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誰知道鐵觀音的味道怎麼樣為好? 鐵觀音的話,你不一定要追求品牌的 不過一定要買福建安溪的鐵觀音,那邊的味道正宗 這裡有個論壇,裡面的網友推薦了很多茶葉和茶具的淘寶高信譽店鋪,裡面有3家安溪鐵觀音的專賣店 質量上乘,而且比較的便宜,不少人多是這裡幾家店買的,你可參考一下
http://www.daobaoke.cn/thread-1919-1-1.html
立頓可以 茶葉感官審評的具體步驟
您可以通過比茶進行進行估價,即拿兩泡不同的鐵觀音比較一下就可知道了。 茶葉的品質主要是依靠人的感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來鑒定。相對於理化檢驗,茶葉感官審評的主要內容是茶葉品質、等級、制作等質量問題。包括外形、湯色、香氣、滋味、葉底五項,簡稱“五項因子”,相應定義了500余條專用評茶術語。 評茶是否准確,除評茶人員的技能外,必須具備適應審評的設備,良好的環境,以及一套合理的程序和正確的方法。盡量做到主客觀條件一致,那麼具體的可分為以下幾點: 一、評茶環境及設備 感官審評需要有一個適合的評茶室,室內光線要充足、均勻,避免陽光直射。室內牆壁、門窗、天花板宜塗成白色,並安裝足夠的燈管在自然光較少時用。評茶室要求干燥清潔,最好設在樓上遠離有異味的場所。評茶室設有干評台,濕評台,樣茶櫃架,分別用於審評樣茶外形,內質及存放茶樣。 評茶需專門的用具: 1、審評盤:用於審評茶葉外形,以木質為宜,塗成白色,形狀有方形和長方形,規格為23x23x3cm或25x16x3cm。 2、審評杯:用來泡茶和審評香氣,瓷質白色,杯蓋上有一小孔,在杯柄對面的杯口上有一弧形或鋸齒形,容量一般為150ml。 3、審評碗:用於審評湯色和滋味,白色瓷質,容量與審評杯一致。 4、葉底盤:審評葉底用,一般為木質,塗成黑色,有正方形(10x10x2cm)和長方形(12x8.5x2cm)兩種。 5、天平秤:用來稱量茶葉。 6、計時器 7、網匙:用於取茶湯中的碎片茶渣。 8、茶匙:取茶湯評滋味用。 9、吐茶筒:審評時吐茶及盛廢水茶渣用。 10、燒水壺:用於燒開水。 有誰知道鐵觀音的味道怎麼樣為好?歡迎參觀千裡香茗茶網: http://www.qlx168.com
鐵觀音最好用蓋碗泡,水盡量用純淨水來泡,水溫九十度左右為宜,第一道水洗茶和暖杯,第二道水十五秒為香,以後每道順延十五秒, 最好不超過七道茶水,若是春茶基本是五道,無明顯茶香後屬茶渣,雖有味實無保健之效,鐵觀音非越久越好喝,茶香回味為好茶獨有, 所以品茶以新茶為佳,且上好鐵觀音有酸度,若久存則酸度漸失去。 新茶並非越新越好,喝法不當易傷腸胃,由於新茶剛采摘回來,存放時間短,含有較多的未經氧化的多酚類、醛類及醇類等物質,這些物質對健康人群並沒有多少影響,但對胃腸功能差,尤其本身就有慢性胃腸道炎症的病人來說,這些物質就會刺激胃腸黏膜,原本胃腸功能較差的人更容易誘發胃病。因此新茶不宜多喝,存放不足半個月的新茶更不要喝。 此外,新茶中還含有較多的咖啡因、活性生物鹼以及多種芳香物質,這些物質還會使人的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有神經衰弱、心腦血管病的患者應適量飲用,而且不宜在睡前或空腹時飲用。正確方法是放置半個月以後才可能使用。 在泡行茶過程中,身體保持良好的姿態,頭要正、肩要平,動作過程中眼神與動作要和諧自然,在泡茶過程中要沉肩、垂肘、提腕,要用手腕的起伏帶動手的動作,切忌肘部高高抬起。沖泡過程中左右手要盡量交替進行,不可總用一只手去完成所有動作,並且左右手盡量不要有交叉動作。沖泡時要掌握高沖低斟原則,即沖水時可懸壺高沖、或根據泡茶的需要采用各種手法,但如果是將茶湯倒出,就一定要壓低泡茶器,使茶湯盡量減少在空氣中的時間,以保持茶湯的溫度和香氣。 品茶包括四方面內容:一審茶名,二觀茶形色澤(干茶、茶湯),三聞茶香(干茶、茶湯),四嘗滋味 在泡行茶過程中,身體保持良好的姿態,頭要正、肩要平,動作過程中眼神與動作要和諧自然,在泡茶過程中要沉肩、垂肘、提腕,要用手腕的起伏帶動手的動作,切忌肘部高高抬起。 鐵觀音屬於烏龍茶類,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烏龍茶類的代表。它介於綠茶和紅茶之間,屬於半發酵茶類,是我國綠茶、紅茶、青茶(烏龍茶)、白茶、黃茶、黑茶六大茶類之一。其創制年代,據全國高等農業院校統編教材《制茶學》載:“青茶(即烏龍茶)起源:福建安溪勞動人民在清雍正三年至十三年(1725-1735年)創制發明了青茶,首先傳入閩北後傳入台灣省。”鐵觀音因品質優異,香味獨特,各地相互仿制,先後傳遍閩南、閩北、廣東、台灣等烏龍茶區。20世紀70年代,日本刮起“烏龍茶熱”,烏龍茶風靡全球。江西、浙江、安徽、湖南、湖北、廣西等部分綠茶區紛紛引進烏龍茶制作技術,進行“綠改烏”(即綠茶改制烏龍茶)。目前我國烏龍茶有閩南、閩北、廣東、台灣等四大產區,以福建產制歷史最長,產量最多,品質最好,尤以安溪鐵觀音和武夷巖茶聞名於海內外。鐵觀音不僅香高味醇,是天然可口佳飲,而且養生保健功能在茶葉中也屬佼佼者。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鐵觀音除具有一般茶葉的保健功能外,還具有抗衰老、抗癌症、抗動脈硬化、防治糖尿病、減肥健美、防治齲齒、清熱降火,敵煙醒酒等功效。鐵觀音於民國八年自福建安溪引進木柵區試種,分「紅心鐵觀音」及「青心鐵觀音」兩種,主要產區在文山期樹屬橫張型,枝干粗硬,葉較稀松,芽少葉厚,產量不高,但制包種茶品質高,產期較青心烏龍晚五。其樹性稍,葉呈橢圓形,葉厚肉多,葉片平坦展開,適宜制種鐵觀音茶。鐵觀音的泡飲方法鐵觀音茶的泡飲方法別具一格,自成一家。首先,必順嚴把用水、茶具、沖泡三道關。“水以石泉為佳,爐以炭火為妙,茶具以小為上。”沖泡按其程序可分為八道:1.百鶴沐浴(洗杯):用開水洗淨茶具;2.觀音入宮(落茶):把鐵觀音放入茶具,放茶量約占茶具容量的五分;3.懸壺高沖(沖茶):把滾開的水提高沖入茶壺或蓋瓯,使茶葉轉動。4.春風拂面(亂泡沫):用壺蓋或瓯蓋輕輕刮去漂浮的白泡沫,使其清新潔淨;5.關公巡城(倒茶):把泡一、二分鐘後的茶水依次巡回注入並列的茶杯裡;6韓信點兵(點茶):茶水倒到少許時要一點一點均勻地滴到各茶杯裡;7.鑒賞湯色(看茶):觀嘗杯中茶水的顏色;8.呂啜甘霖(喝茶):乘熱細啜,先嗅其香,後嘗其味,邊啜邊嗅,淺斟細飲。飲量雖不多,但能齒頰留香,唯底回甘,心曠神怡,別有情趣;鐵觀音保健功能鐵觀音色澤黛綠,形如珍珠,湯色金黃,溢味鮮爽,香氣清高,素有“綠葉紅鑲邊,七泡有余香”之美稱。鐵觀音既是一種珍貴的天然飲料,又有很好的美容保健功能。經科學分析和實踐證明,鐵觀音含有較高的氨基酸,維生素,礦物質,茶多酚和生物鹼,有多種營養和藥效成分,具有清心明目,殺菌消炎,減肥美容和延緩衰老,防癌症、消血脂、降低膽固醇,減少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功效,聞名遐迩,暢銷港、澳、台、東南亞、日本、歐美等地,深受消費者喜愛。安溪名山出奇茗,請君品嘗鐵觀音!鐵觀音不是紅茶。茶葉基本分為綠茶、紅茶、烏龍茶幾種,鐵觀音當是烏龍茶的一種鐵觀音,茶人又稱紅心觀音、紅樣觀音。清雍正年間在安溪西坪堯陽發現並開始推廣。天性嬌弱,抗逆性較差,產量較低,有...安溪鐵觀音主產區在西部的“內安溪”,這裡群山環抱,峰巒綿延,雲霧缭繞,土質大部分為酸性紅壤,土層深厚,特別適宜鐵觀音生長.鐵觀音茶,每100克含可食用部分100克熱量(千卡):304b1硫胺素(毫克):.19ca鈣(毫克):416蛋白質(克):22.8b2核黃素(毫克):.17mg鎂(毫克):131脂肪(克):1.3b5煙酸(毫克):18.5fe鐵(毫克):9.4碳水化合物(克):50.3vc維生素c(毫克):0ma錳(毫克):13.98膳食纖維(克):14.7ve維生素e(毫克):16.59zn鋅(毫克):2.35維生素a(微克):432膽固醇(毫克):0cu銅(毫克):1.02胡羅卜素(微克):4.7鉀(毫克):1462p磷(毫克):251視黃醇當量(微克):6.2鈉(毫克):7.8se硒(微克):13.8飲茶能養生,對此人們已是公認。按照我國傳統醫藥學的說法,茶葉的因品種、產地不同,便有寒溫甘苦等茶性的不同,對人體的功效作用也各異。為了取得更佳的保健效果,人們春、夏、秋、冬四季飲茶,要根據茶葉的性能功效,隨季節變化選擇不同的品種為宜,以益於健康。春宜飲花茶:春天大地回春,萬物復蘇,人體和大自然一樣,處於舒發之際,此時宜喝茉莉、桂花等花茶。花茶性溫,春飲花茶可以散發漫漫冬季積郁於人體之內的寒氣,促進人體陽氣生發。花茶香氣濃烈,香而不浮,爽而不濁,令人精神振奮,消除春困,提高人體機能效率。夏宜飲綠茶夏天驕陽高溫,溽暑蒸人,出汗多,人體內津液消耗大,此時宜飲龍井、毛峰、碧螺春等綠茶。綠茶味略苦性寒,具有消熱、消暑、解毒、去火、降燥、止渴、生津、強心提神的功能。綠茶綠葉綠湯,清鮮爽口,滋味甘香並略帶苦寒味,富含維生素、氨基酸、礦物質等營養成分,飲之既有消暑解熱之功,又具增添營養之效。秋宜飲青茶:秋天天氣干燥,“燥氣當令”,常使人口干舌燥,宜喝烏龍、鐵觀音等青茶。青茶性適中,青茶介於紅、綠茶之間,不寒不熱,適合秋天氣候,常飲能潤膚、益肺、生津、潤喉,有效清除體內余熱,恢復津液,對金秋保健大有好處。青茶湯色金黃,外形肥壯均勻,緊結卷曲,色澤綠潤,內質馥郁,其味爽口回甘。冬宜飲紅茶:冬天氣溫低,寒氣重,人體生理機能減退,陽氣漸弱,對能量與營養要求較高。養生之道,貴於御寒保暖,提高抗病能力,此時宜喝祁紅、滇紅等紅茶和普洱、六堡等黑茶。紅茶性味甘溫,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冬季飲之,可補益身體,善蓄陽氣,生熱暖腹,從而增強人體對冬季氣候的適應能力。紅茶也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能夠強身補體。紅茶干茶呈黑色,泡出後葉紅湯紅,醇厚干溫,可加奶、糖,芳香不改。此外,冬季人們的食欲增進,進食油膩食品增多,飲用紅茶還可去油膩、開胃口、助養生,使人體更好地順應自然環境的變化。黑茶有近乎紅茶之效。春茶、夏茶與秋茶的劃分,主要是依據季節變化和茶樹新梢生長的間歇而定的。我國絕大部分產茶地區,茶樹生長和茶葉采制是有季節性的。通常按采制時間,劃分為春、夏、秋三季茶。但劃分標准不一致。有的以節氣分:清明至小滿為春茶,小滿至小暑為夏茶。有的以時間分:5月底以前采制的為春茶,6月初至7月上旬采制的為夏茶。7月以後采制的當年茶葉,就算秋茶了。現將春茶、夏茶和秋茶的品質特征分述如下:不同茶季的茶葉,無論是外形和內質都有較大的差異。比如綠茶,春季氣溫適中,雨量充沛,色澤綠翠,葉質柔軟,而且氨基酸和多種維生素含量豐富,使得春茶的滋味鮮爽,香氣濃馥保健作用明顯。而且,春茶一般無病蟲危害,無須使用農藥,茶葉無污染,因此春茶特別是早期的春茶,往往是一年中品質最佳的。夏茶新梢生長迅速,但很容易老化。茶葉中的氨基酸、維生素的含量明顯減少,花青素、咖啡鹼、茶多酚含量明顯增加,味顯苦澀。茶樹在一年的生長周期中,由於受不同季節氣候變化的影響,加上茶樹的自身營養的消長情況不一,使茶樹的鮮葉從茶樹采摘下來時就必然產生了差異。在此基礎上加工而成的茶葉,其品質也必然不同。春季天氣溫暖,水濕適宜,鐵觀音茶樹經過一個冬春的生長,根系發達,吸收能力強,儲藏較多的養分,鮮葉持嫩性時間長,生活力強,生長旺盛,多酚類含量適宜,安基酸`果膠物質含量多,各種成分含量既豐富又協調。因此,春茶滋味特別醇厚鮮爽,香氣濃郁持久,紅邊鮮艷一致。夏(暑)茶的生長季節氣溫高,日照強,鮮葉含水量少,多酚類含量高,安基酸`果膠物質含量低,安基酸與兒茶素比例不協調,制茶過程中“發酵”紅變快,難於掌握“行水”過程,茶葉條索不一致,色澤偏暗褐,香氣淡,滋味偏澀。據分析,夏茶中的二甲硫`沉香醇等[1] [2] [3] 下一页
|
|