車、游泳、慢步或爬樓梯為主,應避免從事會使血壓上升的等長收縮運動,如舉重、角力、劃船。運動應采漸進方式進行,若有頭暈、呼吸急促、胸悶情形應立即停止運動與醫師聯絡。
5.壓力調適:

遇壓力時可以反復的深呼吸力求穩定,盡可能找一處較安靜角落,閉目思考可行策略。若有長期無法處理的壓力時,應盡快尋求協助

高血壓飲食治療原則

血壓病人的飲食治療,是以減少鈉鹽、減少膳食脂肪並補充適量優質蛋白,注意補充鈣和鉀,多吃蔬菜和水果、戒煙戒酒、科學飲水為原則。
①飲食宜清淡:提倡素食為主,素食方式可使高血壓患者血壓降低。因此高血壓患者飲食宜清淡,宜高維生素、高纖維素、高鈣、低脂肪、低膽固醇飲食。總脂肪小於總熱量的30%,蛋白質占總熱量15%左右。提倡多吃粗糧、雜糧、新鮮蔬菜、水果、豆制品、瘦肉、魚、雞等食物,提倡植物油,少吃豬油、油膩食品及白糖、辛辣、濃茶、咖啡等。
②降低食鹽量:吃鈉鹽過多是高血壓的致病因素,而控制鈉鹽攝入量有利於降低和穩定血壓。臨床試驗表明,對高血壓病人每日食鹽量由原來的10.5克降低到4.7—5.8克,可使收縮壓平均降低4—6毫米汞柱。
③戒煙、戒酒:煙、酒是高血壓病的危險因素,嗜煙、酒有增加高血壓並發心、腦血管病的可能,酒還能降低病人對抗高血壓藥物的反應性。因此對高血壓病人要求戒煙戒酒,戒酒有困難的人也應限制飲酒。
④飲食有節:做到一日三餐飲食定時定量,不可過饑過飽,不暴飲暴食。每天食譜可做以下安排:碳水化合物250—350克(相當主食6—8兩),新鮮蔬菜400—500克,水果100克,食油20—25克,牛奶250克(毫升),高蛋白食物3份(每份指:瘦肉50~100克,或雞蛋1個,或豆腐100克,或雞、鴨100克,或魚蝦100克。其中雞蛋每周4~5個即可)。
⑤科學飲水:水的硬度與高血壓的發生有密切的聯系。研究證明,硬水中含有較多的鈣、鎂離子,它們是參與血管平滑肌細胞舒縮功能的重要調節物質,如果缺乏,易使血管發生痙攣,最終導致血壓升高,因此對高血壓患者,要盡量飲用硬水,如泉水、深井水、天然礦泉水等。

益於降壓的食物
對高血壓具有某些治療功效的食物。大致概括起來,有這麼幾類:
①葉菜類:芹菜、茼蒿、苋萊、汕菜、韭菜、黃花菜、荠萊、菠菜等;
②根莖類:茭白、蘆筍、蘿卜、胡蘿卜、荸荠、馬蹄;
③瓜果、水果類:西瓜、冬瓜、西紅柿、山楂、檸檬、香蕉、水果、紅棗、桑椹、茄子;
④花、種子、堅果類:菊花、羅布麻、芝麻、豌豆、蠶豆、綠豆、玉米、荞麥、花生、西瓜子、核桃、向日葵子、蓮子心;
⑤水產類:海帶、紫菜、海蜇、海參、青菜、海藻、牡蛎、鮑魚、蝦皮、銀魚;
⑥動物類及其他:牛奶(脫脂)、豬膽、牛黃、蜂蜜、食醋、豆制品、黑木耳、白木耳、香菇。

高血壓患者,忌吃下列食物。
牛髓、狗肉、羊髓、肥豬肉、雞肉、食鹽、人參、豬腎、豬肝、鴨蛋、醍醐、白酒、胡椒
 
板栗的吃法很多,煮食軟糯,炒食香甜,還可生吃,如果把它風干了吃,格外甜脆。用它炖肉、炖雞,如栗子紅焖肉、栗子八寶雞等均堪稱美味佳肴,格外勾人食欲。栗子羹、栗子蓮心粥等美味小吃,亦使人饞涎欲滴。

民間用生板栗1-2枚,每天早晚各細嚼慢咽一次,可治老年人腎虧,小便頻數。栗子炒熟,適量食之,可治口角炎、舌炎、唇炎、陰囊炎等症。鮮栗10顆,紅棗10枚,適量瘦肉,加作料共炖熟後食之,可治腎氣虛和咳喘。小兒腹瀉,可用栗子磨粉煮粥喂服......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家庭中炒栗子最先用刀在栗子上劃一小口,以免炒時爆開傷人。另外,剝生栗子時上面的一層紅衣不好剝,只要放在開水中一燙就好剝了。
==================================
栗子啤酒鴨
制法
1.將鴨洗淨斬塊,板栗煮半熟去殼(關於板栗剝殼法,家宜早先發過帖)。
2.鍋中加少許底油放鴨塊煸出油,放姜片、八角略炒,加啤酒(沒過鴨塊,不用再放水了)、老抽、醋、干紅椒、冰糖、蒜瓣大火燒開,改小火燒至六成熟加板栗、鹽,燒爛,收汁,即成。
特點:啤酒的好處使燒成的鴨子沒有一點兒膻味,鴨肉又嫩又香.
=========================================
香菇燴板栗

制法:
1.板栗煮至六成熟去殼皮,切片。干香菇泡發洗淨,小的撕成2片,大的撕成4片。
2.鍋中油燒熱下香菇片略炒,再下栗子片、蔥片、蒜片翻炒幾下,添清湯略煮,下青菜心、鹽、胡椒粉、糖、雞精調好味,勾薄芡,淋少許麻油即可。
========================================
栗子排骨
制法:
1.肋排骨切小塊,加老抽、黃酒略腌。
2.鍋放寬油燒五成熱,下排骨炸好撈出瀝去油。
3.鍋留底油放入剝好的栗子略炒,下排骨,放老抽、清水大火燒開,轉小火焖至栗子將酥時,放雞精、勾薄芡,最後撒上蔥花出鍋(適時加入鹽)。
特點:栗肉綿香,排骨一口咬去,滿嘴酒香,回味良久。
===========================================
板栗肉棕
制法:1.糯米泡半天,加生抽、老抽、白糖、雞精拌勻.
2.五花肉切成塊狀,用蔥、姜、黃酒、生抽、老抽、白糖、雞精、胡椒粉腌制
入味;板栗肉備好.
3.用開水燙棕葉,包制粽子,每個粽子中間放一個板栗(可稍掰碎),一塊肉,包好
下開水鍋煮熟即可.
==========================================
迷你八寶香粽
餡料有板栗肉、綠豆、紅豆、蓮子、去核紅棗(我只有這些),先將糯米、綠豆、紅豆、蓮子浸泡後包制,沾蜜汁或白糖吃。紅豆、綠豆也可不泡,不泡的香,泡的爛都好吃。
=======================================
 
端午節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重五、端五節。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但今天端午節的眾多活動都與紀念我國偉大的文學家屈原有關。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舉行龍舟大賽,都與悼念屈原有關。同時,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清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我們民族的優良傳統。端午亦稱端五,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

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都與屈原聯系起來。俗說屈原投江以後,當地人民傷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後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後來的粽子樣。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端午吃粽子,現在人們只知道這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但據專家考證,粽子只不過是民間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說端午食粽是祭屈原,是後人附會而形成的,僅反映民眾的心願而已。實際上,為了紀念春秋時晉國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間節俗的“寒食節”(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許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與清明食粽的民間風俗。

端午食粽作為全國性風俗最早始見於西晉周處撰的《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鹜角黍。”到了唐、宋時,粽子已經成為端午節的必備食品。

粽子話沿革

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

東漢末年:草木灰水浸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就成廣東鹼水粽。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米外,還添加中藥材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

南北朝:出現雜粽。品種增多,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裹成的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唐代:粽子用米已“白瑩如玉”,粽的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

宋代:有“以艾葉浸米裹之”的“艾香粽”,還有“蜜餞粽”,見蘇

[1] [2] 下一页

韓國大醬得制作方法是什麼?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